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章
? 明和郡主不是個軟包子,楊開榮也不是個愚孝的,老頭兒和老太太雖然占着長輩的身份,但這國公府當家做主的畢竟是鎮國公夫妻倆,老兩口又不可能真的去衙門告這夫妻倆不孝,頂多是打打機鋒,言語上占幾分便宜。有時候明和郡主和鎮國公得考慮一下名聲,不好将家醜弄的人人都知道。
所以,大部分時候,鎮國公和明和郡主是占上風的,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偶爾也會讓讓步,不會将老太太逼太緊,狗急亂咬人,老太太可不管什麽名聲,真要惹惱了她,全京城都該傳他們夫妻無情無義不孝順了。
雖說鎮國公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但鎮國公掌兵權,也是有不少人眼紅的。朝堂之上,除了皇上,誰沒幾個政敵?就是皇上,也不是說每一道聖旨都是人人都願意的。
萬人之上,照樣得和自己的臣子們打機鋒,輸輸贏贏,都很正常。
楊思慧也不太管外面的事情,原主十來年的苦功,她半年時間當然是達不到的,只能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新年那會兒進宮,不要太丢人。于是,每天都是關在房間裏,不是練字就是畫畫,不是畫畫就是做女紅,兩耳不聞窗外事,比上輩子的高三還要忙碌了。
有時候想起來,她甚至覺得,原主穿到現代,其實是沾光了的,因為不會再經歷一次高三了。該考的證件,她都已經給考好了。當然,也會幸災樂禍一會兒,因為光有證件沒用啊,工作的時候要用計算機,出差的時候要講英語,而且,現代社會,出門帶證件,怕是原主光這些證件要弄明白都得花上一段時間了。
總之,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煩惱,想要過好日子,誰也不輕省。實際上,現代那邊,壓力更大,因為沒父母,衣食住行水電費,哪樣不要錢?
她在這古代,只要等爹娘将她嫁出去就行了,那現代,沒錢寸步難行啊。
一轉眼就是過年,皇上這家宴是大年三十晚上。不過,明和郡主不用參加,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就是長公主都不用參加呢,更不要說明和郡主了。
但大年初一,一家子是肯定要進宮的。鎮國公領着楊世子,先去太和殿,在家宴之前,還有百官觐見這回事兒呢。明和郡主帶着楊思慧去後宮,皇後娘娘也正接待入宮請安的命婦,只抽空和明和郡主說了兩句話,就讓人先領了她們去暖閣歇着。
長公主有些年紀了,旁邊兩個兒媳照看着,明和郡主一進來,趙二夫人起身給她讓了個座兒:“剛才娘還念叨你呢,小妹,來這兒坐,正好,我出去走走,悶的慌了。”
旁邊另有一婦人笑眯眯的擡手:“等等我,正好呢,早上起來喝多了茶水,想去個淨房,咱們一起?”
楊思慧看過畫像,這會兒得一一和人臉對上,說話的這個大約是靖王妃,靖王是皇長子。這邊兩個人出去,那邊有人伸手招呼楊思慧:“思慧丫頭來這兒,讓舅媽看看,這小半年,怎麽沒見你出門呢?”
楊思慧略有些羞澀的行禮:“給二舅媽請安,二舅媽越發的年輕了。”
二王妃笑的合不攏嘴:“思慧丫頭嘴巴還是那麽甜,說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來來來,正好你表姐也在,你們年輕女孩子坐在一起說說話。”
二王妃身邊的小姑娘笑着來拉楊思慧,楊思慧看明和郡主,明和郡主笑眯眯的點了頭,楊思慧才跟着那小姑娘走。二王妃笑着問道:“怎麽瞧着思慧這丫頭又有些怕生了呢?這半年多也沒見你帶她出門,也沒聽說生病呀。”
Advertisement
明和郡主搖頭:“這丫頭也不知道哪兒來的心思,非得要學算學,照我說,這算學是女孩子學的嗎?偏偏她一根筋,讓她哥哥給找了不少算學的書,黑夜白天的看,廢寝忘食。”
這是明和郡主和楊思慧商量之後找出來的借口,這時代的小姑娘,每天除了讀書寫字彈琴作畫,基本日常也就剩下喝茶作詩對對子之類的,隔三差五的就要舉辦個宴會。今兒是你家,明天是我家,京城裏有身份的小姑娘沒有一百也有五十,一圈輪下來,幾乎兩三天就是一個宴會。
楊思慧不出門也不能說生病了,也不能說在家練字,思來想去,只能找這麽個借口。至少,這個借口不怕被拆穿,現在楊思慧的算學水平,怕是連朝堂上的大男人們都得甘拜下風了。
“真的?這丫頭,怎麽就喜歡算學了呢?”另外幾個王妃聽着都是驚訝的不行:“小孩子家家的,又是女孩子,居然喜歡算學,将來這這丫頭又不用去戶部蘇安全,也不用去工部算什麽長度高度的,你也不攔一下。”
“攔什麽呀,咱們這樣的人家,又不指望孩子将來賣詩詞書畫,她喜歡呢,那就學學,不喜歡就算了。再說,學了算學,将來管家也不會被人蒙騙,這可比詩詞字畫有用多了。”長公主忙替自家外孫女說話,現在活着的長公主裏面,也就這位是皇上的親姐妹,一母同胞的,說話也是很有分量的,于是衆人都點頭。
小姑娘們聽着好奇,就偷偷的問楊思慧:“你真在家學算學了啊?好玩兒嗎?”
“挺好玩的。”楊思慧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比如說,有一個大樹,我想測量一下這個大樹有多高,可又爬不上去,又不能砍掉,怎麽算啊?”
小姑娘們一臉迷茫:“是啊,怎麽算啊?”
“可我學了算學我就知道了啊。”楊思慧笑着說道,忽悠一群閨閣裏的小姑娘,這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嗎?小姑娘們也是真單純,最博學的也不過是讀了四書五經,算學這方面,頂多是學個加減之類的,會算賬,不至于被人蒙蔽了就行。
可楊思慧小學就學應用題,高中學函數,大學學積分,甩這些小姑娘們九條街。那忽悠起來是一套一套的,一會兒算水池子進水出水,一會兒算來跑路程需要多少時間。
差點兒沒将這聚會當成了個人秀,一群小姑娘從一開始就是一臉迷茫,後來更是一臉迷茫。長公主瞧着這邊的動靜,忍不住笑,壓低了聲音對自家閨女說道:“我還以為你找個借口呢,這丫頭還真去學算學了?”
等明和郡主點頭,又摸摸下巴說道:“這個倒是好啊,以前這些丫頭們一湊到一起,你說說衣服,我說說首飾,說着說着就要鬧個矛盾,這會兒倒是好了,誰也不出聲了。”
大家出身都是差不多的,金枝玉葉,誰炫耀個什麽,有不服氣的,也立馬炫耀另一個,小孩子們嘛,攀比來攀比去的,難免有火氣,連帶着大人們也不安生。
這會兒好了,誰也插不上話了,一開口就跟自己是個傻子一樣,明明思慧這丫頭說起來頭頭是道挺簡單的,但偏偏自己就是不會,太丢人,于是,都安靜下來了。
“我也沒想到,她倒是在這算學上挺有一手的。”明和郡主也笑,正說着話,那邊皇上就領着人過來了。今兒算是家宴,三族以內的都會來,都是親戚,到也不用避諱男女。
衆人行了禮落了座,皇上就開口了:“剛才在外面就聽見有人說話,說這個修建橋梁測量長度的問題,是誰在說啊?”
楊思慧趕緊看明和郡主,明和郡主也有些拿不準,起身笑道:“是我家那丫頭說的,她這段時間對算學有興趣,學了一點兒,就有些忍不住來炫耀,小孩子家家藏不住事兒,讓舅舅見笑了。”
皇上擺手:“朕聽着說的挺好的,思慧丫頭是吧?來來來,舅公問你幾個問題,你要是回答的出來呢,舅公就賞賜你個好東西,你要是回答不出來,那也不要緊,等會兒就給舅公彈個曲子怎麽樣?”
楊思慧出來行禮,當然不能說不行。于是,就聽着皇上出題:“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争,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丁?”
這個心算有點兒難,楊思慧偷偷摸摸的瞄一眼皇上:“舅公能不能讓人給我紙筆?”
皇上點頭,讓小太監送來了紙筆,不到一炷香時間,楊思慧就報出了答案。皇上還略略有些驚訝,又換了一道題,這次是測量問題,他整日上朝,聽的都是國家大事兒,那些趣味的東西自然是記的不太多的。
“朕想修個寶塔,七層寶塔,第一層要放七盞燈,往上倍加增,總共要幾盞燈?”皇上問道,楊思慧在紙上劃拉了兩下,給出答案,皇上都有些吃驚了:“沒想到你還真學了點兒本事,不錯不錯,是個聰明孩子,說說,想要什麽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