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六十一章==
梅莊毅原本以為韓進還要推辭幾句,哪知韓進卻道:“也沒多久,就是你總對我說你外甥女有多麽多麽的好,然後有次在鎮上碰到了。”
韓進自然不會傻得說自己早就對盧嬌月心懷不軌了。
梅莊毅當即就愣住了,緊接着跳腳道:“不行不行,你這麽老,我家月兒今年才十五。你這麽黑,我家月兒那麽白。你這人壞得冒水兒,我家月兒單純得像張白紙。還有你家那群人跟餓狼似的,我家月兒才應付不了……”
他做了一系列的比較,這些對比讓韓進的臉越來越黑。本打算讓他說幾句,好發洩發洩心中的郁郁之氣,畢竟就算換成他恐怕一時也接受不了。可此時這種想法卻沒有了,韓進挑了挑眉:“你之前不是說,若我看中了哪家姑娘,你搶都要幫我搶過來?”
梅莊毅一窒,道:“唯獨月兒不行。”
“為什麽不行?”
“反正就是不行!”
“我為人不壞,又能養家,你對我知根知底,還有什麽好不放心的?難道要把你的寶貝外甥女嫁給一戶不熟悉的人家去?你可別忘了,若不是盧家老頭偏心,還有盧家大房那媳婦是個心思不純的,這回嫁去杜家的可就是月兒了。”
梅莊毅回來後,便從韓進嘴裏得知了關于盧嬌月婚事上的波折,以及杜家的一些事。他一再慶幸天公疼好人,若不然嫁進杜家那個狼窟的,就成他的外甥女了,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此時聽好友這麽說,梅莊毅靜下心來一想,似乎也挺有道理。首先,他對他夠了解,韓進不貪財好色,這麽多年來也沒見他和哪個女人有什麽牽扯。除了年紀大點,名聲差點,家裏不清淨點兒,似乎也沒什麽不好的地方。
年紀大就且暫且不提,梅莊毅也曾飽受名聲壞之苦,自然明白很多事情都是以訛傳訛,關鍵還得看人可靠不可靠。這麽一看,也就只剩他家裏那邊了。
“你家那群惡狼,我可不放心我月兒嫁過去,你都被逼得不回家了,我月兒真嫁過去還不被生吞活剝了。”
韓進道:“這事我考慮過,成親後,我沒打算回韓家莊住。”
“在縣裏?”
韓進沉吟了一下,“她願意到哪兒,就到哪兒,我是無所謂。”
“你擺得平你娘?她若是希望有兒媳婦服侍呢?”
韓進挑了挑眉:“你覺得我是那種盲目順從之人,而且我娘不缺月兒這一個兒媳婦。”說到這裏,他譏諷地勾了勾唇。
“那你的戶籍怎麽辦?你別看你現在沒成親,戶籍在哪兒無所謂,可若是你成親了,戶籍還放在韓家,你覺得你不在韓家莊落戶可以?”梅莊毅一針見血道。
這倒是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也一直擱在韓進心中。
“所以我需要一筆銀子,一筆足夠越過韓家莊那群人,将戶籍遷出來的銀子。”
這些年來,他不是沒想過把戶籍遷出韓家莊的事。一來是他娘不願,二來也是因為遷戶籍并不算是一件小事。
其實若是普通人,只要戶主放人,有地方接受,遷戶籍并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關鍵韓家那邊不放他,而韓家莊的裏正又是他那便宜繼父的堂兄,村裏的戶籍都是裏正管着的,所以想辦成這事是難之又難。
現如今唯一之計,就是越過韓家莊那些人,找一個能辦成這事的主兒,讓人幫他把戶籍遷出韓家莊。
淩駕在裏正之上,能管戶籍的,自然是縣衙這邊。可惜萬年縣的縣令是個無錢也要刮三層地皮的主兒,沒銀子可打不通其中的關卡。
梅莊毅默然。
須臾,他嘆了一口氣:“咱們的力量還是太小了些。”
“那你是同意我和月兒的事了?”
梅莊毅翻他一眼,“我不同意能行嗎?姑娘家的都外向,你都勾着她讓我那麽膽小的月兒,罔顧自己名聲跑到這種地方來看你了,我不同意能行?”緊接着,他眯了眯眼:“難道你不想負責?”
韓進趕忙求饒:“樂意之至。”
梅莊毅哼了一聲,“便宜你了!”
靜了片刻,他幸災樂禍笑道:“我大姐那邊你準備怎麽去說?你別看我大姐平時挺和善的,可關鍵時候你就能體會出她的執拗了。且這麽一來,你不就成我外甥女婿了?”
韓進臉一黑,“滾!”
梅莊毅逗他:“來,外甥女婿,叫聲舅舅來聽。”
韓進懶得理他,直接撂下還有事的話,人便走了。
臘月二十九這日,按着大溪村這邊的習慣,是要蒸饅頭的。
面昨兒就發好了,梅氏帶着盧嬌月在竈房裏忙着,今天不光要蒸饅頭,還有各種餡兒的包子。這個活計可不輕松,所以一大早兩人就開始忙了。
“二嫂,在忙啊。”喬氏站在竈房門口打着招呼。
梅氏點點頭,“他三嬸來有事兒?”
喬氏道:“這不大哥來叫咱們年三十那日回家吃團年飯嗎,我就想着咱們畢竟分家了,應該要給那邊送年禮,所以就過來想跟你商量商量,看給送什麽樣的年禮。”
梅氏這兩日也在想這事兒,聽喬氏這麽說,她沉吟了一下,道:“按村裏的規矩,一般分了家的送年禮,也不過就是兩斤肉一斤酒,咱家準備照着規矩辦,也讓別人沒什麽可挑的。”
喬氏雖有些心疼兩斤肉,到底今年家裏也殺豬了,不缺那點兒東西,禮數盡到,也免得被人指摘,遂點點頭道:“行,那咱家也照着這麽辦。”
說完,喬氏便準備走了。
梅氏留她:“中午在家吃飯。”
“不了,家裏還忙着呢。”
後半響的時候,梅氏便讓盧明海将給上房那邊的年禮,送了過去。
到了三十這一日,白日裏與往日并沒有什麽分別,甚至村裏有那家裏活兒沒幹完的人家,還忙着幹活兒。
鄉下的規矩,三十這一日也就算了,過了子時,就是新的一年。一直到十五之前,家中除了一日三餐外,都是不幹活的。當然還有一些什麽不能動針線,不能掃地的規矩,在這裏就不一一細說了。
到了後半響,二房一家子去了大房那邊。
既然分家了,來者就是客,所以梅氏和喬氏是不用幹活的,就胡氏和小胡氏在竈房裏忙,二房三房兩房人只用等着吃就好了。
待飯做好,此時外面天也已經黑了,隐隐約約能聽到村裏四處有爆竹響聲。
吃團年飯前是要先祭祖的,待祖宗們吃過了,晚輩們才能吃。祭完祖,出去扔了一串兒點燃的鞭炮,便開始吃團年飯。
席開兩桌,與往日沒分家之前一樣。
坐在首位的盧老漢,看着下面兒孫滿堂,不禁露出了一抹笑容,老眼也濕潤起來。人年紀大了,總是容易傷懷,尤其這大半年來,盧老漢覺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想得也就越來越多了。
“望我們一家人和和美美,來年的日子蒸蒸日上,越過越好。”
盧老漢簡單地說了兩句,便率先拿起筷子,見他動筷子了,下面一衆小輩才動筷子。
飯桌上很安靜,大抵是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吧,尤其這近半年裏,二房三房都和大房鬧過不止一次矛盾,如今也就只剩下了一點面子情。
吃罷飯,盧老漢留着三個兒子說話,梅氏則是帶着幾個孩子回家去了。
過了一會兒,盧明海才回來。
梅氏問道:“你爹找你們說啥了?”盧老漢可不是無緣無故就想找兒子敘舊的人。
盧明海頓了一下,道:“其實也沒啥,就是爹似乎有些後悔分家了。”
梅氏才不想去戳破男人善意的謊言,恐怕不是似乎,而是真的。且絕不止這麽簡單,盧老漢肯定是當着幾個兒子面,說了讓他們回去的話。大抵是礙着各房都有自己的心思,所以沒成。
誠如梅氏所想,确實如此,首先三房人就不同意,二房自然也不會同意了。另外,大房那邊估計也是不樂意的。分了家就是自己當家,再合在一起過,指不定當家的權利就被老兩口收回去。
現如今也就只有盧老漢才不明白這些,可能他也明白,只是揣着明白當糊塗。
“好了,不說這,大過年的說這個太掃興了。”
年三十這日是有守夜的規矩,二房一家人坐在一起說話,倒也好打發時間。只是五郎年紀小,容易困,半途中就睡着了。
終于熬到子時,大家各自回屋歇息。
正月初一這一日,按照慣例是不走親戚的,頂多就是同村之間遇見了,互相道一個新年大喜。一般大人們都不會出門,只有小孩兒們三五成一群,挨家挨戶給人拜年。
當然這年也不是白拜的,家家戶戶都會提前準備一些炒豆子炒瓜子之類的零嘴兒,見有孩子上門拜年,給人抓上一把。所以每個出門拜年的小孩兒,手裏都會提一個小布兜,邊走邊吃,吃不完裝着,別提多開心了。
小時候,盧嬌月也曾這樣過,只是如今二房這邊也就只有七郎有這種資格了。過了十歲的孩子,一般人家都不會讓自家孩子再這樣。一來十歲以後,就是大人了,二來也是怕人說道。
早早的,五郎就提着一個盧嬌月專門給他縫的小布兜,去找小夥伴們集合。二房兩口子和盧嬌月等人則是留在家裏,大門敞着,等待有小孩子來自家拜年。
不多時,就有一群小孩子進來了,嘴裏或是叫着海爺爺海奶奶,或是叫着叔叔嬸嬸,姐姐哥哥什麽的新年好。梅氏和盧嬌月笑眯眯的,從桌上擺放的盤子中,抓起一把把炒豆子、炒瓜子,往他們小布兜裏裝,把孩子們樂得小臉兒泛紅。
一波又一波,直到接近中午的時候,才漸漸沒人來了。
“估計你弟弟今天又會豐收不少。”梅氏笑着和女兒說。
正說着,五郎回來了。
果然那個小布兜裏,混雜着裝了很多零嘴兒,有瓜子有豆子,還有饴糖。至于饴糖,五郎則是單獨放的,他有經驗,早上出門的時候,就讓他姐給他找了一塊兒油紙,用來包糖最好。
這種饴糖,二房家也有做,做法也很簡單,就是用小黃米做‘酶子’,待‘酶子’發好後,再做一鍋黃米飯,放涼後,攙在‘酶子’裏攪拌。等這一鍋東西變成稀稀的糖汁後,将鍋架在竈上,添了土蜂蜜慢慢熬,熬得差不多半幹稠的狀态,就可以做饴糖了。
先等它放涼,差不多到不燙手的時候,放在案板上。或是搓成條狀,或是揉成團切片,然後放在外面晾上一晚,就能吃了。鄉下人大多都不富裕,舍不得給自家孩子賣糖吃,便做這種簡易的饴糖來哄孩子。
“姐,你看我得了好多糖,分你一些吃。”五郎掏出包得鼓鼓囊囊的油紙,對盧嬌月道。
盧廣智抗議:“就只有你姐的,沒有你二哥的?”
五郎笑嘻嘻地抓抓頭,“怎麽可能沒有呢,都有。”
說着,就大方的将油紙打開,給哥姐們分糖吃。盧廣智率先過去拿了一塊兒,盧嬌月拈了一片,連盧廣義也笑着拿起一片,放進嘴裏。
“是不是很甜很好吃?”五郎擠眉弄眼道。
其他三人紛紛點頭。
梅氏笑道:“家裏又不是沒有,瞧你們一個個稀罕的,跟幾輩子沒吃過糖似的。”
可是怎麽能一樣呢?
對于小孩子來說,永遠是別人家的東西更香。
尤其盧嬌月兄妹三個已經很多年沒有提着小布兜,四處拜年,得零嘴兒吃了。這吃得也許并不只是味覺,而是那種關于幼時的回憶。
“爹,娘,你們也吃。”五郎主動給爹娘一人拿了一塊兒糖。
饴糖酥酥脆脆的,甜度适中,撇棄并不好看的長相,其實挺好吃的。
盧明海放在嘴裏,嚼得咯嘣咯嘣直響,又對梅氏道:“他娘,我怎麽覺得別人家的饴糖,比咱家的好吃些?”
梅氏笑罵他:“跟個小孩子似的,也不害臊。”
盧明海哈哈大笑起來,下面幾個小的互相對一個眼神,也笑了起來。
正月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
盧嬌月如今還沒有出嫁,若是出嫁,梅氏該改成初三回娘家了,現如今還是初二回。
一大早,二房一家子便穿戴整齊,往梨花嶺去了。
到了梅家,梅家一家人都在,大房的兩個兒媳婦今天沒有回娘家,她們是初三回的。像這種事情,初二回和初三回沒有什麽區別,都是和自己娘家商量的。
見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都來了,梅老漢和柳氏十分高興。
柳氏抱着盧嬌月就不丢手了,埋怨她怎麽這麽久不來家裏。不過梅家人也是知道盧明海一家子剛分家,家裏也忙,所以柳氏雖然這樣說,卻并沒有埋怨的意思。
大過年的,大人小孩兒都是穿戴一新,個個臉上笑眯眯的,坐在一起說話。
似乎上次梅氏回娘家鬧得那一出,并沒有産生任何影響,船過便水無痕。當然肯定不可能如此,只是在過年的時候,沒人會将情緒在臉上帶出來。
之後,男人們坐在一起說話,媳婦們去竈房做飯,梅氏拉着她娘進屋說話,盧嬌月被柳氏帶着一起。
“娘,這次老三回來,家裏沒鬧出什麽事吧?”
柳氏笑眯眯的,“你別操心,沒呢。你兩個哥哥不是外向人,老大的媳婦是個懂事的,你大哥說了她一頓,她就消停了。至于宏宇宏志兩人的媳婦,你爹生氣發了話,宏宇宏志便沒敢去她們娘家接她們。隔了一天,兩人自己就回來了,之後再沒敢再犯。兩人還年輕,會有些小心思也是正常,教教就好了。”
梅氏也沒多說,只道:“那就好。”
母女兩人便開始說一些閑話,大多都是梅氏抱怨盧家那邊,柳氏溫聲勸着女兒。
盧嬌月偷偷瞅了一眼外婆,見她眉宇之間隐隐有一絲憂慮的神色,心中了然。
現如今确實沒事,那是因為有兩個舅舅和外公壓着,小舅舅拿了老兩口的私房之事,還沒暴露出來。若是生意成了,自然是好,悄無聲息就将這事平了。可若是沒成,甚至把銀子賠了,恐怕家中又是一場大風波。
就好像上輩子。
想到這裏,盧嬌月心中一陣心煩意亂。也不知小舅舅生意上的事怎麽樣了,那楊青山是不是有問題,韓進和小舅舅是怎麽打算的,她一無所知。
壓着心中的煩躁,盧嬌月坐在柳氏身邊聽她和梅氏說話。中間她抽空出去了一趟,想去找梅莊毅,只可惜梅家的幾個男人和盧明海父子倆說話,只得铩羽而歸。
中午在梅家用了飯,到了後半響的時候,二房一家子才回去。
臨走的時候,梅莊毅對盧嬌月道,說等上元節那日帶他們兄妹幾個去縣裏玩,晚上的時候縣裏有花燈可看。
盧嬌月答應下來。
轉眼間到了上元節這日。
一大早,五郎就在說小舅舅帶着去縣裏玩的事。
梅氏笑看着兒子,道:“急什麽,這會兒才什麽時候,既然說是晚上,你小舅舅後半響的時候才會來。”
果然,到了後半響的時候,梅莊毅趕着騾子車來了。
當時桂丫也在盧家,盧嬌月便問她去不去縣裏看花燈,桂丫本來要拒絕,卻被盧嬌月硬拉着不讓她走。
梅莊毅也是認識外甥女這個玩伴,拿她當自家晚輩看,便出言邀請,說就嬌月一個姑娘家,有個姑娘陪着也好。
梅氏也道說跟去玩玩,反正都是自家人,不用這麽客氣。
桂丫實在磨不開面子,才答應下來。
跟着盧嬌月又叫盧廣義也一同去,盧廣義說不去,她又是撒嬌,又是祭出小舅舅,盧廣義才同意下來。在盧廣義心裏,他已經是個大人了,哪能還跟弟弟妹妹們那樣到處跑着玩。
商量好後,盧嬌月便回屋做出門的準備。
梅莊毅跟在後面,也進了屋。
“小月兒,你在打什麽主意?”
盧嬌月一愣,難道這麽明顯嗎?
“你想撮合你哥和你那玩伴?”梅莊毅又道。
知道小舅舅是個精明人,所以盧嬌月也沒打算瞞他,便點了點頭。
“桂丫喜歡大哥,但礙着她家裏的情況,一直不敢顯露出來。桂丫家裏的情況是困難了些,但她為人剛強有主見,我覺得他挺适合大哥的。”說着,她嘆了一口氣:“大哥現在是被裴家人傷透了心,娘心裏急得着火,卻不敢在他面前提再給他說門親事的事。我想着吧,桂丫是知根知底的人,我給他們從中制造些機會,說不定能成呢,也解決了我娘心中的頭等大事。畢竟大哥也不小了,十八也該娶親了。”
梅莊毅擰着眉,想了一下,道:“你說的倒也挺有道理,這人啊不看身份貴賤,家中貧富,還得看人本質好不好。裴家那群人就是蠹蟲,不提也罷,至于你說桂丫家的事,其實她家的事也簡單,給她們找一個賴以生存的活計,就能将日子過起來。這事你也別多想,先看看吧。”
盧嬌月笑了笑,“是啊,我也是這麽想的,畢竟兩個人能不能成,還得看緣分。”
說到這裏,她想到自己和韓進,臉上不禁一紅。換着以前,她絕對不敢想象自己竟然會喜歡這樣一個人,兩人甚至可以說算是私定終身。
梅莊毅看着外甥女臉上那抹小女兒家的嬌态,心中暗嘆:女大不中留,自家養得好好的一朵嬌花兒,就被韓進那個老光棍給拱了。
他一面感嘆,一面就出去了,盧嬌月換了身衣裳,出來和大家集合。
出門之前,梅氏千叮咛萬囑咐,讓幾個小的千萬不要亂跑,縣裏人多,免得走丢了。梅莊毅拍着胸脯說沒事,又說還有韓進跟着,絕不對出事。
一聽說有韓進跟着,梅氏終于放下心來,韓進是個妥帖的人,有他跟着,她也不用在家裏憂心不已。
按下不提,梅莊毅帶着幾個小的上了騾子車,往萬年縣駛去。
等到縣裏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
到處都十分熱鬧,來往行人的臉上都能看出帶着幾分喜色。
‘上元節’是大乾國最為盛大一節日,每逢到了這個時候,到處都是一片歡騰。除過有很多花燈可看,有燈市可逛,更有姑娘家和已婚婦人走百病、摸門釘的習俗,也算是對未來的一種期許與盼望。
因為大家晚上都沒有吃飯,所以梅莊毅先帶着幾人去了一家酒樓。
停了車,進了酒樓,剛好韓進從裏面走出來。
“我在上面就看到你們來了,走吧,先上去。”
梅莊毅睃他一眼,臉上卻是笑眯眯的,回頭招呼盧廣義兄妹幾人:“今兒你們進子叔請客,想吃什麽點什麽,吃飽了咱們再出去玩。”
韓進神态如常。
盧嬌月瞄了他一眼,卻是臉一紅,垂下頭去。
盧廣義是個實誠的,忙道了一句謝謝進子叔。盧廣智跟韓進是老熟人了,笑嘻嘻地也跟着說了一句謝謝進子叔。桂丫跟韓進也稱得上是認識,但明面上可不是如此,只能拘束地站在盧嬌月身旁,不說話。
一行人上了二樓,韓進已經提前訂了雅間。
雅間不大,不過坐這麽幾個人,也是坐得下的。
“每逢到了這個時候,各家的酒樓都是滿的。你說的有些急,地方都訂出去了,這家酒樓的老板跟我熟識,才給挪了一間出來。”
梅莊毅笑眯眯的,“我就知道這事托給你沒錯,就算沒地方,挪也要給挪出一處。”
韓進懶得理會好友的調侃,只是看了他一眼,沒說話。
有小二進來給幾個倒茶水,又問道需要吃些什麽。梅莊毅也沒客氣,撈過菜單,便開始大點特點起來。
盧嬌月極少在外面吃飯,聽小舅舅點了這麽多東西,也知道要花費不少。不禁道:“小舅舅,你點這麽多,吃得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