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綠豆糕
未央宮、椒房殿。八月, 秋高氣爽。阿嬌對着到椒房殿用午膳的劉徹說,明天想去一趟長公主府。
“我保證在宮門下鑰前回來。”
宗親王侯們陸續來到長安,大多居住在城中的國邸裏。阿嬌的二哥陳蟜難得回來一次, 自然不會住冷冰冰的國邸, 而是直接帶着妻子隆慮公主住進母親窦太主的長公主府, 以解思念。一家人熱鬧非凡, 窦太主一高興辦起賞菊宴, 阿嬌聽說之後, 生起出宮赴宴的想法。
未央宮非常大、長樂宮也很大,加上王太後的北宮幾乎占據三分之二的長安城。阿嬌又不是只有椒房殿一處可以活動, 很難生出什麽憋悶感。可她看重的是長公主府的自在,她要是請人到宮中辦宴會就變味了。
原本的赴宴游玩,一準兒變成加班工作。
劉徹近些日子心情很不錯,天氣不冷不熱的時候一年裏就這幾個月,不多出去玩可惜了。他常常往外跑,偶爾微服巡查還會住在百姓家中。一點都不覺得阿嬌出去有什麽不對,再者禮法對皇後的限制本來就少, 要是有人不長眼睛彈劾阿嬌,他能兜着。
再說他最近流連後宮, 阿嬌都沒表示任何異議, 還把之前伺候過他的一名叫做遺羽的宮女封為少使,多麽敞亮、多麽賢惠。
這就是孤想要的皇後!
劉徹并不知道, 阿嬌根本不想插手後宮的事。實在是她要用遺羽,卻又沒完全用得上, 不忍心看膚白貌美大長腿的小姑娘傷心掉眼淚,才有的許諾。
哦,遺羽就是阿嬌之前為避寵出的昏招。
沒功勞, 但有苦勞,不能讓人家白來一趟嘛!
皇帝和皇後的內心想法千差萬別,但結果高度一致——都挺滿意現狀!
劉徹投桃報李,大手一揮說:“表姐去吧!多帶些人在身邊,孤傍晚來岳母府上接你。”
這事本來也可以求太皇太後,只是近日太皇太後事務繁忙,不是有什麽大事發生,阿嬌不想再給太皇太後添麻煩。她又幫不上什麽忙,只能天天不間斷的往長樂宮送不同的點心。最近送的有各種糕點:綠豆糕、白糖糕、桃片糕,全都是減糖版本的,配着淡茶吃正好。
其中最受老太太歡迎的是綠豆糕。
綠豆浸泡過夜,第二天用手一搓,能去掉綠豆的皮就差不多了。要想綠豆糕細膩,得用去皮的綠豆蒸熟晾涼,再過篩幾遍,加入蜂蜜、糖和奶。接着上模具,什麽形狀大小的都能做出來,但為方便老太太食用,還是一口一個最佳。
Advertisement
這些糕點太方便了。
吃它完全不費事,再怎麽忙都抽得出喝一杯茶的時間。
關鍵是新奇有趣,日日不重樣。
老太太不僅養成吃間食的習慣,還會主動問:今日阿嬌送來的是什麽呀?還不到吃點心的時候嗎?
這些阿嬌都當是方姑姑誇大其詞。
劉徹也是很忙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求見他,他不能不見……阿嬌也一樣,可她尚有王太後、窦太主和太皇太後可以分擔,沖着皇帝去的宗親們,劉徹無法推給別人。
當夜劉徹沒歇在椒房殿,阿嬌高興地抱着引枕在床上打滾,第二天有事情要做的話,夜裏加班有損精氣神。難得放假呢!
她想着賞菊怎麽能沒有蟹呢?秋天、菊花和螃蟹多配啊!越想越興奮,拉着程安囑咐一堆事,有沒有好的蟹?要一簍送到長公主府。
程安表示,太晚了!只能讓采買的人明天一早買新鮮的。放心,一定能買到。
阿嬌:吃蟹得有蟹八件,她之前讓工匠嘗試着做過一套精致的工具,不知做好沒有。
程安回答,做好了。
而且工匠一口氣做出不少,您要是想吃獨食,咱們可以自帶餐具。不過采買一簍螃蟹的話,定是要與衆人同樂吧?長公主府的庖人不一定會做螃蟹,是不是請元庖人跑一趟……最好趁現在還能出宮讓他趕緊到長公主府上,趁夜教會明天侍宴的婢女怎麽用蟹八件。
要是宴會時客人看着紅彤彤的大螃蟹不知怎麽下手,會鬧笑話的。
蟹八件做好的第一套直接送到膳房,元庖人肯定知道怎麽用。
阿嬌:“那讓他拿我的腰牌去吧。”
宮裏進出不易,宮仆哪怕只過一道門都有嚴格的審查,沒腰牌不會放行。
一夜無夢。
一大清早,阿嬌不用程安叫便起床洗漱。外面天剛蒙蒙亮,她放棄晨練,穿上尚衣司送來的新衣。寬袖、外罩一層柔軟的薄紗,給人一種輕盈、飄逸之感。為襯新衣,梳頭宮女煩惱的在妝匣裏翻找許久都沒找出合适的首飾。
時間還早,阿嬌笑盈盈開庫房讓她挑。
梳頭宮女找出一套粉色的珍珠頭飾。這什麽時候進庫房的?真好看,但阿嬌沒印象了。查檔一看,竟然是劉寄五年前送給阿嬌的生辰禮。那時候的阿嬌剛成為太子妃,收到的禮太多大半沒有過目便直接入庫了。
不過,當時就算看過。這麽多年過去,她也不會記得。
梳頭宮女:“主子,這套釵能用嗎?”
阿嬌點頭,她也覺得淡粉色的珍珠很漂亮。
“這個箱子裏裝的什麽?”
阿嬌指着旁邊木架上刷着紫漆的一口大箱子問,她猜裏面多半是貴重之物。
青君只是眼神一掃,便心中有數道:“裏頭裝的書簡,全是孤本。有一些是您早年間陸續尋得的,更有一小半是知道您對這些感興趣送到咱們府裏的。”庫房的鑰匙歸青君管,她對裏面有什麽東西、都是什麽來歷一清二楚。
阿嬌對此有點印象。
大概十四五歲的時候,她是對志怪劄記有過一段時間的興致。其實并非要尋珍貴的孤本,她只是好奇不夠正統的、小衆的閑書都寫些什麽。
青君見阿嬌感興趣,便将箱子打開。
不管是箱子外頭還是裏頭都是沒有一點灰塵的,書冊也是年年都至少會拿出來曬一次。阿嬌在裏面随手一翻,找到一冊《敖墨學》,作者無名氏。沒寫書名由來,裏頭一則故事約一百字上下。最多的達兩百字,最少的只有四十幾個字。
其中有講名山河流藏着鬼神的。
有講山村野漢力大無窮可以舉起銅鼎的。
還有講騙術原理的,比如隔空取物其實是袖有乾坤,血肉之軀下油鍋,其實是鍋內加有別的東西,看着油滾燙冒煙傷不了人。
“咦?”
阿嬌翻到一則,講的正是胡粉有毒不宜用來上妝。這本書她以前肯定沒看過,否則早做實驗了。雖然阿嬌覺得以前的自己身中愛情的毒,為劉徹癡、為劉徹狂、為劉徹哐哐撞大牆特別的傻妞,但在人情世故以外卻是聰明的。
太皇太後一點也不奇怪阿嬌知曉胡粉有毒,為什麽?因為她在奇奇怪怪的事情上,求知欲總是過分旺盛。
她十幾歲的時候還根據看過的一些書做出過傳聲筒,就是電話機最初的原型。經過幾次改進後在宮中屬于常備之物,甚至流傳到宮外。
後世人人都知道原理,孩童時期甚至手工作業都有可能是傳聲筒的現代,不覺得它稀奇。可擱在漢朝,還鬧出過一件笑話。某列侯的小妾和花匠偷情,借用傳聲筒溝通內外,說悄悄話、還唱情歌、約定會見的時間什麽的。結果列侯來找小妾的時候,陰差陽錯聽到傳聲筒裏有男子叫他心肝寶貝蛋。
列侯大怒,氣到喪失理智,提着拐棍追打小妾,一直追到大街上。
……好幾百人圍着看熱鬧。
綜上所述。
皇後忽然對吃食感興趣且迅速精于此道,有什麽奇怪的嗎?沒有!連最精明的老太太都半點不覺得違和。
“主子,”程安見阿嬌捧着書看得津津有味,連忙道:“咱們今天要出宮,再耽擱下去時辰太晚。您不是說要去西市逛一圈嗎?再繞路去公主府倒是趕得上開宴,但您要帶出去的一簍螃蟹肯定來不及上鍋了。”
比起一本書,自然是出宮去更有吸引力。
畢竟書什麽時候都能看,但錯過出宮的熱鬧下一回就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她把書交給一旁站着的宮女春鵑:“放在我床頭,我回來要看。”
春鵑應諾,轉身出去了。
程安和青君不離她左右,是要跟着阿嬌一起出宮的,不止她們倆,連同四個內侍東風、南雨、西霜、北雪都要跟着阿嬌。在外頭,內侍比宮女行事更方便。
中宮太尉安小樓領着十餘人護送阿嬌。
這已經是微服出行,真是鳳駕出宮,随行的衛官必得塞街堵路,要路過的街道全都戒嚴,不允許百姓行走。誰要敢在此時上街,是要罰款的。
阿嬌出行的車駕自然不能是符合皇後身份的安車,外表特別樸實,內裏的舒适度并不比阿嬌常坐的差。她撩起車窗幔帳的一角往外看,直到車駕經過東市還沒看夠,頗有一種在現代逛街的快樂。
安車驟然停下來。
阿嬌腦袋撞在車廂上,程安連忙扶住她,捧着她的臉仔細檢查有沒有傷口。
只是額頭撞紅一點點而已,阿嬌已經不覺得疼了。
安小樓隔着車簾道:“您在車上別下來,臣過去看看。”
車上有各種藥,阿嬌不讓程安抹:還不等抹完,紅印子都消了。她上前撩起車簾往外看,青君幹笑着把她往後擠。“主子,外面還不知道什麽情況,您往裏頭一點。”
要是出現什麽狀況,自己還能擋在前頭。
阿嬌已經看清了。
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趴在地上。
安小樓把人拎起來檢查一番,放回地上。抱拳對阿嬌道:“這孩童慌不擇路,忽然從巷子裏蹿出來差點撞上咱們的車駕,幸虧臣及時勒住馬兒,他摔了一跤。”要是慢一刻,小小的孩子叫馬蹄踏幾下,肯定沒命。
阿嬌:“人沒事吧?”
安小樓:“左腿摔斷了。”
阿嬌正想說給點醫藥費着人把孩子送回家中,就聽巷子裏傳來一聲厲喝:“小猢狲,爺爺終于逮着你了。”
小男孩渾身一顫,跛着一條腿往前跑。
只見七八個手持棍棒的健仆自巷子裏湧出來,為首的一人大喊:“你再不站住腳,叫我們大王抓住,活活打死。”
小男孩一動作起來,安小樓利眼瞧出他背後有傷,傷得還很重。觀小孩的衣着打扮,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再看拿着棍棒的一夥強人。個個穿着绫羅綢緞,佩玉戴冠,結合為首之人嘴裏的一句“大王”,便知道他們是哪位諸侯王的仆從。
不過……阿嬌同一時刻也在心裏想:太嚣張了。
這可是長安城的大街上,一塊磚頭掉下來就能砸死仨皇親國戚的地方。
不管小男孩啥情況,一個大人就能對付他,範得找着興師動衆嗎?
說時遲,那時快。為首的健碩男子已經大步跑向小男孩,揪着他的衣襟把人提起來。阿嬌還沒反應過來,就見健碩男子用力一摔,一把将小男孩掼在地上。
阿嬌蹙眉:“安小樓……”
她的聲音淹沒在一片笑聲中。
“哈哈哈,你別動手!”
巷子裏又走出來一人,喝住健碩男子。他生着一雙上斜眼,目帶兇戾之光,下颌圓肥,身穿褐色衣袍,頭戴三梁冠。阿嬌瞧着眼熟,半晌才認出他來。這其實是一位熟人,只不過阿嬌記事起就只有逢年過節才會見他一面,又有穿越一遭,故而需要回憶一下才能确定。
景帝舅舅的第個八子,膠西王劉端。很早的時候,他就去封地了。
景帝舅舅因為他從小兇狠殘暴,非常不喜歡他。他本身也是長安城裏的一個笑柄,原因是身患陽/痿病心理上出問題,不能觸碰女子。一碰就生病,病得最嚴重的一次差點準備棺材了。
劉端沒注意到大街上的一輛安車,目光掃過駐足的行人,發出一聲冷笑。
“哈哈,讓開。讓寡人來。”
說着,劉端接過一旁內侍遞過來的鞭子,臉上帶着嗜血的變/态笑容,大步走向還倒在地上一時不能爬起來的小男孩。
作者有話要說: 阿嬌:路見不平的時刻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