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一二一、剛剛好
“密旨……”太後呆住了,她怎麽不知道先皇還下了一道密旨?
“母後,當初父皇寫下密旨時,朕念在您對朕有生恩,向父皇求了情。父皇允了朕不宣讀這道旨意。”陸淵緩緩道,“若您執意如此,朕不介意把這封密旨拿出來。”
在陸淵快要翻開密旨的時候,太後撲了上去:“你不能!”
“朕能。”陸淵冷聲道,“小時候您把朕送給高貴妃時,朕說不要,您說了什麽?您說,您與十弟的性命全在朕的身上。後來,您執意要朕娶柳家女為後,朕說朕不喜歡,您說了什麽?您說朕的喜歡遠遠比不上後宮的安寧。現在,朕要沈言,您卻要沈言死……母後,您覺得朕還會再妥協一次嗎?!”
“哀家都是為了你好……”
“為了朕好?”陸淵一擺手,身後的人都退了出去,只留下他和沈言還有太後以及不肯走的舒顏姑姑。
“那時候阖宮上下誰不知道高貴妃因為痛失愛子成日裏瘋瘋癫癫,您卻把我送了過去讓朕認她做母妃。難不成您未蔔先知了她之後會恢複如常,重獲帝寵,并且對朕疼愛有加?”
太後張了張嘴,卻什麽話都說不出來。
“從前朕想不明白,為何非得是高貴妃?但是現在朕明白了,您看中的是她背後的高家……您讓十弟拜高将軍為師父,也是打着這個主意吧。”
“其實……”陸淵的聲音壓低了幾分,沈言悄悄地握住了陸淵的手,第一次在人前這般光明正大地牽了他的手,不為別的,是是為了陸淵之後要說的是他最難過的事情,“若不是母妃身子不好,沒等到朕登基便去了,這個太後也輪不到您來坐。”
“你……你、你說什麽?!”太後顫巍巍道,“哀家可是你的生母!”
“朕燒得人事不省,還只顧得上十弟今天晚飯少吃了一口的生母?您不是沒有母愛,只不過是對朕沒有而已。”陸淵突然來了興致,“阿言,拿兩把椅子來,朕要同母後好好敘敘舊。”
太後突然間瑟縮了,她仰頭看向陸淵,終于意識到……距離她把他送給高貴妃已經過去了一十八年。
陸淵早已不是那時候任她揉搓的小皇子,而是這天下名正言順的主人。
沈言正想把矮凳拿給太後,卻被陸淵攔住了:“拿來是讓你坐的。”
Advertisement
太後瞪圓了眼,不敢置信陸淵會如此折辱自己。舒顏姑姑忍無可忍道:“皇上,娘娘是您的生母,是堂堂太後,您……”卻收到了陸淵一聲淡淡的警告:“朕在這裏,你又是個什麽東西?莫不是這些年朕不計較你當年的作為,便真把自己當主子了?”
舒顏一噎,也想起了陸淵小時候,自己做過的一些事情,不敢再作聲了。
“朕與沈言之事,還得多虧了母後才是。”陸淵坐在矮凳上,撫摸着沈言的手背緩緩道,“若不是那次生病,宮人都畏懼朕懷疑朕得了當時京城流行的天花,朕還不知道朕的身邊有這麽一個忠心的小太監。”
沈言抿唇一樂,是這樣沒錯,當時他只是一個剛入宮的小太監。雖然分給了陸淵,但是做事笨手笨腳的根本不可能到陸淵眼皮下。他也不懂什麽天花不天花的,只知道陸淵病了,而平常口口聲聲叫他主子的人卻都退避三舍。于是他就爬上了陸淵的床,幫他散熱,然後天亮時去叫了太醫。
其實現在想想,就是因為陸淵不受寵愛,所以自己才會被分到他眼前的。
再之後,也不知道怎麽傳出去的,說是陸淵得了天花不治而愈,一定是福星下凡,于是太後順水推舟把陸淵送給了高貴妃。
再後來,他跟着陸淵分了殿,後來又出宮開了府,再後來封了太子,最後即了位。一路走來,雖然也有貴人幫扶,高貴妃對皇上也是疼愛的,但是總歸是不一樣。陸淵也就是在自己這裏會說一句——“好累啊。”
孤家寡人。
看着陸淵和太後這般對峙,再想想這些宮妃,甚至是太子,這四個字突然蹦入了他的腦海之中。
沈言反握住了陸淵的手掌:“皇上,奴才不會讓皇上一個人的。”
這宮中太冷,一個人太孤單,一群人太鬧騰,兩個人剛剛好。
一二二、擇其一
“你為什麽……要對哀家說這些?!”太後不禁向後退了一步,
“母後應該明白。”陸淵笑了笑,“這話不還是母後最愛說的嗎?”
“死人……”太後繃緊了臉,死人才配知道這麽多東西,“你不敢!”
“朕不敢?”陸淵将三道旨意擺在了她的面前:“朕就是看在您于朕有生恩的份上,才給您選擇的機會。”
陸淵擡頭看着這宮殿,笑了:“母後這裏當個佛堂也是不錯的。”
“等等……”太後根本不敢看向那道密旨,飛快地撿起一卷旨意來,“哀家要去你十弟的封地。”
“果然……”陸淵哂笑,朗聲道,“尹公公,去宣旨吧,就說母後思念規王,要去規王的封地。”
“皇上。”沈言聞言卻皺了皺眉頭,低聲道,“奴才怕世人妄議皇上。”
明明大兒子是皇上,卻偏要去小兒子那裏,怎麽想都覺得有些貓膩。
“無妨。”陸淵拍了拍沈言的手背,又繼續道,“你知道武姜的故事嗎?”
沈言一怔,陸淵笑道:“不知道沒關系,過幾天……京城的人就該都知道了。”
武姜……
半晌,沈言終于想起了春秋時期的那個故事,武姜偏愛幼子慫恿幼子奪取長子的江山……
“反正,母後也是這般想的吧?”陸淵的笑未達眼底,“朕聽說母後回宮前去了一趟規王的封地,見了規王的嫡長子,朕還聽聞……母後回宮後格外關心皇後。”
一二三、後宮計
沈言愕然。
陸淵的寥寥幾句,讓他終于明白太後除了想弄死自己,還有別的野心。
“是啊……”牽着沈言離開安壽宮的陸淵眯起眼,“母後原本是極不待見德妃的,但是竟然破天荒願意将後宮權柄交予她,這本身就非常奇怪了。給皇後下毒的是德妃,彈劾薛明的奏折又大多來自德妃父親的門生。德妃對薛明和皇後之事必定是有所猜疑,但朕猜測……德妃将此事當作籌碼,并未全部告知太後。”
沈言恍然大悟,陸淵這般點撥,他就明白了。德妃是想将皇後拉下水,她原本認為皇上獨寵皇後,所以她一邊下毒一邊将皇後和薛明之事捅出,不給皇後絲毫辯解的機會,屆時就連太子的身世都有了疑問。德妃應該不止想把皇後從後位拉下,還想拉太子下馬。
德妃膝下無子女,但二皇子是養在她的名下。二皇子若能繼位……德妃便是未來的皇太後。
但是她不知道從哪裏得知了皇上與自己的事,于是送兩個小太監當作見面禮。其實德妃的心思再好猜不過,她非要皇後死,是因為皇後對她來說有威脅。而自己這樣的一個太監,或許根本沒有被她放在眼裏。
而太後,怕是打着将自己作為突破口,讓陸淵亂了陣腳,再借由皇後無能廢了皇後。之後她坐鎮後宮,什麽計量都可以慢慢耍弄。最好的結果,莫過于廢了太子和其他皇子,讓陸淵過繼規王的兒子……
這些人究竟是把陸淵當成了什麽?!
沈言前些天剛咽下的不甘再次升騰了起來。
“怎麽?”陸淵察覺到沈言有些不對勁。
沈言卻搖了搖頭,“奴才就是覺得這麽放過她們太過輕松了。”
“傻阿言。”陸淵挑起了嘴角,“朕可沒有打算弑母,萬一以後遭了天譴,輪回時無法跟阿言輪回到一處可怎麽辦?”
“皇上!”沈言瞪着他,瞪得陸淵不敢再胡言生死之事。
陸淵心道,阿言可是越來越兇了,可嘴角卻悄悄挑起了一個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弧度。
“朕不弑母,不代表規王不會這麽做……”陸淵牽着沈言回了河清殿,“等着吧,朕太了解朕這個弟弟了。”
作者有話要說: *武姜:春秋時期鄭國鄭武公的夫人,生有二子。生長子的時候,武姜難産,所以武姜不喜歡大兒子,偏愛順産的幼子。之後屢次求鄭武公立幼子為太子,但是鄭武公不答應。最終長子繼位,武姜還要求長子把國都作為封地封給幼子,還慫恿幼子造反并與幼子裏應外合。但最終還是被長子平定。
長子也就是鄭莊公,春秋初期著名政治家。
《鄭伯克段于鄢》講的就是這段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