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兩人回到自己院子裏,黛玉看着一群人圍了他們兩個忙碌,一下子好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這些見慣了的場面忽然變得有些陌生起來,好像中間有堵看不見的牆,她和楊時禮在牆這邊,那些人在牆那邊。
“二爺、二奶奶,太太前幾日就說了估摸着您們這幾天就該回了,一直燒着暖牆呢,屋裏也是天天燒炭盆不至于沒有煙火氣。這會兒正好暖和,快進屋歇歇吧。”迎上來說話的是原本楊時禮身邊的丫鬟梅子,她還走過去扶了黛玉的手。
進了屋黛玉的丫鬟雪雁端了盆熱水進來,“二爺、二奶奶,熱水來了,快洗把臉解解乏,颠簸一路了可是辛苦。”先将毛巾遞給楊時禮,又幫着黛玉脫下手上的镯子戒指等物,一轉身看似無意的将梅子擋在服侍範圍之外,揚着笑臉忙活。
黛玉和楊時禮對視一眼,苦笑,果然,一回到深宅大院就處處都是玄機,什麽事都得分個先後高低不可。就是将丫鬟們調教得再好,也免不了他們的那些小心思。
等到屋裏只剩下他們兩個,躺在床上黛玉抱怨道:“明明家裏什麽都有,還有人伺候,只要動動嘴就什麽都能擺在眼前,怎麽感覺反而更累了呢?”
“人多了心眼就多,除了鬥心眼兒就沒什麽事了,不鬥幹嘛去。咱們好好過就行了,他們要鬥就讓他們鬥去,裝看不見就行了,家裏還有娘和大嫂呢。”楊時禮相當無賴地說。
黛玉笑,“小心讓娘和大嫂聽見收拾你!”然後道:“其實實話說起來,以前娘家家裏和現在家裏都算好的了,最起碼一家人都和和睦睦的,咱們該知足了。要是像有些人家那樣一家人還鬥來鬥去的那才讓人傷心呢,我寧願直接出去到莊子上住着,男耕女織過得苦一些也比那樣強,真搞不明白有些人怎麽還以此為樂。”
就算當年她還是王妃的時候,她也從來沒有明白過府裏那些人的想法。也或許就是因為她的不明白,所以才落得娘家滅亡、兒子夭折、遭人厭棄的下場吧。
楊時禮想到曾在京裏聽聞過她和林昭曾在榮國公府住過一段時間,再聯系到榮國府的名聲,知道她這是心有所感,“放心吧,在咱們家也就是過年祭祀的時候那些出了五服的旁支來的時候亂一些,與咱們也沒多大幹系,平時沒那些事兒。五服以內的有家規管着呢,就算誰有什麽小心思頂多也就是在自己心裏想想,不敢出格。”
“嗯”,黛玉答應着,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起來,黛玉依禮去向楊太太請安,此時楊太太正在跟田氏商量是不是免了她的請安。
楊時禮大哥娶的媳婦姓田,田家也算是山東大戶,早年以商起家,三代之後能科考了恰有子孫于讀書上有天分,便慢慢改了門風成了耕讀之家,到如今已有三代為官的。只是田家雖改了門風,有些地方到底還未脫商戶人家習性,本來楊太太是看不上田家的,壓根沒想着與田家結親。無奈楊大哥元宵燈會的時候一眼看上田氏,既然緣分到了楊太太也不好直接駁回,考察了田氏足有兩年,看出田氏并沒有沾染田家的不良習氣,而是像了她去世的親娘的心性,看事情也通透,手腕也有,再教導一番足以擔當主母的位子,才下定決心提親。
“我老是覺得對不住老二家的,時禮東跑西颠,如今還得勞動她跟着。人家也是林大人和林夫人嬌養長大的大家閨秀,帶着豐厚的嫁妝嫁到咱們家,以後還得生兒育女相夫教子,還要受這個苦,咱們實在不應該當成是理所當然。我就想着,是不是不要她晨起請安了,早飯也在他們自己房裏吃,他們在外頭受苦,在家裏的日子就該過得自在些。”而後又道:“以後啊,你也一樣,多睡會兒,吃過飯再到我這裏來一起安排家事。”
田氏明白這是婆婆在提前安慰她,免得一會兒說了之後她心裏不舒服。其實楊太太真是想多了,田氏在娘家見多了婆媳相争,曾經還以為婆婆給夫君房裏塞小妾通房才是正常,不在婚前先在兒子房裏安上釘子的那都不是合格的婆婆,到了楊家之後發現婆婆如此通情達理為媳婦着想,已經在心裏将她當成親娘看待,哪裏會因為這點小事就心裏不舒服呢。
“弟妹一路上照顧二弟辛苦,回家來多休息也是應該的,二弟那個閑不住的性子,以後還有的是勞累弟妹的時候。”接着又道:“媳婦自己就靠請安來支持起床呢,要是娘不叫我來請安,還不知道要賴床到什麽時候,本來在咱們家就心寬體胖的,到時候再胖上兩圈就真不能看了。再說了,來給您老請安我也高興,吃您這裏兩塊點心一整天心情都好。”
楊太太笑道:“你呀你,就是嘴甜。”
Advertisement
正說着,就聽見外頭報“二奶奶來了”,黛玉脫了披風走進來,“請太太安。大嫂早。”
楊太太道:“快過來坐,睡得還好嗎,屋裏有哪裏不合心意就找你大嫂,好些日子沒人住了得好好收拾。”
黛玉笑答:“睡得挺好的,到底是家裏比外頭舒服。”又對田氏道謝:“昨日事多也沒來得及向大嫂道謝,多謝大嫂費心幫我照看着院子。”
田氏笑道:“一家人不要生分,都是我該做的。太太最是心疼媳婦,你們剛回來正是乏累的時候,多睡會兒無礙的。”
楊太太也道:“剛還跟你大嫂說,你出去一趟受累了,以後就不必早起請安了,早飯也叫廚房裏的人送到你們房裏,好好歇一歇,過年還有累的時候呢。”
黛玉心裏感激,卻不想真的不來請安,婆婆說了是體貼,自己不能不知好歹真的就那麽做,再說了,已經習慣在請安的時辰起來了,想睡也睡不着。“我是真不覺得累,這一趟攢了好些好玩的新鮮事想說給太太聽呢,我來請安咱們娘兒們說說話更和樂。在路上萬事有二爺,且累不着。到了村子裏,佃戶們都很熱情,專門拿了新被褥來給我們鋪蓋,吃的也都是新鮮東西。還有看着我們去了專門殺豬的,用新鮮豬血做的豬血糕,放到菜肉裏炖,又香甜又滑嫩。我以前都沒吃過這些,才知道咱們平常看不上眼的東西做出來也能那麽好吃。問了二爺,二爺說老爺太太也沒吃過,我還專門學了這手藝來,等過兩天也讓廚房殺頭豬來,我做給太太吃。”
楊太太和田氏聽了這話都笑話她,“可見還是小孩子呢,頭一件就記住吃了。”兩個人也都不嫌豬肉豬血不上檔次,道:“改天就讓莊子上送頭豬進來,讓廚房好好收拾了,單等着你給咱們做新鮮吃食,不好吃我可是不依的。”
黛玉笑着應了。然後楊太太和田氏就嘻嘻哈哈聽黛玉講一路上好玩的事,說得興起三人一起捧腹大笑,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閨中密友聚會,再想不到是婆媳妯娌玩笑。
到最後,楊太太道:“我單看時禮出門一趟都要瘦一圈,臉上手上要變粗糙好些,知道出門辛苦,竟不知道還有這麽些好玩的事。都怪時禮個悶葫蘆,也不知道回來講講見聞,或是跟人家似的寫篇游記啊什麽的回來。可惜如今家裏一大堆事,我是出不去門了。”
田氏說:“聽聞弟妹文采極好,不若也學學那些文人,每日将見聞記述下來,或寫文或作畫或寫詩都可,也好拿回來讓咱們見識一番,便是不能親至也能稍領略些風光人文。”
楊太太也道:“這個主意好,咱家沒有女子不能揚名的規矩,說不定以後也能取個雅號印制出來像易安居士那樣流芳百世呢。正好咱們家有書鋪,老爺和老大也愛這個,就算到時候印制出來不流到外頭去,自己家裏收藏也是好的。”
黛玉被她們這樣一說也有些動心,覺得雖然身為女子也能留下一些屬于自己的印跡,真是再好沒有。可是她也不敢這麽當機立斷的答應,還是要問過楊時禮的意見才好,“我不過就是能借着古人的典故寫點不通的詩文,哪裏敢誇這樣大的海口呢。給太太和大嫂寫些白話記點見聞還行,可不敢比易安居士。”
田氏道:“快別謙虛,二弟曾偷拿了一篇詩文給大爺看過,大爺三更半夜起來念叨,說是比常人寫的都好,就是缺了點陽剛之氣。問是誰寫的,二弟只是不說,現在想來,怕不就是弟妹的佳作,本就是女子,當然會缺陽剛之氣。”
楊太太也說讓她不要妄自菲薄,不妨一試。
說得黛玉熱血沸騰,回到房裏當即寫了一篇七言長詩,拿着找到楊時禮評判。楊時禮認真讀完,拍案叫好,“夫人真乃奇才!”
黛玉問他:“你說我以後只要出門就将每日見聞記下如何?”然後得意道:“娘和大嫂還說寫得多了就幫我在咱們家書鋪裏印制出來,就像如今咱們研讀易安居士詩詞一般,說不定後世還會有人研讀我的習作呢。”
楊時禮沉思一會兒認真道:“行,要是以後娘和大嫂不幫你,我就幫你。若我也有感想,就附在你的詩文後面,到時候就叫楊林夫妻游記。”他并非随口一說,而是将這事真正記在心裏,到了後來黛玉都快要忘記的時候,果真修訂裝訂之後印制出來。
黛玉此時不知後事,嫌棄的皺鼻,“真沒水準,就起個這樣的名兒,拉低了我的層次。”
他們兩個這會兒誰也沒想到,在幾百年後果然還就有這本《楊林夫妻游記》,還是名著。
作者有話要說:林黛玉的文采不能白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