第81章
這件事傳開之後, 嘆息者有, 憤怒者有, 但大多都挺淡定,不覺得這會對皇帝陛下的統一大業造成什麽影響。
若非說影響,那也是正面的影響。皇帝陛下統一的步伐,肯定會更快。
雖然老百姓和其他世族、庶族人才不在乎天下是誰的,但他們心裏肯定都不願意被胡人欺負。
剛建立的朝廷全速運轉起來, 軍隊傾巢出動, 勢要趁着冀州混亂之際,一舉收複失地。
劉荨本來也想跟着去前線, 但被司俊按了下來。
司俊決定親自出征, 而劉荨得押後。
“我不想有人抄了我們的大本營,功虧一篑。”司俊道:“雖然我要離開很多天, 但你應該能一個人睡覺了吧?”
劉荨勉強擠出笑容,道:“沒問題,你要小心。如果你出事,沒有人能阻止我上戰場。”
司俊道:“我帶了一包裹的防護卡,除非他們現在科技線突然跳躍,拿出飛機大炮來,不然我想沒人傷得了我。”
劉荨這才松了口氣:“我們系統裏見,前線的事, 直接在系統裏告訴我。”
司俊點頭:“我知道。若有人問起來,我就說我自有渠道和你聯系。”
正是基于這種考慮,司俊才堅決要親自上戰場。
前後方信息不對等傳播不及時, 會造成很多問題。但若司俊也去了前線,他随時都能進系統空間,當天就能和劉荨互通有無。
劉荨再次送披甲上陣的司俊離去,這次他沒有耍賴,而是像一個普通的正常的皇帝,身穿最隆重的冠冕禮服,拿着酒杯,荀文彈琴,荀若擊築,劉荨高歌《秦風·無衣》。
“将軍保重!朕在此候将軍凱旋!”劉荨鄭重道。
司俊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謝陛下,出發!”
Advertisement
烏壓壓的軍隊緩緩離去,劉荨直到連車馬揚起的塵土都已經看不見之後,才轉身回城。
回城之前,劉荨對文武百官道:“子傑此次親自前往戰場,是因為他有手段與朕立刻通信。因此前線之事,朕知曉一清二楚。爾等需全心全意做事,別抱欺瞞之心。”
文武百官叩頭。
他們一點都不驚訝皇帝陛下和司公有這樣的手段,甚至他們非常高興他們有這種手段。
有了這等信息傳送速度,前線和後方就能達成緊密合作,再也不用擔心延誤戰機了。
...................
司俊走後,劉荨的日子還是照常過,只是他沉默了許多,看上去長大了成熟了似的。
除了偶爾還要欺負一下荀家叔侄,基本沒有再到處浪到處搗亂。
荀家叔侄感覺十分不适應。
之前皇帝陛下皮得讓人想撸袖子揍人,現在安靜起來,卻讓人心疼。
他們只能寄希望,戰争快點結束,司俊快回來,別讓皇帝陛下一天到晚撸着熊貓發呆。
其實劉荨倒是沒有外人看到的情緒那麽低落。現在他的PTSD已經好了許多,晚上也能見到司俊。
只是現在工作很累,說話的人也不多,還要操心很多事,自然而然就沉默了。
劉荨的确感覺到了一丁點的孤單。司俊離開之後,別人和他說話都小心翼翼。
當然,也可能是他現在越來越有皇帝樣,大家都忌憚他的緣故。
劉荨想,如果沒有系統裏的小夥伴們,如果沒有司俊,自己大概也會成為冷面冷心的皇帝。
畢竟皇帝做久了,就只剩下他一個人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前線的戰報跟雪花似的一片一片的飛了回來,好的不好的消息堆積如山,讓朝廷都麻木了。
更讓他們麻木的是,只要是司俊那裏發生的事,皇帝陛下真的立刻就會知道,等戰報到來的時候,指令早就已經發了出去。
那戰報好似就只是印證一下皇帝陛下的神通而已。
正如他們所預料的一樣,魏仲投靠鮮卑胡之後,在中原就基本上沒有立足之地了。
魏仲即使手握軍隊,但他麾下不說謀士,就是将士們,叛逃的都十分多。
魏周能拉起那麽大的隊伍,雖然不如劉荨和他麾下的那些人,但自己肯定還是有人格魅力的。而他麾下的人,除了被脅迫無法逃離的之外,也有真正對他忠誠之人。
不然誰會跟着他一條不歸路走到黑?
但忠于魏周的人,不一定會忠于魏仲,何況,魏周是被魏仲毒死的。
雖然魏仲說魏周是暴斃,但魏周是被毒死的消息還是很快傳了出來。
這其中,荀若出了多少力,其他世族又如何推波助瀾。大家都心裏有數。
世族們心裏都很清楚。雖說他們覺得就算皇帝再怎麽變,世族都能千秋萬代,但這不代表當權的是胡人,他們還能這麽逍遙。
鮮卑胡要是入了中原,他們就成了待宰的肥羊。還不如投靠皇帝陛下,受皇帝陛下鉗制。
雖然不自由,好歹沒有性命之憂,家裏資産也能保住大半。
皇帝陛下肯定會為了通知穩固,對他們放過一馬。也就是現在不受重用而已,等些時日,或者換一個皇帝,家裏還是能興風作浪。
劉荨早就清楚這些人的秉性。等天下統一的時候,大家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看是誰幹得過誰。
……
随着戰線的推進,朝廷又迎來了各種賢人投奔的小高潮。
不過現在劉荨不缺人,這些人投奔之後,也只能等消息。
就算是之前聲勢十分浩大,在世族中交口稱贊的人才們,也沒有得到皇帝陛下的青睐。
劉荨就只有一句話,若想入朝為官,要麽上戰場立功,要麽老老實實科舉。
推舉?呵,現在朕缺人嗎?你覺得他适合哪個位置,可以去勸說對方退位讓賢啊。
當然,你也可以自己辭職不幹。
但你辭職了,這位置朕就得給他嗎?朕手下還有這麽多人才,都等着別人挪位呢。
這群賢人有的自知來的時機不對,已經過了雪中送炭的時候,連錦上添花都不算——皇帝陛下表示自己這塊錦上的花已經夠多了,要想受到皇帝陛下看重,只得老老實實一步一步的來。
當然,才高的人往往心氣也高,你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對此,劉荨很大度道,你們随意。
你以為威脅得到誰似的?
這時候那些心氣高的賢人往往都會讓人放出,我有一策可以平定天下,我有一策可以退鮮卑胡,我有一策可以巴拉巴拉,想要勾引皇帝陛下上鈎。
劉荨表示,朕內有百官兢兢業業,外有将士浴血奮戰,無論是平定天下還是什麽,這才是朕儀仗的基礎。
呵呵,什麽策,說的好像朕手下的人沒有似的。
已經得到包括兄長荀若在內的家人安全,并且在司俊麾下等着立功的荀文最近心情十分好,忍不住想皮一下——這一定是皇帝陛下的錯,他又把人帶歪了。
“陛下,臣可前往,與他們一決高下。”荀文表示,就這群人,自己能打十個。
劉荨翻了個大大的白眼:“你去?憑什麽?你是什麽人?他們是什麽人?誰給他們的臉,可以挑戰我的手下?他們要鬧就鬧呗。反正我還是那句話,要麽去前線,要麽考科舉,要麽滾。”
荀文聽後,也不再将那些人放在眼裏。
他們名聲再響有何用?真正有眼光的人,比如他,早早就來幫皇帝陛下了。這群人現在趕着皇帝陛下掃尾的時候過來,好妄圖讓皇帝陛下對他們刮目相看……嗯,皇帝陛下又不是瞎的。
對這些人,別人只會覺得他們眼神不好,抓不住機會,看不清誰才是真正天下之主。才不可能覺得皇帝陛下不愛惜人才。
何況皇帝陛下不是說了嗎?對這些現在才來投奔他的人一視同仁,無論是上前線還是考科舉都不會歧視他們。
就連原本益州的人才們都是這個待遇,你們這群外來的人還有什麽不滿的?
不滿?那你去投奔鮮卑胡啊。
別說,還真有人去投奔鮮卑胡了。
劉荨知道之後,就将這些人的姓名籍貫祖宗八代全部公布,還擔心百姓們看不明白,讓人專門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教給百姓傳唱。
有人反對,說這樣,他們肯定更要舉家搬遷,就像是李陵一樣,不可能回來了。
劉荨嗤笑:“李陵是被冤枉,誅滅滿門,這才憤而投靠匈奴。朕滅了他們滿門嗎?何況,朕又沒有說這些人投靠鮮卑胡,就把這些人的家族給滅了,甚至都沒有抓他們坐牢,以後他們若要為官,也是和普通老百姓同樣待遇。若他們想要洗刷家人的恥辱,大可以自己努力。怎麽,自己當叛徒,還不準人把他們的名字公布了?”
官員們覺得很有道理。皇帝陛下只是把這些人的姓名籍貫和祖宗十八代公布,有沒有牽連他們家族,甚至連家人都沒有責怪。
嗯,不對啊,皇帝陛下是不是太寬容了,這要不得,至少把這群人的滿門給砍了吧?
于是官員們又開始上折子,說皇帝陛下不能太婦人之仁,一定要滅這群人的滿門。
劉荨只能給這群大臣一個大大的衛生球,讓他們滾去關心前線戰事,準備接受被其他人糟蹋的滿目瘡痍的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