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十三年:1988
宋娘娘沒能熬過年,小寒那天走的。
元旦是小元的陽歷生日,宋娘娘陪着小元過完生日,讓兒子接她走了,她說她不能死在東家家裏,不吉利。她要走,誰也攔不住。
宋娘娘兒子啓文開車來接,臨走的時候小輩們第一次給宋娘娘磕頭——以前過年過節宋娘娘最多受小輩們一鞠躬,大民他們大了後連鞠躬宋娘娘都躲。這次臨走大民帶着弟妹和孫輩給宋娘娘磕了頭。老爺子和老太太把宋娘娘送到車邊,老爺子一矮身跪下了,吓的宋娘娘一個勁的“啊啊啊”叫,——宋娘娘已經不怎麽說得出話了——,揮着手讓兒子扶老爺子起來。老太太也跟着跪下,後面跪了一片。
老爺子眼睛通紅:“大姐,走好。”
啓文跟着大民他們拉起老爺子老太太。
四天後宋娘娘死在了杭州軍區大院。
再一天,大民護着老爺子老太太、小元抱着小西一起回了寧波老宅。宋娘娘要送回寧波落葬,老爺子一定要去送,誰也攔不住。
大國接到電話的時候都已經臘月二十六了,老爺子老太太過了宋娘娘的頭七已經回家。
大國大哭一場。宋娘娘等于是他們的奶母。
小貴坐在大國身邊陪他掉眼淚,聽他絮絮叨叨說宋娘娘的事情:“娘娘要回寧波,她不肯火化,也不肯進婆家的老墳地。啓文哥把他爹的墳移出來了,阿爹阿姆在,啓文哥官也大,那邊沒有人敢攔。宋娘娘要跟自己爹媽葬一起,他們家墳地就在咱們家老墳地邊上,還是當年我的爺爺在的時候劃給他們的。宋娘娘真的是個好人啊,□□的時候多一點的東西都不肯用,解放那麽多年了她一直說要守本分,阿爹讓她吃用,她就省下來寄給兒子。後來抄家了,阿爹阿姆被圈了幾個月,她一個人帶着我們五個,細米都給我們吃,自己吃糠。所有的菜都給我們,自己出去撿人家扔掉的菜葉子泡鹽水吃。有人罵上門她那麽害怕還把我們護在後面,說她兒子是解放軍,她是軍屬,擋在門口一步不讓,還把啓文大哥叫回來給我們撐腰……”
小貴聽着。其實她沒覺得宋娘娘有多苦。雖然宋娘娘生于戰亂時候,是傭人出生,年輕守寡,婆家不容,可聽起來,她這一輩子沒挨過餓受過凍,沒有被戰火波及過,一直受公婆家的庇佑,衣食安穩性命無憂。
自己的祖父是闖關東到吉林的,祖父的一個兄弟還有爹的兩個兄弟都死在了路上,至于女孩子提都沒人提起。還有在農村,總是能聽到誰家誰家把媳婦逼死了把女兒賣了。小貴覺得宋娘娘和農村人比起來很幸福,她娘家對她很好,娘家沒了她也敢從婆家打出來因為她還有人可以投靠,她還有個有出息的兒子,她八十多歲老死,她善終善葬……
大國聽妻子這麽說,倒是收了眼淚,“看跟誰比了。”跟小貴那邊的人比,宋娘娘無疑還是幸運的。
小貴嘆氣:“人命有貴賤,比不了的。”
大國去洗了一把臉。
小貴引着他說高興的事兒:“今年福利不錯,你發了電視機的票,我發了電飯煲的票,就是不知道年前能把東西拿回來不,離過年沒幾天了。要是電視機能拿回來,也省得兒子天天跑人家去看電視。”
大國笑笑:“幸虧他不在家,不然不是看他老子笑話?”
“他也惦記宋奶奶的,等會兒告訴他他也要哭的。”小貴知道兒子對宋娘娘的感情不比對老爺子老太太少,他甚至私下裏跟自己說其實在上海家裏,宋奶奶對他最好。
大國囑咐:“你緩緩的告訴他。”
小貴心疼兒子:“要不過了年再告訴那小子吧。”
大國想了想,點頭:“讓他過個好年。”
小貴不由得又想起來了女兒:“老爺子帶着小西去寧波,也不知小西有沒有吓到。”
大國安慰妻子:“那邊規矩大,又是喜喪,別人都當熱鬧看呢,吓不到的。再說有阿爹在,誰也不會委屈到她。”
“可老爺子也七十歲了,自己都需要人照顧,總有顧不過來的地方,老太太比老爺子還大呢,小西……”
大國打斷她:“阿爹阿姆顧不過來,還有小元呢,再說她也十歲了,總能自己照顧自己的。”
小貴知道不能再說什麽了。起身去廚房燒水,準備小南回來洗臉洗腳。燒完水,沖進暖壺,再給大國沏上茶端進屋,走到門口的時候,就聽到大國在自言自語:“已經十歲了啊!能照顧自己了吧?一定能得吧……”
小貴長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