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回大人的話,屍首身旁及房間內都并無血跡。”
瞿子譽和馮伯玉聽到此處,都暗暗松了口氣,事到如今,真相已經昭然若揭,且看那婦人還能如何抵賴。
果然禦史臺目光沉沉地看向文娘:“你方才說王以坤進房間後你一直守在門外,窈娘遇害後你更是第一時間沖入房內?”
文娘眼珠轉了轉,一梗脖子,斬釘截鐵地說:“是!奴家當場抓住了王以坤。”
禦史中丞厲聲斷喝:“既然窈娘死前曾經大量失血,你又不曾給王以坤整理現場的時間,為何房內及王以坤的衣物上都未沾染上半點血跡?”
文娘當場傻眼,她一個市井婦人,平日只以鑽營生財之道為樂,連大字都不識一個,如何能懂得這些?
見文娘不答,禦史中丞怒意更盛:“分明是那窈娘早已遇害多時,你藏屍房內,故意嫁禍王以坤!如今證據當前,你竟還敢穿鑿附會?來人,将這刁婦押下!”
事态急轉直下,文娘眼看着府吏們氣勢洶洶走近,作勢要将她綁住,她忙結結巴巴地改供詞:“是,是奴家記錯了,奴家發現不對時,房門已大開,王公子并不在房內,後來他去而複返,方才被我們抓住的!”
一場鬧劇。王衛廷懶得再看這婦人的醜态,頗有些意興闌珊地起身,對身旁的随從耳語幾句,拔腿便走,随從自去給禦史臺傳話。
王以坤經過一晚的煎熬,走出禦史臺獄時,只覺得身心都被洗刷一遍,觸目處無不可愛,天分外的藍,雲分外的白,就連路旁的草木都比往日顯得青嫩許多。他并不知父親早前來過,四處張望一番,見瞿子譽和馮伯玉正站在馬車前對他招手,忙大步上前迎去,“文遠!骥舟!”
三人見面,都有恍如隔世之感。
後日便是殿試,正是需全心備考的時候,誰知半路卻鬧出這麽一出。三人達成默契,暫且将那婦人之事放下,先各自回府休息,等考完殿試再做計較。
剛要上馬車,瞿子譽忽然感覺有什麽東西打到瀾袍下擺,他轉頭一看,這才發現青雲觀的馬車不知什麽時候停到了一旁。
瞿子譽向來機變過人,立即意識到是妹妹來了,多半是不想被他的同窗知道她的道士身份,故意悄悄地引他前去。
他忙對馮伯玉和王以坤告罪,說忽然想起要去附近探望一個親戚,不能跟他們同行了。
等王馮二人走了,瞿子譽到得馬車前,掀開車簾,這才發現不只妹妹,連清虛子和阿寒都在。
他忙給清虛子行禮,又跟阿寒打招呼。
“哥哥,你那位同窗被放了?”沁瑤将哥哥拽到身旁坐下,馬車甚是寬敞,能容納六七人有餘。
瞿子譽有些疲憊地點點頭,将事情經過跟沁瑤三人說了。
“那婦人為何要編造如此拙劣的謊言?”沁瑤和清虛子阿寒面面相觑,若存心要栽贓誣陷旁人,怎麽都得經過一番細致的籌謀和準備,各方面都要經得起推敲才是。
“是不是她自己就是兇手?”沁瑤又問。
瞿子譽蹙着眉頭道:“目前還未證實,不過多半跟她脫不了關系,方才禦史中丞已下令,要将她移送至大理寺獄,詳加審訊。”
說完,他面露疑惑地問沁瑤:“你們為何會在此處?”
清虛子剛要答言,沁瑤暗暗對他使了個眼色道:“我們受人所托,去附近一所宅子除祟,恰好路過此處。”
不知道為什麽,她不想讓哥哥知道自己在查窈娘的死因,更不想讓他知道她還拜托了瀾王世子幫忙。
怕哥哥還要追問,她又急急開口道:“哥哥,你一日一夜不曾回府了,父親母親想必都等着急了,咱們府上離此不遠,我們這便送你回府吧。”
瞿子譽定定地看着沁瑤,還要細問,顧忌着清虛子和阿寒在一旁,只得作罷。
————————————————————————————
藺效将手中事項跟手下一一交割完畢,剛要出宮去跟沁瑤彙合,不料皇上身邊的路公公過來傳話,說大明宮來了好多遠道而來的客人,皇上急請世子前去認親呢。
遠道而來的客人?藺效一點興趣也沒有,沁瑤還在大理寺外等他,他現在只想趕快出宮。
可皇上召見又不能不去,他猶疑了片刻,喚了手下一個副将近前,附耳對他交代幾句。
到大明宮時,殿內果然已有許多人了,太子等幾位皇室子弟在殿內作陪,滿殿歡聲笑語好不熱鬧,最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連盧國公夫婦和蔣家三兄弟也來了。
他匆匆跟大病初愈的蔣三郎對個眼色,不及細看殿內的那些生面孔,便上前給皇上行禮。
皇上笑得暖意融融,對藺效招手道:“惟瑾啊,多少年過去了,你來看看,可還認得出這些人都是誰不?”
藺效這才回身細看殿內的人,就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約莫二十餘人,個個都生得氣度不凡,俱都笑意盈盈地望着他。
他目光疑惑地落在眼前一位兩鬓已染風霜的華麗婦人臉上,怔愣片刻,驚喜道:“七姑姑!”幾步上前将她抱住。
那婦人眼圈一紅,撫着藺效的臉龐,哽咽道:“長高了!長大了!又出落得這麽俊,姑姑都快認不出了!”
藺效如鲠在喉,默然許久,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侄兒很是挂念你們。”
婦人拿帕子拭了拭淚,領着藺效往她身後看去,笑道:“這是你七姑父,老了許多,可還認得出?這是蘭兒,跟你差不多高了,這是荻兒,出長安時才五歲,如今也長成小大人了。”
藺效一一上前行禮:“姑父,蘭表哥,荻表弟。”
姑父夏弘勝老了許多,臉上雖挂着笑容,神情卻難掩滄桑沉郁,說話時肩頭仿佛不勝負荷,微微向前傾垮,就連曾經異常挺拔的脊背也有了幾分佝偻的跡象。
夏蘭跟父親夏弘勝仿佛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都是一般的相貌堂堂,穩重斯文。
弟弟夏荻則生得更像母親,眉眼俊秀飛揚,說話時未語先笑,舉止活潑灑脫,看到最後,便見一名極為明麗的少女,生得如蕙風蘭露,舉止又甚是雅致脫俗,瞬間便讓人眼前一亮。
那玲珑美人不等婦人介紹,自行走至藺效跟前,袅袅婷婷行了一禮,抿嘴道:“十一哥哥。”
藺效滞了一會,含笑點頭:“芫妹妹。”
————————————————————————
那位被藺效稱為“七姑姑”的婦人便是先皇的第七女,同時也是當今皇上的七妹——德榮公主。
德榮與皇上并非一母同胞,而是瑜妃所出。瑜妃當年寵冠後宮,共生下一子一女,兒子是皇四子(後被先皇封為允王),女兒便是德榮。
允王天姿卓絕,母親又頗受聖眷,先皇對他幾乎是不加掩飾地嘉許和偏愛。
自小在一片贊譽聲中長大,允王不免養成了一個無拘無束的性子,言語間時常對其他兄弟有彈壓之意,漸漸地,便引來了其他皇子對他的暗中嫉恨。
德榮卻與哥哥大不相同,她溫和中立,頗懂得與人交際,在一衆兄弟姐妹中人緣最好,幾乎人人都發自內心的喜歡她。
後來鄭氏嫁給瀾王,成為了德榮的六嫂,兩個人一見如故,此後便常有往來。
于是藺效小時候便總能在府中見到這位和善溫柔的七姑姑,母親也時常帶他到德榮的夫家韋國公府走動,兩家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先皇駕崩後,平素寡言內斂的皇三子出其不意登上大寶,滿朝嘩然,待朝綱穩固後,皇上便慢慢開始清算異己。
頭一個要對付的,便是他忌恨已久的允王。先是巧立名目說允王禦下不嚴,縱奴傷人,将其貶為郡王,再之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斥其貪腐國庫,将允王府上下一幹人等都遠遠發配至西北流放。
流放途中,允王莫名其妙身染怪病,藥石無醫,死在了路上。
聽聞哥哥的死訊,德榮痛哭了整整一個晚上,既為哥哥的死難過,也怕皇上會遷怒于她,進而降罪韋國公府。
所幸皇上念及德榮平日裏還算固守本分,往常也對他頗為敬重,只将其丈夫——韋國公世子夏弘盛遠遠調至蜀地任刺史,令其一家遷出長安,無诏不得回都。
雖是貶谪,但全家大小的性命總算得以保全,德榮不敢再做他想,連夜跟着丈夫打點行囊,帶着幾個孩子去蜀地赴任。
這一去便是十一年。
前些日子,皇上跟幾位朝臣商量雲隐書院重開的事,無意間看見當年書院學生名單中有德榮的名字,這才驚覺她已離開長安這麽多年了。
他人到中年,變得淡然豁達了許多,以往介懷的事如今多半都覺得不值一提,便連夜下旨恢複夏弘盛的國公爵位,将德榮一家人召回長安。
歲月在德榮一家人身上清晰地留下了痕跡,德榮早已不複藺效記憶中的青春妍麗,夏弘勝也再不是那個儒雅俊朗的青年公子,就連小時候總在一處玩耍的紀氏三兄妹,都與藺效記憶中大不相同了。
跟夏芫見過禮,三兄妹便圍着藺效親熱地說起話來。
見幾個孩子半點都不見生疏,德榮不由大感安慰,拉了藺效百般摩挲,細細打量。
正感慨萬千,殿外宮人忽報瀾王夫婦來了。
德榮忙擡頭一看,就見六哥攜着一位妙齡娘子雙雙進殿。那娘子不過十七八歲,懷中抱着一名白胖小兒,依着瀾王施施而行。
她暗忖,這便是六哥後娶的王妃了,生得倒有幾分姿色,舉止也還算端莊,就是顧盼間少了幾分從容和大氣,比起惟瑾的母親來那是遠遠不如了。
想到伊人已逝,德榮不由心下黯然,暗嘆了口氣,強露出一個笑容,上前迎道:“六哥。”
“德榮!”瀾王十分激動,幾步上前攬住妹妹,紅着眼圈上下打量,好一會,又轉過頭,無聲重重拍打夏弘勝的肩膀,眼角隐約可見淚花。
一切盡在不言中。當着皇兄的面,再多的唏噓和感概,最後也只能化作長長一聲嘆息。
崔氏對德榮方才有意忽視自己很有些介懷,衆目睽睽之下不敢流露在臉上,只淡淡地垂下眸子,将眼中那抹不屑掩去。
這一幕落在藺效眼裏,他眸中冷意又盛了幾分,上回因朱绮兒之事,父王在府中大發雷霆,不但去信嚴加斥責崔遠光,更要将崔氏禁足,不許她再教養藺敏。
崔遠光連夜從幽州趕到長安,百般賠罪,直說當日是他和妹妹糊塗,識人不明,這才險些鑄成大錯,往後斷不會再有這等混賬事發生,求瀾王看在敏郎年紀太小的份上,且饒崔氏一回。
父王耳根子雖軟,這一回卻鐵了心要懲治崔氏,不管崔遠光如何求情,敏郎如何哭鬧,仍将崔氏關到了北苑,另從宮裏招了經驗豐富的嬷嬷來教養藺敏。
今日姑姑一家人回長安,父王多半是顧及顏面,這才将崔氏放出,帶着她一同進宮。
崔氏察覺藺效看她,忙低下頭,若無其事地去哄弄懷中的敏郎。不一會,敏郎便在崔氏懷中朝瀾王伸出胳膊,口齒不清地叫“父王”,瀾王這才想起崔氏母子,忙從崔氏懷中抱過敏郎,領着他們跟德榮等人相見。
看着殿中一派和樂融融的景象,皇上興致頗高,說難得今日人這般齊全,不如晚上便在太液池設宴,替德榮一家人接風洗塵。
衆人都欣然附議。
藺效不由迅速看一眼殿外的天色,眼中流露出幾分為難,姑姑一家人好不容易回了長安,正是需要好好團聚的時候,若此時自己不告而別,實在說不過去。
但沁瑤還在大理寺外等她,大理寺那邊也已安排妥當,若無故爽約,不知會不會從此被她視為寡信之人?
正舉棋不定,夏荻一把拖着他往殿外走:“十一哥,大夥都往太液池去了,咱們也走吧。”
夏芫笑吟吟地看着藺效:“十一哥哥方才不知在想些什麽,太子哥哥喚了你好幾聲都未聽見。”
藺效擡頭,果見太子笑着搖頭從他身旁走過,身旁還跟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康平。
康平回頭對藺效做了個鬼臉,口無遮攔地嚷道:“十一哥哥現在有了意中人,眼裏早就沒有咱們這些哥哥妹妹咯!”說着,一溜煙跑出殿外。
此話一出,瀾王等人都滿臉詫異地停下步子,往藺效看來,皇上更是訝笑道:“噢?惟瑾,康平說的可是真的?你有了意中人?是誰家的小娘子?”
藺效心中大怒,只不好表現出來,面上露出一副比衆人更摸不着頭腦的神情道:“康平又胡說了,我何時有了意中人,怎麽我自己不知道?”
衆人見他坦坦蕩蕩,不似作為,短暫的沉默後又都笑了起來,尤其是德榮,明顯一副松了口氣的神情:“沒有就好,沒有就好。若真在外面看上哪家的小娘子,你可不許瞞着姑姑!”
藺效忙笑着稱是。
衆人又熱熱鬧鬧地往殿外走,誰也沒注意到崔氏方才的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此時又明顯緩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