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秘玉蒼煙
從蓮心閣到寒冰樓,要經過另一邊的長廊,與通往天霜殿的長廊相反方向。然而這一邊的長廊,卻沒有種植任何花草,只有冰冷的雪覆蓋了樓臺和大地。
雪蓮踏進寒冰樓,撲面而來的是她所熟悉的熏香。這是慕冰身上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也讓人心安。當初建設寒冰樓,為寒冰樓設置了很多房間,雖然此處只有寒瞳和慕冰二人居住。這是元霜的意思,那時元霜便說:“經年之後,必有客來。”
再聯系到慕冰信中提到的“蕭氏一脈,不日将至”,寒瞳知道,元霜說的話已經快要應驗了。
但他依舊保持着警惕,目前還不能妄下斷言,因為他還不能确定今日這個登上天山的人究竟是不是蕭氏一族的人。
将雪蓮在寒冰樓安頓下來以後,寒瞳轉身便走出了房間。
寒瞳要去的,是蓮心閣。他知道,闖入天山盜雪蓮的人,必定還藏在蓮心閣。因為下天山的路,除了他們三個之外,再沒有任何人知道。
所以,這個私闖天山的人,要麽暴露身份,要麽被終生困死在天山。
清冷的蓮心閣,一磚一瓦都彌漫着遺世獨立的氣息,就如同天地間一片最孤獨的雪,落入寒潭之中,轉瞬融化,與清冷的潭水融為一體,倒映着天上仙子居住的宮殿。
寒瞳一踏進蓮心閣,第一句話便是:“不必躲藏了,否則即使你拿了天山雪蓮,也走不出這天山!”
話音剛落,果然有一個男子從簾後緩緩走出。從他的步伐聽來,這必定是個內力深厚之人,也難怪他能夠登上這天山。
但僅僅有內力還不夠,能夠登上天山,此人必然還有其他過人之處。
男子整個人暴露在寒瞳面前。這是一個三十幾歲的中年男子,身着軍服,目光銳利,身子站得挺直,整個人散發着一股逼人的氣息,一看便知必定是軍中之人。兩人目光在空中相遇,仿佛連時間都有一瞬間的停滞。
一陣冷寂的沉默過後,寒瞳開口打破了沉默。
寒瞳率先發問:“來者既是客,不知今日之客貴姓?”
中年男子卻答非所問,“此時此刻,我姓甚名誰還重要麽?”
寒瞳卻也不惱,只是繼續用清冷的語氣說道:“你叫什麽不重要,你只需告訴我你姓什麽。”
男子冷冷答道:“免貴姓蕭。”
“蕭氏一脈,不日将至。”慕冰的紙條上留下如此的話語。
寒瞳心中竟閃過一絲激動,宛如等了多年的人終于趕來赴約,“蕭兄可是攜蒼煙玉而來?”
男子卻立刻警覺地問:“你是誰,你怎麽會知道蒼煙玉?”
“蕭氏一脈,不日将至……蕭兄可是京城世代為将、戰功赫赫的蕭氏後人?”
男子聞言卻搖頭,“鄙人地位卑微,不敢辱沒将軍威名。實不相瞞,在下只是蕭家護衛,護送蕭将軍來此。”
寒瞳不禁被冷汗浸濕了後背。從這男子的功力來看,已非等閑之輩,卻還只是護衛。早年上天山之前,寒瞳對蕭氏一族有所耳聞,這個家族世代把持朝中軍政大權,名将輩出,每一代單傳,無一不是人中豪傑。
這樣的人,原本沒有任何理由打擾天山的清淨,然而也許是命數所致,早些年元霜也已經算到了今日蕭氏一脈将登上天山,不知究竟會給天山帶來怎樣的颠覆。
既然來了,便不如直截了當地面對,更何況這是元霜算出的事情,怕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躲避的。寒瞳緩了緩語氣,“在下也只是聽說。久聞蕭氏一族人皆英豪,今日一見閣下之風姿,所言不虛!”
然而男子聽了誇獎卻沒有表現出絲毫驕傲滿足之意,“不敢不敢,鄙人不過是将軍的護衛,将軍才當真是少年英豪,不但有統帥之才,更有龍陽之姿。相比之下,實在相差甚遠,閣下的誇獎,鄙人實在不敢當。
寒瞳對這位将軍很感興趣,“那敢問蕭兄盜取這天山雪蓮是否也是奉了蕭将軍之命?”
男子見寒瞳并無為難之意,便也坦率地答道:“實不相瞞,我們此次行軍,路過這天山之時,很多人可能不太适應此處氣候,加之此處蠻荒之地,飛禽走獸異常兇猛,所以軍中很多弟兄傷病很多。但這裏偏偏又沒有京城那樣的醫治條件,軍醫透露,唯一的辦法,便是這天山上的雪蓮,可治病醫傷。迫不得已之下,将軍才派我登上天山,取天山雪蓮為弟兄們治病。”說罷,又補充到,“蕭将軍愛兵如子,對待将士們情同手足,弟兄們也因此願意追随将軍,無論生死。今日弟兄們需要天山雪蓮救命,還望閣下能夠成全!”
寒瞳點點頭,“原來如此。”接着又說,“天山雪蓮成長在此處高寒之地,由于長期吸收日月靈氣、天地精華,确實是名貴的藥材。給你們沒有問題,但在下也有一事相求。”
“閣下請講。”
“我有一位朋友,現也同樣在沉睡,需蒼煙玉喚醒,不知是否能借蒼煙玉一用?”
男子皺了皺眉,“蒼煙玉乃蕭家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傳之物,在将軍身上,我們其他人根本連見的機會都沒有。這件事,恐怕在下是做不了主的。”
寒瞳神色淡然,“不知蕭将軍是否有意來山一敘?天山雪蓮願雙手奉上,倘若你們将士的性命真得以幸存,在下不求其他,但懇請蕭将軍能屈尊來此一趟。”
男子沉吟片刻,答道:“将軍乃性情中人,重情重義,若閣下的天山雪蓮真能救回将士們的性命,将軍必然願意親自登山拜訪。在下回去以後定會将閣下之言如實禀報将軍,不知閣下如何稱呼?”
“在下寒瞳,寒冰之寒,瞳孔之瞳。”
“在下單名一個宇字,寒瞳兄叫我蕭宇便好。”
寒瞳拱手作揖,“不敢當,還望蕭兄能對蕭将軍言明寒瞳之願,寒瞳別無所求,只想借蒼煙玉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