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媳婦
孟時寒帶着薛寶釵從福德院裏走出來,并沒有回自己的院子,反而帶着薛寶釵開始熟悉一下自家的府邸,雖然說先前正德帝有說過,會盡快的把孟時寒外調出去,但科舉出身都還是要在翰林院呆上三年,這才會說外調的事情,雖然正德帝不會讓孟時寒在翰林院裏呆上三年這麽長的時間。不過最近半年內卻不可能,既是這樣的話,這府邸還是要好好的熟悉一下才行。畢竟他們日後可是要在這裏生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寶釵,你以為家裏的人如何?”孟時寒開口問道。
薛寶釵側頭看了孟時寒一眼,直言的開口回答說:“就那樣。看得出來太太是個性子軟弱,很容易被人左右的人。至于父親到不愧是詩書之家出來,帶了幾分讀書人的氣節。至于底下的五個姑娘。大妹妹大方爽朗,容易親近,二姑娘貌美精明。三姑娘溫和可親,四姑娘雖然年紀不大,不過卻也是胸有成壑之人。五姑娘嬌蠻可愛。各人都有個人的千秋,俱都看着還不錯。”
聽到薛寶釵這一番的話,便能夠清楚的知道她對個人的看法。其中最是喜歡大姑娘,從稱呼中便可見了。對四姑娘的評價最高,不然胸有成壑也不是人人都能夠擔的起這四個字。對二姑娘和三姑娘的看法平平,最不喜的便是五姑娘,一句嬌蠻便可見。
孟時寒忍不住低低的笑了笑,覺得薛寶釵剛才的話,真是直接又準确。家裏的幾個姑娘,可不就是她所說的那樣嗎?便笑着說道:“你自己清楚,便也不用我再多言說什麽。既是喜歡大妹妹的話,日後就和大妹妹多親近一些。她姨娘,李姨娘也是個聰明本分之人。母親在世的時候,便也很喜歡她。”府中的五個姑娘,除了大姑娘孟雪因李姨娘的緣故而讓他略關照一些外,其他的不管是沒有血緣關系的三姑娘還是二姑娘等其他人,他都是一視同仁。
“是嗎?這倒是少見的事情。”一個嫡妻正室居然和一個小妾相處的十分融洽,都不知道該說是嫡妻太過于心善還說小妾太過于有心計。
孟時寒一看薛寶釵的神色,便也猜測出兩分來,便開口解釋說道:“母親的身子不是甚好,生了我之後更是纏綿病榻。李姨娘出身落魄的秀才家裏,母親于她有過救命之恩,即便是成了姨娘也都一直本本分分。母親過世李姨娘便搬到府裏南跨院的靜心居裏持經念佛,鮮少出現。”也正是她十年如一日的做法,孟時寒這才格外的高看了她一眼,對大姑娘關照有加。
“倒是個聰明人。”能夠快速的分清楚利弊,用自己來換取女兒一生安穩倒是有魄力之人。
孟時寒也顯然聽懂薛寶釵話裏的意思,笑道:“誰說不是呢。”
從福德院裏出來,孟雪便帶着丫鬟一路往南跨院的靜心居而去。
來到一處門前最上面用朱砂描寫着‘靜心居’三個大字,雖然才只到了門口的地方,但已經能夠聞到一縷淡淡佛香味。若是其他人可能還有些不習慣,但對孟雪來說,已經是習慣了這樣的味道。
“大姑娘,過來看姨娘?”便見一個穿着素淨衣衫的二十出頭的丫鬟迎了過來,輕聲開口說道。
孟雪點點頭,笑道:“檀香姐姐,姨娘可在?”
“大姑娘且稍等片刻姨娘念經文的時間還沒到,差上兩盞茶的時間,不若大姑娘到屋裏等一會子的時間吧。”檀香就是那個穿着素淨衣衫的二十出頭的丫鬟,笑吟吟的開口說道。
孟雪對于這樣的情況也沒少經歷,便笑着點點頭應答下來,帶着自己的丫鬟,也不等檀香引路,熟門熟路的往東邊走了過去。坐在屋子裏喝了一杯茶又吃了一些瓜果點心又問了檀香一些,這兩天來李姨娘的作息時間和吃食。
這時間便也就過去。
Advertisement
“大姑娘怎麽過來了?”李姨娘雖然說已經三十有餘,不過因為常年念經吃素,模樣看着十分年輕倒只有二十多歲,雖然生的不是多出衆,不過面容卻讓人看着極為的舒服,又因是常年念佛的人,身上更是帶了一股子慈悲的氣質。倒是顯得與衆不同一些。
“看姨娘說的話,我是您的女兒,過來看你還需要報備不成?”孟雪笑着走過去挽住李姨娘的胳膊,語氣帶了幾分的撒嬌。
李姨娘伸手拍了拍孟雪,笑道:“你這個頑猴,都已經是及笄要說親的大姑娘了。怎麽還如此孩子氣?今日是你大嫂進門的頭一天,你不好生的陪着逛園子,熟悉一下家裏,倒是過來我這裏?”
“大嫂那裏有大哥陪着,且用不到我。”孟雪開口回答說道。
只這一句話李姨娘便也分辨出來些許的東西,笑道:“看來你大哥很是滿意這一滿婚事。”不然的話也不會給新娘子如此的臉面親自陪着了。
“可是呢。姨娘,你都不知道,我還是第一次在大哥臉上看到這樣柔和的表情。我看大哥不止是滿意,怕歡喜的很。說不得,早在那裏就見過大嫂,情根深種,這一門婚事就是他自己向皇上請下來的。”孟雪自诩是長了眼睛的人,對大哥維護大嫂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裏。
李姨娘伸手輕輕的敲了一下孟雪,語氣裏帶了兩分的責怪:“你這孩子是怎麽說話呢?皇上也是你大哥可以左右的人,還有什麽情根深種,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家說出這樣,也不怕別人笑話。以後可不許說了。”不過心裏卻也對孟雪的話有兩分贊同。
“好,我知道了。”孟雪剛才話一出口便也知道有些不妥。此時聽到李姨娘這樣說話當下便應答下來。
李姨娘知道自己女兒的性子,聽她的聲音,便也知道她記在心裏,便也不揪着這一茬,而是開口問道:“知道就好。且說說你新過門的大嫂是個什麽樣的性子?長相又如何?”
“就這麽看着倒也是個不錯。性子看着大方,不過卻也不是沒什麽心機的人,長得也好,家裏雖然說是皇商不過家裏的産業已經交給二房打理,她的嫡親哥哥已經入了禁衛軍,現下已經升了小隊長,前途不可限量。和大哥站在一起郎才女貌,般配得很。”孟雪想到今日在福德院發生的事情嘴角又忍不住彎了彎,開口說道。
“聽你如此說,我這裏也就放心了。來日到底下見了太太,也可有的一說了。”李姨娘知道自家女兒的性子,直覺出奇的準确,既然她說薛氏是個不錯的人,那麽看來這個薛氏真的就是個不錯。
孟雪知道李姨娘口中的太太,絕對不是現任太太而是已經過世的先太太。先太太過世,她就搬到靜心居裏不再理會府裏的一切紛擾。先開始時候她還有兩分的不解和埋怨,覺得先太太即便是于她有救命之恩,也不至于為了她而埋沒自己的一輩子,讓她也跟着受累。
但是現在看來,怕是姨娘早就知道府裏有這樣的情況,才會這樣做。也正是因為姨娘一心一意為先太太祈福念經,才會贏得大哥對她另眼相看,在太太想要把她許給她娘家侄子的時候,才會出言阻止,還說出一定會為自己尋一個好人家。
她現在可是由衷的佩服姨娘,神機妙算。
孟時寒的婚嫁只有三天的時間,一過去,便立刻被正德帝派到了翰林院,按慣例做了編修。翰林院相對于其他的地方倒是比較平靜一點,孟時寒又不是個低情商的人,很快的便在翰林院裏混的如魚得水,十分的自在。
相對于孟時寒平靜的生活,薛寶釵的日子就精彩的多了。
作為別人家裏的媳婦,她是要伺候婆婆和小姑。不過柳氏并非是她的親婆婆,不過是繼婆婆,若是一般的繼婆婆,拿捏禮法要求她,是合情合理。但是柳氏卻不一樣,她雖然是孟父名正言順的繼室,不過先前孔氏的死和她脫不了關系。端看孟時寒對待她的态度就知道了。
既然薛寶釵已經嫁給孟時寒,兩個人是一體,既然孟時寒對她不待見,做為他的媳婦,她表示緊跟他的腳步。
也正是因為薛寶釵對柳氏不上心的态度,孟涵和孟清雖然對薛寶釵頗為有微詞,不過心裏卻也清楚知道薛寶釵這樣做是得了孟時寒的示意,不然的話她一個新婦又是做媳婦,哪裏敢這樣怠慢婆婆。
只是孟涵和孟清雖然理解,不代表孟潔也能理解,每一次見到薛寶釵的時候都免不了要冷嘲熱諷一番。
薛寶釵是個不肯吃虧的人,什麽年紀小不用計較,對她來說完全都不是問題。她可是一點都沒有欺負小孩子很丢人的想法。故而薛寶釵雖然才嫁入孟家幾天的時間,但是滿府裏的人包括孟父那邊都聽了一耳朵,知道大奶奶和五姑娘很是不合。
對此孟父在孟潔的巧嘴之下,對薛寶釵起了兩分的不滿,不過他和薛寶釵的身份有別,他自然不好單獨叫薛寶釵過去。只是私下裏和孟時寒說了兩句,只是更是引得孟時寒對柳氏和她所出三個女兒的反感,在一次清晨請安,當着孟父的面,就給了孟潔和柳氏一次難看。
柳氏氣的只垂淚,孟潔也被哇哇直哭,孟父雖然氣的不行,但卻也沒有辦法。只是這心裏對薛寶釵這個兒媳婦更是多了兩分不喜,只覺得這是薛寶釵教唆孟時寒。只是他心裏再怎麽不喜歡薛寶釵也沒有辦法。
當然了,以上都不是讓薛寶釵感到忙碌的事情,她現下最為要緊的事情就是要幫孟潔做媒。而且時間限制有點緊,是要在他們離開京城之前。也就說只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了。
若不是孟時寒這裏親自開口拜托,她是絕對不想要攬下這樣麻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