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螟蛉尋歸
卻道那林老爺反應過來,趕忙輕拭淚意,他嘆了口氣,慢慢坐起來,軟聲道:“免禮!”
孩子被看的不自在,卻也不存畏懼,繼續道:“小子遭難,本以為命喪黃泉,得遇林老爺慈悲,讓小子重生,林老爺再造之恩,小子無以言謝!”
聽了孩子的話,林老爺正色了些,詢問:“倒像是個讀書人教的孩子,家住哪裏?叫什麽名字?幾歲了?怎麽淪落街頭?”
孩子略一思索,回道:“回林老爺的話,我叫高泓極,十歲了,揚州人,父親高澹是鎮上的鄉紳,母親張氏出身讀書人家,家裏雖然不富裕,卻也不少小子的衣食。家裏子嗣單薄,只我一根獨苗,為此,父母愛重,三歲便啓了蒙,請了西席教養,六歲上就進了學,因此識得幾個字。只因去歲揚州接連下雨,河壩崩塌,房屋塌陷,田地被淹,一家子頓時失了生計,只好背井離鄉來到蘇州謀生,然而天不假年,父母雙雙染病,不幸離世,只剩下小子一人茍活于世。本想着随父母去了,可父母生前再三囑咐,生當作人當頂天立地,不可為一時一地一飯而傾倒,小子若輕生去了,怎對得起父母生養之恩?今兒得幸,遇到林老爺也是小子的造化,若他日有幸定報大恩。”
“倒是個機靈孩子,腦子也清醒。”林老爺,摸着胡子,上下打量,“不瞞你說,我有個兒子,三歲上去了,模樣跟你有些相像,故看見你想起了他,一時傷心起來。”
孩子心情一沉,想起了前世的父母,一時也傷心起來,抹着淚安慰林老爺:“孩子是父母心頭的肉,失了孩子好比失了心。小子理解林老爺的苦楚,但能做您的孩子已是萬幸,雖然短短三年,想必令郎也心滿意足了。再者,父子情緣雖然人力重要,但也不乏天命,令郎生前林老爺已盡為父之責,也算全了父子情分,望林老爺好生保養,莫要過于悲痛才是。”
“沒想到一個孩子竟有這樣的見識,是我做小女兒之态了,偌大年紀倒不如你這小孩子想得明白。”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林老爺一片愛子之心,讓小子羨慕得很。”
林老爺聽了,想了想說:“我有一個主意,想認你為螟蛉之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小子聽了,先是吃了一驚,繼而想了想,說:“林老爺憐惜,小子感激于心,若能做林老爺的兒子是小子的福氣,只是小子出身寒門,無甚禮儀,怕丢了林老爺的臉。”
“那有什麽?”林老爺滿意地笑了笑,“我認你做兒子是看你心性不錯,将來能給我養老送終,不是拿你充門面來了。”
孩子頓時落下兩行淚來,倒頭便拜:“多謝林老爺憐惜!”
“怎麽還稱林老爺?”林老爺笑戲。
孩子哽咽改口:“兒子拜見父親!”
“好!好!”林老爺聲音也略略變調,“我也算有後了!你的名字太過張揚,不适宜生養,我給你改一字,泓明。你看如何?”
“全憑父親做主!”
Advertisement
“明天我有事出去,你先跟着老媽媽們學學規矩,後天回來我帶你行了祭祀禮,好入了宗廟,名入族譜,也讓親戚認識認識,便是一家人了,再擺上兩席好酒慶賀慶賀。”林老爺點點頭,端起茶喝一口,繼續道,“自此,你便改名換姓,是林泓明了!”
“泓明謝父親悉心安排,只是?”林泓明說着停了下來,似有難言之隐。
林老爺問道:“可是有什麽不妥?”
“父親處處為泓明着想,泓明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只是,父母到底生養我一場,泓明怎能一心攀附富貴而忘了根本,望父親允我平日書畫題字以‘三口目遠’注解,以全泓明孝心。”
林老爺點點頭,贊嘆道:“難得你不忘根本,依你便是!只是我有一事需要囑咐你,你切記住。”
“父親請講!”林泓明感激涕零,“但凡父親吩咐,只要不違初心,泓明定全力以赴。”
林老爺笑道:“倒不是什麽要命的事,我有一女,年方九歲,愛若明珠,因無人教養,七歲便送去了她外祖母家,今兒你成了我的養子,便是她的哥哥,望你以後千萬呵護她,莫使她失了怙恃,無人依托。”
“父親放心,泓明記住了,必不使妹妹受半點委屈。”林泓明神色莊重地回道。
“那便好!”林老爺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渾身放松下來,一時疲勞至極,丫鬟忙伺候着躺下。待緩了緩,吩咐丫鬟:“将衛總管叫來,我有事吩咐。你再吩咐府裏丫頭婆子,以後這便是林府少爺,任何人不得怠慢,若是稍稍輕視,定不輕饒。”
“是!”丫鬟忙俯身應了,前去傳話。
林老爺指了指一旁的凳子:“坐下吧!”
“是!”林泓明挨着林老爺端坐着,問道,“不知妹妹叫什麽名字?”
“黛玉。”
“黛玉?”林泓明驚詫,心下暗想,想必這位就是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了,剛做了奇怪的夢,今兒就和《紅樓夢》的人結了緣,看來,上天讓我來這世界必有緣故,既然得了林老爺的恩惠,護着林黛玉也是應該的,還好托生成了男人,換了性別,不然該怎麽活呀。
林老爺即林如海見他神色異常,心下納悶:“怎麽,我兒認識?”
林泓明忙道:“不認識。只是覺得名字新奇。”
“那是她母親起的,她母親出身大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難得的賢妻!”林如海提起亡妻,既難過又贊嘆。
林泓明繼續問道:“外祖母現居何處?若是閑暇了好去探望,看看妹妹,以表我做哥哥的心意。”
“難為你想着,她外祖母家便是榮國府賈家的老祖宗,榮國府乃世襲列侯。你見了就知道了,明日我修書一封,将你的事情告知賈家和黛玉,好讓他們知道你。”林如海說到賈家目含敬意。
兩人正說着,丫鬟來回:“老爺,衛總管來了!”
“讓他進來!”
少時,只見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彎身進來,身穿着褐色衣衫,半舊不新。個頭高大,身材微微發福,國字臉,面容嚴肅,進得屋來,俯身見禮:“見過老爺!”
林如海命令道:“見過你家二爺!”
“這?”衛總管一怔,不明就裏。
林如海解釋道:“這是我認的養子,以後便是林府少爺了。以後你們要好生照顧,派幾個機靈的小厮跟着,內室裏派個細心的老媽媽,兩個丫頭伺候着,不可怠慢。明兒,你去陳老先生哪兒,辦理少爺入學的事兒,過兩年鄉試便有了考試的資格。”
“是!”衛總管聽了一口答應下來,沉思片刻,才向林泓明行禮,“奴才衛進忠見過二爺,奴才是府裏的管家,一年到頭跟着老爺各處上任,二爺有什麽吩咐只管找我就是了。”
林泓明看了衛總管一眼,站起來回了半禮,笑道:“泓明初來乍到用到衛總管的時候多着呢,以後就麻煩總管照應了。”
“二爺擡舉了!”衛總管眉梢上挑,嘴角微起,頗有得意之态。林泓明将他的神色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晚間,林如海叫上林泓明一起用了飯,将林泓明安排在了距正廳一步之遙的同心閣方散開。
消息傳到榮國府,老太太看完信半天無語,過了好些會兒才淡淡地問:“送信的人呢?”
賈政忙道:“在二門外候着,等着母親傳喚。”
“叫他進來,我有話吩咐。”賈母似有不愉之态,“姑爺平時精明清楚,怎麽辦了這麽糊塗的一件事,這養子豈是好認的嗎?還入宗廟?”
正抱怨着,林府小厮進來問好:“給老太太請安,請舅老爺請安!”
“我且問你,這二爺之事是怎麽回事?”賈母劈頭就問,“可是誰撺掇的?”
小厮忙回:“回老太太的話,二爺是老爺在巡鹽時撿的孩子,因相貌出衆,才學品行甚好,老爺甚是喜歡,便認了兒子。”
“這麽說,是來歷不明了?”賈母聽了更是不喜。
“來歷甚是清楚,老爺查看了底細,二爺确系好人家的孩子,出身良善之家,父母都是讀書人。前些日子祭宗祠,入族譜,二爺很是穩重,連親族門都交口陳贊呢。”小厮連忙解釋,“小的只在二門外伺候過兩回,二爺處事大方,待人親和,一看就是有福氣的人。”
“才多長時間便哄得你們一家子都向着他,可見是個有本事的。”賈母嘆口氣,“罷了,這是你們家的事,論理我不該管,只是玉兒是我的親外孫女,少不得問兩句。你且去告訴姑爺,幾年未見,一家子都生疏了,今年中秋好歹團聚一回,也好讓我見見你家二爺。”
小厮陪着笑臉:“老太太哪裏的話,您是太太的母親,一家子骨肉,過問兩句是您想着,老爺更是高興呢。您就是不吩咐,老爺也想到了,過兩個月便是鄉試了,老爺叮囑二爺參加完鄉試便來拜訪。”
“難為他想的周全。”賈母點點頭。
賈政聽了,眉色上揚:“那孩子不過十歲便要鄉試,未免操之過急吧?”
“我家老爺原本想着過兩年再考,只是前些日子将二爺送到了學裏,學裏的太爺說,二爺學問甚好,可以一試,若是不中當是積攢經驗,三年後再考也不驚慌。”
賈政聽了,心有戚戚:“若是寶玉能上進一二便是我的造化了。”賈母聽了甚是不喜,吩咐小厮:“你去用飯吧!”
“多謝老太太!”
待小厮去了,賈母吩咐鴛鴦:“你去将姑娘請來,午飯在這兒吃,也喚了寶玉來。”
“是”
轉而吩咐賈政:“你且去罷,雖說不是本家人,也要全了禮數,待小厮用了飯,你回了信,封上賀禮,讓他捎過去吧。”
“兒子記下了!”賈政行了禮便去了。
大約一炷香的時間,寶玉和黛玉打簾進來,不知那黛玉聽了心裏作何感想,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