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專注水壺
蘇媽媽覺得自個兒生下來的這個閨女就是給自己添堵,向自己讨債的。
原先她攔着蘇嬌楊不讓上山下鄉,那是因為她想把蘇嬌楊留在身邊嗎?
不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心中的殷切希望,蘇媽媽自然希望自家閨女能有本事,有出息。
當初蘇嬌楊考大學前,蘇媽媽也盼着自家閨女能夠考上國內數一數二的頂尖學府,給自己臉上增光,可蘇嬌楊的成績在那兒放着,說好不算好,距離京大清大都差了一截,可說差也不差,上津大還是綽綽有餘的。
津大、金陵大學、川大、重大等這一挂兒的高校水平差不多,蘇媽媽自然想讓蘇嬌楊留在津市念書,回家方便不說,若是遇到點什麽事,家裏人想要出手幫助也方便。
可如果蘇嬌楊當初能考上京大或者清大,那蘇媽媽絕對會十分麻利地把蘇嬌楊攆去京城讀書。
現在聽到蘇嬌楊這一番發自肺腑的感慨之話,蘇媽媽一點都不感動,甚至還有點想罵人。
“蘇嬌楊,你是不是對你媽有什麽誤解?你以為你爸你媽離開你就活不了了是不是?”
“現在有這樣的覺悟,當初上山下鄉的時候幹什麽去了?當時把親爸親媽當成後爹後媽一樣,我們為你好,這才攔着你,結果呢?你個小白眼狼,以為我和你爸是害你呢!”
“現在說要回來了?覺得你媽說的話有道理了?我告訴你,晚了!”
“當初你考大學那會兒,我之所以勸你留在津市,去津大讀,不是因為我想拿根繩子把你拴在身邊,而是你的成績上津大最好,一分都不浪費。當初你的成績要是能考上清大和京大,哪怕是浙大和複旦、交大之類,我會攔着你不讓上?”
“你自個兒拍着腦門決定要上山下鄉的時候,我廢了多大的功夫攔你?可能攔得住嗎?”
“蘇嬌楊,我告訴你,你現在別想那麽多,你要的書我都給你收着呢,寄過去可能有點慢,你爸他們廠裏有四處跑采購的人,我直接讓他們給你順路捎過去,你安心複習着,十來年都沒碰過的東西,我怕你現在都忘光了!”
“先別說大話,我不求你考京大清大,也不寄希望你能考回津大來,我只希望你能順順利利地考上大學,能回城來!”
“十年時間都面朝黃土背朝天了,人活一輩子,能有幾個十年?”
Advertisement
“原先我和你爸還盼着你能出人頭地呢,結果呢?你看看你做的都是什麽事兒!現在我和你爸也不盼着你怎樣怎樣争氣了,只盼着你能回城來,哪怕考一個破學校爛學校,我和你爸也無所謂。”
“你畢業之後的路子,我和你爸都商量好了,把你塞到船舶廠去。你要是能做技術工,那就去技術崗上發光發熱,為國家做貢獻去;你要是沒有那技術,那就算當個後勤財務的小員工,我和你爸也認了,只要你平安穩定就好。”
“我和你爸不給你壓力,但你不能不給自個兒壓力,明白不?再過個年,你就三十了,要是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找個對象肯定不難。真是白瞎了我和你爸給你安的那張俏臉……氣死我了。”
“你自個兒先物色着,要是遇到合适的,那就把人帶回家看看,要是遇不到,那就算了,我讓你爸到船舶廠給你物色,船舶廠裏都是大小夥子,找一個拔尖的困難,但找一個差不多的瞎湊合着過一輩子,那還是不難的。”
“一把好牌,愣是被你玩成了稀巴爛!”
直至挂斷電話,蘇媽媽都一直在罵,不過蘇嬌楊并沒有什麽不高興的,相反,挨了蘇媽媽的一頓罵,她心裏反倒松快了許多。
蘇媽媽既然撇開她同杜振華結婚又離婚的事情不談,而是直接同她談往後,便代表之前的事情算是就此揭過去了。
……
不知道是誰洩露了消息,第二天,村民們便知道這些在鄉下待了十來年的知青都要回去了。
人就是這樣,原本知青們在的時候,村民們都嫌棄知青們空有文化,卻連個地都種不好,一天到晚只能幫倒忙,可真到知青們要走的時候,村民們又都想起了知青們的好。
這些知青們雖然力氣不大,但腦瓜子是真的好啊,往年分糧的時候,經常因為斤斤兩兩的事情吵個不可開交,但自打知青們來了之後,因為分糧不公而鬧出來的矛盾就幾乎沒了。
還有這些知青雖然有些小脾氣和小算計,但心地都是不錯的,村裏的孩子都跟着知青學了不少東西,反正比那些個掃盲班裏出來的半睜眼瞎要強,寫的字醜歸醜,好歹沒少筆畫。
還有人想到了柳蔓。
醫術好的柳醫生要是也考上大學回城去了,那他們之後治病是不是又得找那個治病全靠蒙與猜的赤腳醫生了?
有人心思動得快,當下便鼓動村裏人多去找柳蔓看病,理由找的是趁柳蔓回城之前,趕緊讓柳蔓幫忙細致地檢查一下身體狀況,實際上想的卻是壞了柳蔓的複習計劃,争取把柳蔓留在村裏。
剛開始還有些人良心發現,覺得不能因為自個兒的一己私利就害了柳蔓的前途,可是看到其他人都找柳蔓看病買藥做檢查的時候,他們也忍不住了,原先良心發現的那些人立馬就改了主意,大不了之後腌鹹菜的時候多拿幾罐子鹹菜補償補償柳蔓,自個兒虧心什麽?這馊主意又不是自個兒想出來的。
……
蘇爸爸從蘇媽媽的口中得知蘇嬌楊這個‘浪子’突然回頭的時候,差點激動得老淚縱橫,當天就和蘇媽媽把藏在床櫃裏面的那些書本都翻了出來,托采購部的人給蘇嬌楊送到了杜家莊的知青點。
不僅如此,蘇爸爸從采購部的人口中聽說滬市那邊有個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名叫《數理化自學叢書》的時候,借着談生意的便利,還親自往滬市跑了一趟,也因此而見到了傳說中‘人山人海’的景象。
這十年過去,世面上能找到的複習資料少之又少,像蘇媽媽這樣冒着危險也要把自家娃兒用過的資料攢下來的人家更是鳳毛麟角,故而當《數理化自學叢書》這套當年便十分經典的教材被宣布再版的時候,那些準備參加高考的考生都搶破了頭。
蘇爸爸又是找人托關系,又是大晚上不睡,淩晨兩點就到印刷廠門口等人,總算搶到了五套書,一套給蘇嬌楊,一套給自家侄子,一套給蘇媽媽娘家那邊的親戚,還有兩套是給蘇嬌楊口中那兩個特別幫扶她的知青準備的。
磨難見人心,能夠在你困難時期都義無返顧的幫你的人,你怎麽舍得辜負呢?
當蘇爸爸推着一個小車推了整整五套書出來的時候,那些圍堵在印刷廠門口的考生們險些上來把蘇爸爸給搶了,有幾個膽子大的人都過來找蘇爸爸讨價還價準備買書了,得虧蘇爸爸是開車來的,一腳油門沖出老遠,這才沒有被人纏住。
對于考生們來說,《數理化自學叢書》就是他們能抓住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甚至于說,這套《數理化自學叢書》極有可能是照亮他們人生轉折點的光,誰敢錯過啊?
蘇爸爸在滬市談完生意之後,直接乘船到了津市,将兩套書放回了家裏,帶着剩下三套書直奔杜家莊。
支援農村建設這十年,知青們雖然回家少,但又不等同于蹲監獄,家裏人偶爾還是能來見上一兩面的,不過每次見面都挺費力,所以次數并不多。
蘇爸爸同蘇嬌楊唠了幾句,又拉着蘇嬌楊去國營飯店吃了頓飯,叮囑蘇嬌楊好好學習,關鍵時刻千萬不能懈怠,然後才一步三回頭的回津市去了。
知青點內是六個人一間房,三個上下鋪,蘇嬌楊拿回來的那點資料很明顯不夠分,柳蔓和那個一直都同蘇嬌楊處在一起的姑娘杜燕分得了一套,剩下的人只能眼饞。
其他人同蘇嬌楊的關系不是特別好,但也不差,因此蘇嬌楊便答應那幾個人說,自己的資料不少,有人想借書的話,自己可以先将《數理化自學叢書》借出去,那套書立馬就被瓜分幹淨了。
《數理化自學叢書》簡直就是香饽饽裏面的金饽饽,蘇嬌楊如此‘割愛’,那些知青們怎麽會不感激?
大多數人都沒什麽壞心,蘇嬌楊願意把自己的書拿出來借給他們看,他們自然會替蘇嬌楊把書給保存好,每次翻頁的時候都輕手輕腳的,看書前更是恨不得用胰子皂把手給搓洗七八遍。
《數理化自學叢書》是一套書,而不是一本,柳蔓和杜燕也把蘇嬌楊送給她們的那兩套書拿了出來,分別借給其他人看……這個先學《代數》,那個就先學《幾何》,還有人先學《有機化學》,錯開之後,知青點裏的知青們都分到了書,每天一閑下來便埋頭苦學,每個人都鉚足了勁兒,誓要一舉回城。
《數理化自學叢書》固然好,可是和蘇嬌楊當年上學時自個兒做的那些筆記以及錯題本相比,還是差了不少的,那些知青們見蘇嬌楊把當年做的筆記本都拿過來了,心裏皆是羨慕,不過卻沒人再不識趣地找蘇嬌楊借,人心得有盡,不然遲早會被欲壑給吞噬掉。
別人都當蘇嬌楊把自個兒的筆記作為制勝法寶,就連柳蔓也是這麽想的,她壓根沒同蘇嬌楊提借筆記本的事情,反倒是蘇嬌楊自個兒複習完筆記之後,就主動把筆記本‘貢獻’出來了。
反正放着也是放着,借給同一個知青點上相處十年的老朋友們看看,還能掉塊肉?
很多知青都感慨說蘇嬌楊的格局大,明明大家已經從朋友變成了競争者,還能這樣熱心地幫助別人,要是擱在自己身上,這種事情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唯有蘇嬌楊知道,她的殺手锏并不是自個兒之前做的那些筆記,也不是那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而是智障系統送給她的那個‘專注水壺’。
原先她還覺得專注水壺可能效果平平,但是當她試了一壺水之後,立馬就‘真香’了。
喝一口專注水壺裏泡出來的水,自個兒立馬就能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态,泡水的時間同專注的時間呈正比關系,若是用專注水壺泡一晚上,那喝一口水便能讓她聚精會神地學習半小時,若是泡的時間短了,專注時間自然也就縮短了。
這都是什麽神仙水壺?
作者有話要說: 時間搞錯了,設置成了明天下午的六點,晚上一直等不到評論就刷了一次……尴尬,調整掙了淩晨整點發,下午六點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