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嫁妝棉被
楊霜臉一紅,推了楊雪一把,斥道:“胡說,你姐夫才不會這樣呢。”楊雪大驚失色:“不這樣,那是哪樣?難道我姐夫不高興能這麽快将姐姐給娶回家?”
楊霜咬牙,伸手在楊雪腰間掐了一把狠的:“臭丫頭這張臭嘴怎麽就這麽讨嫌呢!你也別得意,過不得兩年就輪到你了。”楊雪撇嘴:“不是還有幾年嘛,早着呢。”
楊霜擠眉弄眼怪腔怪調地道:“早,昨晚祖母和娘商量了,若是棉花價錢合适,這回就多買些,請彈棉花的到家裏打棉被,索性連你的那一份一塊打了。嘿,誰叫我家妹子本事大,自己掙得到嫁妝呢。”
“連我的一塊打了,這,不可能!”楊雪瞬間傻眼。楊霜一揚眉:“怎麽不可能,請彈棉花的來家裏打棉被多麻煩,祖母說索性一次全弄好,省得将來到你了還得麻煩一次。左右棉被放幾年又不會變舊不暖和,只要每年六月間搬出來曬一曬就是。”
呃,這倒是實話。可問題是自己還只有十三歲,這未來的夫婿面長面圓,躲在哪塊白雲底下還不知道呢?就這麽早早地準備出嫁時候的棉被,合适嗎?
而且一想到将來要嫁人,離開親人們去一個陌生的家庭,和那家人一個鍋裏吃飯,楊雪就覺得害怕。雖然是穿來的,可她喜歡楊家,喜歡這個家裏的每一個人,她心底裏是一千個一萬個不想離開這個家的。
不過楊雪只是郁悶了一小會,因為徐記快要到了,興奮得打起了哆嗦的楊冬上蹿下跳地騷擾着楊雪,她根本沒有再糾結自己終生大事的時間了。
在此之前楊元本已經去一家店鋪找人家将元寶兌換成了一萬文錢。一萬文錢在手,五文錢一碗的牛肉面當然是盡着吃了。不過莊稼人的節儉習慣使然,除了給楊冬點了兩碗外,餘下人都是一人一碗。
楊冬這熊孩子居然提出将多叫給他的那碗面分一半給自家老子。楊元本雖然時常罵兒子,但看着他吃得很香的模樣,哪裏忍心分他的,就說自己不一會兒就要回河堤工地,工地晚飯飯菜都不錯,餓不着自己。楊冬堅持說自己吃不完,非要分一半給他。
這孩子沒發燒吧,楊雪真想伸手去摸摸弟弟的額頭,這才多久沒見,怎麽一下變得這麽懂事了。
楊元本顯然也被兒子的轉變驚到了,薛氏卻比較淡定,道:“這也是冬哥兒一片孝心,原本你就和他分了這碗吧。你不在家,這孩子這陣子倒是懂事了許多。”
楊元本看了看兒子,臉上露出欣慰的表情,終于還是拿起筷子挑了一半面,碗裏的牛肉卻一塊也不要。楊雪忍不住感嘆:親生的就是親生的,別看自家老子平日裏怎麽兇神惡煞地對弟弟,可骨子裏卻是極其疼愛他的。
吃完面又逛了一通,買了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然後一家子進了一家棉花鋪子。問了一下,棉花不但沒漲價,反倒跌了一點。此事看起來意外,其實卻是情理之中。武清縣雖然大旱,但當地原本就沒什麽人家種棉花,基本是從外地運來賣,所以大旱不大旱的沒什麽影響。反倒因為大旱,老百姓購買力下降,逼得商家們不得不削價出售。
“老人家,這兩個都是您的孫女吧,模樣怪俏的。您這回來看棉花,瞧着應該是為這位姑娘準備嫁妝吧。”一家人一走進棉花鋪子大門,老板娘就笑吟吟地迎了過來,一雙眼睛盯住楊霜直看。
“難得碰到棉花降價,小鋪這批棉花原本是上等貨色,這不碰上幹旱大家都沒錢只好降價出售。您買回家去自己請彈匠彈,厚薄随自家心意,再好不過。”
老板娘長着一張讨喜的圓臉,與人說話的時候未語先笑。生就一雙毒眼,一下就瞧出這一行人當中能當家作主的是薛氏,直接拉着薛氏的手殷勤地介紹起自己鋪子裏各種品級的棉花。
無奈薛氏只管看啊問啊摸啊半天不做決定,等到從人家嘴裏套出買得多可以再降價的時候才說出自己想買多少。老板娘先是做肉疼狀,猶豫了好一陣,最後還是點頭答應。
楊雪自己和老王秦氏去買菜和菜販們磨價錢的時候,大多是仗着年小賣萌。這回看到薛氏和老板娘殺價,見識了自家祖母那不動聲色沉得住氣的做派,才覺得自己道行太淺尚需多加修煉。
薛氏買了兩種棉花,好一點的那種用來彈蓋的棉被,差一些的用來彈鋪的棉被。因為是給楊霜楊雪兩個人準備的,攏共是十二床棉絮的棉花,再加上給家裏人做新棉衣的,這一次購買的棉花數量算是比較驚人的,難怪老板娘最終肯答應讓價。
武清縣鄉下人家嫁姑娘,棉被的标配是兩鋪兩蓋攏共四床。窮苦人家則是一鋪一蓋,殷實人家可以三鋪三蓋,還有四鋪四蓋的。當初楊雨出嫁的時候是三鋪三蓋,三個孫女一視同仁,如今薛氏給楊霜楊雪準備的自然也是一樣。
薛氏掏錢掏得爽快,老板娘笑得見牙不見眼,奉承道:“您老真是會打算。我賣了這麽多年棉花,價格自來是一年高過一年,從來沒有跌過的。今年碰到了,可不就該多買些。再說您這小孫女長得仙女兒一般,指不定那眼尖的人家啊早就瞧中了。您老可得瞧準了,模樣不俊配不上您孫女的後生來提親千萬別答應。不過這嫁妝早備下是沒錯的。”
薛氏呵呵地笑:“借您吉言。”楊雪則滿頭黑線,忍不住先奔出了鋪門。
楊霜跟着出來,用肩膀輕輕撞了一下妹子,促狹地道:“可不就是,我妹子仙女兒一般的模樣,又識文斷字,還勤儉持家得縣太爺親自獎賞過的,還真不是什麽貓三狗四的後生能配得上的,是得好生挑挑。”
楊雪反手就是一拐子:“去,這陣子我不在家,沒人監督二姐,二姐跟姜達單獨呆一塊兒都學壞了。”“臭丫頭,真下的了手啊你。”楊霜躲避不及直接中招。
因為買了棉花,必須要坐船回去。好在是大主顧,棉花鋪子的馬車直接給送到碼頭。要裝棉花,馬車坐不下這麽多人,楊元本讓薛氏和楊冬先坐車去碼頭,自己和白氏帶着兩個女兒走過去。
爹娘在一邊商量着家中各種活計的安排,姐妹兩個咬着耳朵,說着私密話。說來說去說到秋香捎信來說方家大少奶奶要做二十個荷包,材料這一兩天就會送到家。
楊雪皺眉:“姐姐又要繡嫁妝,又要做二十個荷包,忙得過來嗎?”楊霜道:“掙錢的機會誰肯往外推啊忙不過來也要忙。好在入冬地裏沒多少事,祖母也可以幫我。”
楊雪嘆了口氣:“倒也是,方家大少奶奶這裏若是能長久地保持下去,二姐你就是出嫁了也是一個掙錢的門道不是,委實推辭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