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風塵者
所謂財不露白,在三教九流聚集的碼頭,這小姑娘公然拿出如許多錢財,她身邊都是仆從,想來無事,只是可憐這潦倒書生,看他病殃殃模樣,要想護住這十兩金,恐怕難如登天。
永玙想着,正欲開口,哪知那書生竟拒絕道:“承蒙姑娘高看一眼,不才拙作,不值姑娘重金。咳咳——”
說着,咳喘不停,半晌方接道,“在下路過此地,感染風寒,奈何盤纏用盡,病猶未愈,無奈之下方才賣字鬻畫,故而只求三兩診金。”
“哦?”永玙沒想到這書生竟是個有志氣的,劍眉微軒。
黛玉憑字斷人,本就覺得能寫出這幅狂草之人,必當心胸廣闊,實屬龍困淺灘。見他如是說,利落收回手中金錠,依言拿出三兩銀子予他。
旁觀人群見書生如此癡傻,送到手邊的錢財竟然不要,而那小姑娘起初那般大方,沒想到最後竟也是個小氣的,不由竊竊私語。而那些盯着金錠的地痞流氓們,目光雖仍灼灼,卻也知道時難成了,不由掉頭。
永玙好奇摸着下巴颏兒感嘆,這小姑娘倒坦蕩,且也不是絲毫不通庶務。
書生雙手接過黛玉所送銀兩,顫抖着手俯身來卷字畫。誰知,他剛一低頭,竟站立不住,一頭栽倒下去,人事不知。
人群嘩然,一時間說甚話的都有,只是無人上前查看。
“王大夫!”黛玉急喚。
王大夫本就在人群後探頭看熱鬧,起初看那書生身形消瘦、面色蒼白,只臉頰上兩抹異常紅暈,兼氣虛咳喘,便知他傷寒頗重。後來聽他自述久病未愈,心中已有計較。此刻見他暈倒,又蒙黛玉召喚,立刻上前為他診治。
王大夫在林福等人幫助下将書生翻轉,躺平放在地上,并指在他脈門上一觸,又撩開他眼皮看過,再拽出書生手中巾帕。
展開一看,竟血痕點點。
黛玉也瞧見了書生手帕上的血跡,慌忙追問:“王大夫,不知這位先生究竟何病?應當怎生醫治?”
王大夫叫人将書生扶起,靠坐在樹旁,這才起身回話道:“姑娘且放寬心,這書生确實是因邪風入體,久久不愈,引得肺熱咳嗽,如今高燒不退,漸有咳血之症。”
“大夫可能醫治?”黛玉關切地問。
Advertisement
王夫人捋須笑道:“保管三服藥下去,藥到病除。”
黛玉緊鎖的眉頭這才舒展開,語氣為之一松,輕施一禮道:“如此,便勞煩您了。一應所需,均由李媽媽供給。”
轉頭吩咐紫鵑道,“去将鳳嫂子送的人參尋一支來。”
紫鵑應諾,正要離開。
忽有人插言道:“這位書生孤身一人流落異鄉且病重若此虛不受補。再好的人參恐怕也吃不到嘴裏,些許參須、參片想來足矣。”
黛玉一想,正是這個理。聽王大夫的話,這書生的病原不稀奇,九省通衢之地竟讓他花盡了盤纏都治不好,想來是受了此處人的坑騙。她今日贈了書生百年老參,憑他境遇,恐怕反給他惹禍。
出言提醒之人心思細膩,思慮周全,行善不欲人知,遠勝于她,黛玉不由好奇去看,到底是何人提點。
兩下裏目光撞到一處,可不正是那白衣少年嘛!
再看之下,白衣少年身形颀長,面目清俊,較之榮國府男子都要英氣許多。且随身佩劍,頗有風塵俠士之概。
“只是聽他語聲,也不過十三四歲上下,倒是個見過世面的。”黛玉心想。
兩人這般對視,倒把身邊人忘得幹淨。
文竹偷偷去拽永玙衣袖,低聲提醒:“爺,爺——”
有幾個地痞已經擠到了他們身邊,眼神盯得文竹渾身不自在。可是,他家公子卻似半點不知。
那頭,李媽媽按着藥方前去備藥,紫鵑正尋參須,只有雪雁看着黛玉發呆的側臉,覺得有什麽不太對勁,卻又說不上來。
正古怪着,忽然一聲□□傳來。
“哎呀——”原來那書生被喂了些熱茶後,悠悠醒轉。見衆人團團圍着自己,還不知發生了何事。
有那好事的人七嘴八舌将經過說與他聽,書生慌忙掙紮起來,對着黛玉納頭便拜。
“不才趙煦謝姑娘搭救之恩。”并将懷裏的銀子掏出來,要還給黛玉。
“承蒙姑娘請醫贈藥,不敢再受姑娘銀兩。且在下這攤子上字畫,但凡能入姑娘眼者,請務必收下。”
黛玉自然不肯收。卻也不好當街與他推來讓去,客氣不休,命雪雁收了那幅狂草,等李媽媽将藥方并三服藥與參片等一起拿來,交給書生後便匆匆離開。
哪知這趙煦也是個耿介的,平白受了黛玉大恩,不能不思後報,看着手頭兩大包藥材并許多參片,顧不上病中體虛,跌跌撞撞追着黛玉去了。
剩下他的書畫攤子無人照管。
有那精滑的地痞,見這書生的一幅字就能賣到十兩金,想着他可能真有幾分才華,此刻見人不在,賊心頓起,偷偷摸摸伸出手就想卷了攤子上的字畫離開。
“慢着。”猛然眼前多了一把出竅的長劍。
寶劍觸面生寒,鋒芒映着日光,晃得他眼睛生疼,吓得連退數步,跌坐在地上,“哎呀官爺饒命!”
那流氓誤以為是捕快來了,忙不疊求饒,見劍鋒沒有緊跟而上,大着膽子擡頭一看,面前竟是個白衣少年。
那少年背手站在攤前,那把耀目生花的長劍就握在他右手裏。只見他随意挽了個劍花,勾唇輕笑道:“這攤子上的字畫,爺全包了。”
話音剛落,就有一個穿着考究的小厮上前,将字畫一一卷起,裹上布袱,裝入特制的背囊。
路人看這少年氣宇軒昂,雖持劍卻也不傷人,好奇追問:“這攤主人都不在,公子要出多少錢買他的字畫?”
“寶劍贈英雄,名琴覓知音。豈阿堵物可比?”白衣少年不屑道。
路人紛紛搖首,合着與方才那姑娘一般,又是個豪門富戶家不通人情的公子哥兒。只是到底那姑娘拿人東西還知道給錢,這位公子倒好,直接是贈的!
只是他手裏拿着劍,看樣子定是不好相與的,路人不敢多說什麽,各自散去。
早前那些打量的流氓們,見少年随手挽的劍花,知道他有兩下子,也熄了旁的心思。
人群散去,文竹湊到永玙身邊問道:“爺,這些字畫我們當真不給錢?”
永玙用劍鞘敲他腦袋,“你真當你家爺是那蠻不講理的纨绔子弟?給那呆書生看好攤子。另外,去打聽一下救人的是哪家姑娘?”
……
碼頭上,趙煦到底追上了黛玉。
“姑娘大恩,趙煦不敢言謝。只求姑娘留下祖籍、名諱,以求來日得報。”趙煦一揖到地道。
眼瞅着,船只就要起航,黛玉耐不住他糾纏,只得扔下一句,“姑蘇鹽政林家。”
後飄然而去。
經此插曲,此行再無變故。
次日一早,商船路過金陵,直奔姑蘇。
其後樓船之上,永玙饒有興味翻看着手下查訪得來的黛玉家承。
“侯府千金,探花之女,巡鹽禦史林如海家嫡女,果然名不虛傳。”
永玙翻看着林如海這些年為官履歷,不覺間,樓船已過金陵碼頭。
“爺,咱們不去金陵了嗎?”文竹眼睜睜看着樓船一路尾随商船南下,摸不清自家公子究竟意欲何為,忍不住問道。
“不去了。”永玙答。
“那——”文竹試探問道,“咱們去哪?”
永玙盯着宣紙上“姑蘇”二字,手指輕敲,“姑蘇。”
作者有話要說: 求收藏呀!下一章父女團聚,永小爺要吃閉門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