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扯平
陳天生以為陳氏說的明搶,是張氏在他去地裏幹活後,慫恿了張家兄弟來這裏拿陳氏家的野豬肉。
陳天生和陳地生因地裏活多,中午都是帶飯在地裏吃,晚上回家,又被張氏打發來這裏,他自然不知道家裏發生的一切。
見陳氏生氣,他認為她現在是財大氣粗了,不願意再幫着娘家。
他哀嘆一息,态度放低了幾個臺階,可憐巴巴道,“香琴,你雖然搬出了陳家,可你也是我妹子,你嫂子癱在床上動彈不得,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你就不能幫大哥一把?”
本來,他還想讓陳氏帶幾斤肉過去,炖了給張氏補補身子,不管怎麽說,張氏摔了腰要補一補,可家裏銀子都在張氏手上,要她拿銀子出來買肉,她是萬萬不肯的。
但聽到陳氏說張氏搶了她家豬肉,他就想着,肯定是張家兄弟來拿肉了,所以他也就沒提這個要求。
見他假心假意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勸說陳氏,安寧只覺得惡心。
擔心陳氏真會被陳天生說動了,她就忙開口道,“大舅,你別說了,一句話,陳家的事情,我和我娘以後都不會再管。”
“說起來,大舅媽摔傷了腰,跟我和我娘一點兒關系也沒有,我們好心好意,又是照顧她,又是要醫治她,她倒好,一點兒也不念親情到罷了,還慫恿她兄弟搶我東西,要逼死我,就這樣的親戚,我穆安寧不要也罷。”
态度強硬的讓陳天生驚詫。
難道下午發生了什麽他不知道的事情?
若是搶幾斤肉,香琴和安寧不至于這樣吧?
陳天生心裏這麽想,嘴裏卻勸說,“安寧,我知道你心裏還恨着你大舅媽,可她再怎麽說也是你長輩,她如今傷了,你不去給她醫治,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意思是,安寧不治好張氏,安寧就會落下一個不孝不仁不義的名聲。
在古代,不孝二字上了身,那就等于被判了死刑,不管走到哪兒,都會被人歧視和無聲指責。
這麽大的罪名,陳天生一句話就扣在了安寧的頭頂上。
Advertisement
這是勸說,還是威脅?
安寧冷笑,“有什麽說不過去的,她做初一,就不許我做十五?”
名聲張氏都不在乎,她又何須在乎?
張氏孽待老劉氏十幾年,欺壓她們母女十幾年,名聲臭氣轟天,這之前陳天生幹嘛去了,現在來跟她談名聲,要跟她講孝順,他不覺得可笑麽?
陳天生似乎也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他嘆息一聲,哀求道,“安寧,你就當是看在大舅的面子上,醫好你大舅媽,以後我一定不會讓你大舅媽找你麻煩。”
口頭上的承諾,誰信啊?
還真當她是三歲小孩子,好哄騙呢。
安寧眼神閃了閃,退了一步道,“想要我出手醫治大舅媽也行,不過,天下沒白吃的午餐,別的大夫怎麽收費,我也怎麽收費,但看在陳家當年收容我娘的份上,我可以給你們打個八折,你要是同意,就先付定金。”
至于定金是糧食還是銀子,就随他的便,言而總之,她不會再讓張氏吃到一點兒的便宜。
見安寧心若磐石,對陳家已沒絲毫感情,陳天生那叫一個氣呀。
自個兒養大了的外甥女,只不過是讓她出手給張氏醫治腰傷,她就拿喬,還朝他要什麽診費,真是豈有此理。
他生氣,他怒火,但也不敢表露在面上。
現在求人可是他。
最後,見陳氏都硬了心腸,不幫他說句話,陳天生沒辦法,回家抗了家裏還吃剩下的大半袋糧食過來,交給陳氏,“這是定金,等安寧醫好了你嫂子,我會再送來一袋新大米。”
這大半袋糧食,陳氏知道。
是陳米,大米都有點發黴了,但農村人日子過的苦,發黴的糧食也沒舍得浪費,煮飯的時候多洗幾遍一樣吃。
不過,張氏擔心會把她兩個孩子的肚子吃壞,就逼着陳天生打了一袋新大米吃。
有了新大米,這袋陳米就放在了一邊一直沒吃,沒想到陳天生竟然會抗來給她吃。
呵呵……
陳氏心裏苦悶,愁眉不展,心煩意亂。
最後全都化為無奈,嘆息一聲,默默的把陳米收下了。
不收下,還能怎麽着,總不能把米扔出去吧,不管怎麽說,陳家是她娘家啊。
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看在她死去的爹的份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幫陳家一回吧。
但也是最後一回。
以後再也沒了。
……
人家大米都拿來了,安寧自然要去陳家給張氏施針。
陳氏要一起去,安寧心疼她累了一天,就阻止了她,“我很快就回來了,娘,你就在家裏歇着吧。”
然後和陳天生去了陳家。
因下午鬧了一通,老劉氏傷心之下病了,她這一躺下,陳家連一個做飯的人也沒了。
王氏正在和大房的人較勁,大房的人不幹活,她也什麽都不做,陳天生兄弟二人在外忙活了一天,回來連個熱飯熱菜都沒的吃,陳地生有心說王氏幾句,但見她一臉‘你要說我我就跟你拼命’的眼神,他又忍了下來。
他知道,王氏嫁給他之後,為陳家付出了許多,做牛做馬十幾年,白白給大房養了三口人,自己什麽回報也沒得到,她心裏不平,正憋着一口郁氣。
陳地生哀嘆一息,就默默一個人去廚房刷鍋做飯。
安寧到陳家時,陳家顯得特別冷清,她也沒多問,跟着陳天生進了張氏的屋子。
屋裏只有張氏和陳雪蓮,陳天福三人,張二張三回了張家。
陳天福一見到安寧,眼球就一縮,臉上出現了一絲害怕和恨意。
張氏見到她,滿心讨厭,正要習慣性的大罵一通,陳雪蓮及時起身,笑着迎來,“表妹來了。”出口打斷了張氏還未出口的罵聲。
她親熱的拉着安寧的手,滿臉歉意道,“下午的事情都是我舅舅做的不對,讓你受驚了,但你也打了他們一頓出氣,算是扯平了,以後你就不要往心裏記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