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別有用心
軍師将軍諸葛亮打開魯肅的親筆信,仔細的看了一遍,然後慢慢的收了起來,笑道:“魯子敬身體可好?”
張承搖搖頭,苦笑一聲:“不瞞将軍,橫江将軍勞累過度,身體不佳。”
諸葛亮臉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有些慚愧的嘆了口氣。魯肅才四十多歲,就累成這個樣子,不僅僅是因為他肩上的擔子重,還跟他的心理壓力大有莫大的關系。當初是魯肅力主和劉備聯盟的,結果劉備不僅借了荊州不還,而且因此和孫權大打出手,魯肅這個始作俑者肯定會難做人。現在江東名義上魯肅是最有威望的重将,但是這幾年呂蒙、蔣欽等人受到孫權的大力栽培,取魯肅而代之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魯肅的地位岌岌可危,其壓力可想而知。
真是愧對老友。
“不過,如果親事一成,雙方再次結盟,那橫江将軍或許可以安心的休養一陣。”張承借勢說道:“将軍掌左将軍府事,必然知道眼下的情況,左将軍要奪巴郡,要取漢中,我家将軍也要與曹操周旋,雙方如果能同舟共濟,則荊州方向安然無事,必能并力破曹。”
諸葛亮擺擺手:“這件事無須仲嗣多說,左将軍也是明白的,我相信他會做出正确的處置。只希望這次你們不要再做出孫夫人那樣的事情來。”諸葛亮有些擔心的看着張承:“關将軍愛女心切,縱使為了大局出發,他願意聽從左将軍的安排,将女兒嫁到江東,如果在那裏受了氣,恐怕這件親事就不是好事,而是壞事了。”
張承連忙點頭:“這一點請将軍放心,一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諸葛亮嘆了口氣:“但願如此才好。”他頓了頓,又說道:“其實,左将軍帳下除了關将軍之女以外,還有不少合适的女子,萬一事有不諧,你們不妨再做商量,誰家的女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的誠意。”
一直跟在後面聽着的孫紹暗自發笑,他從諸葛亮的話裏聽出了不确定因素,好象諸葛亮對這樁親事也不看好,難道是他擔心關羽連劉備的話也不聽?
諸葛亮見孫紹臉上閃過一抹笑容,随即又消失得無影無蹤,眉頭不經意的皺了皺。“孫校尉可有什麽高見?”
孫紹微微一笑:“紹性粗劣,哪有什麽高見,此事還要仰仗将軍玉成才是。”他揮揮手,讓人将兩壇新酒送了進來,擺在諸葛亮面前的書案上,笑道:“這兩壇酒是吳中新出的酒,本來是想送給張翼德将軍的,奈何他正在巴郡作戰,不能當面親呈,勞煩将軍轉交。”
諸葛亮看着面前的兩壇酒,笑了:“聞說孫校尉在吳中賣酒,莫非就是這樣的酒?”
張承的臉有些紅,孫紹經商這件事在他看來是自輕自賤的事情,沒想到諸葛亮都知道了,實在有些不好意思。可是孫紹卻不以為然,他知道諸葛亮雖然是書生,但是他并不是那種迂腐的書生,相反,他對技術改造有極高的天賦和興趣,對經商也并無輕視之心,後來治蜀的時候,他還大力推行商業,不過那都是官商罷了。
“将軍說得對,正是此酒。”
諸葛亮打量了孫紹半天,忽然說道:“校尉難道就帶了兩壇來嗎?”
孫紹看着諸葛亮,嘴角挑出兩抹心有靈犀的笑意:“将軍是想自己喝呢?還是想經銷?如果将軍是自己喝,我船上倒還有一點自己喝的,送兩壇給将軍也未嘗不可,如果将軍是想經銷呢,我們倒可以坐下來談一談合作的相關事宜。”
Advertisement
張承有些惱了,我這兒談正事呢,你說什麽賣酒的事啊,真是胡扯淡。他剛要制止孫紹,諸葛亮也頗有興趣的說道:“我是想先喝喝看,如果确實不錯的話,也想經銷,不知校尉有沒有興趣?”
孫紹哈哈大笑,拱拱手說道:“那好,我馬上就派人把酒送到你府上,你先嘗嘗,然後我們再談其他的。”
諸葛亮連連點頭:“那就先謝過校尉。”
張承目瞪口呆,孫紹經商自污也就罷了,怎麽諸葛亮也要經商?他可是堂堂的軍師将軍。
一直到出了門,孫紹才收了臉上的笑容,轉過頭看着張承道:“仲嗣兄,你當諸葛亮真是想經商嗎?”
“難道……”張承話到嘴邊,又覺得不對,孫紹的臉色很嚴肅,和剛才談笑風生的樣子判若兩人,顯然另有說法,他想了想,忽然想到了什麽:“奉先,你是說,我們的新酒引起他的懷疑了?”
孫紹點點頭:“諸葛亮是個絕頂聰明之人,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個空談仁義道德的書生,他對新技術的敏感遠超一般人。我們雖然把新酒的作坊藏在酒坊裏面,能瞞過不少人的耳目,但是要想瞞過他,恐怕不容易。”
“他會注意到這些事?”張承還是有些不太相信。
“嘿嘿,他現在還只是一把藏在囊中的錐子,遠未露出他真正的鋒芒。”孫紹很神棍的說:“仲嗣,你雖然也是個少見的人才,可是你只注意權謀,卻不注重技術,和他相比,你欠缺不少。”
張承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是孫紹誇大其辭,也沒有太在意。孫紹見他漫不經心的,也不好再說,總不能告訴張承,諸葛亮以後要發明連弩、六出岐山吧。
左将軍府,頭發半白的左将軍劉備當中高坐,法正、諸葛亮坐在一旁,神态各異。
劉備又拿起案上關羽的書信看了一眼,輕輕的放下,擡起頭看着法正:“孝直,你說如何是好?”
法正眼皮一擡,直截了當的說道:“臣以為當和親。”然後緊閉着嘴唇頓了頓,又說道:“上次曹操親征漢中,旋而返回邺城,并不是他沒有實力全取益州,而是他內部出了問題,所以才趕回去處理,要不然,主公能否還坐在這裏議事都很難說。今年他僭稱魏王,要出征耀兵,現在大軍發往合肥,這一仗如果打起來,他短期內不可能再到漢中來,這是我們奪取漢中的大好機會。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等曹操抽出手來,再次親征漢中,益州恐怕不安。與孫權結親,讓他放心與曹操糾纏,對我們有利。”
劉備連連點頭,又有些為難的說道:“只是雲長性傲,又把那個女兒當作掌上明珠,不肯輕易許人,何況孫登還是個孺子,雲長豈能答應?我擔心就算我同意,他也會拒絕啊。”
劉備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對關羽的脾氣太了解了,雖然他們名為君臣,親如兄弟,關羽對他也一直忠心耿耿,可是關羽性傲,上次封馬超為平西将軍,關羽就很不爽,特地寫了一封信來質問,虧得諸葛亮答複得當,這才沒有惹出事來。現在要把他的寶貝女兒嫁給一個拖鼻涕的孩子,他不火才怪呢。
法正不以為然:“關将軍雖然桀骜不馴,可是難道連主公的話他也違抗?這件事關系到主公的大業,豈容他自作主張?上次他不允婚,還辱罵江東使者,還可以說是江東沒有先通報主公,可是現在江東使者已經到了成都,由主公下令通婚,如果他再違抗,就說不過去了。”
劉備苦笑一聲,關羽傲氣,法正也傲氣,是少有的不怕關羽的人,他的意思是對,可是對關羽未必有用。他又把眼光轉向諸葛亮,“孔明,你看呢?”
諸葛亮恭敬的一躬身:“孝直所言甚是,但主公擔心的也有道理。”
劉備有些不高興,你這不是滑頭嗎?
“但是,臣以為,這件事要變通一下。”諸葛亮小心的看着劉備,欲言又止。
法正有些不悅的看着他,諸葛亮好象是贊同他的意思,但是法正不是傻子,諸葛亮真正的意思是說他錯了,他另外有更好的主意。
劉備也聽出了諸葛亮的話外音,輕輕的眯起了眼睛:“如何變通?”
“臣……以為,結親可以,但不能和孫登結親。”諸葛亮聲音很輕,但是卻很堅決:“關将軍是國之重将,孫登是孫權長子,為國家計,他們不能結親,否則必有物議。”
劉備眉頭一聳,還沒聽出什麽意思,法正卻恍然大悟,臉色頓時有些難看。自己最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研究漢中的戰局了,居然連這個淺顯的道理都沒想到,白白讓諸葛亮露了一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