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節
拉齊氣息漸弱,說道:“師父,你歇歇吧,別說了。”瓦耳拉齊輕聲道:“阿秀,師父快死了,師父死了之後,就沒人照顧你了。世界上的人都壞得很,大家只想害你,沒人會真心的待你。你真心待人家好,也沒有用的……你一轉頭,人家就忘了你啦。”李文秀道:“師父,有時候人家有苦衷的,他爹爹心裏好恨漢人,不許他跟漢人見面,否則就會打死他的。他……他只好聽爹爹的話,其實呢……漢人中有壞人,也有好人。”
瓦耳拉齊道:“我又不是漢人,那車爾庫也是哈薩克人,他只不過比我跑得快了些而已……我的鼻子比他高,相貌好得多了,可是雅麗仙的爹,卻說車爾庫家裏的牛羊比我家多,要雅麗仙嫁他。從此以後,雅麗仙就不睬我了。我在她帳篷外唱歌,她爹和她媽,還有她自己,三個人一起大聲罵我……”他說到這裏,眼淚一滴滴的落在衣襟上。李文秀也聽得心中酸楚。
瓦耳拉齊道:“阿秀,我……我孤單得很,從來沒人陪我說過這麽久的話,你肯……肯陪着我麽?”李文秀道:“師父,我在這裏陪着你。”瓦耳拉齊道:“我快死了,我死了後,你就要走了,永遠不會回來了。”李文秀無言可答,只感到一陣凄涼傷心,伸出右手去,輕輕握住了師父的左手,只覺他的手掌在慢慢冷下去。
瓦耳拉齊道:“我要你永遠在這裏陪我,永遠不離開我……”
他一面說,右手慢慢地提起,拇指和食指之間握着兩枚毒針,心道:“這兩枚毒針在你身上輕輕一刺,你就永遠在迷宮裏陪着我,也不會離開我了。”輕聲道:“阿秀,你又美麗又溫柔,真是個好女孩,你永遠在我身邊陪着。我一生寂寞孤單得很,誰也不來理我……阿秀,你真乖,真是個好孩子……”
兩枚毒針慢慢向李文秀移近,黑暗之中,她什麽也看不見。
瓦耳拉齊心想:“我手上半點力氣也沒有了,得慢慢地刺她,出手快了,她只要一推,我就再也刺她不到了。”毒針一寸一寸地向着她的面頰移近,相距只有兩尺,只有一尺了……
李文秀絲毫不知道毒針離自己已不過七八寸了,說道:“師父,阿曼的媽媽,很美麗嗎?”
瓦耳拉齊心頭一震,說道:“阿曼的媽媽……雅麗仙……”突然間全身的力氣消失得無影無蹤,提起了的右手垂了下來,他一生之中,再也沒力氣将右手提起來了。
李文秀道:“師父,你一直待我很好,我會永遠記着你。”
李文秀出了迷宮,找到了那兩座大石碑。石碑上清清楚楚刻的都是漢字。文字倒很淺近,大概是為了便于西域之人閱讀,一切煩難深奧的文字都不用,不過還是有很多字她不識得,但混在很多她識得的字中間,她終于大致明白了碑文的意思。
碑文中說,這地方在唐朝時是高昌國的所在。
那時高昌是西域大國,物産豐盛,國勢強盛。唐太宗貞觀年間,高昌國的國王叫做鞠文泰,臣服于唐。唐朝派使者到高昌,要他們遵守許多漢人的規矩。鞠文泰對使者說:“鷹飛于天,雉伏于蒿,貓游于堂,鼠噍于穴,各得其所,豈不能自生邪?”意思說,雖然你們是猛鷹,在天上飛,但我們是野雞,躲在草叢之中,雖然你們是貓,在廳堂上走來走去,但我們是小鼠,躲在洞裏啾啾地叫,你們也奈何我們不得。大家各過各的日子,為什麽一定要強迫我們遵守你們漢人的規矩習俗呢?唐太宗聽了這話,很是氣惱,認為他們野蠻,不服王化,派了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帶兵去讨伐。
鞠文泰得到消息,對百官道:“大唐離我們七千裏,中間二千裏是大沙漠,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怎能派大軍到來?他來打我們,如果兵派得很多,糧運便接濟不上。要是派兵在三萬以下,便不用怕。咱們以逸待勞,堅守都城,只須守到二十日,唐兵食盡,便會退走。”他知道唐兵厲害,定下了只守不戰的計策,于是大集人力,在極隐秘之處,造下了一座迷宮,萬一都城不守,還可退避到迷宮來。當時高昌國力殷富,國中西域巧匠很多。這座迷宮建造得曲折奇幻,國內的珍奇寶物,盡數藏在宮中。鞠文泰心想,便算唐軍攻進了迷宮,也未必能找到我所在。
侯君集曾跟李靖學習兵法,善能用兵,一路上勢如破竹,渡過了大沙漠。鞠文泰聽得唐朝大軍到來,憂懼不知所為,就此吓死。他兒子鞠智盛繼立為國王。侯君集率領大軍,攻到城下,連打幾仗,高昌軍每仗皆敗。唐軍有一種攻城高車,高十丈,因高得如同鳥巢,所以名為巢車。這巢車推到城邊,軍士居高臨下,投石射箭,高昌軍難以抵禦。鞠智盛來不及逃進迷宮,都城已遭攻破,只得投降。高昌國自鞠嘉立國,傳九世,共一百三十四年,至唐貞觀十四年而亡。當時國土東西八百裏,南北五百裏,算是西域的大國。
侯君集俘虜了國王鞠智盛及其文武百官、大族豪傑,回到長安,将迷宮中所有的珍寶也都搜了去。唐太宗說,高昌國不服漢化,不知中華上國文物衣冠的好處,于是踢了大批漢人的書籍、衣服、用具、樂器等給高昌。高昌人私下說:“野雞不能學鷹飛,小鼠不能學貓叫,你們中華漢人的東西再好,我們高昌野人也不喜歡。”将唐太宗所賜的書籍文物、諸般用具,以及佛像、孔子像、道教的老君像等等都放在迷宮之中,誰也不去多瞧上一眼。
Advertisement
千餘年來,沙漠變遷,樹木叢生,這本來就已十分隐秘的古宮,更加隐秘了。若不是有地圖指引,誰也找尋不到。現今當地所居的哈薩克人和古時的高昌人也已毫不相幹。
站在兩座石碑之前,呆呆沉思:“這個漢人皇帝也真多事,人家喜歡怎麽過日子,就讓他們自己喜歡,何必一定勉強?難道你以為好的,別人也必須以為好?唉,你心裏真正喜歡的,常常得不到。別人硬要給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你不喜歡,終究不喜歡。”
蘇魯克等見她怔怔地站在石碑之前,呆呆出神,過了好一會兒,見她始終不動。蘇魯克叫道:“李英雄,那瓦耳拉齊怎麽了?”李文秀道:“他……他死了!”聲音有些哽咽。蘇普和阿曼手攜着手走到她面前,說道:“李姑娘,咱們回去吧!”阿曼伸出手來,拉住了她手。
在通向玉門關的沙漠之中,一個姑娘騎着一匹白馬,向東緩緩而行。
她心中在想着和哈薩克鐵延部族人分別時他們所說的話:
蘇魯克道:“李姑娘,你別走,在我們這裏住下來。我們這裏有很好的小夥子,我們給你挑一個最好的做丈夫。我們要送你很多牛,很多羊,給你搭最好的帳篷。”
李文秀紅着臉,搖了搖頭。
蘇魯克道:“你是漢人,那不要緊,漢人之中也有好人的。漢人可以跟哈薩克人結婚嗎,嗯?”他搔了搔頭,說道:“咱們去問長老哈蔔拉姆。”
哈蔔拉姆是鐵延部中精通《可蘭經》的阿訇,是最聰明最有學問的老人。
他低頭沉思了一會,道:“我是個卑微的人,什麽也不懂。”蘇魯克道:“如果有學問的哈蔔拉姆也說不懂,那麽別人就更加不懂了。”哈蔔拉姆道:“《可蘭經》第四十九章上說:‘衆人啊,我确已從一男一女創造你們,我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們互相認識。在阿拉看來,你們之中最善良的,便是你們之中最尊貴的。’世界上各個民族和宗族,都是真神阿拉創造的。他只說凡是最善良的,便是最尊貴的。《可蘭經》第四章上說:‘你們當親愛近鄰、遠鄰、伴侶,當款待旅客。’漢人是我們的遠鄰,如果他們不來侵犯我們,我們要對他們親愛,款待他們。”
蘇魯克道:“你說得很對。我們的女兒能嫁給漢人麽?我們的小夥子,能娶漢人的姑娘嗎?”哈蔔拉姆道:“真經第二章第二百二十一節說:‘你們不要娶崇拜多神的婦女,直到她們信道。你們不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崇拜多神的男子,直到他們信道。’真經第四章第二十三節中,嚴禁去娶已有丈夫的婦女,不許娶自己的直系親屬,除此之外,都是合法的。便是娶奴婢和俘虜也可以,為什麽不能和漢人婚嫁呢?”
當哈蔔拉姆背誦《可蘭經》的經文之時,衆族人都恭恭敬敬地肅立傾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