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端午
端王和端王妃大怒。
那書生就如話本子裏一樣,家裏一貧如洗,靠着老娘給人漿洗衣裳艱難供他讀書,若他的書真的讀得有多好也就罷了,寒門貴子也不是就完全配不上郡主之尊,偏偏端王和端王妃觀這書生不僅是個死讀書的,性子還頗有些迂腐。
這樣一個人,無論怎麽看,都絕非良配。
可任憑端王和端王妃怎麽說,嘉和郡主就是一條道走到黑,要死要活的非得嫁給那書生。
端王和端王妃向來寵着這個老來女,在嘉和郡主一哭二鬧三上吊外加絕食威脅之下,到底沒繃住松了口。
于是,堂堂郡主就這樣嫁了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書生。
在當年,這件事可是讓京城百姓熱議了許久。
更有許多寒門書生扼腕不已,這樣的好事為何他們就沒能碰上了?
甚至,後來一度還有許多書生都争相打聽京中待嫁的貴女,就想着會不會有那位儀賓的好運,從此鯉魚躍龍門。
當然了,京中待嫁的貴女不少,但像嘉和郡主這樣好哄騙的卻再沒有了,這些書生也只能铩羽而歸。
嘉和郡主出嫁之後,最開始京城許多人還都盯着郡主府,想看看這位郡主的婚後生活是什麽樣子的,但後來久久打聽不到消息,便也沒有人關注了。
直到此時。
關于嘉和郡主的事在姜嬈的腦中過了一遍,接着她才注意到車夫說,郡主府的小少爺丢了。
小少爺……
姜嬈的目光落在馬車裏正和圓姐兒一起吃糕點的孩子。
如果她猜得沒錯,這孩子應該就是嘉和郡主府走丢的小少爺?
這倒是巧了!
不過,能讓一個孩子免于與家人失散,這到底也是好的。
姜嬈看着那乖乖吃點心的小家夥,問道:“小家夥,嘉和郡主是你娘親嗎?”
聽到這裏,小家夥擡頭看向姜嬈。
過了好一會兒,才張了張嘴:“娘……”
這半日下來,小家夥還是第一次張口說話呢。
姜嬈不由在小家夥的頭上輕輕撫了撫。
她原還以為這小家夥是有啞疾,現在看來他只是喜歡說話而已,這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确認了小家夥是嘉和郡主府的小少爺,姜嬈原想讓穆珩把這孩子抱着,一起給送回郡主府的,但想想她之前的猜測,又改變主意了。
她吩咐車夫:“等到人少些了,你去郡主府傳個話,就說郡主府的小少爺在我們這裏,但要嘉和郡主親自過來接。”
車夫雖然不解,但仍照做了,過了好一會兒才找了機會給先前一直待在嘉和郡主身邊的一位嬷嬷傳了話。
不多時,嘉和郡主果然走了過來。
嘉和郡主看着年紀與姜嬈差不多,她容貌明麗鮮妍,穿着一身石榴紅的長裙,因為疾行的原因,裙擺快速劃出一道道火紅的痕跡。
姜嬈和穆珩帶着兩個孩子下車,嘉和郡主一見着被穆珩抱下來的小家夥,頓時喜極而泣。
“虞兒!”她将小家夥緊緊抱進懷裏。
小家夥将臉緊緊貼在嘉和郡主的胸口,雖然還是沒說話,但眼裏分明有着依戀。
姜嬈看着這母子重逢的畫面,不由得輕輕舒了一口氣。
過了一會兒,等嘉和郡主的情緒穩定一些了,姜嬈才道:“郡主可否借一步說話?”
嘉和郡主這才想起來,她的虞兒是被眼前這兩人送回來的,而她只顧着失而複得的喜悅與慶幸,都還沒謝過人家。
“多謝兩位送虞兒回來,還請兩位留下姓名,也容得我感謝一番……”
這些話,嘉和郡主說得再真心不過。
姜嬈笑了笑:“不過是舉手之勞,郡主不必放在心上,關于這小家夥,我還有些話要與郡主說。”
嘉和郡主頓了頓,似是預感到了什麽一般,她斂起面上的笑容,抱着孩子與姜嬈一起走到了角落裏。
姜嬈道:“郡主府發生了什麽,我方才也打聽了一二,聽說是儀賓把孩子帶出去看龍舟賽,孩子才不小心走失,我不知儀賓事後有沒有去找這小家夥,但我們是在雲來居遇到小家夥的,還帶着小家夥在雲來居外面等了大半個下午,一直沒有等到有人找過來……”
嘉和郡主的面色變得有些慘淡,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深吸一口氣:“多謝你的提醒,我明白了。”
然後再次讓姜嬈和穆珩留下姓名。
姜嬈想了想,道:“我是姜嬈,他是穆珩。”
話說完,姜嬈向嘉和郡主道別,一家三口登上馬車往侯府而去。
因為遇到那小家夥耽誤了時間,姜嬈三人回到侯府的時候,太陽都已經斜斜挂在了天邊,算算時間這端午家宴差不多都要開始了,一家三口于是沒有回立雪堂換衣裳,而是直接去了主院。
主院裏這時候已經坐滿了人。
楊氏坐在最上首的位置,穆從文孫氏等人則簇擁着楊氏噓寒問暖,各房的孩子則在屋裏嬉笑打鬧,好一派熱鬧景象。
姜嬈和穆珩帶着圓姐兒一進屋,立即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趙氏笑了一聲:“三弟和三弟妹出門玩得可還開心?”
一聽這話,孫氏立即沉下臉。
姜嬈都沒有去看孫氏的臉色,她笑着點頭:“多謝大嫂關心,我們玩得還挺開心的,龍舟賽特別熱鬧,就是可惜大嫂你們都沒去看。”
大人們之間打機鋒,小孩子卻沒有那麽多的心思。
知道圓姐兒去看了龍舟賽,各房的孩子們頓時将圓姐兒圍了起來,叽叽喳喳地問着龍舟賽的情況,倒是把大人們之間那有些凝滞的氣氛給打散了。
被衆人簇擁着的楊氏目光在衆多兒孫身上一掃,淡淡地道:“既然人齊了,那就擺膳吧。”
楊氏開了口,其他人自然不會逆了她的意。
酒菜本就已經準備好了,很快就如流水一樣被擺上了桌。
大人們坐一桌,孩子們另坐了一桌,等到衆人都落了座,定遠侯府的端午家宴就正式開始了。
穆從文第一個端着酒杯站起來,他看向楊氏,笑容滿面:“母親,又是一年端午,兒子在這裏祝您長命百歲,歲歲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