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有次陶婧逛街的時候路過金器店看見櫥窗宣傳上一對大阿福,做工精巧栩栩如生,非常可愛,附贈的真絲囊袋,上面繡着一朵粉色的荷花,精湛細致,陶婧非常喜歡,一直記挂着,準備買來送給女兒。進去一問,開價叫人忍不住咂舌。她也想過女兒生在那樣富有的家庭,這些東西萬不會缺的,只是母親買的和別人買的意義大不相同,況且陳啓是個男人,即便再疼惜女兒,在某些方面心思畢竟沒有女人細微。
下定決心要買的東西,即便借了錢也要買下它。陶婧本是這樣想的,回去估量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智占了上風,咬咬牙,只得将這念頭暫時壓下。
她今天特地叫張恒開車到這家金器店就是準備買下這對大阿福,送給陳雨馨作為即将到來的聖誕節禮物的。她想好了,陳啓忙沒時間挑選禮物,她就代他挑好了,況且這裏是一對兒,正好作為爸爸媽媽合送給寶寶的禮物。
導購員在耳邊熱情地說着這款新品如何暢銷如何受歡迎如何貨真價實如何劃算等等,陶婧聽的腦袋暈暈的,看着對方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将那對可愛的娃娃拿上來放在櫃臺玻璃上,陶婧看着光下閃閃發亮的金娃娃不禁感嘆,“真漂亮!”
她是真心要買的,但仍覺得不放心,反複看着那對娃娃,唯恐疏漏了某個瑕疵,終于到結賬的時候,她手裏捏着陳啓給她的卡有些緊張。
導購員見生意成了,顯得更熱情了,将她領到收銀處。
收銀員低頭看了眼大阿福身上的标簽,最後确認了一遍。
陶婧點點頭,把卡遞上去。
收銀員熟練地将卡往機子上一刷,“麻煩輸一下密碼。”
密碼?
陶婧懵了。
陳啓這張卡的密碼她以前是知道的,但是這麽久過去了,早就忘記了。陳啓可能以為她記得,沒提,她呢,更沒想到這茬。
怎麽辦?現在打過去問嗎?
她掙紮了一下,還是算了。
收銀員見她呆呆站那兒,以為她沒聽見,重提了一聲。
陶婧看了看那收銀員,有些窘迫,“我忘記密碼了。”
收銀員很不可思議,“那你帶現金沒有?”
陶婧搖搖頭。
那位收銀員臉上露出隐晦的笑來,旁邊幾個人竊竊私語的。
人人都有窘境的時候,陶婧沒作他想,心一橫,剛要說話,忽然伸過來一張卡,一道清脆的女聲,“我來替她付!”
陶婧循聲轉過頭去,一個從來沒見過面的年輕女孩子,高挑白皙,陽光一樣的笑容。
畢竟不是小數目,陶婧感到很不好意思,慌忙擺手說,“謝謝你,但是真的不用了,這個實在太貴了。”
那女孩看着她,“為什麽不用,你不喜歡嗎?”
陶婧說,“我很喜歡。”
女孩執意把卡塞進收銀員手裏,“喜歡就買嘛,有什麽別扭的。”
收銀員把金娃娃裝進包裝精美的袋子裏,交到陶婧手裏。
娃娃是實心的,拎在手裏也能感覺到重量。
離開櫃臺,女孩和陶婧聊起天來,“娃娃很漂亮,送給小朋友的吧?”
陶婧笑笑,“嗯,送給我女兒的。”
女孩表現出不可思議的樣子,“你看上去很年輕呢,居然已經做媽媽了,一點也看不出哦。”
陶婧面露赧顏,微微低着頭,走了幾步,輕聲說,“留一個聯系方式給我好嗎,方便我還錢。”說着把手機掏出來,才發現手機沒電了。
陶婧朝女孩抱歉笑笑,從包裏掏出筆和紙,“你寫給我吧。”
女孩接過紙筆,用手掌托住紙張,黑色簽字筆熟練地寫下一行龍飛鳳舞的字跡。
陶婧看了眼紙上的字,輕聲念出,“方嘉……”
方嘉笑道,“對,方嘉,我還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呢?”
陶婧沒作隐瞞,在紙上寫下名字給方嘉看。
方嘉念道,“陶婧?和你人一樣淑女文氣。”
已經走到店門口,方嘉說,“你吃過飯沒有?”
陶婧如實說沒有。
“正好我也沒有,”方嘉四處望了望,“不如我們找個飯館吃個飯吧?”
陶婧為難起來,張恒還在外面等她呢。
方嘉說,“說實話吧陶婧,你不介意我這麽叫你吧,我第一眼看見你就覺得投緣,想交你這個朋友。”
大凡做什麽事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性,這便就是人了。陶婧想怪不得方嘉願意為她付昂貴的貨款,她被她這種坦承和誠意感動了,遂不再去考慮外面還等着的張恒。
坐上方嘉的車子,兩人随便聊起話來。
方嘉說:“那對兒大阿福不便宜,一般人過來買都會思酌再三,我瞧你眼睛沒眨一下就打算買了,想必你家底殷實的。”
陶婧問:“你看了我很久?”
方嘉沒想到她會這麽問,愣了下,很快說道,“是啊,我注意你好久了,我對我一眼起就喜歡的人或物總喜歡過多的觀察。不好意思,職業習慣。”
陶婧好奇了,問,“你做什麽工作的?”說完她很快意識到對于第一次見面的人問這種敏感問題實屬不禮貌的行為,忙補道,“你不告訴我也沒關系,我只是好奇,沒別的想法。”
方嘉眼睛看着路前面,“沒事,”頓了頓,“我家是開公司的。”
陶婧“哦”了一聲,半晌無話,氣氛有些淡下去。
車子拐過一個彎,陶婧忽而說道,“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樣,我也一樣。”說最後一句話的時候,她聲音很輕很淡,有些無言的悲傷。
方嘉好奇地轉頭看了她一眼,想了想還是沒說。
隔了會兒,方嘉問道,“你知道‘九門巷’嗎?”
陶婧眨眨眼睛,“有點耳熟。”
“我今天帶你去那裏吃飯。”方嘉說道。
車子很快抵達一條弄堂口,前面有兩個大石墩攔着,開不進去。
方嘉熄火,“下車。”
陶婧覺得這地方眼熟。
下了車,方嘉問,“以前來過嗎?”
陶婧說,“有點眼熟。”
方嘉笑,“這地方你肯定來過,”她邊往裏走邊介紹道,“這裏的老板是北京人,燒的一手地道的京幫菜,在萬城這一帶有點名氣。”
聽她這麽介紹,陶婧有點印象,陳啓以前帶她來吃過幾回。原來這地方叫九門巷,多好聽的名字啊!
弄堂裏的石板走道整潔幹淨,走進去的那戶人家門口挂着兩只大紅燈籠,正對是一塊匾額,年年歲歲,風吹雨淋,牌匾上的字跡不似初時光鮮,上面的漆也剝落的差不多了,陶婧仰頭望着那牌匾,忽而想起那日站在門口,也如現在這般的,仰着頭望着這塊匾額,挽着陳啓的手,歪着腦袋,手指隔空指着,問他,“上面寫着什麽字呢?”
“箪食瓢飲。”她慢慢念出,和記憶中陳啓的聲音重疊。
方嘉驚訝看她,“你眼神真好!”
陶婧笑笑,沒說什麽。
典型的江南院落,在江浙一帶被稱為老臺門。院子寬敞,放置了三四張圓桌,每張圍坐七八個人便将一張桌子擠得滿滿當當。
方嘉常光顧這裏,熟門熟路地進屋裏點菜,很快和夥計兩人擡出一張四人桌來,四下一望,見門後面還有一個空位,将桌子擱過去。
兩人坐下,方嘉把順手從裏面拿來餐單遞給陶婧,“剛我點了幾道,都是這裏的名菜,你看看還喜歡什麽。”
陶婧看了眼菜目,不由唏噓,這裏的菜一點也不便宜。
方嘉似乎看出她的心思,毫不在意道,“你盡管點,今天我請客。”
方嘉說她請客,陶婧更不肯點了,扭捏了半天,方嘉最後無奈道,“行行行,咱AA制總成了吧?”
陶婧望望那餐單,千回百轉,最終點點頭。
菜一個個上來,方嘉一邊解說,一邊拆筷子大快朵頤,不忘招呼陶婧快點吃,冷了就不好吃了。
方嘉從小生長在北方的姥姥家,到高中的時候才被方洲洋夫婦接回到身邊照顧,雖然生就一副江南淑女的模樣,骨子裏卻如北方漢子般爽結,她和陶婧有說有聊的,不會兒便把陶婧的身份左拐右帶地套出來了。
證據在手,她自然不敢光明正大把東西發給自家雜志,而是把錄音作為內部資料發給一個媒體朋友。
不到半個小時,關于陳啓密婚以及女兒生母的新聞淹沒了其他衆多新聞,蹿到熱搜榜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