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冬天了,終于能清閑一點了。
知青們和老鄉們不同,老鄉們忙完了地裏的活兒就還得忙家裏家外的活兒。
趁着農閑,不僅得把家裏來個大掃除,就是有嫁閨女娶媳婦兒的也都得趁着空閑的時間來辦。
知青們沒有那麽多事情,一個個的窩在知青點,勤勞點的就拆洗一下被子,補一下舊衣服,做雙鞋子。
或者趁着有時間好好的看看書。
知青們其實能看書的時間不多,平時上工,又忙又累。
忙完天色也不早了,村裏可是沒有電燈的,點着煤油燈看容易眼睛困不說還容易壞眼睛。
偶爾點點寫寫信也就完了。
要是真想看書那都是早上天一亮就起,趁着光亮讀書的。
蘇敏自從下了決心要好好看書後就是這麽做的。
她們屋子裏五個姑娘,每天朱紅睡的最早,起的也最早。
蘇敏就讓朱紅也把她叫起來。
她們兩個起床了以後也都靜悄悄的,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做針線。
開始朱紅還挺好奇蘇敏怎麽突然又開始讀書了。
是的,又,以前朱紅剛來的時候蘇敏也來了只有一年,那時候她就總是抽着空看高中的課本。
後來說看的差不多了,能自習會的都會了,不會的也沒法子了,知青點的高中生本來就不多。
念書好的高中生也就更少了。
韓奮起他們說蘇敏念書聰明,自學了也不比他們差。
蘇敏可不像是原主那麽學霸,她只是一條普普通通的鹹魚。
因為原主太過聰明,她遇到不會的問題還不能和人請教,要不然會被人懷疑這姑娘怎麽突然變傻了這麽多。
所以蘇敏只能靠着自己的記憶硬啃高中的課本。
然後将課本看了一遍之後,她感覺自己也能馬馬虎虎,囫囵吞棗的看懂了。
但要做題什麽的又下不了手。
蘇敏只能借口想複習以前的舊知識,問劉霞借來了她小姑子小學初中的課本。
劉霞小姑子名叫陸小妞,還是上戶口的時候起了大名叫陸雲。
陸家人丁興旺,男娃也多,各家過得也都不算太緊張,在整個村子裏也算是好人家了。
但花錢送女孩子讀書大部分陸家人都舍不得,不只是女孩子,男娃也舍不得。
在家下地最起碼能把自己的口糧掙出來。
去上學要花錢不說,家裏還得補貼那份口糧,這個年月就是口糧也出不起啊。
所以就是陸家人,不少人家也都是挑一個念書最好的去讀初中。
其他都是讀個小學,讀到能幹活了就去地裏上工了。
陸雲能讀初中也是因為他二哥陸衛民同意去的。
現在又讀高中,那是她二嫂劉霞出的嫁妝錢供她讀書。
可以說現在五大隊六大隊兩個大隊的姑娘們要說有福氣,第一還是隊長家的陸向紅有福氣,第二就是陸雲了。
一個姑娘,家庭成分好,又有高中文憑。
那畢業了就算去不了縣裏,鎮裏,那到公社找個臨時工的工作也不難。
所以陸雲還沒畢業呢,就有人家沖着她前途無量找劉霞公公婆婆說親了。
劉霞婆婆和大哥大嫂自然是想趁機把陸雲賣個好價錢。
劉霞公公卻知道不說女兒以後是個什麽光景,但自家這麽做最起碼是把二兒媳婦得罪的妥妥的了。
人家出錢讓娃上學是為了讓你們多掙個彩禮錢嗎。
于是劉霞公公把這些人都拒了,還放出話來,說既然是老二一家供閨女上學,那以後老二一家不點頭,閨女這婚事就不作數。
哪怕是她親媽答應的那也不算。
這老頭無非是在賣二兒子一家的好,他的後半輩子是打算和二兒子過的,那自然偏心老二。
老大覺得這個家以後是該自己當家作主的,畢竟誰家不是老大當家,其他的兒子都分出去。
可沒想到親爹竟然是準備讓老二當家,于是就鬧騰起來了。
劉霞公公也不知道是對這大兒子太失望,覺得他這德性這輩子也改不過來了,還是本生就是一個精明的老頭兒。
反正他是趁着這機會直接分家了,還是把老大分了出去。
分了些錢,糧,還分了一間房,直接從院子裏把那間房隔出去了。
至于劉霞婆婆,她想跟大兒子就跟着去,反正別把家裏的東西拿走就成。
劉霞都挺佩服自己公公這行動力的。
就是老大家鬧騰,就是老太太請來了陸家其他人,那又怎麽樣?
家裏長輩要讓自己兒子分家,這誰也說不出個不是,對吧。
人家沒跟着大兒子過而是跟着小兒子,這也沒問題啊。
村裏一般分了家跟着老大但也有跟着其他兒子的啊。
再說了,你們家這老大一看就病歪歪的,還沒他老子幹活兒利索呢。
說個不好聽的,他能不能活過自家老子這都不一定。
有腦子的都不敢讓這樣的兒子幫着養老。
所以最後事情也就那樣了,劉霞的公公跟着二兒子,房子老二兩間,老大一間,但是院子得歸老二。
畢竟這房子是劉霞公公婚前就蓋好的,是他年輕時候拼出來。
這可以算是婚前財産,劉霞公公有絕對的分配權。
他就是一間也不給大兒子留那別人也說不出個什麽來。
家産呢,一分為二,因為劉霞婆婆鬧騰的厲害,說家裏的東西也有她的一半。
行吧,有你的一半就一半呗。
反正這些年養三個孩子,又連着給老大老二娶媳婦,家裏也沒存下多少錢。
說句不好聽的,估計還沒自己二兒子攢的私房錢多呢。
老太太糊塗,覺得老大雖然身子不好,但也是每天按時去地裏。
掙不了□□個工分,但看在是自己親侄子的份兒上,陸隊長也每天會給他六個工分。
而老二呢,成天游手好閑的,雖然他一年算下來掙的工分比老大多,但老太太就看不上他那樣兒。
可老頭子精着呢,他知道自己兒子偷偷摸摸的瞎鼓搗,但只要不被發現,還能掙來錢那不就成了。
反正他掙的工分換的糧食夠他吃那也就行了。
再說二兒子還娶了女知青,還是工人家庭出生的高中生。
這樣兒的兒媳婦就是将來教育孫子那也肯定比老大家那樣目不識丁的強啊。
老二明着看經常偷懶,可他偷懶這功夫也不是閑着,而是琢磨着掙錢去了。
老大呢,看着勤勤懇懇每天上工,實際上揮一下鋤頭就歇半天。
他每天那六個工分有三個是他三哥看在他這個弟弟的面子上給的。
雖然從小堂兄弟親兄弟一堆,但三哥和他挨得近,所有陸家兄弟裏三哥最偏心的也是他。
要不然像三哥那樣重規矩的人又怎麽會給自己兒子多記工分。
但就算這樣,自己那白眼狼的婆娘和老大兩口子還覺得是三哥克扣了老大的工分。
這樣不知好歹,連幫了他的親叔叔都背地裏記恨的人,将來能給老爹老娘養老嗎?
老大和他媳婦兩個人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自己這個老子一旦沒法子再補貼他,那估計是立刻就會翻臉的。
自己把這個兒子養大,還給他娶了媳婦,分了他一間房也就仁至義盡了。
劉霞公公也把這些年的賬本拿出來,最後賬面上反正沒剩多少錢。
這錢他是一分為二,他一半老婆子一半。
也就一人不到一百五。
他就盼着自己這老婆子別早早的就被大兒子把錢騙走了。
除了公公,同樣劉霞的小姑以後也得和劉霞他們一起過日子。
對劉霞來說可以不用和老大夫妻一起生活已經就滿意的不得了。
她有的時候都會被那對神神叨叨的夫妻搞得崩潰。
分了家,因為一家贍養一個老人,所以也就不用再另外每個月給老人養老費了。
劉霞感覺自己的日子一下就全是光明,不只是蘇敏,知青點的知青們都覺得她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蘇敏找她借書她很痛快的就給蘇敏找出來了。
不過蘇敏也一下看不了那麽多,拿回知青點又怕別人瞎翻。
于是就按着年級借,借完了再換。
劉霞都說蘇敏這是把她當成圖書館用呢。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基本的知識蘇敏還是有的。
看看課本也就能回憶起來了。
蘇敏怎麽也是個大學生,參加過高考的,小學的知識還是難不住她的。
小學的課本她看了五六天也就看完了。
等蘇敏正看到初一下學期,準備去找劉霞換書的時候,劉霞登門了。
她張口就問蘇敏:“你不是說今兒來我家借書嗎?怎麽這會兒了還沒動靜?
我這等了你都快一天了。眼瞅着現在都四點半,天都快黑了,就過來問你好要不要借了。”
說着劉霞還把手腕上帶的手表怼到蘇敏眼跟前。
她這手表是前兩天分家後買的。
明面上她說是家裏弄到了票,就拿攢的嫁妝買了表。
但很多人都覺得她這是把她公爹的錢騙出來花了。
不過蘇敏倒是知道這表還真不是花老人的錢買的,而是在結婚之前劉霞他老公就給她買好了。
但是沒有分家,他不好解釋這買表的錢是怎麽來的。
也不能說是劉霞娘家給的嫁妝,畢竟萬一劉霞別的兄弟姐妹以後知道了這事情當真了也挺容易有情緒的。
蘇敏一臉懵逼的看着劉霞,見劉霞和自己使眼色,才意識到劉霞這是有事情要說,正叫自己去她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