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
國師的居所,母妃曾對她說過,大昭國師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且是一代名醫,只是國師甚少露面,尋常人家自是請也請不來。青鸾跑了過去,鼻端淡淡的檀香來襲,眼前站一位眉清目秀的小沙彌,青色僧袍雲頭履,從頭到腳不染塵煙,目光鎮靜坦然,青鸾施禮道:“我弟弟要死了,我想求國師救他一命,求求小師傅……”
小沙彌說一聲好,夜裏小沙彌又來了,遞給青鸾一盒藥丸。
瓒奇跡般活了下來,以後每月初一十五,青鸾都要帶着瓒到無為寺敬香供奉,常常見着那位小沙彌,青鸾打聽到他乃是國師的大弟子,叫做南星。
有時候是遠遠一瞥,偶爾也會面對面,青鸾總無視南星的客氣,固執喚他南星。幾日前,瓒掉落冰窟,青鸾打發肖娘來到無為寺求助,肖娘帶回了南星贈的藥丸。
青鸾望着南星,南星是她與瓒的救星,南星不會讓她失望,南星會讓她見到國師。只要見到國師,國師定會給她指路。青鸾期冀看着南星,南星無奈搖頭:“可是,師父前些日子雲游去了,三月後方歸。”
青鸾低了頭心頭升起失落,辛氏急不可耐,三月後,她與瓒會如何,青鸾不願去想。
只一瞬又擡起頭,竟對南星笑了笑:“只能靠自己了,會有辦法的。”
☆、4. 出路
南星雙手合十說聲慢走,沒再說多餘的話,轉身沿階而上,青鸾望着他的背影,兩手緊捏成拳頭,如今,只能與辛氏放手一搏,用自己不屑的卑劣手段,必要時也許,會利用玹。
青鸾攥着瓒的手看着父王的棺木吊入墓葬,與母妃的并排放在一起,五年過去了,母妃的棺木依然是鮮豔的顏色,其上彩雕宛然,靜靜的,似乎一直在等父王。
一鏟黃土灑了下去,瓒突然撕心裂肺大哭起來,青鸾摟住他肩頭,“莫哭,別驚擾了父王與母妃。”瓒不理會,依然大哭着,青鸾緊捂了唇,定定瞧着黃土埋得越來越高……
送葬後回到府中,依禮要磕頭謝過來客,青鸾拉着瓒與玹磕下頭去,辛氏在旁福下身,抹着眼淚說道:“多謝各位賓朋前來相送王爺。”
幾位堂伯母堂嬸忙過來攙扶,青鸾看着扶自己起身的小堂嬸,她的夫君在同宗同輩中排行最小,打小受盡寵愛,養成簡單純良的性子,娶的妻子為人熱忱,夫妻兩個十分恩愛,膝下只有一子,聽說,小堂嬸十分喜愛女兒,瞧見小姑娘就邁不動腳步,總要抱一抱逗一逗,可生了兒子後再無所出,求醫問藥多年肚子也未見動靜,青鸾又看一眼小堂嬸身旁的堂兄,圓團團的臉,正拉着瓒的手抹眼淚,嘴裏絮絮說道:“叔父怎麽說沒就沒了,別怕,以後有兄長顧着你。”
青鸾一把抱住小堂嬸,靠在她懷中嗚咽起來,身子微微發着抖,小堂嬸忙撫着她後背一疊聲安慰,“可憐見的,青鸾以前小大人一般,他叔父一去世,就沒了主張,到底是孩子,唉……”嘆着氣在青鸾耳邊低語,“也沒個外祖家給你撐腰,又是個後娘,孩子,日後有任何委屈,就來找堂嬸,堂嬸和你小堂叔沒能耐,還有老太爺呢,老太爺是族長,最疼你小堂叔了,知道了嗎?”
青鸾點點頭低聲道:“今日就要小堂嬸為青鸾撐腰,小堂嬸,讓同宗的長輩們都留下,待旁的賓客散後,我有話說,小堂嬸,拜托了。”
小堂嬸滿口答應,“放心吧,包在我身上。”瞟一眼辛氏道,“怎麽?他叔父剛走,她就欺負上你了?哼,裝模作樣,我不喜歡她。”
Advertisement
青鸾直起身子攥着小堂嬸的手,又鄭重說一次拜托,牽了瓒的手回到院中,吩咐肖娘道:“瓒累了,肖娘陪着他,睡着後也不要離開,若是他醒了,不許讓他到前院客堂。”
青鸾這些日子十分沉默,有時候一日說不上一句話,可是暗中打定了主意?肖娘試探着問,青鸾總是搖頭:“出殡那日就知道了。”
肖娘答應着,聽到青鸾喚兩名侍女:“告訴秀竹,我找她有急事。”
不一會兒秀竹匆匆進來了,青鸾正坐着喝茶,瞧見她問道:“怎麽?又聽辛氏差遣去了?”
秀竹一凜,青鸾擱下茶盞看着她:“我五歲的時候,秀竹就在我身旁伺候,萬沒想到會存了異心。”
秀竹從呆怔中回過神,一頭跪了下去:“姑娘,奴婢沒有,奴婢死也會忠心姑娘的。”
青鸾笑笑:“辛氏如何收買的你?給你銀子還是許你婚配?又或者,秀竹看我失母喪父沒了依靠,決定投靠新主子?”
秀竹大聲争辯着:“奴婢沒有,奴婢一片忠心。”
青鸾食指豎在唇邊噓了一聲,“吵醒了世子,可是要打板子的。秀竹,你這些日子在我房中悄悄翻找,可是在找房契地契?你隔三差五跑到賬房,可是想看看王府的家底?你又總去庫房轉悠,是想瞧瞧王府裏的寶貝嗎?”
秀竹小聲辯解着,王爺去世前,辛氏就找上了她,時不時給些恩惠,讓她禀報青鸾言行,她覺得也不會害了姑娘,便答應了。王爺去後,辛氏将她喚過去,軟硬兼施,說賞她的東西可以說是她偷的,又說青鸾身旁伺候的人該換換了,暗示要将她趕出王府,看她猶豫,許諾說每月給她雙份的月例,打發王府的郎中給她娘看病,并說将她許給王爺身旁的顏校尉。
秀竹想着顏校尉挺拔的身形端正的臉,終于點了頭。她也怕青鸾那雙銳利的眼,拖延了兩日,看青鸾終日木呆呆的,方才着手按辛氏的吩咐去做。
青鸾站起身,“你認與不認的,并不重要。”喚一聲來人指指秀竹,“塞住她的嘴,綁了,鎖入南廂房,等我的吩咐行事。”
客堂中坐滿了人,有的人等得不耐煩起身要走,小堂嬸伸手攔住,大聲說道:“在座的哪個沒受過王爺與先王妃的恩惠?楚家這幾代,就王爺出息,想做官了缺銀子了管不了孩子了,都來王府求助,如今王爺去了,留下兩個苦命的孩子,想對同宗的長輩們訴訴苦,都不能夠?”
衆人都坐了回去,辛氏覺得有些不妙,讓娘家幾個兄弟也留了下來,青鸾進來的時候,辛氏正抹着眼淚說:“王爺去了,留下我們孤兒寡母,日後還得各位同宗親族多加照拂……”
小堂嬸說一聲青鸾來了,辛氏掩了口瞧着她,眸光有些發沉,青鸾這些日子一直沉默,辛氏顧不上理會她,面上忙着張羅王爺喪事,暗地裏囑咐秀竹仔細打聽,青鸾雖答應了将家産悉數給她,可她得摸個底數,以防她藏奸。本想着明日去找青鸾,可今日,這些同宗族人不走,她想做什麽?
青鸾行了個禮,站着面向衆人,細瘦的身子披麻戴孝,美麗的臉上一雙堅定的眼,聲音清亮說道:“青鸾走投無路,還請各位長輩為青鸾做主。”
辛氏變了臉,青鸾又道:“辛氏進門後不久,我看她慈和,将王府掌家之權交付,又獲父王首肯,一應房契地契田契,還有貴重之物,在我手中保管。”
辛氏的長兄騰得一下站起:“這不是欺負我妹子嗎?”
旁邊一位脾氣暴躁的堂伯瞪他一眼,“楚王的家事,能讓你旁聽已是客氣。”辛氏的長兄瞪了回去,其餘幾位兄弟也站起身,一時間頗有些箭撥弩張,小堂叔溫和一笑,“稍安勿躁,聽完青鸾的話才是,青鸾,接着說。”
青鸾點點頭:“父王上次回府,我已與父王商量過,将一應家産交于辛氏,父王說下次回來再說。誰想父王突然去了,父王屍身回府當日,辛氏到了房中,對我說,我和瓒沒了父母,又沒有外祖,日後只能靠她,向我索要家産。”
小堂嬸大聲道,“王爺屍骨未寒,就急着争奪家産,恁地心急。青鸾早晚要出嫁,還能霸着不給你不成?”辛氏臉色白了一白,溫和喚一聲青鸾,“王爺驟然離世,這孩子傷心之下有些疑神疑鬼,那日是青鸾先提起家産之事,我說在她手中也是一樣,一家人,何來你我之分?青鸾再仔細想想?”
家産本就是王府的,是王府的就是她的,就算青鸾跟族人告狀,他們也不過說幾句狠話出氣,又能如何?辛氏打定了主意,一味得賢良淑德,話只揀好聽的說,青鸾若執意數落她的不是,只會讓人覺得不可理喻。
青鸾沒有看她,只望着小堂叔與小堂嬸:“父王與我本就有此意,我便應下了,答應辛氏,父王喪事一過,就都給她,我早晚是出嫁的女兒,她對我好壞我不在意。我只擔心瓒,瓒才五歲,需要有人疼愛呵護悉心教養。”
小堂嬸在旁道,“是啊,瓒是世子,過些日子要襲王爵的,得防着有些人有觊觎之心。”辛氏臉色帶了一絲紅,又轉白,強笑道,“楚王府這王爵,都知道是虛位,俸祿尚比不上家裏田産的收入,也就□□欽賜的這座王府瞧着風光,誰又會觊觎呢?”
青鸾朝辛氏看了過來:“既如此,我倒想問問,你房中枕下藏着兩個小人,上面刻着我與瓒的生辰八字,每日睡前用針狠狠刺下去,又是為何?”
辛氏一愣,小堂嬸在旁道:“這是惡毒的詛咒,咒人早死,聽說前幾日瓒高燒不退,難不成是被詛咒的?還有王爺,好端端的,怎麽就去了?”
辛氏豁然站起指着青鸾道,“信口雌黃,你給我捏造這些罪名,意欲何為?”辛氏的兄弟們也站了起來,“一個小丫頭,欺人太甚。”
小堂叔笑笑,“楚家的家事,輪不到你們說話,要麽聽着,要麽滾出去。”看向青鸾問道,“青鸾,可有憑證?”
青鸾說一聲有,喚一聲珍珠,珍珠捧着兩個小人走了進來,小堂叔接過去一瞧,皺眉頭看向辛氏,辛氏指指珍珠:“青鸾給了你怎樣好處?你聽她的指使陷害于我。”
珍珠擄起了袖子,手臂上遍布紅點,咬牙瞧着辛氏:“你口蜜腹劍,每日裝着慈愛柔和裝得辛苦,夜裏便虐待我出氣,不用姑娘給我好處,只要能讓你露了原形,我就心滿意足。”
珍珠是辛氏貼身的丫鬟,一日受了辛氏虐待在後花園哭泣,被青鸾撞見,青鸾問她,她只說是思念家鄉,她自小被辛家老太君收留,一心報恩,辛氏出嫁時奉命陪嫁,依着老太君囑咐忠心事主,即便受到虐待,也不肯出賣主人。
王爺在世的時候,辛氏只是偶爾為之,事後還會送珍珠首飾銀兩以示愧疚,王爺驟然離世,辛氏成了寡婦,心中不平,夜夜哭着用針刺珍珠,一邊刺一邊罵:“我做了寡婦,你這輩子也別想嫁人,一輩子陪着我。”
珍珠絕望的時候,青鸾找上了她,問起辛氏房中的小人。
辛氏自不肯認,這時秀竹從門外沖了進來,一頭撲到她腳下哭訴:“王妃要為奴婢做主,奴婢聽了王妃的吩咐查探家産,被姑娘知道了,姑娘會打死奴婢的。”
衆人議論紛紛,辛氏一聲冷笑,大聲道:“我是皇封的诰命,此處是欽賜的王府,你們算什麽?有與沒有,真與假,你們想要如何?”
議論聲低了下去,青鸾看着辛氏:“我與瓒跟着小堂叔小堂嬸,父王與母妃留給我的陪嫁都有賬冊,我随身帶着,瓒的俸祿給小堂叔小堂嬸,做日常開銷教養之用,其餘的,都留給你,你做的事,便不再追究,否則,我便到皇後娘娘面前讨個說法。”
皇後娘娘也是你能見的?用皇後娘娘來吓我,可見你不過是個孩子。辛氏看着青鸾,陪嫁占家産份額不會很多,倒也劃算。至于王爵,瓒生來體弱又災病不斷,應該不能長命,到時候免不了兄終弟及。自己又不用終日對着他們姐弟兩個,在這王府中随心所欲,豈不是美事一樁?
如此看來,青鸾幫了我的大忙,辛氏臉上浮起慈愛的笑容,轉瞬又紅了眼圈,幽幽泣道:“你這孩子,好狠的心,你既防着我,也罷……”
☆、5. 進宮
辛氏對着衆人福身下去,“我知道青鸾的心思,她是防着我,既如此,就遂她的意,她們姐弟兩個,我不會不管,只是懇請各位同宗看着我,我對她們姐弟,會比親生的還要好。”又對小堂叔與小堂嬸福身道,“如此,就拜托堂弟與堂弟妹了。”
小堂嬸痛快說一聲好,笑看着青鸾,這樣嬌花一般的女孩兒,又好看又聰明,要做我的女兒了。小堂叔瞧着青鸾,溫和得笑,王爺堂兄是他心中的英雄,這辛氏不慈,自己來照顧他留下的一雙兒女,理所應當。
看過賬本,辛氏不由肉痛,先王妃與王爺将幾乎一半的家産給青鸾做陪嫁,再轉念一想,就是剩下的一半,也超過辛家家産一大截,全仗先王妃持家有方。
似乎皆大歡喜的時候,門外傳來一個沙啞的聲音:“皇後娘娘駕到。”
衆人都愣住了,晨起時宮裏已派了人前來祭奠,都出殡了,皇後娘娘為何會來?青鸾率先醒過神迎出去,斂衽下拜。
一個清亮的聲音說道,“擡起頭來,讓我瞧瞧。”
青鸾依言擡起頭,眼前站一位貴婦,紅羅绡金長衣,外罩青色鶴氅,沒戴暖帽,高髻間金鳳分十二釵,綴着色澤柔和的明珠竄,柳葉眉斜飛入鬓,一雙明眸無波無瀾,顧盼時閃過淩厲,探究瞧着青鸾,微微點了點頭:“我見過你的母妃,美麗大方,青鸾象她。”
辛氏随後沖了出來大禮參拜,皇後嗯了一聲,徑直往屋中而去,居中坐了擺擺手道,“茶免了。”看着屋中衆人皺一下眉頭,“閑雜人等都去院中候着。”又喚一聲青鸾:“楚王府的家事,處置得如何了?”
青鸾細細禀報,辛氏大氣也不敢出,皇後聽完,唇角挂一絲笑意:“艱難之中最好的選擇,看來青鸾同時秉承了你母妃的聰慧。”
辛氏忙喚一聲皇後娘娘,戚哀說道:“妾自問無不慈之心,只是青鸾不信妾,妾……”
皇後瞟她一眼笑了:“辯解這些還有意思嗎?太子缺一個伴讀,我今日特意前來帶青鸾進宮。青鸾,便封鸾郡主吧,瓒世子襲楚王爵,送往雲臺山無為寺,由國師的大弟子教導。至于楚王府的家産,青鸾的陪嫁還是交由堂叔父打理,他們夫婦為人熱忱,城南有一所獨孤園,主事乃是從七品,便讓他去吧。其餘家産,能變賣的由宮中造冊代管,瓒世子成年後交給他處置。辛氏将王府看好了,留一處田産供養她們母子便罷。”
辛氏狠命咬着唇不敢說話,皇後吩咐畢站起身,看一眼青鸾道:“要帶的物事,要帶的人,都收拾好了,有辇車在外候着。”
皇後昂首而走,腳步輕盈而快,身旁中官帶着四個黃門留下,虎視眈眈瞧着辛氏。青鸾喚一聲珍珠:“跟我走吧。”
身後秀竹喚一聲姑娘,青鸾沒說話,秀竹追着喚一聲郡主,青鸾搖頭:“咱們的主仆情份到頭了。”
秀竹哭了起來,辛氏冷冷望着青鸾的背影,待她消失在門外,突然朝秀竹撲了過去,揪住她的頭發狠狠撞在牆上,斥罵道,“壞事的賤人。”秀竹自進了王府,一直跟在青鸾身旁伺候,吃穿用度較平常人家的姑娘還要好,主子們待她客氣,下人們都讨好她,何曾受過這樣的委屈,先前還躲避,可辛氏下手越來越狠,吃痛不過,猛然發力揪住了辛氏,恨聲罵道,“你以為自己還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王妃嗎?驚動了皇後娘娘來發落你,以後這王府就是你的圈禁之地,一輩子別想出去,連帶着害了你的寶貝兒子。”
辛氏呆愣着,任由秀竹揪住她頭發,将她掀翻在地,摁着她道:“一處田産養不了幾個下人,這王府中,管事要出缺了。”
辛氏心中一陣冰涼,秀竹突松開她看向門外,笑道:“玹公子,王妃摔倒了,奴婢正扶王妃起來呢。”
秀竹将她從地上揪了起來,辛氏看着玹,又看一眼秀竹,不動聲色牽了玹的手向外,心裏早已打定主意,為了兒子,我不能灰心,我得好好活下去。還有這秀竹,留不得了。
青鸾喚醒熟睡的瓒,撫着他的發慢慢說道:“瓒五歲了,該用功讀書了,阿姊為瓒找了一個好去處,雲臺山無為寺,由國師的大弟子親自教導瓒。”
瓒眼中泛起淚花,拼命眨了下去,點頭道:“我聽阿姊的話,阿姊要常來看我。”
青鸾忍着酸楚笑說一定,瓒摟了她脖子,小臉蹭着她的臉:“阿姊,我要為父王守孝,到了寺廟中正好,讀書之餘便為父王母妃誦經。”
青鸾摟着他說好,這些日子默默的盤算,只為了能與瓒在一處,讓瓒有像模像樣的家,就算讓辛氏在家産上占到便宜,她也毫不在乎。可是皇後娘娘來了,幾句話定了幾個人的命運,她要進宮,瓒送往無為寺,而辛氏,一生圈在王府注定清苦,還有玹,玹也是父王的兒子,且他無辜。
青鸾不願意進宮,也不明白為何讓她做太子的伴讀,可她崇拜感激着皇後娘娘,那樣的氣勢,那樣的決斷,雖然她與瓒要姐弟分離,可是有了皇後娘娘的話,他們成年前,再無人敢欺。
青鸾讓肖娘去送瓒,本想給南星寫一封書信,提起筆卻羞于去寫,這次皇後娘娘前來,定是南星背後幫忙,南星是愛清靜的出家人,自己多次煩擾他不說,如今竟将弟弟托付于他,青鸾覺得歉意又難為情。
大恩不言謝,只盼着日後能回報南星。
青鸾喚來賬房先生,拜托他遣散服侍過母妃與自己的仆從,一應資費從她嫁妝中出,去了玹的屋中,辛氏正哄玹入睡,青鸾道:“玹是你的兒子,你該知道如何教養他,對他最好。”
辛氏緩緩站起身,看着青鸾,突問一聲,“秀竹的死活,你不會管了,對嗎?”青鸾沒說話,轉身徑直出了垂花門,就聽身後有人喊道,“不好了,有人跳井自盡了。”
青鸾腳下未做停留,出王府回頭望一眼,上了辇車。
她只帶了兩個人,肖娘與珍珠,帶了兩個小木箱,一個裝着母妃的遺物,一個裝着她珍愛的書籍衣物,手中握一只繡袋,放在膝上打開來,裏面躺着一只玉埙,是父王的遺物,父王擅吹奏,她曾試着學過,卻學不會,母妃留下的竹篪給了瓒,南星會演奏竹篪的話,瓒便能學會。
放回玉埙,又拿出兩盒棋子,這是她閑時的消遣,不獨弈也不擺棋局,只用黑白棋子在棋盤上擺出各種圖案,自覺十分有趣。又或者睡不着的時候,就一顆一顆數着棋子,總是數不到一半就能睡着。
青鸾手在繡袋中摸索着,漸漸靠着車壁睡了過去,多日懸着的心落了下來,這一覺睡得踏實,甜而無夢。
醒來時辇車已至宮門外,青鸾換乘了小轎,轎子直接來到一座院落,院門外匾額上墨跡未幹,兩個大字散發着墨香,鸾苑。
一直陪着她的中官笑道,“是太子的筆跡。”青鸾仰着臉看過去,乃是顫筆行文的金錯刀,不由贊嘆道,“好字。”身後有溫和的聲音笑道,“鸾郡主謬贊,從嘉愧不敢當。”
青鸾轉身看去,一位少年長身玉立,通身月白常服,只交衽處刺繡一杆青竹,頭戴白玉冠腳蹬皂靴,濃長的眉下一雙鳳眼,溫和笑看着青鸾,青鸾忙福身下拜,少年笑說免了,虛扶她一下笑道:“母後喜簡潔,也不想個雅號,因着青鸾的名字封了鸾郡主,這清幽的院落也不賜個雅名,就叫鸾院,真是簡單粗暴,我呢,悄悄改了一個字,鸾苑,是不是雅一些?”
青鸾但笑不語,少年又笑道:“日後你我同窗,郡主喚我從嘉,我呢,便稱郡主青鸾,免得生分,青鸾,可好嗎?”
青鸾笑道,“謹遵太子殿下吩咐。”從嘉低頭盯着她笑,“叫我什麽?”
青鸾就笑,笑着不由咦了一聲,仔細去看從嘉的雙眸,喃喃說道,“一目重瞳。”從嘉手擋了眼,帶着懊惱道,“我生來怪異,吓着了青鸾。”青鸾搖頭,“不怪異啊,很好看啊。”
從嘉将手放了下來,瞧着她笑:“果真嗎?”
“果真。”青鸾認真點頭,“重瞳使得眼眸很亮,亮若星辰。”
從嘉燦爛而笑,眼眸中汪了星河一般,璀璨奪目,青鸾更加誠懇點頭,“好看,當真是很好看的。”
從嘉推開院門:“來,我帶着青鸾,到處瞧瞧,有不滿意的,盡管跟我說。”
青鸾客氣笑道:“有勞太子殿下。”
冷不防從嘉回頭,青鸾的鼻尖撞上他胸膛,鼻端蘭香清幽,從嘉笑問道,“叫我什麽?”青鸾退後兩步,“哦,有勞從嘉。”
從嘉滿意點頭:“再叫錯,可是要罰的,我想到什麽便罰什麽。”
轉過身,身後青鸾說道,“但求不罰唱曲舞蹈。”從嘉又回頭,青鸾懇切道,“我四肢僵硬,五音不全。”
從嘉笑着哦了一聲。
☆、6. 太子
青鸾進從嘉書房第一日,先生尚沒來,從嘉指着書案上的宣紙:“青鸾過來,寫幅字我瞧瞧,我給你磨墨。”
白皙修長的手持了墨條,在紫金端硯上徐徐打轉,青鸾跪坐着,持袖握筆,寫下軒窗避嚴冬,翰墨動新文。筆擱在筆架上坦然道:“我的字不好。”
從嘉嗯了一聲,“确實不太好,不過端正有力,孺子可教也,青鸾可願意仿我的字?”青鸾搖頭,“金錯刀顫筆行文,我寫不來。”從嘉笑道,“書房中的學業,誰敢寫金錯刀呢?來,我拿給青鸾看。”
從嘉打開一個卍字紙盒,将其中一沓手稿拿出,展開在青鸾面前,多是莊重的隸書,也有幾篇精致的小篆,青鸾手指描着筆畫,自己若能寫出這樣的字,想想都雀躍,仰臉笑看着從嘉:“我願意,從嘉教我。”
從嘉手擋了眼,認真說道,“青鸾,別這樣仰着臉看我。”青鸾一怔,從嘉笑道,“太好看了,我會心猿意馬。”青鸾不解得眨眼,從嘉指指她,“更不能這樣眨眼,美麗的女子這樣仰着臉,再這樣眨着眼,長長的微彎的眼睫毛撲閃撲閃的,青鸾見過蝴蝶歇在樹幹上的時候吧?色彩斑斓的雙翅輕輕得扇動,讓人挪不開眼睛……”從嘉沉浸在自己的詩意中出一會兒神,看一眼青鸾,“這樣的時候,我對女子,是有求必應的。”
青鸾詫異看着從嘉,她單刀直入慣了,遇到任何問題都是直逼關鍵,不會拖泥帶水,更不會若從嘉這般思緒飄飛來去,漸漸的便不知所雲。
這時先生進來了,青鸾忙過去奉上束修拜了下去,先生板着臉捋一捋花白長須,嗯了一聲道:“依着老朽的本意,女子宜室宜家,不宜進書房學堂,可皇後娘娘說你是女中楚翹可造之材,既如此,便與從嘉一起,用心學吧。”
從嘉也見了禮,先生居中朝南落座,青鸾與從嘉面對着先生,一左一右跪坐于條案後,兩手撫膝,認真聽先生講授。
先生輕咳一聲,又捋一下長須,“今日講天下大勢。”先生話一出口,頭不自覺的晃了一下,帶了幾分陶然,“而今天下三分,大昭之東有殷朝,之北有烏孫,三國以殷朝最為強大,地大物博富庶繁盛,大昭小國寡民,可有地勢之利,緊随其後,烏孫小國地勢偏僻冬季苦寒缺少耕地,國民多游牧為生,本不成氣候……”
青鸾正襟危坐,聽得分外用心,以前圈在王府後宅,從書中知道天下之大,可她到的最遠處不過是雲臺山,聽先生講述,覺得分外有趣。正聽得興起,聽到身旁一聲低低的嘆息,先生喝一聲從嘉,拿起書案上的鐵戒尺,在掌心一下一下敲着,青鸾看過去,就見從嘉已坐得歪了,正昏昏欲睡。
先生又喝一聲從嘉,從嘉揉一揉太陽穴坐直了,眉頭微皺喚一聲先生,陪個笑臉道:“學生有些想法,先生聽一聽,從學生這輩往上數五代,曾有公主與殷朝皇帝聯姻,殷朝皇族流着大昭皇族的血,是以殷朝與大昭從來修好,有殷朝護着,大昭世代都是世外桃源。先生,別講天下大勢了,還是講講天下地理吧,名山大川風光各異,多有趣。”
從嘉說着又打個哈欠,先生持戒尺站了起來,走向青鸾。從嘉忙忙擺手:“青鸾可是嬌滴滴的女子,先生也下得了手?”
青鸾看先生越走越近,手中戒尺揚了起來,說一聲慢着,先生頓住,青鸾不卑不亢:“青鸾聽得認真,不該受罰。”
從嘉在旁做個鬼臉:“是這樣,以前我有個伴讀,是兵部侍郎家的公子,我讀書懈怠的時候,先生顧及我的身份,不敢打我,就打他。他忍無可忍,前幾日楚王爺驟然離世……”從嘉頓一下,小心看一眼青鸾臉色,正色道,“母後派兵部侍郎前往,他主動請纓,随其父鎮守邊關去了。”
他提起父王,青鸾心中擰了一下,面上依然鎮靜,“熱血男兒馳騁疆場,好過替人挨打受罵。”從嘉不以為杵,依然笑嘻嘻的,青鸾站起身看着先生,“敢問先生,替太子殿下挨打可是皇後娘娘的吩咐?”
先生沒說話,每次他責打侍郎公子,從嘉都會跟皇後娘娘告狀,皇後娘娘從不說什麽,自然是默許,只是眼前這位郡主,皇後娘娘特意囑咐過,倒是輕不得重不得,先生輕咳一聲收了戒尺,坐回了書案後,板着臉說聲繼續。
從嘉又朝青鸾做個鬼臉,青鸾假裝沒看到,認真看着先生專注傾聽。先生又道,“烏孫小國本不足為慮……”從嘉在旁道,“先生說的對,就是與大昭公主聯姻的那位天聖皇帝,雄才大略,逼得烏孫數次北遷,疆土一再縮小。”先生話被打斷并無不悅,反嗯一聲露出嘉許之意,太子殿下難得關注他國政事,先生十分安慰。
青鸾看一眼從嘉,從嘉笑道:“先生不用誇我,我羨慕那位高祖姑母與天聖皇帝的愛情,是以曾潛心鑽研二人的故事,殷朝男子三妻四妾,可天聖皇帝只愛高祖姑母一個,一生一世一雙人,恩愛夫妻兒女成群,乃是傳世的佳話。”
啪得一聲,先生手中戒尺擊在書案上,氣得胡子都抖了起來,顫着唇說道:“從嘉太子若再胡言亂語,老夫這就去請皇後娘娘前來。”
從嘉不說話了,緊抿了雙唇,抿得只剩一條線,眨着雙眼無辜看着先生。先生喝口茶平穩了情緒,繼續道:“可如今的烏孫王年老多病,烏孫太子符離掌管軍國,此人文武兼修,通漢學精騎術擅兵法,去歲時不停派人擾殷朝邊境,小股部隊入侵,打完就走,雖暫未侵占殷朝疆土,卻也制造了不小的麻煩。依老夫看來,烏孫太子眼下只是試探,發兵進攻殷朝只在早晚,可嘆殷朝承平日久,官員醉生夢死皇族不思進取。”
烏孫太子,青鸾看一眼從嘉,大昭太子,認真問先生道,“請問先生,殷朝太子又如何呢?”先生贊許點頭,“殷朝太子元寧,也稱得上文武兼備,只是其人氣量狹小,總疑心兩個弟弟觊觎太子之位,殷朝二皇子元英先天不足,每日在王府中埋頭看書,出行需有輪椅,三皇子……”
提及殷朝三皇子,先生意味深長看一眼從嘉,嘆息道,“天下第一纨绔,當世不二膏粱。”從嘉半斂的雙眸驀然睜大,“先生是在說我?”從嘉的神情分明是興奮自豪的,先生搖搖頭,“從嘉的琴棋書畫,假以時日,只怕天下無人能出其右,唉……”
先生又一聲嘆息,從嘉不服氣問道,“那三皇子,叫做元邕吧?他怎麽就比我纨绔比我膏粱了?”青鸾低了頭心想,這也要争?
先生又喝一口茶,“這元邕行為乖張放蕩不羁,最厭讀書寫字,最愛……”從嘉忙問,“花街柳巷?”先生說,“倒也不是,他最愛雜劇,自編自演自己伴奏,一個人一臺戲,卻不喜名家大作,只喜市井雜荟,俗句俚語粗話分外精通,皇帝厭惡他,皇後性子寬厚,尚能容他,他的母妃宸妃性子刻板,常拿藤條狠狠責打,每一次責打過後,這三皇子都會變本加厲,有時候扮作乞丐,衣衫褴褛睡在城隍廟。”
青鸾疑惑道,“一個人一臺戲,足見此人絕頂聰明,他放浪形骸,可避太子鋒芒,先生也說了,殷朝太子氣量狹小,那二皇子天生體弱,太子自不會将他放在心上,這三皇子若稍有過人之處,就會成為太子的眼中釘。”從嘉重重點頭,“青鸾說得有理,說不定那二皇子也是裝的,裝作病弱,好讓太子放心。”
“你們兩個以為演戲呢。”先生不以為然,“言歸正傳,就這樣的兩個弟弟,殷朝太子尚小心翼翼提防,足見眼界狹窄,他日一旦烏孫發兵,于殷朝,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