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平定漢王
大興城外,郭亮和喬鐘葵的十幾萬人馬被四路大軍包圍。先是楊感和李密帶着一萬虎贲軍沖出城門殺入敵營,漢王的兵馬不敢接戰直接敗退,但被這一萬虎贲軍死死地咬住不放。
郭亮一看不好,趕緊命令喬鐘葵帶兵兩萬斷後,雙方拼殺在一起。郭亮帶着十多萬人馬急急撤退,沒退出十五裏地,正北方向的屈突弟兄的一萬人馬殺到,郭亮躲避不及只得應戰。
混戰中,西南方向的張須陀領五千昆州鐵騎殺入,人數雖然不多,但聲勢很大,且張須陀治軍甚嚴,他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一下子把郭亮的十多萬大軍攔腰截斷,沖了個七零八落。
郭亮的漢軍只好抹頭往東南方向跑,沒跑出十裏地,三聲炮響,東南方向的王仁恭帶着一萬多随州兵殺到。
現在的漢軍被殺得暈頭轉向,也不知道對方有多少兵馬了,人心惶惶,如驚弓之鳥,根本沒了戰鬥力。因此一解即潰,又敗回來了,郭亮指揮不靈。
很快,郭亮和喬鐘葵的十幾萬大軍被四路大軍僅三萬人馬困在當中,殺了個昏天地暗,日月無光,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戰鬥一直持續了近兩時辰,最後郭亮戰死在亂軍之中,喬鐘葵被幾個偏副将官保着殺出重圍,落荒而逃。
等跑出六七十地裏後,看看後面沒有追兵,喬鐘葵勒住絲缰,再查點手下的殘兵敗将,不足五千人馬。幾天前,從晉起兵時,二十萬大軍,何等的威武,現在就剩下這點人馬,如何回去幾漢王交代?
“天不佑我!這都是楊勇和公冶長害的,我死也不會放過你們!”喬鐘葵大喊了幾聲,情緒激動,拉出佩劍就要自吻謝罪,被手下偏副将抱住:“将軍,勝敗乃兵家之常事,怎可輕生?……”
手下将士一番苦勸後,喬鐘葵只好帶着這些殘兵敗将敗退回天門關,與姜、夏二将雙方兵一處,棄了關城,又收了津蒲關的幾千兵馬,合在一塊不足兩萬人,連夜退回晉陽。
郭亮戰死,喬鐘葵敗逃,漢王的軍隊沒了主将,像沒頭的蒼蠅四處亂撞,被楊廣的大軍誅殺無數。這時,楊廣的四路大軍已經兵合一處,自然由官最大的楊感和李密指揮。
二将一看,殺得也差不多了,這麽兵将不能全殺了,因此傳令“降者免死。”。一時間,紛紛扔械跪倒請降,達五萬餘衆。
李密和楊感指揮着,收編俘虜,清掃戰場,記錄軍功,所得刀矛器械糧草堆積如山,就連楊廣用來誘惑的那幾箱金銀珠寶也追繳回來了。
做完這些後,天都快黑了,李密、楊感、屈突弟兄、張須陀、王仁恭等大将在城外留下三萬精兵,以防萬一,然後引得勝之兵,押着俘虜和戰利品,拿着功勞薄進京城見楊廣邀功請賞。
楊廣早就得到了秉報了,來了三路勤王之師,以少勝多,打了個漂亮的大勝仗,心中大喜。
楊廣命城門大開,把這些救駕攻臣接入城中,連夜召見。等看過功勞薄後,楊廣哈哈大笑,但只笑了一半,突然想起楊勇和公冶長來了,于是緊繃了臉問:“幾位愛卿,這一仗我們大獲全勝,賊人幾乎全軍覆沒,功勞不小,朕一定論功行賞。但反賊楊勇和公冶長哪去了,他倆是罪魁禍首哇?朕的蕭美娘呢?”
這一下,李密和楊感等人正高興呢,臉上的笑容便僵住了,心說,皇上什麽意思,是誇我們呢,還是要治我們罪呢?都緘口不言。
幾秒鐘後,屈突通和屈突蓋臉上冒汗趕緊跪下了:“啓奏陛下,微臣請罪。”
“哦,兩位愛卿救駕有功,何罪之有?快快請起,怎麽回事,給朕奏來聽聽?”楊廣一愣道。
“陛下容秉……”兩個人趴伏在地沒敢起來,相互補充着,把在城北小樹林遭遇楊勇和公冶長的事講了一遍。
話音未落,楊廣拍案而起:“嘟,兩個膽大的奴才,竟敢放跑了反賊,他們才是朕要的罪魁禍首!看在你們救駕有功的份上,朕暫不追究,但是你們兩個務必帶兵把楊勇和公冶長的腦袋帶回來,否則,朕就殺你們個二罪歸一!”
“臣領旨。”兩員大将咧着嘴,有委曲也沒地方說去,連夜帶着三千輕騎出京城追捕楊勇和公冶長去了。
屈突二将日程兼程,連着追了三天三夜也沒見楊勇和公冶長的影子,原來他們搞錯方向了,弄得手下這些将士苦不堪言,心說,別人救駕有功,有酒肉有升賞,而我們呢,連休息都不讓,簡直連牲口都不如,看來我們是站錯隊了。
一時手下将士軍心渙散,頗有微詞,還有不少逃兵。
屈突通和屈突蓋這兩天火更大,追捕不到楊勇回去還得被楊廣問斬,看來楊勇說得沒錯,這真是個無道的昏君!我們有什麽罪,要殺我們二罪歸一?
我們千裏迢迢,趕緊到京城把反賊殺散,解了京師之危,你不但不賞反而我治我們的罪,沒抓住楊勇和公冶長那怪我們嗎?誰讓楊勇是你的親哥哥呢?沒有聖旨,我們只敢捉拿,不敢誅殺,而當時情況緊急,我們只想着救駕解圍了,這有什麽不對?
俗話說,功高莫過于救駕,功不功的我們也不在乎,可你卻如此對待我們哥倆,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昏君保他做什?
二人越說越氣,一怒之下,帶着這三千騎兵馬偷偷地回了老家把家眷帶上,雁門關也不守了,棄關而走,到太行山占山為王去了。
一想起蕭美娘,楊廣現在心裏恨透了楊勇,派出屈通弟兄連夜追殺,楊廣還不放心,又把旨意刷下去,各地畫影圖形捉拿反賊楊勇和公冶長,凡見到此人二者格殺勿論,并賞千金,或官升三級,另外于第二天又派出大将王仁恭率三千騎兵,搜捕追殺楊勇和公冶長。
三天之內,各地的勤王之師陸續趕到大興城外,集結有三十萬精銳。
楊廣大喜,采納了宇文化及和楊感的建議,升楊感為柱國并拜為元帥、擢升張須陀為親衛大都督擔任随軍副将、李密為軍師,天寶大将宇文成都為前部先鋒,引軍二十五萬,出渭南,進逼蒲州,蒲州刺史李燦不敢接戰棄城而逃,這樣他們兵不血刃便拿下了蒲州城。
只兩天,兵鋒便抵達漢王的心髒晉陽城下。晉陽震動,漢王驚愕。
這幾天漢王膩歪透了,他做夢沒想到,自己編織的春秋大夢這麽快就醒了,主路大軍走得快,敗回來的也急,楊勇和公冶長判逃,軍師郭亮戰死,二十萬大軍只回來了以喬鐘葵為首的不到兩萬人馬,這跟全軍覆沒也差不多。
他知道楊廣肯定不能善罷甘休,因此組織了十五萬大軍準備應戰,但沒想到楊廣的大軍來得這麽快,他的人馬剛準備好,人家就兵臨城下了。
倉促之下,漢王只得應戰,但一看楊廣兵多将廣,所向披靡,士氣正盛,便采納了謀臣賈羽的“以逸待勞、防守待援。”策略,一面派人闖營召回另四路兵馬勤王,一面死守城池。
楊感和李密的人馬攻了五天,也沒拿下固若金湯的晉陽城,雙方将損失慘重,形成暫時的對峙局面。
到了第六天的頭上,漢王的援兵到了,在外圍向圍城隋朝兵馬發動攻擊,雙方在晉陽東部展開大戰。
漢王一看破敵的時機到了,大喜,采納了謀臣賈羽的建議,大開城門引軍殺出,不料,卻被早有準備的楊感率兵死死困住,連城都回不去了,這時張須陀率兵輕取了晉陽。
鬧了半天漢王判斷有誤,來的這些人馬根本不是援兵,而是敗逃回來的那四路殘兵敗将,後面隋兵緊追不舍,本想回晉陽逃命,沒成想到這兒卻被李密設計困住,作為誘餌,漢王得知真相後大呼上當。
原來,在楊廣的軍隊圍困晉陽的時候,餘公平在孟州被來護兒殺得大敗而回;唐公李淵帶着李世民等殺了蕭天佑,輕取代州,向晉陽進發;陝州刺史楊義臣不辱使命,殺敗楊基,複奪黎陽之後也引兵在後追殺;也是與此同時,蕭天佐的燕趙之行,遇上了幽燕王羅藝父子,成了他的噩夢,結果蕭天佐戰死,其殘部大敗而回,不過羅家父子并沒有追趕。
到了現在,漢王楊傑也豁出去了,帶領餘部垂死掙紮。正在激戰時,鐵槍大将來護兒、李淵父子、楊義臣三路大兵追到了,也加入了戰團,本就抵擋不住的楊傑被殺了個丢盔卸甲,落荒敗逃。
手下人保着他誓死力戰,好不容易殺出重圍時,甩開追兵,一查點人數,漢王哭了,這次敗得更慘,連挂彩的算上不足三千人馬。五十萬大軍就剩下這點家底,漢王不由得頓足捶胸,如喪考妣,哭罷帶着這點殘兵敗将退守并州,不久被城破被俘,解往京師後被楊廣囚禁。
至此,轟轟烈烈的漢王造反運動劃上句號,用自然現象來形容,跟夏天的狂風暴雨似的,看似轟轟烈烈,實則來去匆匆。
平了漢王的叛亂後,楊廣高高興興地接管了漢王的五十二州,但一想到楊勇和公冶長仍然逃亡在外,楊廣不禁又寝食難安了,再次傳旨,全國範圍內大肆搜捕楊勇和公冶長,務必做到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知情不報者與反賊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