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暗潮洶湧(十)
不怕神棍滿嘴胡話,就怕神棍長得仙姿翩翩。
李宸在長生殿外見到明崇俨時,心裏頭的一個念頭,接着李宸又在疑惑:但是這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天天在散播謠言的神棍,怎麽還沒人來收拾他呢?
明崇俨是個術士,因此他跟所有的術士都一個樣,招搖撞騙。
至少李宸是這麽認為的。
因此李宸在長生殿外見到與父親一同步出殿外的明崇俨時,只滿面笑容地拜見父親,至于對明崇俨,那是眼皮都沒掀一下。
明崇俨說:“公主容貌雖不似聖人,時有善舉,心懷大唐子民卻與聖人如出一轍,實乃大唐之福。”
李宸很是敷衍地牽了牽嘴角。
李治讓明崇俨離開,看向他的小女兒,“永昌?”
“阿耶,我不喜歡他。”李宸走到父親身旁,神色有些怏怏。
帝王揚了揚眉,示意李宸與他一同到外面走走。李宸乖巧地跟在父親身側,慢慢走向太明宮中的太液池。
“明崇俨頗有才能,平時談論政事,也言之有物。而且,他的醫術也不錯。”李治笑着說道。
“他治好了阿耶的頭痛,永昌心中對他也十分感激。可一事歸一事,他在母親跟前說二兄不堪繼任,又說三兄四兄如何地好,在永昌看來便是在挑撥幾位兄長。”
李宸說着,已經和父親走到了太液池邊的小道上,小道蜿蜒,父女倆走在小道上,也不喜歡讓下面的人跟得太緊,都讓他們在後面很長一段距離慢慢跟着。
李治帶着李宸走向通往湖中心的小道,湖心有個小島,道上建有一個居所,李治偶爾也會去湖上的居所轉悠一圈,有時也會讓人帶上古琴帶上筆墨,在湖上的居所偷得浮生半日閑。
其實明崇俨說了什麽話,李治都曉得,但他覺得這些術士自以為自己能勘破天機,因此總是喜歡對一些人和事指手畫腳,自從明崇俨醫治他的風疾頗有成效之後,李治對明崇俨的這些事情,只要不是謀反,帝王覺得都無所謂。
李治笑着與李宸說道:“永昌,太子既然是國之根本,又豈會因為一個人的三言兩語而輕易改變?”
李宸跟着父親一直走到了太液池湖上的居所,居所的一面依水而建,前方是一個大露臺,可是沒有欄杆,在旁邊放着兩根釣魚竿。
父親帶她來是要釣魚?
李宸有些傻眼,她是不懂如今父親在想什麽。
李治身邊的宦官上前熟門熟路地拿出魚竿,還招人拿來魚餌,在魚鈎上挂好魚餌之後,就恭敬地遞給了李治,随即又退了下去。
父親手裏拿着魚竿,撩起衣擺,悠然地坐在一張椅子上,笑着說道:“你要不要釣魚?”
李宸搖了搖頭,“不要。“
李治側頭,看向如今已經亭亭玉立的小女兒,笑嘆着說道:“永昌啊,父親已經開始老啦。”
李宸:“……胡說什麽,阿耶永遠年輕,永遠是永昌的大樹。”
李治笑了笑,看向風平浪靜的湖面,“永昌,父親雖然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可卻還沒糊塗。明崇俨此人說到底,是有幾分真才實學的,我瞧他這般有事幫忙,無事幫閑,也無傷大雅。”
李宸在父親身邊坐下,有些無聊地望着泛着銀光的湖面,“常言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即便是說話的人是無心的,還能引起旁人的誤會,更何況此人是有心的。自從您冊立二兄為皇太子之後,二兄與母親有時候也會有意見相左之時,如今明崇俨在母親跟前說出這樣的話來,即便他是無心,可我聽着,也難免覺得他居心叵測。”
李治回過頭來。
李宸迎着父親的是視線,神色十分坦然。她在母親跟前或許需要遮遮掩掩,但是在父親跟前,卻少了許多顧忌。
“太子不堪繼承,何處不能繼承?父親東行洛陽,讓二兄留在長安監國,朝野上下對二兄都稱道不已。明崇俨身為正谏大夫,本該慎言慎行,但卻在母親跟前口出狂言,說出太子不堪繼承這般的話來,那麽以他看來,誰最堪繼承?”
李宸打定了注意要在父親跟前捅明崇俨十刀八刀的,因此所謂顧忌那是一概沒有。
在李宸的心中,不論她說錯了什麽做錯了什麽,父親都願意包庇她。
她臨摹父親的字跡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上一陣子父親在長生殿要寫诏令,她一時興起,便說要代勞,于是出自她手中的诏令字跡幾乎與真跡一模一樣,連母親都認不出來。
可父親也沒将她會臨摹父親字體的事情告訴母親。
李宸覺得自己在父親面前,是可以無條件任性的。
李宸說着的時候,李治已經釣起一條小魚了,他也不喊人來,自己将小魚取下扔在旁邊的小桶裏,笑道:“那照你看,這明崇俨口無遮攔,該要如何?”
李宸說:“他雖然不能根治阿耶的風疾,但好歹能在風疾發作的時候減輕您的痛苦,我很想阿耶将他趕出長安,從此都不能進宮裏來,但一想到您的風疾發作時的痛苦,我又覺得他應該留在宮裏。”說着,李宸的眉頭皺了起來,十分為難。
李治見狀,笑了起來,“永昌啊,可不能這麽貪心,想要兩全其美的。”
李宸聞言,沉默。
兩全其美那麽難,她哪敢貪心?
李治又問:“你這般到我跟前來告明崇俨的狀,不怕你母親曉得?”
李宸擡眼看向父親,咕哝着說道:“我才不怕呢,我就是讨厭他,我不止讨厭明崇俨,我還讨厭除了母親之外所有的武家人,這些母親都曉得,但也從來沒怪我。”
李治雙目帶着幾分審視地看着眼前的李宸,前段時間宮裏有謠言說太子李賢并不是皇後所生,他一直聽之任之想看這樣的流言要到什麽時候才會消停,誰知沒幾日,就聽人彙報說永昌公主處罰了幾個在花園裏嚼舌根的宮女,接着有又到皇後那裏告了一通狀之後,皇後終于有動作了,下令宮中若是再有此類謠言,一律嚴懲不貸。
這一年來,武則天和李賢的關系是越來越緊張,李治不是瞎子,但一個是妻子一個是兒子,他夾在中間也左右為難。在李治的心中,武則天不止是他的皇後,還是他的搭檔,他從前既然願意與武則天一起并稱二聖,那心中便是認同她的才華的,也樂意她的才華能為他所用。
李賢是兒子也是國之儲君,但在李治心中,覺得李賢再優秀心中再欣慰,李賢和武則天還是不一樣的。
武則天再怎樣,只要他還活着一天,她就玩不出什麽出格的事情來。
可李賢不一樣,少年熱血,若是他東宮的勢力過快地發展,以他如今和武則天緊張到一觸即發的這種局面來看,李治很難不擔心東宮的勢力會将武則天的勢力全部壓了下去,若是那樣,那麽他手中的皇權也岌岌可危。
皇權之下,總是免不了算計。
即使李治對李賢頗為滿意,也有日後自己駕鶴西歸後,将這一大片的大唐江山交給他,但那一切都是在他騎着仙鶴飛到西天之後,而不是在他還活着的時候。
誰都知道,太上皇不好當。
當初他的阿翁高祖也是太上皇,結果呢?
父親雖然對阿翁十分孝順,可阿翁高祖內心莫非真的願意當那麽太上皇麽?當太上皇的滋味真的那麽好受麽?
李治是曾有過要提前退位的想法,他想的時候是真心實意的,而他改變主意想要到死才傳位太子也是真心實意的。
總之,在武則天和李賢兩個人的勢力當中,李治的勢力淩駕于他們之上,他想要做的,并不是要打壓任何一方,而是希望這兩方勢力能相互牽制平衡。
可惜這對母子之間的關系是越來越緊張,李治也在為此頭疼着要怎麽緩和一下才好的時候,他最小的公主竟然以橫沖直撞般的法子跑到她的母親跟前去,直接将那些看似陰謀的事情挑明了,弄得武則天不得不出面處理。
不止出面處理,還處理得十分體面。
這是李治先前沒有想到的。
李宸見父親一直看着她沒有說話,眨了眨眼,整個人湊近父親跟前,睜着大眼睛,“阿耶,你看什麽?”
李治收回了視線,溫聲說道:“阿耶在看自個兒的女兒長大了啊。”
李宸:“……”
李宸無語了片刻,随即又想起正事來,于是她跟父親說:“我真的不想在宮中見到明崇俨。“李治聞言,莞爾:“在宮中,他可以進宮不外乎是因為我和你母親要召見他。永昌,若是你母親要召見他,莫非你要跟你母親說,不許他進宮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