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昌平坐在佛寺的靜室內喝着寺裏自備的清茶,忽然聽見門軸‘嘎吱’一聲,就見有個修長的身影邁了進來,她為了尋個清靜,把一幹護衛都遠遠地打發出去,這時候也面露驚慌之色,身邊的婢女高聲斥問道:“你是何人?!敢驚了我們公主的駕?”
張東正也沒想到這裏還有人,瞧見是昌平公主,慌忙行禮道:“是在下無禮,唐突了公主。”
他今日也是來了才知道張老夫人新看上的一戶人家的閨女也來佛寺上香,他被張東岚诓過來想讓他先瞧瞧那女子的相貌,可是他性子嚴謹,當然不願意,又怕沖撞了那姑娘,只好随便找了個屋室躲進去。
昌平見他溫和有禮,卻不卑不亢,不比京中的纨绔子弟輕浮谄媚,聞言緩了神色,溫言道:“張小公爺也是無心之失,不必過于挂懷,到底是出了何事才讓公子如此慌張啊?”
張東正擡眼瞧見她眉眼秀雅,雖不是極豔麗的五官,但自有一份清雅淡然,神态也端莊磊落,他微微赧然,正要答話,就聽見一個女子的嘤嘤哭聲傳來,兩人探頭往窗外望了望,就見一個面上青紫斑駁的少婦被人扶着走了。
這傷一看就是被人打的,昌平蹙眉道:“誰會對一個弱女子下此重手?”
旁邊有個伺候的小沙彌滿臉苦笑地答道:“回公主的話,是鞑靼小可汗布炎到了我寺游覽,這位女施主...正是小可汗的妾室。”他一躬身道:“布炎小可汗如今就在後院。”
昌平有些着慌,一下子起身往外走出去——姜佑也在後院呢,她那個脾氣,難保不惹出什麽事兒來。
姜佑沉着臉看着對面的布炎:“你敢在大齊的地界動手?”
這時候後院已經為了一圈鞑靼護衛,将姜佑和布炎團團圍在中間,他擡手拍了拍:“都退後些,莫要唐突了佳人。”他做出一副翩翩斯文的樣子,一把抓住姜佑手臂:“我說了,不過是想請姑娘陪我游覽佛寺罷了。”
他正拉住了她的手腕,就是隔着重疊衣料都能覺出那溫軟的觸感,心裏不由得一蕩,哈哈笑道:“姑娘放心,我不會白讓姑娘相陪的,什麽時候姑娘去了鞑靼,我也請你到我府上夜談一宿,以盡地主之誼。”
姜佑正要喚人進來揍一頓這個不長眼的,就見昌平帶着侍婢,後面還跟着張東正,她擡眼瞧見姜佑被人拉着手站在橋頭,吃了一驚高聲道:“住手!你是何人?!為何...為何輕薄我妹妹?”
布炎瞧見新走出來的這女子,雖容貌不如手裏的這個,但風采氣度也不輸什麽,哈哈大笑一聲:“原來是姐妹兩個,甚好甚好,就請你們姐妹二人一道兒陪陪我了。”
鞑靼人向來沒什麽輕薄無禮的觀念,只要瞧上了,哪怕是別人的老婆也能搶回來,有好色的連自己父親的妾室都不會放過。
他說着就打了個眼風過去,當中一個侍衛立刻就要去抓昌平,張東正卻沉了臉色,一把揪住那侍衛就翻身摔了個馬大趴,奪了他身上的刀橫在胸前,一個人和二十幾個人僵持着,讓昌平擔憂地瞧着他。
姜佑簡直火冒三丈,也顧不得遮掩身份了,中指和拇指捏住打了個長長的呼哨,布炎還沒反應過來,就有十幾個錦衣衛的人翻牆沖了進來,立刻和布炎的侍衛動上了手。
這些人能夠被選到皇上跟前當值,功夫自然都是百裏挑一的,雖然人數少,但還是三下五除二就讓布炎的侍衛躺了一地,他一下子變了臉色,上下打量着姜佑道:“你,你是...?”
姜佑卻根本不給他開口說話的機會,一揚下巴道:“給我揍他。”
布炎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簇擁上來的幾個錦衣衛一頂膝蓋彎跪倒了地上,幾個人再用力一掀,他就直撅撅躺到了地上,他雖擡手招架,但卻架不住鋪天蓋地的拳腳,轉眼一對兒湛藍有神的眼睛就被成了熊貓眼,俊臉上青一塊紫一塊。
姜佑喊了聲停,布炎下意識地想要掙開幾個錦衣衛的桎梏,卻被一只穿着錦靴的小腳頂着鎖骨踩到了地上,他目呲欲裂地看過去,就見姜佑冷眼看過來,她一腳踩着他:“我記得鞑靼已經來了一撥使節,你又是何人?莫非是仿冒的不成”
布炎咬着牙不答,當中一個錦衣衛立刻踹了他腰眼一腳,這一腳踹的又快又狠,他差點叫出聲兒來,緩了緩氣才道:“我是九王子默啜的堂弟布炎...不是姜後的人。”
姜佑立刻了然了,這位姜後也是一位奇女子,她本來是一位大臣的嫡出女兒,二十多年前被孝宗封為公主賜了姜姓送到鞑靼和親,後來鞑靼可汗病重,她又生下嫡出兒子,便順理成章地接管了鞑靼的內政,但她到底是漢人公主,雖然占着名分,但底下反對的人不少,其中尤以可汗的幼弟默啜反對的最為激烈,所以鞑靼內中差不多分裂成兩個勢力。
那位姜後名義上也算是姜佑的姑母,她有些敬仰地嘆了聲,對着左右吩咐道:“把他押到天牢裏。”
布炎驚得忙掙着身子想要脫困,他這次出來可代表的是鞑靼的顏面,若是還沒面聖就被關進了牢裏,他們鞑靼的臉都要被他丢盡了。
姜佑卻不理他,轉身往院外走:“記住這個人的名字,找機會好好地給他穿一穿小鞋。”
這麽一來所有人都沒了在寺裏游覽的興致,姜佑一臉晦氣地跳上馬車,昌平和張東正對視了一眼,相互間有禮地道了別。
昌平這麽些年來住在宮裏,想到方才那場景還是有些後怕:“那鞑子也太蠻橫了些,到底是蠻夷之人,不經教化,好在你帶了侍衛出宮,不然今兒個還不知道怎麽收場。”
姜佑冷笑道:“咱們大齊朝對鞑靼素來容忍,他大概以為你我是普通人家的小姐,就是輕薄冒犯了也不不能拿他如何,以前也不是沒發生過這等事兒,不都是草草收場了嗎?”
昌平嗟嘆一聲:“咱們尚且如此,不知道那些和親過去的女子又該如何悲苦了。”她想到方才那個漢族女子:“漢族女子真是不易。”
姜佑搖了搖頭道:“你瞧瞧那些鞑靼女子,也未必就好到哪裏去了,那邊更不把女人當人看。”
昌平苦笑着嘆道:“天下女子皆苦。”
姜佑回到宮裏,立刻對着底下人吩咐道:“讓鞑靼兩撥使節住的近些,想法子挑唆着,不要讓兩邊關系太好,能打起來最好。”
底下人都照着辦了,夏天正是柳困桃慵的時候,她吩咐完便去沐身,好容易洗漱完了胡亂擦拭幾下,等外面的玉磬響了幾下,她醒來才發現不對頭,挨着枕頭的那半張臉就跟木了一般,連嘴角都牽動不了。
她捂着臉‘哎呦’了一聲,慌忙吩咐回雪去找太醫,一邊對着銅鏡瞧自己的臉,就發現半邊臉跟癱了一樣,眼角嘴角臉頰都僵着,想動都動不了。
她還以為是吃了什麽不當的東西中了毒,等太醫來了才知道她這是因為睡前頭發沒擦幹,濕氣入體,所以有點面癱了,那老太醫給她紮了一臉銀針,又留下瓶膏子讓她抹。
姜佑頂着一臉針,連喝水都不方便,這時候薛元正巧趕過來瞧她,吓得她慌忙用袖子掩着臉道:“你別過來,朕這樣子可沒法兒見人了。”
薛元輕巧拉開她的兩手放下,見她一臉銀針也不由得失笑,不過嘴上還是哄她道:“皇上怎麽樣都是好看的,怎麽會沒法見人?”
姜佑不敢亂動,只好把身子擰着,背對着他道:“掌印怎麽這時候過來了?”
薛元扳着她的肩膀轉過來:“聽說皇上請了禦醫,還以為皇上出了什麽事兒,這才急急忙忙趕了過來。”微頓了頓,他繼續道:“皇上今兒個把鞑靼的使臣送進了天牢?”
姜佑擺了擺手道:“朕不過是見不得他在京裏那副嚣張樣子,這才把他關進去讓他好好地吃些苦頭,到時候還是要放出來的。”她說完又小心解釋道:“現在鞑靼內亂不止,正是有求于大齊的時候,朕殺殺他的威風,鞑靼那邊想來是不敢多言的。”她又清了清嗓子“況且這次姜後也派來了使臣,他就是心裏再恨,為着自己的名聲也得忍着,總不能跟個潑婦似的找朕讨說法。”
薛元無奈笑嘆道:“皇上胡鬧了這麽多年,臣何曾說過你什麽?你又何必小心解釋。”他說着心裏微微沉了沉,側眼問道:“皇上原來從不操心這個的,近來對政事倒很是上心?”
姜佑看見他一閃而過的陰霾,不以為然地擺擺手:“朕看折子也看了這麽大半年了,怎麽可能全然不知。”
這時候太醫上來小心翼翼地給她拔銀針,又取了藥膏要給她抹臉,被薛元擡手攔住,揮手讓那太醫退下,把藥膏倒在自己白潔有力的手裏,讓她枕在自己腿上,指腹慢慢按壓着。
姜佑惬意地吐了口氣,微阖了眼享受片刻,忽然又睜開眼道:“掌印不必憂心,你的心思朕是明白的,朕的心意希望你也能明白。”微頓了頓,她眼神明亮溫柔,竟然是少女特有的情态,似乎一霎眼就長大了:“掌印在朕的心裏,自然是跟旁人不同的。”
薛元是那麽多疑的人,跟誰都親近不起來,當初跟她走得近是覺得她還是小孩子,心性又純質,後來等她嵌進了心坎,再想□□卻遲了。他塗膏子的手頓了頓,苦笑道:“臣多疑的性子一時半刻也難改,請皇上海涵。”
姜佑眨了眨眼,似乎有些矛盾和為難,半晌才長長地唔了聲,似乎有些苦悶,為什麽他偏偏要是個太監?而且還是天下間最有權勢的太監?
她有時候想,他要是個尋常公子該有多好,她肯定把他娶回宮來,每天給他吃好喝好,把他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讓全天下都知道他是她的。不過這場景也只能想想,現在兩人情形跟她想的差不多是反過來的。
薛元摩挲着她細膩的臉頰,輕輕揉按着幫她舒活血脈,察覺到她情緒低落,哀嘆了聲兒:“皇上還是嫌棄臣的半殘之身嗎?”
姜佑半張臉還是有點木,只能睜着一只眼給他回話:“朕得說句不好聽的了,從朕認識掌印的那日起,掌印不都是太監,朕什麽時候嫌棄過你呢?”
薛元頓了頓,有時候這孩子說起話來直的讓人不知道該怎麽接話,他吐納了一聲兒:“皇上知道臣是什麽意思。”他面容悵然:“尋常女人能得的快樂,臣給不了皇上。”
姜佑看過春.宮,至今仍然記着的上頭香.豔露.骨的情.欲繪圖,但看過終究只是看過,還是不明白情.欲為何能讓人沉淪。她對情.欲懵懂,也就不覺得男人沒有那處是十分緊要的了。
她撓了撓頭:“朕不是不喜歡掌印,只是...”她看着薛元希冀的臉,尴尬道:“朕是皇上,總得有血脈傳承吧?”
她跟他說話每次都能直中心口,薛元又沉了臉,姜佑知道自己又說錯了話,但事關家國大事兒,該說的還得說出來,當皇上就是這點不好,有些人明明是很喜歡的,偏偏不能随着性子胡來。
薛元瞧着她惴惴的眼神,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麽,只能親了親她的面頰道:“如果臣能讓皇上有親子呢?”
姜佑想到那個場景,狐疑地瞧了他一眼,又想到好些吃小孩腦子吃死人陽.具的傳聞,吓了一跳道:“你可別亂來啊!”
薛元幫她把最後一點藥塗好,把她整個人囫囵抱在懷裏:“臣只是想為皇上分憂。”他笑了笑,傾身下巴擱在她肩頭:“臣帶了皇上這麽久,難道舍得看皇上給別人生孩子去?”
姜佑心裏也舍不得,更不知道該怎麽勸他放手,只能蜷在他懷裏,兩人相互抱着睡了一宿。
壽宴也是說到就到,姜佑生在夏日,前日裏剛剛下了場雨,正是‘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的好時候,蟬鳴聲從乾清宮一路送到交泰殿,好些花枝飽滿地迤逦低垂,上面半墜不墜的挂着露水,遠看近看都是一片清透卻不繁雜的錦繡風光。
姜佑傍晚就去了交泰殿呆着,讓她有些驚奇的是,昌平不知怎地竟然是和張東正一道兒走進來的,不過礙着規矩,中間隔了一道兒距離,只是兩人臉上都帶着淺淺笑意,似乎相談甚歡。
她瞧得啧啧稱奇,先上來的是幾個來賀壽的世子,然後是權爵人家和朝中重臣,最後才是各國使節由禮部的人領着入席。她端坐在上首,瞧見布炎看見她,臉上明顯顯出錯愕震驚之色,不過片刻便恢複如常,對着她彎腰行禮道:“鞑靼使臣布炎,祝聖皇萬壽無疆聖體康泰,國運昌盛!”
姜佑目光從他身上淡淡掠過,仍然讓他繼續彎着:“禮部的官員何在?”她看見禮部的人慌忙站了出來:“按說使節觐見,應當由禮部教導禮儀,為何鞑靼使臣看見朕不下跪啊?”
見皇上不跪拜确實是失儀的事兒,端看皇上計較不計較了,布炎身後有個身材高壯的使臣之一高叫道:“聖皇陛下,我們鞑靼的禮儀,見人不行叩拜大禮,我...”
他話還沒說完,姜佑就輕輕叩了叩桌面,兩個禦前侍衛用刀把用力一搗他的膝彎,逼得他不得不跪下。
姜佑又把目光投向布炎,卻見他神态從容地下跪,又把祝詞重新說了一遍,甚至還行了五體投地大禮,然後對着姜佑拜謝道:“臣是頭回見天子真容,一時被皇上的氣度折服,這才忘了行禮,還望皇上不要見怪,臣這就補上。”他雖然好色跋扈,但也知道什麽時候該充大爺,什麽時候該裝孫子,上回實在是失誤才把她當成尋常小姐調戲。
這人倒也算能屈能伸,姜佑略帶詫異地看了他一眼,只好緩了神色讓他入座。鞑靼這次派來的是兩撥使節,姜後那邊派來的竟然是個姑娘,倒是讓人側目。
布炎一入座便毫不顧忌地大口吃喝,将美酒佳肴灑了好些在衣襟上,不光如此,還對着皇宮京城大加贊嘆,一副沒見過世面的窮酸樣,讓好些心存忌憚的大臣都收了忌憚之心,目中露出輕鄙之色來,有好事的甚至忍不住竊竊私語。
姜佑命馬成傳喚歌舞,瞧見他的表現,也覺得此人毫無城府,就是一介莽漢兼好色之徒,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總覺着他出醜的時候有些刻意,不像是真正的粗鄙之人。
她冷眼掃過布炎,轉頭對着姜後派來的女子成殊和顏悅色地道:“你雖然也是鞑靼的使節,但卻知規矩通禮節,這點就比別的人強上不少。”她打官腔有些不太流利,咳了幾聲才一指桌上的一壺‘金風玉露’:“朕對你很是滿意,這壺酒便賞給你了。”
成殊恭敬謝過賞賜,捧着酒壺看了眼布炎,對着姜佑恭敬道:“回皇上的話,臣雖然多年居于鞑靼,但一直受到往後的教誨,也略通些漢族禮儀,不會像有些三教九流,剛來了寶地就被人下了大獄,真是将鞑靼的臉都丢盡了。”
姜佑對她的上道表示十分欣慰,接着擋臉的珠簾瞧了眼布炎,就見他面上的笑意雖然不減,但眼底明顯有陰狠之色一閃而過,姜後和九王子兩邊勢力的仇恨累積多年,再加上在京裏又被她刻意挑唆了好些時日,一時新仇舊恨齊齊湧上來,被宿敵一嘲諷就顯了原形。
她頗有些得意,但又摸着下巴琢磨起來,‘鸷鳥将擊,卑飛斂翼’,他這般又是示弱又是讨好究竟是為了什麽?
她碰到想不透的事兒的時候下意識地去看薛元,就見他坐着蟒椅在自己不遠處,朱紅的組纓垂落于肩,冠帽當中一點翠玉更襯得面白如玉,唇色嫣紅,滿室的衣香鬓影卻只能見他一人。姜佑瞧着瞧着有點走神,見他揶挪地望了過來,才趕忙回神,卻見他站起身來到她面前:“臣敬皇上一杯。”
姜佑忙探手去接,就見他借着自身的遮擋握了她的手,小指在手心勾畫了幾下,她吓得忙四處瞧了瞧,卻見他又挨近了幾分,面上一派端莊肅穆,但眼底卻隐含笑意:“皇上怎麽不喝啊?”
姜佑一口把酒幹了,然後舉着杯子給他看,他這才廣袖一揚落了座,她心裏郁悶,有事沒事非招惹她幹嘛?
這時候布炎忽然站了起來,本來使臣送來的賀禮已經交給禮部了,他卻一擡手又獻上一份兒賀禮,打開檀木盒子裏面竟然是一副精致的長弓,他對着姜佑躬身道:“臣今日得見皇上風采,心中對皇上敬仰的很,當初給禮部的代表的是我鞑靼默啜可汗對皇上的祝賀,這長弓卻是臣親自搜尋得來,呈獻給皇上,以示臣對皇上的傾慕之情。”
他大概是打聽過的,這長弓送的頗合姜佑心意,不過她倒也沒就此收下,只是冷眼瞧着他。
布炎繼續對她大加吹捧,直把她吹的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直到姜佑聽得頭暈腦脹的時候,他才長嘆道:“不瞞皇上說,大齊朝泱泱大國,我鞑靼偏居一隅,心中對國朝萬分傾慕敬仰,只恨不能在國朝多待幾年好生學習。”
他說完又是一躬身,目光從昌平臉上掠過:“不過臣聽說上朝有位待嫁的公主,淑德賢惠,雍容華貴,我們小可汗今年二十有六,與這位公主年紀相配,古有文成公主入藏,将文化農耕帶入吐蕃,傳為一段佳話,不知皇上是否願意與我鞑靼修秦晉之好,将這位公主嫁入鞑靼?”
姜佑這才知道他方才故意示弱讨好是為了什麽,看了眼坐在一邊臉色發白的昌平:“文成公主以公主之尊嫁給松贊幹布,卻只是側妃妾室的身份,你這是瞧不起我們大齊嗎?”
布炎以為她是介懷身份,忙道:“默啜可汗只有一位側妃,公主嫁過去必然是正妃之位,必不會委屈了公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