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難題
管教授其實一直在觀察他們,自然早就知道他們的難題,并且已經在心裏考慮該如何解決了。只是簡丹一直不提,而且他甚至有些懷疑簡丹是故意不提的,如此,他也故意不主動提出要幫忙了。
其實前面收大豆他還已經讓無雙去幫了一天。這回他就是非要想等到簡丹開口。
簡丹心裏是不願意找管教授,她很有種覺得這是自己在求管教授的意思,但事到如今天,也只能直接說:“管教授,你應該知道我們的難題了,請問,你能幫我們解決嗎?”
卻不知道,她這種形為,在管教授眼裏,很是覺得她是在和自己鬧別扭。
“我得想想要怎麽辦。你們自己先看着辦吧,近來天氣好,也不用擔心來不及收玉米。”管教授答。
簡丹實在沒想到管教授會這樣回答,其實一直以來,她說什麽,管教授都答應得非常幹脆,不過她也不知道管教授是真還在想辦法,還是不想幫她。
她心裏有點惱火,卻也不好表露出來,只是看了看大家,說:“好吧。”
衆人都聽到了管教授的話,心裏不無失望,卻也沒辦法。本來這些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管教授幫不幫忙都是管教授自己的決定,與他們無關了。但是,因為失望,又因為收玉米的麻煩,還是讓大家心情都很低落。
晚飯後,大家也沒象往常一樣有說有笑的,個個都沉默着。
簡丹在腦子裏仔細回憶收玉米的辦法,可是她翻來覆去的想了好久,也想不到什麽好辦法,這裏什麽工具也沒有,真是巧婦難為無米吹。
她最終也只能無奈的問大家,“你們有沒有好辦法?我是真沒辦法了。”
衆人齊齊搖頭,1號大哥說:“我要是有辦法,還不早就說出來了。”
“是啊。這次連村長都沒辦法了,看來我們只有用最原始的辦法,一顆一顆的剝玉米了。”2號肥哥半是開玩笑的說。
“一顆一顆剝,剝一個玉米棒子都不知道得花多少時間呢。那得剝到哪年哪月去啊?”3號姑娘反對。
“那你倒是想個好辦法出來啊。”2號肥哥反問道。
眼見着他倆都要吵起來了,簡丹連忙說:“好啦好啦,咱們慢慢想呗,也許管教授過幾天會給我們弄個工具的。也累了一天了,都早點去睡覺吧。”說完,簡丹也不乘涼了,先回房去了。
Advertisement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只能搖搖頭說:“別想了,別想了,早點睡覺,明天還得去掰玉米呢。”
第二天,又是令大家煩燥的一天,一下玉米地,不出半個小時,個個就都像從水裏撈出來似的,全身都汗濕透了,臉上傷口又癢又痛的。這還是只選老的玉米在掰,每根杆上都還有不少沒長大的玉米,再過十天半月,還得來再掰一次呢。
簡丹把自己掰的一籃子玉米扔在地上,坐在田邊大口喝水,其他人比她更狼狽,3號姑娘罵道:“媽的,早知道收玉米這麽麻煩,我以後都不吃玉米了。”
“說的,我好像天天在吃玉米似的。”4號游戲哥笑道。
“你們還別說,我真有點想吃玉米呢。今天晚上就烤幾個玉米吃吃。”簡丹盯着這一塊田的玉米,惡狠狠的說。早知道收玉米把大家搞得這麽狼狽,還不如早早就掰回去吃嫩玉米呢。多吃幾頓,現在也可以少收些玉米,給自己減輕不少負擔。
其實煮的嫩玉米她是真的很喜歡吃啊。她想,怪就怪管教授給的玉米種子是轉基因的,搞得大家不太敢吃。
“烤玉米,怎麽烤?這玉米都老了,烤的好吃嗎?”2號肥哥連忙問。
這兩天他煮飯,真把大家吃得很傷心,大家吃慣了簡丹做的飯菜,還要忍受他這麽差的廚藝。就是他自己也吃得很難受。
“選稍微嫩一點的烤,等會兒我掰一籃子嫩點的玉米。就直摟在火上烤,或者和烤紅薯一樣直接扔進竈裏,用餘火烤啊。玉米應當比紅薯還更容易烤熟一些。”簡丹答。
“好啊,好啊。不然就中午就直接掰一籃子嫩玉米回去煮來吃了也行。”2號肥哥說。
“你們有意見嗎?”簡丹問其他人。
“沒意見。只要比肥哥煮的面糊糊要好吃些,我就滿足了。”5號小哥笑道。
“就是,那中午就吃煮玉米好了。”另外幾個人也同意了。
于是,簡丹就特意掰了一大籃子嫩些的玉米,給2號肥哥拿回去煮,還叮囑道:“剝掉玉米的外皮時,要小心些,可別把手割傷了,而且也不要把那玉米衣和須弄到身上,會癢的。而且我們還有留下一層外衣,不用全部剝光了,這樣煮的會更加香甜一些,其實玉米須也不用扯幹淨。吃的時候,自己再剔除就行了。”
說着,她還示範的剝了兩個玉米,讓大家跟着學習。
玉米的外衣像竹筍一樣,包得很緊,完全剝掉,對于從來沒幹過這個活的人來說,還有點難度,她很順利也很快帶的剝掉了三個玉米,其他人的一個玉米還沒有剝出來。
有的人是一片一片外衣的在剝,有的人是全部撕開後,又不能像她那樣一口氣給掰斷,還有的人把那些玉米須弄得到處都是,自己癢得亂跳。
簡丹看到大家這個樣子,更是擔心給玉米脫粒這個活了,玉米脫粒首先也得把這層外衣撕掉啊。
1號大哥也說:“媽啊,我真沒想到,剝個玉米外衣還這麽麻煩,那全部剝完,得花多少時間啊。這個活,在我們現代有機器嗎?還是全靠手工?我知道玉米脫粒是有機器的,但剝外衣如果用手工,也很慢啊。”
“我倒是看到過視頻上的大型聯合玉米收割機,人家是直接收的玉米粒。也有收割機收的是玉米棒子,不知道他們怎麽剝掉玉米外衣再脫粒的。”4號游戲哥說。
“還是現代農民好,都是機器作業了。要都像我們這樣純手工的,真的會累死人,而且效率還低的很。”3號姑娘感嘆道。
“要動用機器的,一般都是北方,或者平原,地多而且成整塊的地方,十畝幾十畝甚至幾百畝的地方。其他的,這裏一小塊,那裏一小塊田的,機器也沒有辦法,還不得用人力啊。”簡丹說。
她老家的農村,地都不多,就是東一小塊,西一小塊的,大型機器根本就沒辦法在這種地方作業。
所以,她小時候也沒見過哪家哪戶種很多玉米,都是種兩行自己吃嫩玉米,或者留下一點老玉米冬天小孩子們在火裏爆玉米花吃的。因為種的少,也不需要動用到機器,都是手工剝外衣和脫粒的。因為玉米少,脫粒也不覺得太難,就是用個小工具先鏟下一行玉米,有了這一行空,其他的玉米粒就好剝下來了。有的人是直接拿兩個玉米互相搓的。
這種最原始的純手工的脫粒辦法,脫下來的玉米粒很幹淨,沒有一點雜物。
“那你們說玉米收割機和磨面機有沒有什麽相同之處?”5號小哥問道。
“你們誰懂?”簡丹問。她雖然算是農民出身,會種田,但是真沒見識過這些農用機械。
衆人齊齊搖頭,3號姑娘還說:“看來只有等管教授給我們弄臺簡易機器了。”
管教授聽了他們的話,心道:“我哪裏這麽容易就弄出一臺機器來。”
他對無雙說:“早知道,我們應當帶些農用機械過來的。”
“是我們當初想得太簡單了。下次可得先備好各種工具和機械了。”無雙也說。
他們也和簡丹一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什麽都沒有,讓他們從哪裏憑空變一臺農用機械出來呢?
作者有話要說:
又下大暴雨,城市啓動看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