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造化弄人巧拙難定
寒山寺。
自寒山大師與拾得大師因緣起聞名,又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句而千古流傳。不提寒山寺中藏經樓所存傳世佛經,寺中名勝古跡并文人墨客留字碑文已是數不勝數,自然游人并香客如雲。
且寒山寺不愧佛教名剎,從不因某位香客身份貴重便驅散信衆甚至閉寺。
故而高門貴女來寒山寺上香祈願都是鬥笠帷帽覆面。旁人也識趣,見狀自然避開,不曾沖撞過。
今日黛玉也是鬥笠覆面,風氈加身,裹得嚴實,外人只能遙遙見其身形,玉容休想得窺。
林如海在頭前帶路,一面上山,一面指點道旁石碑勝景一一解說與楊毅知道。
“賢弟且看這塊奇石,可覺其上刻字眼熟否?”林如海指着道旁一塊不顯眼的石頭問道。
楊毅聞言細看,竟和他一般臨摹的顏體,且筆力萬鈞,走勢自帶風骨,刻字若活物般,躍然石上。
“真好字!不知此乃哪位名家之作?”楊毅誠心求問。
兩人在前一問一答,趣味無窮。
可憐黛玉東張西望,滿腹心事,大好景色丁點兒未入眼中。
“不知顧伯母她們人在哪裏?”黛玉低聲自語。
紫鵑知她着忙,也暗暗四下張望,“說好了在大雄寶殿碰面,姑娘莫急,您看,那不就是顧夫人嗎?”
黛玉聞聲擡頭望去,果然趙氏正與一名女子并肩站在大雄寶殿門前菩提樹下。
趙氏也是引頸而望模樣,看見林如海一行人,忙拉着身邊女子先進入殿內。
正忙着與義弟說話的林如海全沒發覺,楊毅卻不着痕跡瞥了黛玉一眼。
Advertisement
黛玉輕輕點頭,示意便是這裏。
兩人正“眉來眼去”,斜對過偏殿回欄上,永玙大剌剌抱臂站在一根紅漆立柱之後,随着黛玉與楊毅眼神互動,一邊眉毛越挑越高。
身後,鬼鬼祟祟完全不似自家公子雖在偷窺卻氣場懾人的文竹,整個人躲在另一根圓柱背後,探頭探腦張望,見永玙臉色不善,小心翼翼找補道:“爺,那人看去三十有加,想來是林姑娘的長輩。”
永玙頭也不回冷冷道:“我有說他不是長輩嗎?”
文竹立刻閉了嘴,卻暗暗腹诽——您好歹先收斂了那要吃人的眼神再說。
正默默走路的楊毅忽然察覺有一道凜冽的目光射向他,立時轉過頭,正看見永玙充滿警告意味的眼神。
“呦,又是那個少年郎。大哥說了,他身份非比尋常,可看他眼神——”楊毅玩味地摸着胡須,有意無意擋在黛玉身前,刻意隔絕永玙的目光。
果然,那種如芒在背的感覺愈發強烈。
“看上了我家玉兒?”楊毅回頭去看黛玉。
黛玉正滿臉“若無其事”卻雙眼直勾勾地盯着林如海跨進殿門的腳,對周遭一切全部熟視無睹。
“呵呵,那你怕是得吃些苦頭了!”楊毅好整以暇邁步,跟着林如海踏進大雄寶殿內。
此刻,殿宇內恰巧沒什麽人。只有趙氏并一個梳着婦人頭的女子。
林如海萬沒想到竟會在此巧遇趙氏,顧不得旁人在側,趕忙上前行禮招呼道:“不想嫂夫人竟也在此,這倒巧了。”
趙氏淡定自若地受了林如海之禮,遙遙沖楊毅點頭示意并飛快和黛玉眼神一觸,扯着身邊女子道:“倒真是巧了,如海賢弟也在此。這位乃我家近鄰揚州知府家夫人的內侄女孫姑娘。孫姑娘好心,今日特地陪我前來進香。”
林如海聽着趙氏介紹,面上神色不變,微低了頭,目光鎖在靴尖上,沖着孫姑娘所在方向輕施一禮,淡淡道:“如此,如海便不打擾嫂夫人與孫姑娘進香。且先去後山碑林轉轉。”
适才他粗粗一眼便發覺趙氏身邊女子形容打扮頗為怪異,分明梳着婦人頭,趙氏卻稱她姑娘,又當着他的面細說她的家承,還好巧不巧正在寺裏遇上。
不用想,這怕不是趙氏故意安排給他相看的人家吧?林如海想到此處,越發不茍言笑,特意說明要去地點,本意是借此杜絕“巧遇”。
哪知,趙氏打蛇随棍上,竟道:“是嗎?孫姑娘書畫雙絕,正要去後山欣賞碑文。可憐我山野村婦,字都識得不多,哪裏懂得什麽鐵畫銀鈎。不若,如海你幫嫂夫人領着孫姑娘轉一轉,也是答謝她陪伴之誼。”
被點名的孫姑娘卻一直低着頭,只在林如海初進殿時掃了一眼。此行目的,她已知曉。且林如海才名享譽金陵,她本擔心名不副實。哪知匆匆一見只覺林如海氣宇軒昂風華正茂,看去不僅不似命不久矣老态龍鐘的“禦史老爺”,反而是意氣風發金榜題名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探花郎。
這林老爺形容倒真不錯!故而,哪怕趙氏一時心急,說話過于直白,漏了端倪,孫姑娘也只裝不知,依舊低頭不言。
林如海卻皺了眉,沉吟不語。
黛玉在後面瞪大了眼睛等着,見父親遲遲不作回應,心兒懸到了嗓子眼兒,突然覺得她這般自作主張會不會惹得父親生氣?
楊毅見事成僵局,上前一步解圍道:“大哥,怎地忘了玉兒近來書法頗有進益,又與顧太太親厚,便讓玉兒陪着顧太太等人轉轉多好。”
林如海也是一時糊塗了,聞言忙道:“玉兒,怎地見了你顧伯母也不上前問好?”
黛玉硬着頭皮上前,一一給趙氏和孫姑娘見禮。
“玉兒,今日你便陪着你顧伯母和孫姑娘好好逛逛,晚間也可跟着你顧伯母的車馬回去。”林如海背對着黛玉道。
黛玉身子一抖,紫鵑慌忙扶住。
“是,女兒遵命。”黛玉低聲道。
趙氏見黛玉粉面吓得煞白,又見林如海薄唇緊緊抿成一線,便知今日之事已然吹了,不僅兩頭不讨好,恐怕還得連累黛玉回去挨訓,有意出言開解。
卻見楊毅在背後暗暗沖她搖頭。想起之前自家老爺回家後曾提起林如海新結交的義弟是個人物,又見楊毅進退有度,便從善如流不再多言,只是拉過黛玉,和林如海告別。
林如海前腳離開大殿,後腳黛玉眼淚就要滾落,礙于孫姑娘顏面,咬牙忍住,反裝作無事道:“不知伯母和孫姐姐可曾拜過佛?若拜罷了,除了後山碑林,黛玉聽聞寒山寺的山茶也十分有名,咱們去讨一杯如何?”
趙氏見黛玉強打起精神招呼自己,心下不忍,撫着她的額頭道:“傻孩子,你孫姐姐最是通情達理的人。我們去讨主持一杯山茶,你且去尋你父親吧!”
孫姑娘雖然失望,到底不過一面之緣。她命途多舛,十五歲與人定親,不曾出嫁卻趕上母亡,守喪三年期滿,未來公公卻又暴斃。這般拖着,等她能嫁人時,原先良人身邊的大丫鬟已經大了肚子。偏偏那人念舊,不肯丫鬟落胎反鬧将出來。孫父一怒之下,退了親。彼時,孫姑娘已二十多歲,孫父更是年老體衰,婚事便擱置了下來。
漸漸,就有嚼舌婦人私傳孫姑娘命硬,克親。且老姑娘于家不宜,諸事不興。
孫姑娘聽說,氣得放話不嫁,甚至自梳了婦人頭,一心在家照顧老父。直到近來,孫父身體大好,催促孫姑娘尋個好人家嫁了,四處尋找親戚做媒,聲稱填房也無所謂。
早先孫姑娘去揚州知府家中看望姑母,曾被趙氏撞見,幾次三番下來,彼此便熟絡了。趕上黛玉求助,正好彼此牽線。
只是沒想到,林如海态度那般堅決。
孫姑娘見趙氏并黛玉都面有慚色,大方笑道:“兩位這是作甚?姻緣天定,過了這村焉知沒有下一店。我這些年一個人過得也不錯,得有緣人相伴雖好,無有,也得自在。”
黛玉沒想到孫姑娘這般灑脫,瞠目望着她。
“好!孫姑娘真性情!可憐大哥竟這般無福。”楊毅不知何時回轉來,正聽見這話,忍不住贊道。
殿內三人都沒料到楊毅還會殺個回馬槍,一時都愣住了。
倒是孫姑娘,适才只敢略看了看林如海,半點也沒注意楊毅。這會兒聽他語聲,見他形容,不知怎地,忽然紅了臉。
且說永玙,巴巴等在大殿外,好不容易盼走了林如海,正想進門,忽然見楊毅又轉回來。暗自奇怪,忍不住溜達到門邊,竟矮身聽起壁腳來。
等他看到楊毅表情并那孫姑娘嬌羞神色,瞬間如釋重負,直起身,長出口氣。
晚到一步,什麽也沒聽見的文竹只來得及看見自家公子背着手晃着八字步招搖過市地從大殿門口蕩過來蕩過去……
殿門內,黛玉還在犯糊塗,趙氏已察覺不對勁,啞然失笑——果然姻緣天定,造化弄人嗎?反正是做媒相看,幹脆拉着黛玉出門,單剩下孫姑娘和楊毅。
黛玉全神貫注想着林如海适才話語,五內如煎,壓根沒注意到在門口跟唱戲般來來回回的永玙,目不斜視從他面前過去。
永玙:……
“哎,林姑娘——”永玙大着膽子喚出聲。
誰知趙氏拉着黛玉一溜小跑,拐出院門,眨眼不見了。
作者有話要說: 頂鍋蓋。額,這次相看是個烏龍,上一章标題其實有暗示的。
重頭戲是林如海和黛玉因此會有一次父女交心的深談。
至于,續弦,這個事林如海自有打算,他會自己張羅的。
而他和楊毅都是性情中人,才不會因為沒影的一次相看就生分了。如果會,楊毅便不會說那話了。
————
小劇場:
永玙(咬牙切齒):作者大大,你出來。我要和你聊聊人生。
一溜小跑不見蹤影的本我:來呀來呀,咱們比比誰短跑更快呀!
20章裏騎着寶馬輕飄飄越過的永玙:怎樣?馬屁好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