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多多砍柴
且不提劉大娘家的事,辛湖與大郎這也談論柴草的事情,因為他們家院子裏原先存下來的大半茅草,這兩天,被馬兒吃了一些,再滾着睡了睡,居然就剩下那麽一小半兒了。
現在不僅是劉大娘家缺柴草,就連他們家也缺得很呢。而且他們以前打的柴草都是以茅草和蘆葦,枯樹枝,落葉為主,都是不經燒的柴草,消耗的快。而且現在還多了三匹馬,柴草的缺口一下子就增加了不少。
“明天開始,我們也得多打點柴草了。”大郎嘆道。怎麽好象有幹不完的活兒一樣,天天忙得連軸轉,得不到休息。
“是的,不如我們明天去砍些粗點的樹枝回來。經燒些。”辛湖提議。
“恩,确實應當多弄些粗樹枝了。”大郎點點頭,說。
第二天,一大早的辛湖才起床,正準備煮粥,劉大娘就派了小石頭過來,叫道:“姐姐。我娘讓我來叫你們去我家吃呢。”
“哦,你們家早飯都煮好了嗎?”辛湖問。
“是啊,熟了,快點來啊。”小石頭說着,先回去了。
大郎見狀,就說:“去吧,把大寶叫起來。”
于是,一家四口就過來了,左不過是十幾米遠的距離,一家人很快就到了。
劉大娘樂呵呵的說:“這一頓,就算是我們新家落成了。”她原本是想請辛湖他們吃晚餐的,但想着大家都忙,幹脆就吃早飯吧。反正,家裏也沒什麽好東西,不過是多煮了幾塊肉罷了。
劉大娘擀了面,煮了一鍋手工面,弄了個鹹肉炒大白菜,滿滿幾碗菜,吃得大家滿嘴是油,而淨白面做的面條,也格外好吃,連大寶也吃了一滿碗呢。
昨兒,大郎已經告訴過劉大娘,“白菜蘿蔔,地裏有不少,你們要吃就自己去挖,塘裏蓮藕也多,随便挖,反正我們這裏就幾口人,吃不完。”
吃完飯,辛湖一家和劉大娘,小石頭都去打柴。小的就在附近撿枯枝落葉,大的就到遠處去,辛湖和大郎還帶了一張凳子,拿着砍刀,拖着筐子,順帶把三匹馬也牽出來了。讓它們自己找吃的,也是帶出來放風。
劉大娘見狀,也把兩匹馬帶出來了,跟他倆一路。
三個人騎着馬,到遠處的小山坡上去砍柴。這野外就格外冷一些,草上也都有一層白白的凍霜,在陽光的照射下,還閃着光呢。天色還早,地下的濕氣很足,一開始,大家就在路邊上砍,不敢往裏面走,怕把鞋打濕了。
Advertisement
但這一回大家都選了些粗壯的樹枝下手,也不管是活的還是枯的,把能砍到的都砍下來,反正這裏樹木多,不怕砍枝。一些歪歪扭扭的不會成材的小樹,與灌木也成了他們下手的對象。三個人兩把砍刀,輪換着砍了個把時辰,他們走過的地上就留下來一片樹枝。
“今天差不多,我們歇會兒,先把樹枝砍成一截一截的,再弄回去。”劉大娘摸了把額頭的汗,說。
她是個大人,而且是幹慣了活計的,平時又練武,都覺得累了,辛湖和大郎就更覺得累了,聽好一說,也都不砍了,坐下來喘氣。
歇了一會兒,喝了幾口水。幾個人又開始輪換着砍,粗大的樹枝就直接拿砍刀砍成一段一段的,弄得整整齊齊,再就地取材,拿有韌性的樹枝皮或者藤條紮成捆。一捆一捆的往馬身上放,小些的就直接放在筐子裏。結果,全部收拾好,才發現,他們砍的柴不夠多,五匹馬根本就馱不滿,還有兩匹馬是空着呢。
“我們再砍點吧。現在林裏也該幹了,我們往裏走吧。”辛湖說。
大郎點點頭,和劉大娘撿了石頭把砍柴刀打磨了幾下,進了林子又開始砍,又砍了個把時辰,累得手都快擡不起來了,才停了手。最後回家的時候,每馬匹馬身上都馱着好幾捆柴。
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劉大娘笑道:“照今天的速度,我們再砍三天,這個冬天的柴應當夠了吧。對了,你們這個地,冬天最冷有多冷,冷好長時間?”
對于這個問題,大郎在記憶中找了半天,才說:“反正得三四個月吧,再冷點就得下大雪了,我們一向都不出門。”
這麽模糊的答案,劉大娘也沒弄懂,不過她一想到大郎也只是個孩子,說不出很确實的答案也正常。
“那回家吧,反正有時間,我們多來砍幾天,把院子裏堆滿,應當就夠燒了。”劉大娘說,這主要是要燒炕,柴當然是越多越好,就算一個冬天用不完,也不會浪費。柴草嘛,哪天都要用的啊。
等三個人回到家,太陽就開始偏西了,這冬天裏白天短,劉大娘收拾收拾,就不打算再出門了,進廚房忙活着去做晚飯了。而大郎則帶了平兒,去地裏挖菜,一去一回又是大半個時辰,挖了一筐子白菜蘿蔔,送了一半給劉大娘家,自己家留了一半吃。
“哎喲,多謝多謝。”劉大娘嘴裏說着,手卻不慢,接過菜筐子,又說:“我還正說着,要去弄些菜呢,你們就給我送來了。”
雖然,昨天大郎說過讓她自己随便摘菜,但她一想這是人家種的,人家不喊她一起去,她也不太好意思天天開口要啊。哪裏想到,人家現在就給她送了半筐子來,夠他們一家人吃好幾天呢。雖說這是人家農戶家自己種的,夠吃,但這冬天裏菜蔬就是稀罕貨啊。
“我們家人手多,這以後挖菜,我就順便給你們也帶回來。”大郎說。反正現在有馬,不僅不用走路去,也不用花力氣背回來了,這挖菜就成了很輕閑的活兒呢。
“好,多謝。趕明白要挖蓮藕,就叫上我啊。”劉大娘說。
這菜是人家種的,挖菜也是個輕閑活,她不好直接去人家田裏挖,占點便宜也心安,但挖蓮藕卻不同,蓮藕原就是野生的,但挖起來卻不容易,她就不好占人家小孩子的便宜了,劉大娘打定主意,以後自己多挖些,分給他們家。
“好的。過幾天是要挖蓮藕了,上次我們存的都快吃完了。”大郎笑道。這幾天人多了,又多吃了中午一頓,蓮藕消耗得非常快。
“哦,對了,那池塘裏應該有不少魚吧,你們家有魚網嗎?我想去拉點魚上來,給小石頭娘補補身子。”劉大娘問。
“魚多的很呢,但我們也沒有網,上回阿湖拿簍子打了些魚上來,就是比較小,煮個湯還是可以的。”大郎說。
上次辛湖弄上來的魚,全部煮湯喝了,實在是因為家裏沒有什麽調料,除了能煮湯,她真不知道該怎樣處理了,就連鹽也得省着用,也不能腌制成鹹魚幹,好在找到了點蔥蒜,花椒也多,就直接煮了湯,大家喝了幾頓。
現在劉大娘提到魚,大郎也想起,是該再弄些魚上來了,先不說,魚湯能補身子,這起碼也能給大家換個口味啊。天天頓頓吃白菜蘿蔔,其實很會膩呢。而且說不定,劉大娘還帶了些調料呢,能把魚做得更好吃一些。
那次,辛湖就惋惜的說:“這要是有醋和姜就好了,有了這兩樣,魚就不會那麽腥了,味道會更好。”畢竟只加了蔥蒜和花椒,連油也沒有的魚湯,味道就那個樣了。
“拿簍子打魚?怎麽打的,能不能叫阿湖再打點?”劉大娘好奇的問。她還想着,大郎他們住在這裏,肯定家裏有魚網,會經常打魚吃呢。
“可以啊。改天我們一起去打魚啊。我們家也好多天沒吃過魚了呢。”
“唉,要不就明天吧,我們先去打魚,再去砍柴。”劉大娘是個急性子,連忙要訂下日子。
“行啊。這要是鹹鹽多,趁這個天氣,還能多打點魚,腌成魚幹呢。”大郎想起上回,辛湖說的,魚幹就可以直接烤着吃,很香。但家裏鹹鹽就那麽一點,哪裏敢用。
“你們家沒有鹽了嗎?”劉大娘問。
“還有一點兒。”大郎有些擔心的說,現在有銀子也不能出去買鹽,只能省着用了。好在家裏還有一壇子大醬,要不然,他早就着急要去弄鹽了。
“唉,我們也只帶了幾斤鹽,這裏能去趕集買嗎?”劉大娘問。
“不知道啊。上次我和阿湖就是想去趕集,賣掉蘿蔔蓮藕,換點鹽回來。可是,那路上還能走嗎?”大郎說。
“唉喲,沒法子,先省着點吃吧,我分給你們一點吧。”劉大娘歇了心思,那條路上,現在已經被人把持了,她連親人們的消息都不敢出去打聽了,就怕暴露了這個小村子,這連大帶小加起來都只有六七人的小村子,哪裏有抵抗能力啊。還是只能先躲在這裏,等開春後再做打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