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忒損了些
國防科大,電子系。
為了突破面前的技術問題,慈校長已經有很長時間沒睡過一個囫囵覺了,他眼下挂着的倆大黑眼袋無時無刻不在控訴着他的熬夜有多麽兇。
蘇嬌楊的突然拜訪讓慈校長有些驚訝。
“蘇老師,你這是……出關了?”
慈校長的話讓蘇嬌楊一臉尴尬,“慈校長,什麽叫我出關了,我不一直都在國重那邊麽?您太同我客氣了,您要是有事找我,直接去我辦公室就行,怎麽跑了三四趟都不敲門呢?”
慈校長搖頭笑道:“我剛去國重,你們那邊的研究員就和我說了,蘇老師在閉關搞研究,誰都不要打斷,不然李黨育教授聽了可能會殺人。有這樣的叮囑在前,你覺得我還敢去打擾你搞研究嗎?”
蘇嬌楊:“……還有這事兒?”
慈校長給蘇嬌楊泡了一杯茶端過來,放到蘇嬌楊的面前,道:“我們課題組研究确實遇到了瓶頸,我想找你們數學系來幫忙解決,可陳潤之那個老頭一看我們研究的數學都是二進制,說什麽都不幫,就讓我去找你。宋忠堂那老東西也不夠意思,他聽說我們研究的內容和計算機相關,直接就送客了……”
蘇嬌楊皺眉,直覺告訴她,這個項目肯定很難搞。
“慈校長,要不您先同我講講你們遇到了什麽問題?”
聽蘇嬌楊這麽問,慈校長沒有任何猶豫,十分爽快地從櫃子裏拿出一大摞材料出來,落在了蘇嬌楊面前的小木茶幾上。
慈校長說,“我們遇到的問題都在這裏面了,主要是計算機運行指令的優化問題。現在的計算機運行指令,只能進行機械的加減,我們叫計算一萬個一相加,計算機就必須執行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相加指令,這大大增加了計算機的運行荷載。”
“我想找你們國重來幫忙做的,就是從數學的角度來優化運行指令,争取能夠将這些重複指令壓縮到同一個數學模塊中去,将接近于一萬次的相加指令變成一個相乘指令,這樣的話,計算機處理器中的數學模塊就能夠更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除此之外,這些計算機中現行通用的數學模塊都是一些數學領域的門外漢編制的,沒有經過任何一個數學家的優化,我想找你們國重來幫忙實現一下數學模塊的優化,将數學模塊中那些冗餘的過程全部删掉,你看可行嗎?”
蘇嬌楊翻開那些材料看了看,道:“我也不是很熟悉計算機的編程語言,所以你給的這些東西我目前都看不懂,我回去查一查相關的資料吧,按理說,所有的數學過程都可以進一步優化,哪怕是現在看起來相當完美的數學過程,都可以進行極致優化,不過極致優化只存在于理想狀态下。”
“你們這邊有與編程相關的書嗎?最好是系統講解編程語言的,給我推薦幾本。然後我指一些學生過來,從電子系找一個編程基礎不錯的老師,給他們系統培訓一下編程語言,不要求他們能夠搶編程專業學生的飯碗,只要求能夠看懂你們給的這些資料就行,成不?”
慈校長拍着胸脯答應,“那沒問題。”
蘇嬌楊來電子系的時候是開着車的,回去的時候,她足足拉了兩箱書外加一箱資料。
回到國重,蘇嬌楊找了六個研究員才幫她把資料扛到了辦公室。
得虧國重大樓還沒有建好,國重還塞在數學系舊址——那個大平層裏,不然要是搬着這麽多書上樓,怕是會把那些研究員給累死。
蘇嬌楊從那些跟着他做畢業論文的學生中挑了十個人,讓他們去電子系接受‘編程語言’的培訓,并且正式将那些學生劃歸入‘計算數學研究組’。
自此,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再添一個至關重要的研究組,而這些研究組的全部成員都由蘇嬌楊帶出來的‘嫡系’充當。
接下來的日子裏,蘇嬌楊一邊熟悉編程語言,一邊分析慈校長提供的那些算法,還讓人找慈校長借了一臺微型計算機過來。
那臺安置微型計算機的辦公室就被簡稱為‘微機室’。
說是微型計算機……實則占了大半間辦公室,一旦開機,辦公室內的溫度就會直線上升,再加上平沙市這邊已經領先全國而提前進入了暑天……得虧蘇嬌楊不是每天都待在那間微機室,不然她怕是會被熱到中暑,甚至會熱暈過去。
熟悉編程語言之後,蘇嬌楊就回頭去審視慈校長送來的那些材料,單單是寫在一張紙上的編程語言,她就找到了六處可以優化的地方,蘇嬌楊對這個任務有了把握。
慈校長委托給她的研究任務不算難,蘇嬌楊都不打算親自動手,她要用這些項目去磨練剛成立的‘計算數學研究組’的成員。
等那些研究員從電子系培訓結束之後,蘇嬌楊就果斷地将任務給分配了出去。
至于她本人,蘇嬌楊覺得編程語言挺有趣,她從編程語言中看到了将數學突破一個‘量級’的契機,開始轉向計算機編程領域的研究學習。
次日,國重內就傳出了新的消息——蘇老師又雙叒叕閉關了!
有人在衛生間裏還談論蘇嬌楊閉關的事兒。
“蘇老師每次閉關之後,科研成果都會有重大突破,你說蘇老師這次閉關,會把什麽問題給解開?”
“我又不是蘇老師,我怎麽會知道……不過應該是高速列車的發動機設計吧,聽說負責發動機設計的許江教授已經快瘋了,一直說蘇老師給他甩了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整個課題三研究組那邊都有些人心浮動,蘇老師在這個關鍵節點上閉關,應該是想要給課題三一個交代吧。”
“有道理……不過我還聽說,蘇老師在閉關前研究了幾天的計算機,還成立了專門研究計算機編程數學的研究組,我覺得蘇老師可能去研究計算機了。”
另外一邊,李黨育教授課題組已經實現了所有實驗的複盤。
也就是說,蘇嬌楊寫在紙上的那些研究計劃,已經全部變成了真材實料的合金,并且還進行了力學性質測試,測試報告也已經擺到了李黨育教授的桌子上。
看着那些詭異的測試數據,李黨育教授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一沉思,就從中午剛過沉思到了夕陽西下,李黨育教授如同雕塑一樣坐在辦公室裏。
直到有人敲門,李黨育教授才回過神來,他小聲嘀咕了一句,“數學真的有這麽厲害嗎?能對材料性質做到這麽準确的預測?”
所有合金材料的測試報告均與蘇嬌楊提前預測出來的性質高度吻合,雖說沒有達到百分之百的一致,但百分之九十五的相似度還是有的。
那百分之五真的是蘇嬌楊沒有預測到嗎?
或許是。
但李黨育教授更願意相信那百分之五只是這些合金材料在熔鑄過程與力學性質測試過程中産生的誤差。
敲門聲依舊在響,李黨育教授活動了一下脖子,道:“請進。”
進來的人是李黨育教授課題組的二把手,從清大跳槽過來的韓敏,一個相當優秀的女研究員,實驗過程膽大心細,邏輯思維極為嚴謹,可以說是巾帼不讓須眉。
韓敏把手中的詳細測試報告放到了李黨育教授的桌子上,問道:“李教授,這是合金材料HJ-6的詳細測試數據,我和咱課題合同任務書上要求的材料數據比對過了,完全達标,并且已經超額完成了許多指标,您看我們是不是應該準備驗收報告,然後同科工局那邊聯系,準備這些材料的量産了?”
李黨育教授掐了一下眉心,問,“蘇老師她出關了嗎?”
韓敏憋着笑道:“還沒出關。”
“那就先別準備驗收報告,再将HJ-3的熔鑄實驗複盤幾次,直接進入生産工藝的優化吧,驗收報告的事情得等蘇老師出關之後才行。”
韓敏不解,“為什麽?蘇老師之前不是說完全放權的嗎?這成果是咱一次次試出來的,早點提交成果,說不準我們今年的績效都能多提一點呢。”
李黨育教授無奈道:“誰說這成果是咱一次次試出來的,這成果是我找蘇老師求助,她用數學手段給我們模拟出來的,不然你覺得就憑我們一次次手動試錯,什麽時候才能試出最佳配比來?”
韓敏:“……我之前一直都以為這個研究成果是您鼓搗出來的。”
李黨育教授臉上無光,“我們這個課題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材料學領域的理論研究,後半部分是工程學理論的生産研究。”
“縱觀前半部分的研究成果,我們發揮的作用幾乎為零,就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了好一通,要不是蘇老師給指了一條路,我們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試出一個達到課題合同任務書規定的材料出來,更別提超标完成任務了。”
“別說是多拿績效,就算按照合同約定的績效拿,我都覺得心虛。咱後半部分得努努力,理論研究咱比不上蘇老師,工程學可就拿手多了,工程學好好搞,絕對不能比前半部分差了!”
“重點放在這種材料鑄模之後的力學性質變化研究上。現在我們做力學測試時用的試樣,都是方方正正的合金立方體與合金圓柱,之後我們就嘗試着用鐵軌模樣的合金材料去做力學性質測試,分析那些力學薄弱面上的受力狀态以及應力應變規律,然後反饋給課題二去應用。”
“蘇老師搶了咱課題二的研究內容去,讓咱的工作量湊不夠了,那咱就去搶課題三的,不管怎麽說,咱的工作量都不能少。”
韓敏瞠目結舌,“咱搶了課題三的工作量,那課題三該怎麽辦?”
李黨育教授笑得‘老奸巨猾’,“那是課題三的人該考慮的問題,和我們有什麽關系?我們是去幫他們的。”
韓敏秒懂,沖李黨育教授豎起了大拇指。
這拆別人家的牆來補自己家牆的手段,實在是忒損了些。
作者有話要說: 還有一更,今天不會拖到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