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
? 因為心裏一直繃着一根弦,所以周語然覺得期末考試來的特別快,她感覺自己都還沒複習好,大概太在意這次考試了。
成績出來後,在全年級六百多人中排到了一百出頭。盡管可能很普通,但相對周語然期中考試的成績來說,已經是很大進步了。
有些東西,拉下了就很難補上了,學習就是這樣,因了期中考試前有些課程的基礎沒打好,後面周語然總覺得怎麽補都不補上,比如物理,這門課後來也成了周語然的短板。
班主任專門花了一個晚自習的時間對這次考試成績進行總結,也期望大家能從這半年的學習力總結出高中學習的規律。高中老師是管的松一點,學習全靠自己自覺自律,要想在三年後、确切的說是兩年後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就得自己把學習當一回事,自己把自己的前途當一回事,就得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樣到高三才能從容應對。
班主任甚至對每個人的成績進退做了比對,沒想到還專門對周語然提出了表揚,說她的成績超越了自己,進步特別大。可周語然覺得特別羞愧。
班主任總結完之後,周語然竟然收到了蘇子杭的字條:沒想你這次進步這麽大,我都為你感到驕傲。周語然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蘇子杭還是穩坐年級第一。他很注重穩紮穩打,即使到了複習的關鍵時刻,也很淡定自若,一副不慌不忙的樣子,周語然很是欽佩。
期末考試完還有幾天才放假,暫時也沒什麽新課可講,老師和學生都很放松。周語然也難得讓自己放松下來,沒事的時候和蘇子杭聊聊天,對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他家是農村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他穿着很樸素,吃飯也很節儉,從不浪費。雖然這樣,但他既不像有些農村小孩,來到縣城之後總想和人盲目攀比,也不像有的人會有些自卑。他很自信,始終不卑不亢的按照自己的內心來前行。他有自己的目标,他知道自己是什麽樣的人,應該做什麽樣的事。随着對他了解的增多,周語然越來越為自己能交到這樣的朋友而慶幸。
寒假在大家的期盼中過的很快。已經是高中生了,不像小時候那樣喜歡過年,不喜歡和親戚聚在一起,而更願意和同齡人黏在一起,同齡人之間暗合的氣場更讓人興奮。
好在寒假不是很長。
開學後,大家都很興奮的在教室裏聊着,好像光這樣聊着就很開心。
周語然也和同桌聊着寒假裏發生的事情。聊天的間隙,一擡頭,正好碰上蘇子杭回過頭投來的目光,他的目光很清澈,周語然報以微笑。想起放寒假的前一天,蘇子杭給周語然一張紙條,上面是一首詩,其實也不知道該不該叫詩。詩的內容不記得了,因為她匆匆看完就把它夾到書裏了,只記得大概的意思:短暫的分別不必悲傷,分別只會讓他們更加期待重逢。
周語然沒有多想。去年冬天,有一陣不知道突然怎麽兩個人就開始寫起了詩,其實也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詩,不過是些自以為是的長短句,十幾歲的年紀,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已。
蘇子杭一直說周語然的身上有一種詩人的氣質,周語然笑着答道,一個連作文都寫不好的人怎麽會有詩人的氣質。蘇子杭解釋說,能把作文寫好和具有詩人氣質完全是兩回事。
周語然也說不清蘇子杭是從哪裏看出她有詩人氣質的。她父親是那個年代難得的大學生,學的正是中文,父親常在家裏讀書,背誦詩詞,周語然從小耳濡目染,大概是受了一點影響。可周語然卻覺得蘇子杭在寫文章、詩詞方面是有些天賦的。她很喜歡讀他寫的東西,文字樸實卻意味深遠,有着超越這個年紀的成熟和深刻。
所以,有一陣,兩個人都把對方當成是唯一的讀者,也為着這唯一的讀者而努力的寫着。可沒想到,蘇子杭卻在放假的時候給周語然寫了這樣的詩。周語然不知道怎麽回複。
Advertisement
新學期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新排座位。班主任讓大家按照期末考試的成績重新選擇了座位。好像這所高中都是這樣,老師讓大家按照上一次的考試成績,從第一名依次開始,每個人進去選座位。老師不再幫大家排定座位。
蘇子杭還坐在原來的座位上,周語然則選擇了第一排中間左側靠裏的座位。離蘇子杭很近,真的很近,每天早上早讀的時候,蘇子杭在身後讀書的聲音周語然都聽的清清楚楚。
周語然的右手邊坐着陳美璇,她長的挺漂亮的,皮膚是後來很流行被人說是健康的小麥色,她的眼睛媚媚的,薄薄的嘴唇總是微微向上翹着,任何時候看上去都像是在微笑。在周語然對美女的評價标準主要還在純良美的時候,她的美無疑是另類的。可是高中男生蠢蠢欲動的內心已經對這樣的美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她在班裏很活躍,成績不錯,受老師青睐,人緣也不錯,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周語然也挺喜歡她的,一段時間關系甚好,但最後多少總有一種不是一類人的感覺。周語然在熱鬧的時候,仍有一種內斂安靜的感覺,而她即使在安靜的時候,也讓人感覺野心勃勃。
周語然覺得蘇子杭跟她聊的也挺好的。他們常在一起讨論學習上的問題,聊天。周語然在自己心裏拿蘇子杭當朋友,看到他們這樣,周語然覺得,或許在蘇子杭的心裏,如果朋友也會排位置的話,那陳美璇一定是排在她前面的。不過無所謂吧,周語然這樣想。
盡管有一陣聊天的時候蘇子杭總是想盡量照顧周語然的感受,可周語然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朋友嘛,他和誰關系好也不影響他們之間的關系。而且他們之間還是經常會寫些紙條,有時候是關于學習上的困惱,有時候是自己的一些心情、小情緒。蘇子杭在這樣的書信往來中稱周語然為白鴿,說覺得她既潔白又高貴。周語然覺得自己實在是稱不上這樣的比喻,可無奈他總這樣說,周語然也就只能由他去了。
春濃的越來越深,周語然的心态也越來越平和。除了學習,和蘇子杭聊聊天,偶爾看到寧軒,還是會傷感一下,但好像沒有別的過多的想法,可他卻像是一種情結,深深的留在了周語然的心裏。一次,無意間寫了一篇小短文,即使是用第三人稱寫的,不想被蘇子杭看到,一下就猜到了寫的是誰。是啊,高中似乎就沒有秘密,誰有點小心事都能被大家知道。即使有時候不說出來,也會被其他同學猜到,因為這時候的心事就這麽一點,大家都是十幾歲的少年,與其說是彼此看透,不如說是心有戚戚。
蘇子杭的成績穩的似乎無可撼動,一直穩居年級第一。周語然的成績在進入到前一百名之後就像是進入了瓶頸期,一直很難突破。她總覺得是自己高中一開學的基礎沒有打好。
高二就要文理分科了,高一下半學期大家就經常讨論究竟會選文科還是理科。其實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似乎就不用選,因為必然學理。可對周語然來說,卻是一個需要選擇的問題。因為周語然的父親希望周語然能學文。
在這樣一個小地方,學文其實還是有很多偏見的,大家普遍認為,要不是學不好數理化的人或者根本混日子的人,是不會學文的,只有少數學習不錯的人會自願學文。周語然在這點上有點随波追流,如果沒有父親的幹預,她是會直接選理科的。而且綜合她的成績來看,她的理科好像總體比文科還好一些。
父親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願望,是因為周語然有個大她兩歲的哥哥,哥哥學習一直都很好,一路參加奧賽。雖然現在正讀高三,但半年前已經被保送到全國前三的大學了。父親希望他們能一個學理一個學文。
周語然盡管不情願,但被父親百般勸說,最後還是答應學文。
蘇子杭選的理科,但周語然記得,有一次下午自由活動時間她在校園裏讀書的時候,蘇子杭正好過來,他挨着周語然坐了下來,當他們讨論究竟會學文還是學理的時候,蘇子杭說,他挺想學文的,大概,他那時候已經知道周語然要選文了吧。蘇子杭要是選文科,估計在學校裏都要是個大新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