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皇太後
含仁宮大門緊閉,門外重兵把守,門內寂靜一片。吳承志亮了亮肅王的手谕,門前的侍衛便讓開路,打開了宮門。吳承志徑自走向主殿,一路所過,鴉雀無聲,三三兩兩的宮人們都安靜地做着手頭上的事,見到吳承志也只是默默行禮。
不待內侍通禀完,吳承志便闖入了主殿,只見一名鶴發婦人正神情閑淡地品着花茶。“小人吳承志恭請皇太後金安,皇太後萬福!”吳承志朝座上的吳書芬行了個潦草的禮便直起了身子。吳書芬淡淡一笑,瞥向徑自坐下的吳承志道:“吳大人如今真是好風光呀。”吳承志道:“全是托長姐的福分罷了。”吳書芬放下茶盞,目光虛無地望着殿外,“哀家能有什麽福分?”
吳書芬聲音有些悵惘道:“年少在家時,要從父親之命;嫁人進宮後須聽先皇之令;先皇去了,便要依皇上之言.....哀家,從來都做不了自個兒的主。”吳承志笑道:“長姐何必妄自菲薄?長姐乃嫡母所出,父親一向愛重,故而才送了長姐入宮為妃。先皇寵幸,長姐又誕下了龍兒,這是何其之幸?後來更是一朝登臨鳳位,母儀天下,這可是許多女子羨慕都羨慕不來的福氣呢。”
吳書芬斂眸道:“吳大人說了這麽多好聽的話兒,只怕真正想說的話還未曾說出口吧。”吳承志道:“長姐真是快人快語,如今的情形長姐想必心知肚明,皇太子薨,皇上又下落不知,生死不明,可國豈能一日無君?如今內憂外患,小人真是日夜難安,還請皇太後能夠早立儲君,以安天下百姓的心。”
吳書芬淡淡一笑,“不知吳大人可有中意的儲君人選?”吳承志一嘆道:“皇權豈能輕落其他姓氏?只不過雖然先皇多嗣脈,但如今皆已凋零,旁枝也唯獨剩下了肅王一脈。”吳書芬道:“肅王乃皇上叔輩,自然是不好立為儲君的,承郡王與皇上同輩,尚可予以考慮,只是,承郡王一向體弱多病,只怕難擔國主之碌呀。”
吳承志一笑道:“承郡王雖然體弱難支,但皇太後可是忘了?肅王府還有一位雲郡王呢。”吳書芬看着吳承志驚訝道:“雲郡王?”吳書芬不解道:“可雲郡王不是已在十年前殁了嗎?”吳承志道:“皇太後有所不知,當年肅王妃被賊子所擄,雲郡王拼死追趕,但因獨力難支,肅王妃最終還是自盡了。雲郡王雖重傷落崖,卻得幸保住了性命,但記憶全失。直到數日前,雲郡王才得以恢複記憶,便立即趕回了天都。只因皇上與皇太子接連出事,肅王知道皇太後您心力交瘁,因而才沒有上禀此事。”
吳書芬往後一靠,沒有說話,吳承志道:“皇上之前大力推行變政,文臣也好,武将也好,甚至是黎明百姓皆有怨聲,加之七鏡派一事,皇上已大失民心。皇太子純孝,原可挽救大勢,怎奈天不假命。雲郡王能夠在這個節骨眼上回來,便說明天存憐憫吶,太後!”吳書芬道:“立了雲郡王為儲君之後,再過一段時日,就該遙尊下落不明的皇上為太上皇了吧?”
吳承志含笑道:“皇上也好,太上皇也好,總歸沒有辱沒先祖,但如果再這樣下去,江山不保,皇位易于他姓,那時,皇上便是張家的千古罪人了呀。”吳承志話語一頓,擡頭看向了吳書芬,“皇太後也好,太皇太後也好,總歸是大長國的主母,無論誰為儲君皇上,都會敬着您的。”
吳書芬閉上眼睛搖了搖頭,吳承志不解道:“皇太後這是何意?”吳書芬緩緩睜開眼淡淡道:“我是在為吳家哀嘆。”吳承志更加不解,吳書芬直視着吳承志的眼睛道:“與虎謀皮,吳家滅族之日就在眼前了。”吳承志道:“皇太後不必憂慮,小人也非蠢傻之輩,總歸會護着吳家興旺下去的。”吳書芬擺了擺手,“你退下吧,稍後讓雲郡王來見見哀家。”吳承志起身行禮,“是,小人告退!”待吳承志走出殿門,吳書芬陡然收斂了哀怨無助之色,眼中迸射出淩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