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透過船窗的數個暗暗人影, 霍曜便知道不只恭和帝一人在船上,還有別的女子。照這情形看,那幾位女子必定不是宮中的妃嫔, 否則興師動衆, 霍曜一定有所耳聞。
恭和帝素來好.色, 網羅天下曼妙女子,供他一人享受,淑妃又一貫縱着他,甚至會幫恭和帝物色,也因此恭和帝愈發寵淑妃。
沒想到這回, 恭和帝竟然到民間, 不知又和什麽樣的女子取樂,簡直有失身份。
霍曜想起小時候母親因為這樣的事常常和恭和帝發生争執。
恭和帝後宮妃嫔衆多,偶爾甚至數人一同作樂, 不顧朝政,母親認為恭和帝應節制情.欲,将更多心思放在國事上,便親自跪在宮門前,但求恭和帝以國事為重。
恭和帝認為天下是他所有,飲酒好.色是男兒本色。他辛苦半生, 自該享受這浩大成果。因此兩人為此鬧得很不愉快。
在心裏暗嘆一聲,霍曜牽起黎玉帛,正欲離開,忽然聽到一聲慘叫,是船上傳來的恭和帝聲音。緊接着霍曜便看見數個侍衛沖進船艙, 整個船艙震蕩, 裏頭一陣嘈雜, 猶如鬼叫。
霍曜抱起黎玉帛縱身飛到船上,牽着黎玉帛走進船艙,簡直被眼前一幕吓得驚呆。只見一位女子用鋒利的金簪抵着淑妃娘娘的喉嚨,已經刺出一點血,目光兇狠地看着站在她面前的恭和帝和一衆侍衛。
那女子頭發散亂,顯然已經經歷了一段打鬥。
因為她以淑妃為人質,侍衛門持刀不敢向前,等着恭和帝的命令。
恭和帝衣衫不整,發髻微斜,神色很難看,道:“你是誰?為什麽要做這種事?”
那女子道:“裝什麽裝?皇上!!”她手裏的金簪往淑妃喉嚨微微一刺,鮮血便呲地流了出來,咬牙切齒地對着淑妃道:“好高貴的淑妃娘娘!!竟然陪着皇上來民間找妓.女尋歡作樂!表面是皇上和淑妃,其實是嫖.客和拉皮條的罷了!”
在場衆人都變了臉色,有知道的不敢說,不知道的聞言更是覺得匪夷所思。
站在霍曜身邊的黎玉帛看了看,除了這位行刺的女子,還有三位妓.女,皆是花容月貌,柳腰桃面,一看便是風月場的老手。她們一共四人,但顯然行刺的只有這位女子一人,另外三個吓得縮成一團,完全不敢動彈。
恭和帝怒斥道:“大膽!朕要你是你的福氣!快放了淑妃,否則朕要将你滿門抄斬!”
那行刺女子哈哈笑道:“淑妃,你瞧瞧,這就是你拼死保護的皇上!剛才我本來是要直接對他下手的,他卻将你推了過來!危險的時候,你在他心裏一文不值!”
“休得胡言!朕是天子,憑你那點伎倆,就想暗殺朕?簡直是癡心妄想,你放了淑妃,朕還能留你全屍。”恭和帝面色陰沉,心裏卻深感不安,這一年來,他數次處在危險中,雖然最後都能化險為夷,但這是不是上天對他的警示和懲罰?
恭和帝遞給霍曜一個眼神,讓他見機行事,殺了行刺女子救出淑妃。
霍曜和黎玉帛都巴不得那女子立刻将金簪刺進淑妃的喉嚨,好讓淑妃血濺當場,早歸陰曹地府。但皇命不可違,霍曜還是緊盯着行刺女子。
金簪下的淑妃面色慘白,紋絲不動,深恐那女子真的将金簪刺進她的血管,那她就真的完了,處心積慮地謀劃一輩子,到頭來死得不明不白,她可不甘心。
至于行刺女子說的,恭和帝将她推向危險,成為人質,她雖然心中對恭和帝的行為生氣甚至覺得羞恥,但也見怪不怪,恭和帝向來就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否則當年也不會因廢後烏氏的直言進谏而惱羞成怒。
淑妃顫着嘴唇問道:“姑娘,你想要什麽,本宮都可以給你。”
“我想要我姐姐活過來!”那行刺女子咬牙切齒,雙目通紅,仿佛恨到了極點,手裏的金簪也不由自主地刺深了一點。
淑妃顫着聲問道:“你姐姐是誰?”
“我姐姐就是被你們害死的!我姐姐是李萍沐!”
淑妃腦海裏浮現出故人的面孔,道:“原來你是萍婕妤的妹妹。”
“不錯!我真名叫李萍清。當年就是你,禍國妖孽淑妃,看中了我的姐姐,将我姐姐帶進宮去。後來我姐姐有孕,也是你打掉了她的孩子,讓她慘死在宮中。我練了這一身武術,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找你們這對狗男女報仇!”
李萍清想起這世上唯一的親人姐姐,哭得淚流滿面,又痛恨至極:“為此,我蟄伏多年。得知淑妃要找青樓女子伺候皇上,我便逮住機會,買通青樓老鸨,将我舉薦出來。我呸!什麽狗屁皇上,居然要和青樓女子玩樂!你這種不自重不愛百姓的皇上也配當皇上?”
她知道今天自己是不可能活着走出這艘船的,一股腦要将這些年的憤恨全部發洩出來:“狗屁皇上!你知不知道黎民百姓都在盼着你趕緊歸西,梁王即位,百姓的日子才能好過!”
“你放肆!”恭和帝從沒被人這般嚴厲地批評過,他聽到的向來都是好話谄媚之言,這會兒氣得胡子都鬥起來,一定……一定要将這女子碎屍萬段!
憤怒之餘,他還瞥了一眼霍曜,對霍曜的忌憚之心更重。霍曜看到恭和帝的眼神,自然也了然他心中所想,便對李萍清道:“休得胡言。”
淑妃心如電轉,馬上就想好了解釋,對身後的李萍清道:“你姐姐不是本宮害的。她身子素來孱弱,不易有孕,懷孕後身子更差,常常睡不着吃不下,每況愈下,後來終于還是小産了,人也變得郁郁寡歡。本宮常常勸她要保重身子,可她既思念未能出世的孩子,又思念你這個唯一的妹妹,整天以淚洗面,身子如何好得起來?她常和我說起,小時候和你一起放風筝的快活日,還讓本宮将一盞花燈交給你。”
“什麽花燈?”李萍清聽到這,目光忽地閃過一絲柔情。
李萍沐這個人,淑妃印象非常深刻。當年她讓人挑了幾位沒什麽家底但容貌出衆的女子入宮,這種人容易為她所用,李萍沐就是其中之一。但李萍沐并不聽話,未得她的允許,擅自懷孕,而且很得皇上的喜愛。淑妃怕李萍沐将來能和她平起平坐,先送了打胎藥,再謀害之。
至于李萍沐的身世背景,淑妃早就了如指掌,也因此對她們姐妹倆的事情信手拈來,繼續巧舌如簧:“你姐姐說你們倆打小相依為命。小時候元宵節,你總是很羨慕別的小孩可以買花燈來玩,但你什麽都沒有。所以她親手做了一個非常漂亮的花燈,希望有朝一日能送到你手上。”
元宵節……花燈……
李萍清想起幼年之事,眼淚盈盈地道:“姐姐,姐姐……那個花燈現在在哪?”
“在宮裏。本宮總算見着你,将花燈交給你,也算了了你姐姐的一樁心願。”淑妃看向恭和帝,求情道:“皇上,懇請皇上念在萍婕妤的面子上,放了她妹妹吧。說起來,也是一場誤會。”
霍曜和黎玉帛對視一眼,不得不佩服淑妃這張嘴,居然能急中生智想出這麽一個辦法。很顯然,李萍清被淑妃所謂的“花燈”打動,只要她放下金簪,必死無疑。
恭和帝心領神會淑妃的意思,感慨道:“萍婕妤,朕身上的寝衣還是她親手繡了送的。朕和她的情分不薄,你既是她妹妹,朕可以寬恕你。”
李萍清手上金簪果然微微松開,淑妃繼續打情感牌:“你姐姐做那個花燈,花了不少時間,是本宮見過最漂亮的花燈……”
“不!我不信!”李萍清忽然收起了淚光,将金簪頂着淑妃白皙的喉嚨,尖着嗓子叫道,“你們騙我!如果你們真有這麽善良,天下百姓也不至于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姐姐也不會被強制進宮!你們這些人慣會佛口蛇心,我斷不會相信!橫豎今天我必死無疑,到了九泉之下,我再請姐姐給我做一個花燈。”
話是這麽說,但李萍清并沒有馬上動手,在她內心還是有一點點希望,希望能看一看姐姐做的花燈。
黎玉帛都看得着急了,能不能立刻刺下去!再優柔寡斷,你的報仇計劃就會完全落空。
淑妃道:“李萍清姑娘,你別激動!本宮立刻讓人去宮裏取那盞花燈過來,你一定很想看看,對不對?你可以一直挾持本宮,直到花燈到手上。”
“果真?”李萍清咬着唇,含了一絲希冀。
“自然是真的。”
便是在這會兒李萍清放松警惕的時候,一名侍衛見機行事,一把長刀刺了過去,李萍清當場氣絕,手裏的金簪落在地上,眼前漸漸浮現出姐姐在宮裏做花燈思念她的畫面,姐姐,姐姐……對不起,我沒用,沒能給你報仇……
淑妃終于死裏逃生,松了口氣,同時又感覺非常可恨,氣得踩了李萍清一腳,又吩咐将另外三位妓.女一并處死,還有她們出身的青樓都不能放過!
驚魂甫定後,船艙安靜下來。恭和帝在一張椅子上坐下,看了眼地上的血跡,随後又将目光投向霍曜道:“梁王,你怎麽會在這?”
霍曜如實交代。
淑妃掃了一眼黎玉帛問道:“梁王妃,手臂可好些了?”
“多謝淑妃關心,好些了。”黎玉帛知道這兩人如此相問,都沒好心,而且他和王爺目睹了恭和帝和淑妃的尴尬時刻,這兩人心裏一定不高興。
恭和帝目不轉睛眼冒寒氣地看着霍曜道:“你比這些侍衛的功夫都要高,适才,你為何不動手?”
霍曜很不滿意恭和帝的做法,強搶民女,不顧妃嫔死活,沉迷女.色,晚年後懶于朝政等等等等,數之不盡。但恭和帝是父,他是子,恭和帝是君,他是臣,從小到大的教育告訴他要忠孝義仁禮智信。
他覺得李萍清行刺情有可原,內心也盼着淑妃死掉,所以才沒有動手。霍曜撒謊道:“兒臣把握不準,怕刺客傷了淑妃娘娘。”
既然恭和帝疑心了,淑妃心想她就不用添油加醋,反而要說些好話來體現她的賢良淑德,便道:“皇上,梁王慎重也是好的,況且有他在,臣妾也相信自己終究會平安無事。”
恭和帝沉思半晌。他知道梁王最适合接他的帝位,哪怕他已經有了男子梁王妃,這些将來該開枝散葉的時候都可以解決,但恭和帝也最怕梁王,沒錯,就是內心恐懼。說起來可笑,一位父親竟然怕自己的兒子。
梁王陰鸷沉冷,行事不按規則,冷得可怕。如果他登基,将來恭和帝的醜事只怕會毫無保留地記載在史書上,那恭和帝必遺臭萬年。
恭和帝不想要讓一個見自己太多陰暗面且對自己含了許多恨意的兒子登基,而且他還是廢後烏氏的兒子,又對男子梁王妃情有獨鐘,這樣的兒子絕對不适合來日登臨大位。但梁王野心勃勃,朝堂上支持他的人又不少,恭和帝很擔心梁王将來某一天會出其不意地篡位,到時候他恭和帝豈不成了階下囚,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霍曜看到恭和帝諱莫如深的眼神,猜得他此時思緒紛飛,必定有一些幽秘且不得告人的想法,這對父子一直在互相猜忌,維持着表面的風平浪靜。
黎玉帛看不出這些彎彎繞繞,只覺得氣氛尴尬,他很想和梁王離開這個鬼地方,去街上看看七夕節的熱鬧也好,回梁王府也好。
燈影幢幢,河面微微蕩漾。
恭和帝終于開口道:“今天天山部落上表,要呈送可汗的獨女公主進京入宮。梁王,你便替朕去天山部落迎接天山公主來長安城。”
霍曜眸光一震,沒想到恭和帝要讓他去那麽遠的地方,而且是在今天的難堪之後,沒有任何征兆,可想而知,這一路必定危險重重。但帝王有命,臣不得不受。他只好道:“兒臣領命。”
黎玉帛當然舍不得霍曜,這一去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他不想和王爺異地戀,還是沒有任何快速通訊方式的異地戀!他不要!
忽地,他想起來,在原書裏,霍曜确實有此一行,而且書裏這個時候,太子沒有被廢,太子和淑妃設計陷害,讓梁王斷了雙腿!
只不過梁王是假裝斷了雙腿,回來後先殺了原主黎玉帛,之後又對太子和淑妃動手,再後面的劇情,黎玉帛就沒看了。
百分百确定的是,霍曜一定可以憑借他的聰明才智化險為夷。
但這也說明,這次出行絕不是表面迎接天山公主那麽簡單,一定有陰謀詭計!黎玉帛該怎麽和霍曜說呢?而且……而且他真不想和王爺分開。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