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左右逢源
“我去看看。”孟莫莫說着,站起了身。
如雪習慣性地走上前,要去扶她的胳膊,誰知細雨和綠蘭搶了先,一個扶住了孟莫莫的胳膊,一個蹲下身,幫她整理了一下裙擺。如雪沒有作聲,卻是暗暗地把指甲掐進了掌心裏。
孟莫莫又細雨和綠蘭陪着,來到了正房。羅氏正在嬷嬷的監督下,練習站姿,孟莫莫忽然進去,讓她覺得頗為尴尬,不由自主地把交疊在身前的手放了下來。可是嬷嬷馬上用教鞭敲了她一下,一點兒也不留情面。
羅氏更覺得難堪了,漲紅了臉,可又不敢說什麽。因為她上次頂撞嬷嬷的後果,是被罰抄了五遍女則,嬷嬷還說了,如果再犯,就是加倍,十遍了。
沒想到她堂堂戶部尚書夫人,一府主母,居然落得如此田地,要被一個老嬷嬷管束。
孟莫莫詫異地看了羅氏一眼,又看了看嬷嬷,果斷地選擇了巴結後者:“嬷嬷,您辛苦了一整天了,肯定累了,不如歇歇吧,我讓小廚房炖了紅棗蓮子羹,您待會兒嘗嘗。”
她一面說着,一面給綠蘭丢了個眼色,綠蘭馬上下去,吩咐小廚房炖紅棗蓮子羹去了。
羅氏以為嬷嬷會果斷地駁回孟莫莫的話,卻沒想到,嬷嬷非常受用,竟露出微笑,真的下去歇着去了。
嬷嬷出了門,羅氏還有些發愣:“她居然聽你的話?”
孟莫莫道:“娘,不是她聽我的話,而是人人都愛聽好話。您平時把脾氣收斂點,該谄媚的時候就谄媚點。”
谄媚?她在鄉下的時候,都沒向誰谄媚過,如今當了戶部尚書夫人,反而讓她去谄媚人?羅氏黑着臉,不作聲。
孟莫莫有求于他,便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扶起羅氏的胳膊,把她扶到了羅漢床上,又拿起美人捶,幫她輕輕地捶腿。
羅氏的臉色終于緩和了一點。
孟莫莫瞅在眼裏,開口道:“娘,您每天這樣練,累不累?想不想出去透透氣,輕松一天?”
羅氏看了她一眼,道:“我倒是想,可那老虔婆會同意嗎?”
“只要您願意就行。”孟莫莫道,“其他的交給我來辦。”
羅氏根本不相信她有這能耐,随意點了點頭。
孟莫莫當即起身,找嬷嬷去了。
那嬷嬷正坐在茶水間裏喝茶,等着小廚房給她熬紅棗蓮子羹。孟莫莫走進去,給她行禮,那嬷嬷倒是不在她面前托大,趕緊站起來,避開了。
孟莫莫笑道:“聽說嬷嬷在宮裏的時候,十分受主子器重,剛才我去瞧了我母親,發現您果然是教導有方,怪不得宮裏的貴人會這樣喜歡您。”
誰都愛聽奉承話,嬷嬷也不例外,她微微笑道:“二小姐謬贊了。您不愧是大家閨秀,舉止有度,端莊娴雅。”
孟莫莫笑着道:“嬷嬷,您教導我的母親,也有些時日了,要不要找個機會,看看成效?”
“怎麽看成效?”嬷嬷問道。
既然肯反問,那就有門!孟莫莫暗暗高興,趕緊道:“嬷嬷,我母親有個遠房親戚,姓阮,她的兒子齊湛,剛剛受到了皇上的嘉獎,升了官職,于情于理,我母親都該去道賀的。不如您跟着她一同去,看看她這段時間的禮儀舉止學得如何?因為那是我母親的娘家親戚,自己人,就算丢了醜,也不算什麽。”
“就算是娘家親戚,也不能丢醜。”嬷嬷果斷地道。
孟莫莫忙道:“對,對,嬷嬷說得對。”
嬷嬷想了一會兒,道:“學了規矩,總是要實踐實踐的,就依你,讓夫人去這位阮夫人家,道聲恭賀吧。”
孟莫莫見她同意了,高興極了,連忙道謝:“多謝嬷嬷,到時我母親可就交給您了。”
嬷嬷矜持地點了點頭,道:“二小姐言重了。”
孟莫莫從茶水間裏出來,去告訴羅氏這個好消息。
羅氏聽她說完,又是高興,又是驚訝:“嬷嬷真的聽你的?”
孟莫莫道:“嬷嬷其實挺好說話的,只要你态度好點,恭維她幾句,她什麽都答應。”
真的假的?羅氏狐疑地看了看孟莫莫,問道:“我去齊家?嬷嬷也跟着?”
“不讓她跟着是不可能的,再說沒有她當幌子,爹也不會許您出去。”孟莫莫道,“不過您放心,我跟您一起去,不會讓嬷嬷欺負您的。”
嬷嬷對羅氏的管教很嚴,羅氏不願意把她吃癟的一面讓女兒看到,本來不想帶孟莫莫去的,但聽孟莫莫這樣說,她又改變了主意,畢竟孟莫莫有法子,可以讓嬷嬷聽話。于是羅氏點了點頭,道:“那咱們一起去,只是時間太緊,沒空做新衣裳了。”
“咱們新衣裳還多得是呢。”孟莫莫不甚在意地道,“娘,您先派人去打聽打聽,齊家哪天辦酒。”
升遷是大事,阮氏肯定會為齊湛辦酒宴的。
羅氏點了點頭,應下了。
孟莫莫道:“那我等您的消息,到時由我去跟爹說,您不用操心了。”
那敢情好,羅氏突然就覺得孟莫莫長大了,懂事了,非常欣慰。
孟莫莫覺得她今天的運氣真是太好了,辦事出奇地順利,心情非常愉悅,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羅氏很快探到了消息,齊府三天後開宴。她馬上讓小丫鬟把消息遞到了雁杳樓。
孟莫莫接到消息,便去了孟德昭的書房,對他道:“爹,您給娘請的那個嬷嬷,前些天來找我了。”
孟德昭奇道:“她找你做什麽,是你娘又不聽話了嗎?”
“不是的,爹。”孟莫莫道,“嬷嬷說,她教我娘也有些時日了,想趁着齊府開宴,讓我娘去道賀,看看我娘學得如何。她還說,她會跟着一起去的,一定不會讓我娘丢醜的。”
“去齊府啊……”孟德昭皺着眉頭想了想,道,“的确該去的,行,你去告訴嬷嬷,我準了,讓她看緊你娘,不要亂行事,不要亂講話,尤其是不要又亂談什麽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