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巨變的村子
葉子所在的村子有幾十戶人家。
在葉子三四年級的時候,村裏不知從哪裏傳來了房屋可能幾年後要拆遷的消息,于是各家各戶都開始為了獲得更多的拆遷補償款而開始建新房。
每家人一直住的都是平房,所以當然想體驗一下住樓房的感覺,提高一下生活質量。就這樣,村裏陸陸續續在自家的空地或者荒廢的田地上建起一棟棟兩層樓或者三層樓的樓房,如同雨後春筍。
自此,每次上學和放學葉子都可以看到村裏的各個工地在施着工,眼看着以前到處都是花草樹木的地方都被開墾出來建造房子,葉子說不出的失落,她別扭極了,好多地方都變得光禿禿的,不仔細想都不知道原來那裏有什麽。可能那些充滿童年記憶的地方都要消失在腦海中了。
村子正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葉子無法阻撓,人們為了更高質量的生活而犧牲了那麽多美好的景色,村子變得“面目全非”,再也不是以前的樣子。
葉子家是村子裏比較晚建新房的人家,爸爸看到那麽多人家都快要住進新房了,自己家還沒有,所以最終果斷決定建房了。
葉子爸爸最後把新房的建址選在了自家的院子和外面的一大塊土地上,葉子對院子裏的樟木和院外的桂花樹有了感情,不願看到它們被砍倒移走,還有桂花樹旁的一口年代久遠的大缸。
曾經,她在院裏種過勞技課發的鳳仙花的種子,雖然最後沒成功;曾經,她在院裏幫媽媽摘從土裏拔出來的“花生草”的根上長出來的花生;曾經,她在院外桂花樹下愉快的玩着自己的過家家。
但是終究葉子不能發出激烈的抗議之聲,畢竟她對新家也有一定的憧憬,她對未來要住的地方滿是向往,滿是期待,即使舊物再讓人不可割舍,而且大人們的決定豈能是一個小孩子能夠輕易更改的。
爸爸向奶奶和媽媽那邊的親戚借了十幾萬塊錢,加上自己的一些儲蓄,大概是夠建造一棟樓房的錢了,爸爸決定建三層樓的房子,還打算把房子頂部弄得有點西式風格的感覺。
之後便開始籌備一切了,雇傭了一些熟識的泥瓦匠,包括葉子的大伯和大姨爹還有村子裏的其他工人,爸爸不上班就在工地幫忙,媽媽也在施工現場做小工,也是為了省一點工錢。
就這樣,開始動工了。首先,院子的圍牆在一天之內就被拆除,僅剩一些連着房子的部分依稀可見,還能從此推斷出原來有一面牆與之相連。
院子的鐵門是最先被下下來的,那個鐵門雖然已是鏽跡斑斑,但是也用了好多年,上面有镂空處,雖然顯現出來的圖案并不漂亮,但是葉子也在閑暇時光中呆呆地盯過好多次,門的插銷就是一根粗粗的短木棍,把它插在水平的大洞中門就被固定了。
葉子之前時而因為自己的手從鐵門镂空處拔不出那根棍子而無奈地翻過鐵門,那體驗并不好,翻完身上都弄髒了,手上也有很多印痕,因為鐵門并不厚。
之後就是拆院牆了,把磚一點點地用大錘子等工具敲松乃至破碎,那聲音當然是很刺耳的,感覺很暴力,葉子雖然沒有親眼見證,但結合在其他人家看到和聽到的,也就不難想象了。
然後就是挖出一條條溝壑,用鋼筋水泥磚頭等填,打出地基,之後就是順着這些地基往上面建起一面面牆了,當然樓梯什麽的還是要插進旁邊的一面牆而延伸至上一層樓的,預制板是二樓和三樓不可或缺的東西,再之後就是樓頂的瓦和橫梁什麽的了。
葉子還在一天天地上着學,房子也在一天天地建。
工人們每天篩沙子,和水泥,拎着三三兩兩的不大的水泥桶上上下下地走,在腳手架上穿梭,在高處作業,手裏拿着各種各樣的工具,這裏糊糊,那裏量量,一塊磚一塊磚地堆放,頂着頭頂的太陽,汗流浃背,偶爾停下來喝杯水,喘口氣。
看着這一天比一天高的樓房,葉子很欣喜,終于有一棟屬于自己家的新房了,還會有屬于自己的房間;也很落寞,那高高的樓房讓人們能夠登高望遠,也讓在低處的人再也看不到房子後面的景色了。
樓房建成,舉辦了一場慶祝儀式,大家一起吃飯,為大半年的辛勤勞動換來的成果舉杯。
葉子家的樓房還是挺漂亮的,正面有彩色的瓷磚鑲嵌,暖色調,讓人一看心情就好;二樓有柱子支撐的突出的陽臺,扶手之下的水泥鑄成的“栅欄”也很是體現藝術之美;三樓左側有一個露天陽臺,右側有個矮矮的屋頂,頂的前面還有一個小三角狀的部分,上面蓋了瓦,瓦是藍色的,挺漂亮。整個房子很和諧優美。
房子依然在村子的各處漸漸地嶄露頭角,直到一年後才漸漸停歇下來。
完成所有工程,樓房都感覺一排連一排,之前平房間的間隔變得非常小,中間的野花野草野菜都消失不見了,有些地方的橘子樹,葡萄樹,竹子也都不知去向,就連一些村裏存在很多年的小路也被房子的占地而消失了,有很多很老舊的紅磚或者土磚房子也都被拆了或者重新裝修了一番,池塘也感覺變小了,田地也減少了些。
總而言之,一切都變得那麽不一樣,葉子很懷念以前那綠油油的一片景色,但也沒有太讨厭變化後的環境,只是真的需要很長一段适應的時間。
從之後的日子到初一完,葉子都是住在這棟三樓房子裏的,裏面承載着這個女孩的許多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