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妥協
柳芸再次端着湯藥進來,世子妃臉上已回複平靜,柳芸伺候她喝藥,喝到一半才開口:
“世子妃縱然是惱若姨娘,也惱世子,只是世子也是不得已,這畢竟是世子第一個孩子。”
世子妃只是低頭喝藥,并未看她一眼。她是惱若眉狠心不顧多年情分,但她害死了她的親姐姐,雖說她那時年幼不懂事,她并未認為自己就該償她一條命,但事已至此,姑且也算還她一債,概不追究就是。況且她懷着孩子,說不準就是何複世子的長子,大家都想事息寧日,她遂了大家的意豈不好。至于世子何複,她不惱他,因為用不着。
見她不為所動的樣子,柳芸有些沉不住氣:
“世子妃何必這樣對世子一副漠不關心地樣子,這半月來世子妃沒過問過世子一句,世子可是日夜記挂,每日辦完公事都來看望世子妃!”
湘清表情錯愕:
“那我怎麽這些日子都沒見着他,何況,你也沒說。”
“那世子妃可有問過了?”柳芸眼眶乏紅:“那日救上世子妃世子就感了風寒,那麽冷的天當晚就發了燒,還強撐着過來守了世子妃一夜,最後被李媽強拉回去。後來公事日益繁忙,每日回來都很晚,都要過來看過世子妃才去休息,到現在都沒斷過。奴婢就想若世子妃問為何世子不來探望,奴婢定要全部告訴您,只是……只是……世子妃好狠的心,對世子竟只字不問,不提。”
湘清嘴唇幾次開合,但都說不出話來。面對柳芸的質問,她啞口無言。她以為何複娶她不過是奉父母之命,屈尊讨好她不過是做給何公和何老夫人看,又或者是心血來潮。只是想不到何複……她沉默不語,柳芸見她似有悔意,心頭微喜,轉念想又替世子心酸,她握着世子妃的手,輕聲道:“往事随煙,誰也說不準以後發生什麽,夫妻床頭吵架床位和,世子妃只管和世子好好過日子,和和美美,豈不好。”
世子妃低着頭,良久她才發出一聲輕音:“嗯。”幾乎微不可聞。
柳芸只覺得這是幾十天聽到的最好聽得聲音,她笑出聲,又紅了眼睛。
真好啊,太好了。
晚上,當何複踏入室內,一眼瞧見妝奁前一身水色素衣的湘清,手執木梳一下沒一下地梳着,歪着頭兩眼沒有焦距,顯然是在發呆。何複幾步上前,抽過木梳,湘清驚吓般回頭,瞧見何複的臉不由往後靠了靠,頭頂的木梳從眼前壓下,落在她頭上,然後出乎意料的從頭頂順着發絲滑到尾,又回到頭頂再往下梳,莫湘清頭發墨黑柔軟,像是一匹上好的黑色綢緞。湘清一時間不知作何反應,何複也只是專心地疏着頭,好似那頭發有什麽魔力吸引着他。房間陷入一片安靜,衆丫鬟都識趣退下。若眉腆着肚子行至門口,瞧見兩人親密的樣子,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柳方這時正好出現在這兒,若眉只好慌忙走開。
“聽聞佳慧公主和劉家定了親,不知是定的什麽時候。”莫湘清的聲音低低響起,何複微愣,大洛大軍即将凱旋,他以為她最關心的不是這個。
“昭陽和佳慧公主的婚禮怕是定在十一底月,”何複的聲音不緊不慢地回答,頓了頓道,帶着笑音:“昭陽前幾月才下的聘禮,變巴巴地想十一月娶過去,當真心急地緊。”他想起起自己,不也是六月下聘,九月娶親麽。手下的青絲當真嬌柔,他拾起一捧握在手心。湘清只楞楞瞧着如豆的燭火,燭光映在她清瘦的側頰,眼中眸光少見地氤氲着柔和的亮光,讓人心生憐惜。他從後面擁住她消瘦的肩,像鐵鏈緊緊箍住她微微掙紮的身子,知道她在妥協,他多麽希望時光就暫停在這一刻,但時機也已成熟,介時烽煙四起必定血流成河,他只希望她知道全部真相後不要恨他。
晨霧蒙蒙,鐵騎踏過青石板的聲音響徹街道,早起的行人先是詫異,後驚嘆出聲,空蕩的街道不一會兒便擠滿了人群,夾道歡迎凱旋的大洛戰士。日頭初升,金色的光線投射過巍峨的皇城城牆,照亮了消瘦卻充滿期盼的戰士們的臉龐,所有人的心就像跳動的陽光,歡快而熱烈。有一快馬疾馳而來,翻下一位文官,手握金帛。人群停下來,只見他打開金帛朗聲道:
Advertisement
“李家李偌君,聽旨!”
前邊的将士分開兩行,一匹高頭大馬迎面踱出,馬是匹好馬,通體黝黑身體健壯,單看走入視野的肌肉結實的前肢,就知道定是匹千金難換的千裏馬,馬再走出來些,馬上的公子讓所有人一驚,李偌君常年在外戍守邊境,這兩年才偶爾回皇城,不久緊随大軍出征。因而平頭百姓皆以為年少成名的李偌君是個彪頭大漢,不想竟是個英氣逼人的俊俏公子。那些少女捂嘴笑,然後就是紛如雨落的荷包。李偌君跪下聽旨,不為外界所動。
“奉天呈喻,皇帝昭曰:李氏子弟李偌君,北伐鞑靼,履立奇功,恭謹謹慎。鞑靼之患,今終除去,朕心寬慰,着吏部相議,晉大将軍,號俘虜。加封侯爵,世襲罔替,欽此!”
李偌君俯身叩拜:
“謝皇上隆恩。”
人群爆發出歡呼聲,消息很快飛匾皇城大街小巷,飛出皇城,散布大洛各個角落。此次大洛出征,由李家李候銘挂帥,黃琉從旁協佐。李偌君也就是李候銘的侄子生擒鞑靼首領,黃琉領兵大破鞑靼大軍一戰定整個戰局,而他又是李候銘的女婿。此次大勝,幾乎全殲鞑靼部落,剩餘不到幾百人的老弱病殘也被驅逐往北,離大洛邊境千裏之遠。消息傳來,聖上龍心大悅,黃琉李偌君紛紛晉升,李候銘加封公爵,安國公。李家為武将世家,此次随大軍出征不在少數,也都紛紛加官進爵。李家因而名震四海,聲威一時無兩。
當積雪達到一尺厚時,何府世子妃身子已大好,劉丞相家長子娶妻,盛大的婚宴,滿府都着上紅妝,鮮豔動人。
湘清與何複乘車來到劉府,下車後一個入正堂一個去往偏房。湘清進入偏房,在金釵羅群裏揀了座位坐下,朝不遠處的莫氏點頭,莫氏見狀臉變得陰沉起來。旁邊有人嘀果然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嫁過去雖高了身份貴為世子妃,但也不該這樣對母親态度輕慢。湘清只是對過來搭話的貴女少婦點頭微笑寒暄,她不想過去面對莫氏,那張從兒時便吝啬予以微笑的總是祖母般板着的臉,最後為了父親仕途絕然犧牲她的自己的母親。生養之恩,大婚時她已還。
遠處隐約傳來爆竹的炸響,孩童的歡呼聲和喧嘩聲,湘清想應該是新娘子進門拜堂來了,只是可恨男女有別,女子終入不了大堂,不能親眼看着沫沫和她的良人三拜之禮結為夫妻。她想起自己婚禮時蓋着蓋頭走的路漫長而寂寞,只有靠着喜婆才勉強走過那道洗盆。只是沫沫和自己嫁人時的心情不同,大概走那一段路程也是開心地吧。這時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人們說:
“我們去鬧洞房啦!新娘子和新郎官往新房去了!”
湘清這才恍然回神,跟着人流走出去。紅燭正旺,照亮整個火紅的新房。劉昭陽手握銀杆緩緩挑起蓋頭,新娘含羞擡眼,望進新郎盈滿燭光的瞳仁。兩人相視而笑,聽到衆人的打趣聲新娘又害羞地低下頭,新郎官許是開心地昏了腦袋,交杯酒都忘記接過反而去牽過新娘的小手,衆人哄笑出聲。劉昭陽這才急急忙忙放開新娘子的手,退回去伸手想接過喜酒,劉府的喜娘拍開他伸過來的手,指床示意他坐下。劉昭陽這才想起要先結衣才喝交杯酒,鬧了個大臉紅。新房又爆發出一陣歡笑,湘清也紅着眼笑出聲。鬧完洞房,湘清又和衆人一塊兒退出來。看見前邊走着的莫氏,想着待會和母親見面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便有些意興闌珊,到拐彎處便借口走開,往後花園走去。
大雪漫天,遠遠看見柳樹下站着一道身影,越走近越覺得熟悉,在十幾步開外停住腳步,回憶忽然絕提,湧向她,甚至伴着午夜夢回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夢境,心中的缺口越來越大,疼痛難耐。在他轉身之前她回身往回走,如果她再犯一次相同的錯就是真蠢,世人都道女人拖泥帶水,她曾經對沫沫說這樣不好。李偌君聽到腳步聲,轉身扭頭,不想看到那道魂牽夢萦的背影,只在十多步開外,卻漸行漸遠,如果沒有記錯,剛剛的腳步聲應是越來越近才對。良久,他低下眼睑,拒絕去看那道快消失在黑暗中的身影,若對方已下決斷,他又何苦來哉,自己也并非優柔寡斷之人。
大雪紛亂,夜已深,劉府前的車輛漸漸散去,一輛輛隐入夜色中,大門前紅燈籠高挂,靜谧無聲,除了地上的爆竹碎屑,就像沒有人來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