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山村
太陽肆意的散發着它的威力,不把人給烤死了不罷休。
眼看着每個人都走的汗如雨下,牛和騾子也累的不行了,走在最前面的村長家和徐遠山家終于放話可以原地休息。
周小輝松了一口氣,把周安平放在了地上,再這樣走下去,他也要吃不消了。
周安樂也不輕松,走到現在,身上的包袱像是石頭一樣壓在身上,感覺能把人壓垮了。
為了不被抛下,她們真是拼了老命,之前從來沒有走的這麽久過。
她們幾個累了就休息,渴了就喝水,哪像現在這樣,別人不放話,自己不能停,整整走了一整個上午!
“大姐,下午我幫你背包袱吧!”周安安小小的身子仿佛蘊含了無限大的能量,別人都氣喘如牛了,她竟然還有力氣說話?
“安安,你不累嗎?”周安樂看着周安安問。
“我覺得還好,有點累!要是能吃個幹糧,我就不累了。”
“你早上吃了三個饅頭!這就餓了?”周小輝不可置信的看着周安安,又看了看她的小肚子。
明明平平的,看上去也不大啊,這麽能裝?
要知道周安樂為了方便,每個粗糧饅頭都蒸的大大的!早上一個沒看住周安安就吃了三個,給他們兩個人吓了一跳,沒想到周安安吃完了一點撐到的感覺都沒有。
周安安摸了摸小肚子,“大姐,我有點餓了。”
周安樂也被周安安這飯量驚到了,本來預備的一天的口糧,看情況吃不到晚上了,當機立斷的從破布裏面拿出來給幾個人分了。
徐文武手中拿着幾個窩窩頭過來了,身後還跟着徐遠山。
看到她們已經吃上了東西,神色一愣,看了一眼父親。
Advertisement
徐文武這會兒的心智就和小孩子一樣,看見安平和安安就揮着手過來了,“平平!安安!”
跑到兩個人的面前,看着他們手裏的饅頭,眼巴巴的看着,口水直接流了出來。
徐遠山臉色一黑,對着周小輝說,“這是我娘讓我們拿來謝你們的,你們留着晚上吃吧。”
說完就示意父親把窩窩頭給周小輝她們,徐文武老實的把東西遞給了周小輝,眼神卻沒有移開。
“大寶,你要不要吃?”安平看着自己的朋友一直盯着手中的饅頭,糾結了一會兒,決定大方的分給他一點。
小心的掰開了一點點,然後給徐文武,他接過一口就沒了。
速度快的徐遠山都來不及阻止。
周安樂看到他這個樣子,從包袱裏又拿出了一個遞給他,“大叔,你吃吧!”
“謝謝樂樂!”徐文武開心壞了,說完就接過去吃了起來。
徐遠山拒絕的話還有說,就咽了下去。
沉默了半天說了一句,“謝謝!”
看見父親這個樣子,人家在吃東西他也不好多呆,轉身就回去了。
這時的村裏人,都尚且有幾分餘糧,都趁着這個時間在填飽肚子,看到自己兒子回來了,徐文武卻沒有回來,徐遠山的娘忍不住向後張望。
“兒子,你爹呢?”張氏問他。
“我們去送東西的時候,人家已經吃上了,我爹他看人家吃的香,就想吃,那個稍大的姑娘,就給了我爹一個大饅頭,他就在那裏吃了。”徐遠山有些無奈。
“哎喲!這年頭這光景,幾個孩子活下來都不容易了,還給你爹吃的,仁義啊!!幹脆這幾天你多看着點,有什麽事情你多幫幫!”徐遠山的身後,她奶奶李氏,不知道什麽時候聽見了他的話,一拍大腿就接過了話茬。
“娘說的是!兒子啊,你沒事就看看人家有什麽要幫忙的,沒事幫一下!”
徐遠山點了點頭,這些事不用說他都會去幫忙的。
這邊周安樂她們吃了幹糧,又喝了水,還看到有一些人,跑到官道旁邊的林子裏挖草根吃。
看着他們,幾個人更加珍惜自己的食物。
周安樂都沒敢多喝水,因為啥?
因為這露天野地,上廁所都不好上!
幹旱的原因,路兩邊的植物都死了一半了,放眼望去,幾乎都是不過小腿的幹草,這怎麽上?上一半旁邊走來一個人,你是繼續呢,還是提褲子呢?
下午啓程的時候,周安安接過了周安樂的包袱,非要自己背一個。
周安樂想要解開,把裏面的東西拿出來一點,周安安不讓,說自己已經長大了,背得動。
看到她這個樣子,周安樂也沒有拒絕了,如果真的背不動再說吧。
又是一個累死的下午,到了晚上終于找到了一個略微平坦的地方,所有人開始休息。
對于一路上新加入的幾個孩子,一整天的時間,整個隊伍一百多號人都知道了,雖然有的人有意見,但是想到反正又不吃自己喝自己的,再加上是徐遠山發的話,所以也就沒再說什麽。
一下午的時間,周安樂有意無意的總是湊到徐大勇的身邊,沒事就唠唠嗑,也算把這個隊伍的情況摸了個差不離。
因為想着是村長和徐遠山都發了話,所以徐大勇對這四個孩子就沒有防備那麽多,再加上下午的時候徐文武一直和她們一起走的,就更加沒有顧慮了。
他們是大山村的村民,因為村子不大,地處偏僻,消息比較慢,人也不多,大概只有二十幾戶人家。
徐遠山是他們村子裏唯一讀了書并且考了童生的人,十二歲就考上了童生,是村子裏出了名的神童。
前幾天徐遠山從外面回來,一回來就喊了村長商量事情,沒一會兒所有人就知道了,外面已經開始戰亂了,大量的難民要趕到這裏。
他們必須要離開,逃出這個地方,據徐遠山說,要去晉國。
這一下子都炸了,二十多戶人家,有人相信,有人覺得徐遠山只是個半大的小子,說的話不能信,說什麽都不走。
徐遠山也不強求,把自己家的東西收拾好,帶着家裏面的人就走。
村長一看,趕緊招呼自己家跟上,就這樣,才走了十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