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高宗李治:(2)
種反映。他是在失憶狀态下掐死孩子的,等醒過來後,早把自己掐死孩子的事情給忘了。而武媚娘呢,她當然不能将皇帝的這種怪病張揚開來,她很清楚,不管什麽樣的男人,落在她的手裏,鞭子抽鐵錘擊外帶鐵錐鑽刺,不搞到人格裂變精神異常,那就太不正常了。
所以武媚娘幹脆将這口黑鍋,徑直扣到了王皇後的身上。
于是王皇後被廢黜,打入冷宮——還有那個倒黴的蕭淑妃,她也跟王皇後一塊關進了冷宮裏。
廢黜王皇後,實際上是李治針對掌握了權力的文官系統的一次奪權行動。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文官們理所當然地要抵制這次行動,但由于李治師出有名,長孫無忌也無話可說,饒是這幫老臣子成了精般的尖滑,卻絕想不到孩子會是李治親手掐死的。即使是後世的史官,也只是暗示說這個孩子是武媚娘掐死的,卻絕不會想到李治的身上。
于是李治在變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有一天,李治途經冷宮,突然想起了關在裏邊的王皇後,就隔着門叫道:皇後你在不在?在就吱一聲……史官說,這是李治心軟慈悲,不忍心見王皇後落得如此下場,所以才出聲相喚。
可是武媚娘太了解李治了,只有她才知道,李治這種表現,不過是癔病再次發作。實際上,他之所以呼喚王皇後,只是在暗示武媚娘,快點宰了屋子裏的兩個女人——因為只有她們,才有可能知道他的病情,知道扼死孩子的兇手正是他。
他要殺人滅口。
那就殺吧,對此武媚娘毫無意見。于是她将王皇後斫去手足,浸泡在酒缸中,讓這個可憐的女人慢慢死去。在這個過程中,李治表示了最大限度的沉默。
沉默——表明了李治對此事的态度,沒有他本人的許可,武媚娘決不敢以如此酷毒的手段殺害王皇後。而李治之所以對他的結發妻子下如此之毒手,分明是此前的夫妻生活中累積了極深的怨恨。最大的可能是此間私房中的夫妻調笑,王氏于漫不經心之際傷害了李治的自尊,這種傷害像刀子一樣切碎了李治的心,而王氏卻渾然不覺。
以王氏看來,她和李治是表兄表妹,打小一塊兒玩大,相互之間調笑的過頭話說了也不知有多少,誰又會把這些放在心裏呢?
然而有些話——涉及私床秘事的話題,男人卻會永遠記在心裏,一旦他認為自己遭受到了傷害,怨毒之火就熊熊燒灼起來。
一如李治所做的那樣。
8.高速沖向死亡
打掉了王皇後并蕭淑妃反武媚娘集團,李治的下一個工作重點,就是要打掉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文官集團。
這個文官集團非要打掉不可,太反動——實際上是太超前了。這個文官體系根深葉茂,已經構成了帝國的議會,沒有議會的許可,皇帝的裁決就不會發生效用。早在李世民央求立李治為太子的時候,長孫無忌就說過:誰敢反對,吾必殺之。當着李世民的面,居然敢這樣說話,僅僅是因為文官系統已經嚴重地削弱了皇權。
Advertisement
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唯有一個被削弱、被牽扯、受到制衡的皇權才更為合理,更容易長治久安。可李治不想要什麽長治久安,長治久安有個屁用?你再長治久安,也比不了為所欲為的誘惑更大。
再者說了,中國之所以締造出皇權制度,目的并非是要實現國家的和諧發展、長治久安,而是要滿足個別人內心那種無可遏止的欲求。
但是李治的皇權是有限的,他不能夠為所欲為——不能夠為所欲為,這構成了人類最大的心理壓力。
有壓力,要解決。
解決掉礙手礙腳的文官集團,自己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可是,要如何做,才能夠解決掉文官集團呢?
李治對此懵懂,但幸好他找到了主心骨武媚娘。于是武媚娘垂簾聽政,以李治後備役的身份,向着文官系統發起了猛烈進攻。
說進攻,其實也沒啥攻的,無非是李治撇開民生政務不理,堅定不移地要立武媚娘為皇後。而文官集團則拼命反對。反對的理由也是現成的:那武媚娘是太宗李世民使用過的,現在李治又使用,用你就用吧,可有必要非要把她立為皇後嗎?這實際上是等于李治在向全天下老百姓發出熱烈呼籲:諸位,女士們先生們,父老鄉親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兄弟李治我,目前正在使用我爹使用過的一個女人耶……這種事哪怕只是想一想,就讓人起一身的雞皮疙瘩。
所以文官集團堅決反對。
大臣褚遂良在朝堂上大吵大鬧,抵死不依。這時候,坐在簾子後面的武媚娘高聲叫道:
何不捕殺此獠?
這句話,與武媚娘的性格是相符合的,但同時也透露出來這樣一個信息:通過多日來的垂簾聽政,多日來的朝堂争執,武媚娘已經弄清楚了帝國政治的真相。政治無非就是雙方大吵大鬧,大吼大叫,是非對錯是毫無意義的。有意義的,是誰的嗓門更高,誰的支持者更多——最重要的是支持者數量,而這就意味着權力。
所謂權力,不過是看跟在你屁股後面的小馬仔的數量而已。你的追随者越多,你的權力就越大。權勢權勢,跟在你後面的追随者多了,就自然而然形成了龐大的勢力,就對別人構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
文官系統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削弱皇權,原因就在于他們人多勢衆。不管誰是誰非,這麽多的人齊心合力嚷叫起來,你就得承認對方的合法性。
權力還有一個特性:所有的權力,終将分裂。
因為權力是依靠追随者數量所建立起來的,而人數衆多就意味着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意味着權力組織內部的鬥争與攻讦極為激烈。權力的穩固性與其內部的沖突成正比,越是強大的權力,其組織內部的鬥争就越是慘烈。
最強大的權力是獨裁,舉凡獨裁帝國,莫不是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而最弱小的權力不過是人際交往,在人際交往關系中,你不能夠對身邊的人頤指氣使,吆五喝六,別人同樣不能這樣對待你,所以親人朋友之間,殺戮行為就不像皇家權力那樣頻仍。
權力是一種高危生态現象,權力控制程度越弱,民衆的生存狀态越是和諧。舉凡追求權力的人,必然會為權力所反噬。
可是缺心眼的李治哪知道這些道理?他就如同武媚娘胯下的一匹老瘦馬,被武媚娘用鞭子抽着,用錘子敲着,用鐵錐刺着,只能閉了眼睛,瘋了一樣往前沖,沖啊,沖啊,他一口氣沖到人生的終點,眼睛一閉,死之。
他死得實在太是時候了,這時候他已經和武媚娘聯手,剪除了朝中文官集團的勢力,當年托孤的老臣子或是被趕走,或是被殺,留下來的是一個充滿了無盡想象的權力真空,全部留給了武媚娘。
而如果我們細究高宗李治的死因,就會很容易發現,李治之死,實際上是活活急死的——他發現了權力真空的存在,本以為自己會挺胸擡頭步入權力巅峰,卻發現事情并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樣,心裏一着急,昏厥性的癔病習慣性發作。只不過,這一次他昏過去之後,卻再也沒醒過來,這件事再次出乎他的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