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宮女哪能想到這深深行宮,重兵把手,竟還能有刺客進來,吓得兩腿直哆嗦,滿臉驚恐。
“說出來,我不殺你。”戚然明低聲在她耳後道,“如果你要是敢大喊大叫,我就立刻要了你的命,明白?”
宮女哆忙不疊點頭。
戚然明松開手,那宮女便指着東邊顫聲道:“王、王後在國君靈前,尚、尚未歇息,求求你不要殺……”
宮女話音未落,被戚然明一掌劈在後頸,兩眼一翻,便悄無聲息地暈了過去。
戚然明把人輕輕靠着樹放下,這裏是個角落,又沒有燈,如果不仔細看,輕易看不出有人。得了方向,戚然明便向着王後文姬所在的靈堂而去。
要找靈堂很容易,哪裏守衛最嚴密,哪裏便是靈堂所在。
齊國王後文姬,宋國人,乃是當今宋侯的妹妹,據說她出生時宋國都城有漫天霞光,一夜之間桃花盛開。這位文姬自十一二歲時,美名便傳遍了天下,傳聞她傾國傾城,有絕世的容貌,風華無雙。
文姬十五歲時嫁與鄰國祁國國君為後,可惜沒想到,次年齊國便打着祁國國君沉溺聲色,荒/淫無度的名號,兵臨城下,祁國國力弱小,不出一月便被破了國都。
齊侯殺了祁國國君後,卻發現這位王後果真是絕世的美人,一見之下就再也移不開眼,于是将文姬掠來齊國,收入後宮,日日寵幸。
如今二十二年過去,齊侯薨逝,文姬在人前流的淚,倒也不全是做戲。二十餘年夫妻情誼,到底是有幾分真心在裏面的,況且,齊侯的寵愛一直是她最大的倚仗,齊侯沒了,日後她就只能全靠自己,沒有靠山了。
已是深夜,文姬還跪在齊侯靈前,她兒子四公子子裕,今年才及冠,比起他兩位哥哥,算是年輕,有些小聰明,沒什麽大才,這些文姬很清楚。也因此,她才不敢讓兒子到外面亂跑,免得白白送了性命。
文姬也在謀劃,希望自己的兒子繼位,以至于她根本沒有注意到,身旁的宮女都已經被放倒了。等文姬反應過來之際,整個靈堂,除了她,只有一個站着的人,其他全部中了迷藥,暈過去了。
文姬反射性地想要叫人,可話沒出口,接着靈堂內亮如白晝的燈火,文姬看清了眼前人的眉眼。
“……你,是誰?”
文姬愕然低聲發問。
戚然明淡淡站在那裏,從懷裏掏出一枚玉佩來,抛到文姬手裏。
文姬接住一看,怔愣半晌,再擡頭看戚然明時,眼裏竟有了淚光。那是一枚血玉,通體血紅,晶瑩剔透。沒有一絲雜質。
“你是……”文姬本想說出那人姓名,又覺不妥,咽了回去,“這是做什麽?我竟沒想到,你們還活着。”
戚然明是第一次見文姬,文姬确實是美,雖然年近四十,卻很不顯年齡,看着仍像二三十歲的女人,成熟而不失韻味。
不過,戚然明覺得還沒有姜羽好看。
“只有我一個,沒有我們。”戚然明說,“母親臨死前,怕我日後沒有着落,所以給了我這個玉佩作為信物,讓我落難時前來找你。”
文姬低頭拭去眼角的淚,輕聲道:“你既然來投奔我,看着當年的情誼,我也會幫你的。只是這宮裏現在不安寧,你恐怕不适宜待在這裏,我會派人給你拿些金銀珠玉,你去民間找個地方,安生過日子吧。”
戚然明沒想到文姬會這麽給面子,有些意外,他心裏對這個女人其實沒什麽好感,搬弄口舌,惑亂後宮,暗害太子,争權奪利,怎麽看都是一個利欲熏心的女人。來這裏,不過是應母親的意願罷了。
“你誤會了,”戚然明說,“我此次來,只是把玉佩還給你,別無他意,也并沒有想投奔你。”
文姬愣了一下道:“……還給我?你母親她怨我麽?”
戚然明:“人人各有天命,母親沒說過怨你,你好自為之。”戚然明說完轉了身。
“等等!”文姬說,“別急着走,你既然來了,我也有東西要給你。”
戚然明回頭問:“什麽?”
文姬看了靈堂裏睡了一地的宮女,輕聲道:“你随我來。”
跟着文姬回到她的寝殿,文姬從妝奁的箱底翻出了一支笛子,白色,看起來像是用什麽獸骨所做,遞給戚然明:“這是你母親生前所有,我們妯娌雖相交只有短短一年,但感情很深。這原是我從她那兒借來的,不想,今生便沒有機會再還回去。”
“如今給你,也算物歸原主了。”
戚然明停頓了良久,在文姬疑惑的注視下,最終還是擡起手,握住了那支溫涼的骨笛。骨笛以獸骨制成,與其他材質都不相同,觸之有玉的溫潤,又不似竹笛那般輕薄。
母親生前教過他吹笛。
“你母親生前最愛是笛,宮裏人人都知曉,從前逢有盛典,看盡了歌舞,就是太後也要聽她吹奏一曲,才得滿意。”
難為文姬,二十二年,還能把這些小事記得如此清楚。
戚然明摸着手裏的笛子道:“我還以為,你只知齊國,不知祁國了。”
文姬無聲地笑了笑:“覺得我是個權欲熏心的妖妃麽?”
戚然明沒有說話,不過他确實是這麽以為的,全天下除了齊侯與四公子子裕,恐怕都是這麽認為的。
文姬說:“妖妃便妖妃罷,死後就是遺臭萬年,也同我沒什麽關系了。”
戚然明依舊把玩着笛子,文姬便又從箱子裏拿出了一些金銀珠玉,用布包了,交給戚然明說:“這些給你,此處并非善地,我雖不知你怎麽進來的,但很快就會有人發現,你拿着這些快些走吧。”
戚然明沒接。
文姬自顧自地囑咐他:“我看你身手不錯,但日後萬不可沾染宮廷朝堂之事,這之間兇險萬分,一步之差,就要性命不保……可你若沾染了,那便要站到最頂端,成為權利最高層的人,這樣才沒有人敢欺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