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朝堂風雲
“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禦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肅王嫡幼子雲郡王張立雲,日表英奇,天資粹美.....于明佑十六年三月十二日,授張立雲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一身黃色繡龍衮服的張青揚在兩旁百官的注目下随着令官的指示緩緩下拜,先是朝正前方座北面南金碧輝煌卻無人在上的龍椅叩謝皇恩,接着向龍椅背面垂簾之後的皇太後吳書芬再次謝恩。禮畢,內侍扶起張青揚,殿內群臣朝張青揚齊齊恭賀拜禮。
“諸位臣工不必心急!”垂簾之後的吳書芬突然出聲道:“數日前,皇上曾經發回來一道退位诏書,諸位聽了這道诏書之後再拜賀不遲。”殿內衆人聞言,反應各有不同,吳承志卻疑惑地看了一眼垂簾之後的身影,然後看向了立在首位一副淡定模樣的肅王張安瑞。吳承志有些難以相信昨日還一副鬧死鬧活模樣的吳書芬,怎麽今日會這樣順從?
張安瑞看向接過聖旨也正一臉猶疑地看向自己的男子,淺淺一笑道:“盧大人,既然是陛下的旨意,你就依旨宣讀吧。”“是!”男子應聲後便展開卷軸朗聲念了起來,“朕繼位十六年以來,雖意勵精圖治,富國安民,然太祖先聖之德,朕實難匹及,更數度致黎民于危境之地,致大長國于飄搖風雨之中。今暮煙、丹二城百姓之禍,朕痛心疾首,日夜飲泣,難以自恕。今有.....”
男子話語頓了頓,繼續念道:“朕之二子張文汀,一品鎮國公庸臺肖義女裕貴妃李氏所出,夙标譽望,克殚誠孝.....今傳大位于皇二子張文汀,望爾恪守君務,承太祖之威德,上敬天命,下安百姓,不負民之所望,挽朕之錯失。望諸位臣工能夠勠力同心,共扶新帝,創大長百世不朽之基業。”
待念話聖旨,殿內衆人已經間已經炸開了鍋,張文汀是誰?皇上什麽時候多了個皇二子?裕貴妃李氏又是誰?怎麽會與庸國公有關系?一向不理政事卻又赫赫有名的庸國公為什麽會與皇二子有關系?
沒待衆人理清楚思緒,一道清朗的聲音突然響徹殿內,“兒臣,張文汀領旨謝恩!”只見自垂簾之後從容走出一名身着繡龍衮服的年輕男子,走下階墀跪地叩恩,并有随身內侍接過聖旨及一應冊寶。
殿內靜了一瞬,随即有人朗聲拜見新皇,但更多的人卻持懷疑或不屑的态度。一名老臣朝垂簾之後的吳書芬拜禮道:“啓禀皇太後殿下,皇家血統容不得半點混淆,請恕老臣未曾聽聞過什麽裕貴妃,皇二子,還請皇太後殿下解臣等之惑。”“請皇太後殿下明示!”另外幾名臣子也跟着附和起來。
“聖旨是明皇親筆所書,幾位大人常在禦前行走,盡可仔細校量,是否為實。”吳書芬聲音平淡,“至于裕貴妃李氏,其與明皇相識于少年之時,衷情于彼此,奈何裕貴妃家境不匹,先皇又已選定皇後為皇子妃,此事才暫且未提。後裕貴妃有孕,卻值先皇大喪,哀家只好将裕貴妃托付于庸國公,諸位可以信不過哀家,也信不過新皇,可庸國公與先皇乃是至交,他豈能混淆了先皇的後嗣?”吳書芬提高了聲音道:“宣庸國公進殿!”
衆人又是一陣訝異,皆想不到庸國公會有再出山的一日。不過片刻,便見一名六十餘歲,白須白發的男子走進了殿內,朝吳書芬與張文汀各自行了一禮。這邊幾位大臣也已仔仔細細檢查過那位诏書,确系張維哲親筆無疑。
兩相對質,張文汀确系明皇親子,殿中衆人正欲參拜新皇時,陡聞一陣不高不低卻有些瘆人的笑聲,“哈哈哈.....”肅王張安瑞看向垂簾後的身影道:“吳皇太後,真是好手段!”“肅王過譽了!”兩名侍女掀開了垂簾,吳書芬緩緩起身向前走了兩步,然後看向張安瑞道:“哀家雖是一介弱質女流,雖身陷囚籠之中,但亦容不得叛逆之人毀我大長江山!”吳書芬伸手一指厲聲道:“肅王張安瑞,勾結邊将及吳家,軟禁哀家在前,刺殺明皇在後,密謀兵變,颠覆我大長江山,此等叛臣賊子,豈非人人得而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