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宋二爺聽到萬姨娘受到驚吓,憐惜她年紀小沒受過事,才把她帶到了書房,期初自然是沒想着要做那碼子事的,但是一男一女待在一個屋子裏。
女人嬌弱無依的趴在男人的懷裏,不幹些其他是似乎少了什麽。
宋二爺拿起羊毫筆便在萬姨娘身上做了些其他,屋裏叫聲莺莺,屋外的下人難免目瞪口呆。
兩個守門的小厮對視了一眼,怪不得老爺那麽疼這新來的姨娘,這叫聲叫的他們這些在門外聽的都心癢癢,忍不住去想她羅裙大開,繡花鞋在肩上搖曳的樣子。
聽到下人禀報吳姨娘平安生下孩子,萬姨娘在宋二爺懷裏喜極而泣:“聽見表姐和五少爺平安……妾身真為他們高興。”
宋二爺安撫地拍了拍她的光滑的背部,又是一陣軟語厮磨。
到吳姨娘院子的時候,宋二爺恰好碰見羅氏在暖房看五少爺,想到剛剛做過的事,再見羅氏表情就有些不自在。
雖然爺們睡個妾侍理所當然,但書房那種地方,要是讓發妻知道不知道要用什麽目光看着他了。
說了兩句話,見羅氏表情沒有什麽異樣,宋二爺才放下了心,看着自己新得的孩子喜上眉梢:“這孩子看着比玦哥兒哪會小多了。”
“大夫說早産的孩子是要小些,養上幾個月就好了。孩子還沒有名字,老爺是打算滿月再定,還是現在就給定了。”
病弱的孩子一般不會太早取名,誰知道養不養的活,取了名字到最後去了,總是徒增傷心。
宋二爺看着自己的二子,道:“叫宋安吧,只望他能平平安安。”
羅氏點頭,跟下人吩咐了一句。
“對了這孩子夫人打算是放在吳姨娘身邊,還是放在身邊養?”庶女就算了,宋二爺子息單薄,只有宋玦一個嫡子,所以還是希望羅氏能把宋安養在膝下嫡子好好教養。
姨娘養出來的孩子,跟正經嫡母養出來的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聽到宋二爺的問題,羅氏微微愣了一下:“老爺覺着怎麽樣好?”
把問題又推給了宋二爺。
“我不想夫人太累,但教養子女的事,總覺得還是交給夫人我才能安心。”
羅氏笑了笑:“既然老爺都那麽說了,等到孩子滿了月,我就把他領到膝下。”
見羅氏那麽輕易的答應,宋二爺臉上的笑意更濃:“那就勞煩夫人了。”
吳姨娘醒來沒多久就聽到自己拼死生下的孩子要放在羅氏的院子,一口氣憋着又暈了過去。
……
吳姨娘就沒想過羅氏會把孩子要過去養,主要是羅氏的态度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就像是她這樣的妾侍包括她這樣的妾侍生的孩子後髒了她的眼,她連看都不耐煩看。
孩子雖然是她生的,但誰養孩子孩子會跟誰親這個道理有誰不明白,要是孩子去了羅氏那兒,那哪裏還算是她生的。
如果孩子是羅氏主動要去的,她還可以跟宋二爺哭訴一番,但聽到說是宋二爺說要羅氏養的,吳姨娘捂着胸口,氣都要提不上來。
宋靜枝見着吳姨娘的樣子,也心急的不得了:“姨娘這可怎麽辦,弟弟要是去了夫人那兒,後院如今又多了一個萬姨娘,是不是……”
是不是她的這個生母就一點忙都幫不上她的了。
宋靜枝想到身邊丫頭給她分析出來的一番話,對着吳姨娘就有些埋怨,不愧是當姨娘的眼界那麽小,連帶着她也跟着倒黴。
吳姨娘拍了拍她的手:“姑娘不用擔心這個,五少爺不是還在我這,總是有辦法的。”
不過這辦法也只是吳姨娘安慰宋靜枝,既然把宋安送到羅氏那兒的話是宋二爺說的,而羅氏也同意了,基本上這件事就算是鐵板釘釘的事了。
宋靜枝想了想,突然湊近吳姨娘的耳畔道:“姨娘你說你吃的東西是不是被夫人下了藥,要是證明是夫人做的,說不定弟弟就不會被抱走了。”
……
宋府新添了一位少爺,老夫人做主給府裏的下人發了賞錢,整個宋府都是喜氣洋洋的。
蕭氏見到羅氏臉上也笑的樂呵呵的:“我還沒恭喜二嫂得了一個兒子。”
蕭氏看不慣羅氏的就那幾點,一是她娘家敗落還當着宋府的管事主母,二就是她屋裏沒有什麽莺莺燕燕。
現在見二房進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姨娘,羅氏又多了一個庶子,可不得使勁踩踩她。
羅氏淡淡掃了她一眼:“聽說三弟在外面養了一個外室,說不定四哥兒很快又能添一個弟弟了。”
羅氏心裏不舒坦自然就不會讓着蕭氏,見蕭氏面色難看,羅氏捂着嘴笑道:“瞧我這個記性,最近太忙就那麽忙糊塗了,都過去的事還當做剛發生的,三弟養那個外室被太老爺發現了,三弟領了一頓家法,如今正在房裏禁足養傷,我怎麽就給忘記了。”
論起糟心事,羅氏是怎麽都比不上蕭氏的,宋家幾個兄弟,最專情的是宋大爺,對楊姨娘喜歡的十年如一日,為着她一直推遲續娶,二老爺雖然現在多了一個姨娘,但哪家的老爺不喜歡年輕貌美的小姑娘,二老爺還算是節制,而宋三爺就是活脫脫的離不開女人了。
房裏收用的丫頭不少,被老太爺罵了就在外面偷偷養外室,被老太爺發現就好一陣子,然後過一陣子就故态複萌,繼續偷偷的養。
蕭氏臉色又青又紫:“嫂子既然記性那麽差,如何能好好管家,不如讓我再幫你多分擔些。”
“弟妹放心,對待這些小事我才記性不好,大事我都記性都是頂好的,再說弟妹院裏的事都忙的不行,我怎麽能還把事情推給弟妹。”
這話蕭氏要是聽不出她在嘲笑三房的莺莺燕燕,庶出子女多,蕭氏就是傻的。
“希望以後嫂子不用那麽忙才是。”蕭氏哼笑了一聲。
羅氏和蕭氏說話的地方離小輩坐的地方不近,但是看她們的表情就能猜到她們大約是在說些什麽。
宋靜思看了看虞詩又看了看宋靜雅:“二嬸嬸和三嬸嬸說的熱鬧,卻不見兩個姐姐說話。”
宋靜雅原本正低頭想着事情,聞言道:“四妹妹如今什麽都喜歡管一管,快跟我院裏的管事媽媽一樣了。”
誰要像一個老婦人,宋靜思瞪眼:“三姐姐心裏不舒服也不必拿妹妹出氣啊。”
宋靜雅見她沒有立刻跳腳,反而是憋着氣繼續挑釁她,笑了一聲:“倒是長進了。”
沒因為剛剛的話跳腳,被現在這句話一刺,宋靜思氣的站了起來:“我又不是你的丫鬟,你憑什麽那麽跟我說話。”
“身為你的姐姐誇獎你一句而已,四妹妹覺着不好聽我以後不說就是了。”相比宋靜思,宋靜雅依然淡然的像是閑話家常似的。
“坐下,都快又長了一歲了,還那麽咋咋呼呼的。”宋靜姝長姐風範一出,宋靜思便乖乖的坐回了位置。
這時恰好宋老夫人說話,一桌的姑娘都集中到了宋老太太那。
宋靜思一過去,發現宋老太爺也坐在主位上,忍不住縮了縮脖子,她順風順水慣了,偶爾只會被宋靜姝說兩句,論害怕的人也就宋老夫人和宋老太爺,原先兩個都不怎麽搭理她,所以這怕跟不怕也沒什麽差別。
但是現在宋老太爺注意到了她,而且還讓宮嬷嬷好好教她規矩,所以她就怕見着他。
宋老太爺板着臉掃了一眼幾個孫女:“你們跟女夫子學了幾年的課業,我還從來沒有校考過你們。”
經過宋靜思的事宋太老爺可算是想明白了,對于宋老夫人來說唯一需要上心的孩子只有宋玦和宋靜雅,其他的孩子對于她來說完全是可有可無的,就是教養的不好出去丢了人她也不放在心上。
江南不比京城,要是在京城宋老夫人這樣自然是不行的,恐怕參加幾次宴會,這些姑娘教養不夠就能丢到她的臉上,但是在江南壓在宋家的官就只有一個,其他有底蘊的人家沒事也不會跟宋家結仇。
大部分的人家都想着如何巴結宋家,就是覺着宋家的姑娘不着調,也不會明明擺擺的表現出來。
宋老太太可以一切都當做不知道看不見,但是宋太爺還要臉呢,想到前些日子三兒子養外室鬧出的那些事情,還有宋靜思趾高氣揚的辱罵旁支的親戚,就怕自己沒注意,這宋府已經爛的不成樣子了。
“衍兒你也過來聽聽。”
這些日子唯一讓他滿意的怕只有宋衍這個長孫了,原本以為他的天賦才學只是中庸,放在身邊教養之後,才發現他若是中庸怕他就沒見過幾個聰明人了。
不止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什麽方面的事都能有自己的見解,有些話說起來有時候比跟他那幾個兒子還說的上。
宋靜姝見宋衍走到宋老太爺的旁邊立着,眉頭不經意地皺了皺,她姨娘時常感嘆要是知道會讓宋衍得了宋老太爺教養的好處,早知道就讓新夫人進門了。
畢竟新夫人進門是遲早的事情,就算是楊姨娘再想辦法,只要宋大爺想往上爬,這大房就一定是要有正經主母的。楊姨娘弄那一出只不過是想拖拖時間,讓宋大爺感受感受受需要的感覺,還有要些好處罷了。
但沒想到了最後她想要的是得了,卻也讓宋衍得了一個天大的好處,雖然不覺得宋衍有多出挑,可感情不都是養出來的,特別是宋太爺這種上年紀的,就怕教養了宋衍一段時間,兩人感情就深了。
現在看來楊姨娘擔心的沒有錯,爺孫倆的感情可不止深了那麽一點。
宋老太爺看到宋衍的表情就只差把滿意兩個大字寫在臉上了,而且宋衍跟以前相比似乎也不一樣了,原本宋衍就是招眼的長相,現在宋衍又多了一種說不清感覺。
以前的他是冷漠帶着一絲陰郁,而現在那一絲陰郁似乎是消失了,讓人一眼看到他就覺得他是個優秀出衆的。
這個認知讓宋靜姝暗暗咬牙,明明是個喪母被養殘的嫡子,優秀這個詞怎麽會挂在他的身上。
不止宋靜姝察覺到了宋衍的改變,虞詩也感覺到宋衍跟初見時有很大的差別,初見時他整個人就跟他的手的溫度一樣,就像是一塊寒冰,總覺得靠的近一些說不定就被凍傷了,而現在的他整個人似乎舒展多了。
除了宋靜琪,對着其他人眉眼也不會那麽冷硬的拒人于千裏之外。
這樣的改變應該是因為有了宋老太爺這個庇護吧,虞詩的目光在他的身上一掃而過,也說不定是他不再穿黑色的衣裳,改穿溫和的顏色所以看着那麽那麽冷硬了。
目光落在了他放在身側的手上,偶爾他手的觸感還是會在她的腦海中一閃而過,不知道他手涼症好了沒有,大熱天手卻冰的像塊冰一樣,也不知道是身體哪兒出了問題。
可能是虞詩探究的目光太過熱切,虞詩見宋衍的手動了動,擡頭便看到他在看她。
虞詩愣了愣地跟他對視了片刻,宋衍面無表情,漆黑的眼眸看不出任何情緒,虞詩眨了眨眼,覺着這樣對視有些奇怪,才移開了目光。
宋太老爺是有備而來,起先就問了梅夫子她們學到了什麽程度,問了宋靜姝幾個問題,都是才學過的東西。
宋老夫人在一旁冷眼看着宋老太爺邊撫胡子邊誇獎宋靜姝,瞧不過眼道:“老爺考姑娘們,我要是在這幹坐着也沒有意思,不然我也來問一道題。”
宋老夫人願意參與到教育活動宋太老爺當然是十分滿意的,但是她這是挑在他誇獎宋靜姝的時候插話,他就有種不詳的預感。
果真他才點頭,就聽宋老夫人問了宋靜姝一本她們未學過的著作,挑了其中的一句話問宋靜姝何解。
宋老夫人心思多了一些,才華底蘊還是有的,不然宋太爺的爹娘也不會為他挑了她這門親事,一長段生澀繞口的句子說完。
宋老夫人看向宋靜姝:“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