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章
? 吃了早飯,要去老太太那邊請安。明和郡主和鎮國公都是那種恨不得早早分家,将老太太和她那兩個兒子趕緊扔出去的,但朝廷律例在那兒放着,父母在不分家,只要老頭子一天沒死,老頭子不同意,他們就分不了家。
另外,不管老太太對鎮國公怎麽不好,但明面上,沒缺吃的沒缺穿的,鎮國公明面上要是被抓了不孝的把柄,那就是大罪名了。簡單的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鎮國公現在就是穿鞋的。老太太再不好,她占據了一個長輩的位置,她若是要告鎮國公不孝,哪怕鎮國公沒做錯,也是要挨板子的。
人情和法理,向來是兩回事兒。
大約是上次老太太提出來要名額的要求沒達到,見了明和郡主也沒好臉色,眼皮子都不掀,茶杯蓋撞在茶杯上,叮當的聲音脆脆的,也不叫起,也不說話。
明和郡主卻是半分不在意,自己起身,施施然的到左邊坐下,二太太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是楊家的當家主母,自從進了京城,就不得不在明和郡主手下讨生活,心不服氣不順,每次看見明和郡主就跟看見殺父仇人一樣,這次自然不例外。
見明和郡主坐下,立馬有些陰陽怪氣的說道:“大嫂真是好教養,三姑娘還在跟前兒呢,上面老太太都還出聲呢,你這就坐下了,也不怕凳子上有釘子。”
明和郡主掃了一眼坐在另一邊的二姑娘:“二姑娘這鼻子是好了?我瞧着怎麽往下塌了不少呢?可有找大夫看了?”
一提這事兒,二太太就要炸了,正要跳腳,卻被旁邊的三太太給按住了。當年二太太進門的時候,是老太太想找個幫手,因為不确定老大死了沒,嫡長子繼承家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老太太要找個幫手,就找的娘家侄女兒。
老太太娘家也是經商的,雖說家業比不上楊家,但也不差,二太太是嫡女,備受寵愛,嬌生慣養,生意會做,但大宅門的媳婦兒卻不會做。
三太太就不一樣了,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爺爺奶奶的命根子。老二是她在楊家站穩腳跟的關鍵,老三則是楊家改換門庭的關鍵,從商人到朝廷官員,除了鎮國公這樣的走法,另外一條,世人都知道的,讀書科舉。
所以,這三太太可是老太太花了不少代價,為兒子找的舉人老爺家的姑娘。三太太長相一般,但心中有“丘壑”,是個自認為聰明的聰明人。
明和郡主一早就吩咐人準備馬車了,還準備了不少禮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十有八九是去長公主府。眼下和明和郡主鬧翻了,實在不是什麽好事兒。
“大嫂,咱們一家人,也就不說兩家話了。”按下了蠢貨二嫂,三太太一臉端莊的笑:“咱們家滿打滿算,也就四個姑娘,我們家秀兒呢,是已經定下來了,明年就要出閣了。”
大姑娘臉一紅,嬌滴滴的嗔了一聲娘,起身躲出去了。二姑娘和四姑娘也趕緊跟着出去了,楊思慧左右看看,再看明和郡主,見明和郡主點頭了,這才起身跟着出去。
才走到門口,就聽見三太太繼續說道:“接下來就是柔兒了,這長幼有序,柔兒嫁出去了,也該輪到你們家慧兒了。可不巧,柔兒這一受傷,親事上就有些難了。”
楊思慧不蠢,剛才三太太特意強調了長幼有序,若是二姑娘嫁不出去,她這個三姑娘也不好嫁。要麽大房幫忙将二姑娘給嫁出去,要麽明和郡主趕緊想辦法安撫好了二房,這套路用腳趾頭都能猜出來。
Advertisement
四姑娘擡頭看楊思慧:“三姐,等會兒你們要出門嗎?”
楊思慧點點頭,四姑娘一臉的好奇:“三姐要去哪兒啊?能不能帶我去?我都好久沒出門了,在家裏悶得慌呢,三姐帶上我,咱們也好聊聊天啊,免得一個人無聊。”
垂下眼簾,然後,楊思慧忽然想到一個特別特別重要的問題,那個劇本,一開頭就是女主重生了,及笄禮的前兩天。也就是說,在十五歲那邊,這姑娘才會重生,所以,現在是原裝的,十二歲的小姑娘?
但想想之前,才十二歲,就會攪事兒,還能拿自己親姐姐當槍使,簡直就是宅鬥高手啊。難怪重生之後,竟是能以一人之力,将楊家給攪合個天翻地覆啊。所以,這姑娘的人生技能點,是全都點在宅鬥上了吧?
“不好帶你去。”楊思慧心裏想東想西的,面上卻還是帶着溫溫柔柔說的笑:“我外祖母早些時候讓人來接我,我沒過去,怕是外祖母會生氣,所以今兒是去給外祖母賠禮的,不好帶太多人去。”
四姑娘略微有些失望:“這樣啊,那我就不去了,三姐,你前段時間去莊子上住,是因為惹怒了大伯娘嗎?”
“怎麽會,我娘對我那麽好,我又沒做錯事兒,她怎麽會生我的氣?”楊思慧略有些不解:“你怎麽這麽問,是誰說了什麽嗎?”
楊思雯趕緊搖頭:“不是,我想着,大冬天的,莊子上又沒有什麽好玩兒的,你卻去住了那麽久,我還以為是大伯娘罰你了呢。沒有就好,那三姐是自己喜歡去莊子上?好玩兒嗎?不然等你從公主府回來,咱們再去莊子上玩兒兩天?”
正說着,就聽見二姑娘不耐煩的聲音:“說什麽呢走那麽慢!快點兒,三妹,不是我說你,你這慢吞吞的性子,可得改一改了,咱們是親姐妹,我才願意等你,換個人試試,看人家會不會不耐煩。”
說着還翻了個大白眼,楊思慧挑挑眉,還是不緊不慢的走着。楊思柔催了兩次不見效,索性不搭理她了,轉身去找大姑娘說話。大冷的天兒,誰也不願意在外面幹站着,所以繞了半個院子,就進了東廂的暖房。
大姑娘早坐下了,看見楊思慧,招招手示意她過去。那手勢,跟叫小狗一樣,楊思慧就當是沒看見,施施然的端着茶杯抿了一口,舒服的往後面靠了一下。
大姑娘臉色有些不太好看,但楊思慧垂着眼,沒辦法,她只好開口:“三妹,過來坐,我問你個事兒。”
楊思慧掀掀眼皮子:“大姐有事兒就問吧,都是姐妹,也沒什麽不好意思的。”
楊思秀皺眉:“三妹你現在說話怎麽這個樣子?去莊子上住了幾天,連規矩都忘了嗎?我可是長姐,你這樣像怎麽回事兒!我看啊,你簡直是玩兒野了。”
“大姐看你說的,我知道你是長姐,可長姐又不是長輩,就是長輩問話,也沒有問一句就得站起來回一句的規矩吧?”楊思慧放下茶杯,也有些不太高興,既然明和郡主都說了,可以放松一些,按着自己的性子來,她也就不用遮掩了。
原主性子溫和柔順,那是因為願意将你們當一家人。她可不願意,這惡意,都滿的快要溢出來了,她也不是感覺不到。
“大姐,你要問什麽盡快問,我一會兒說不定要出門呢。”看楊思秀臉色更不好了,楊思慧忍不住催促,楊思秀到底是年長,深吸一口氣将氣惱壓下去:“我問你,咱們家的梅花都開了,你看是不是辦個賞梅宴什麽的?你往日裏那些小姐妹,若是多日不聯系,感情怕是會淡下來。”
大姑娘有一顆向上的心,三房也向來會抓機會。三老爺楊開福是讀書人,好多年前中了秀才,然後就一直平庸,直到三年前,才忽然中了舉人。
然後,就将閨女許給了座師家的兒子,期望更進一步。
至于那座師是看着三老爺的面子上,還是看在鎮國公的面子上,誰也不知道,反正,楊思秀的親事就這麽定下來了。楊思秀自己不太滿意,但已經定下來了,就沒反悔的機會了。
丈夫不太出彩,但自己可以奮鬥一把,在婚前多交幾個手帕交,指不定以後就能派上用場了。
以三老爺現在的地位,大姑娘自己是請不來地位太高的人的,所以,只能是楊思慧出面。可楊思慧現在正忙着學習,要融入這個時代,再沒學好之前,最好是不要經常出現在人前,萬一說錯話了,将常識當趣事了,那就完蛋了。
再者,她也看不上楊思秀那樣子,明明是求人,卻擺出我為你好的樣子來,沒得讓人膈應。當即搖頭:“怕是不行,我娘說我前段時間憊懶懈怠了,功課落下了不少,正讓我趁着年前這段時間抓緊時間補上來呢,若不然,過年的時候進宮,就太丢人了。”
楊思秀垂下眼簾,嘴角往上彎了彎:“傻妹妹,這賞梅宴,和你補習功課并不沖突啊,你往日裏在家,只能和咱們姐妹比較,功課是好是壞,也區分不出來,你辦了賞梅宴,請了客人來,大家一起吟詩作畫,衆人的功課放在一起,這不是正好能瞧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嗎?補課的時候,也好對症下藥,你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