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榮耀
單志家自從二子單争良腿傷了,一直無人去生産隊參加勞動,隊長痿雞看在單争高的面子不好催促,單争良的傷勢怎樣了也不知道,他考慮再三,來到單志家。
“大兄弟,中午也不休息?”痿雞老遠給忙着修繕牆壁的單争高打招呼。
“這破牆壁,外面稍稍刮點風,煤油燈都點不着,不修修怎麽行?補一點算一點吧!”單争高直了直發酸的腰。
“這幾天生産隊的農活太忙,要不就過來幫你了。”痿雞幫他遞了塊補牆壁用的竹片。
“我們家老二腿傷了,還沒康複。我知道你無事不登三寶殿,要不這樣,吃完午飯我去替他幹幹。”
“你?我的排長大人。”痿雞沒想到單争高居然會答應替二弟出工,去隊裏幹農活,這得給他多大的面子啊!
“啥啥啥?你這人,人家可是連長哈!”單志一聽痿雞把單争高的“官銜”叫低了一個檔次,忙從屋裏鑽出來,傲氣十足地糾正道。
“爸,您……”
“天哪!大兄弟,您都是連長了,多有得罪多有得罪,農活還是等二弟腿好利索了再說吧!”痿雞沒想到單争高會是連長,那可是和公社書記一個級別的幹部啊!
“怕我幹不好啊?就這樣定了,午飯後,我去下地。”單争高立刻收拾起修補牆壁的工具,準備吃了午飯去下地。
“那,那您下午來轉轉就行,這,這已經給我天大的面子了。”痿雞見單争高真要去下地,急忙鞠了一躬,嘴都裂到耳根了。
單志見痿雞對單争高那副畢恭畢敬的崇敬模樣,他得意極了。
大集體真熱鬧,沒想到和部隊的人一樣,整個生産隊,近百成人,都集中在一塊大土裏幹活。
解放後,1950年,地主的莊稼分給農民自種自收,1958年,中國“大煉鋼鐵”後,莊稼又從農民手中集中到集體,單争高從未經歷過集體勞動,對這樣的種地模式還是第一次。
“大家快歡迎我們的戰鬥英雄,單連長加入我們這個勞動的行列。”痿雞見單争高果然扛着鋤頭來到地裏,高興地拍着巴掌。
“啪啪啪”
Advertisement
“啧啧,軍官還會勞動!”人們投來敬佩的目光。
“人家以前幹農活可厲害了。”有人套着近乎,大家七嘴八舌開始議論起來。
“雞哥,你這幹啥呢?大家趕緊幹活。”單争高被痿雞帶頭一鼓掌,頓時不好意思起來。
單争高答應痿雞去下地,單志認為這是“官腔”,表面應付應付,也是給了痿雞莫大的面子,大不了去地裏轉轉。
直到此時,見他扛着鋤頭真去了,心中大喜。呵呵,還是我有威風,以後他掙國家工資,娶個媳婦在家勞動,這樣的日子想着都美,還說我胡思亂想,我這叫“高瞻遠矚”啊!
單志的心思只有他懂!
此刻的單志更堅定了自己留住單争高在家的決心,反正軍官複員國家是會安排工作的,農忙時還可以回家幫忙種種地。
更正重要的是鄉親們乃至鎮幹部,對單争高戰鬥英雄的身份另眼相看,說不定他回來不僅僅是工人,還會是國家幹部呢!真這樣的話,哈哈,到時自己可就更加風光無限了,想到這裏,單志在院壩裏昂首挺胸面帶微笑,背着雙手洋洋得意度起方步來。
去國慶鎮的班車終于出發了。
李秀枝坐在最前排乘務員讓出的位置上,與她同座的是位年輕人,穿着打扮看起來像位國家工作人員。
年輕人站起身來,在車裏故意前後一望,一副在尋找熟人的樣子,其真實目的,是想讓大家注意自己身邊坐的是位女軍人,這種罕見的榮耀,不顯擺一下說不過去的。
年輕人見女軍人似乎并不讨厭自己,于是,他熱情地問:“解放軍同志,您這是去誰家?車到區上的時候,天差不多就黑了。”
“您們區大嗎?”李秀枝沒正面回答。
“八個公社,人口約□□萬吧!”年輕人沒想到女軍人真會與自己聊天,連忙帶着笑容,恭敬地回答道。
“請問貴姓,在當地工作還是?”李秀枝繼續搭話。
“免貴,賤姓陳,在公社上……上班,不過還是個合同工。”年輕人不好意思地搔搔腦袋。
“你不是說你們那叫區嗎?”李秀枝不明白怎麽一會叫區,一會叫公社。
“國慶區,國慶公社都在一條街上,一個在街頭,一個在街尾。國慶公社是國慶區的下屬公社,其他公社在其他地方……”年輕人像是在繞口令,聽了半天李秀枝才鬧明白,國慶區和國慶公社都在一個鎮上。
車上的乘客基本上都是個熟面孔,年輕人是個合同工的身份在農民面前那是光輝燦爛的。可在女軍官面前,他覺得矮了三分,但又不好吹牛說是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完自己,見這位女軍人雖然一身戎裝,氣度不凡,卻并沒瞧不起他的意思,自信起來。
年輕人在記憶的倉儲中極力搜尋,沒聽誰說過國慶公社甚至整個國慶區,誰家有女兵啊!他不時用驚異和羨慕的目光瞄一眼對方。
“不錯,年輕有為。”李秀枝微微點點頭。
“不敢不敢。”從兩人一問一答的談話中,年輕人覺得到眼前這位女軍人,不像是農村長大的,一是口音差異,一是文化氣息濃郁,不像是普通農家的子女。
“您們這陳姓、王姓、李姓、單姓很多,對吧?”
“我們這的姓氏比較雜亂,各村的姓氏分布都差不多,不過李姓不多。姑娘,看樣子不是我們這裏本土人士對吧?”看到美麗的女兵主動和自己攀談,年輕人來了勁頭。
李秀枝不過是在試探,不好貿然去打聽單争高的村子,17歲的他就入伍了,有幾人能認識?至于他那個父親的情況,單争高可極少提及,根本不知道叫什麽,所以她繞着彎子打聽,反正一個多小時,聊聊此地的風土人情,舒展下沉悶的心不失為一件好事。
見女軍人沒回答,小夥子只好閉上眼睛,再次仔細在腦海裏挨家挨戶搜尋,他可是鎮上管戶籍的工作人員,生怕遺漏了這個榮耀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