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河邊對話
經過張媒婆的這一番鬧騰,村子裏的人都知道,原來沈寡婦家,居然向老王家給王喜妹求親了。
雖然他們不會正面跑到沈寡婦門前去唠唠叨叨,卻也忍不住私下裏面暗嘆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鵝肉”。老王家現下是比較困難,想要去他們家趁火打劫的人也不少,但其實大家都承認,王喜妹确實是十裏八村都出挑的姑娘。若真是配了那沈家的傻子,那可就真的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了。
“要我說呀,王有根肯定是不會同意這門親事的,他哪會看得上沈家傻子。”一群聚集在河邊洗衣服的村婦忍不住讨論開來。
“那可不一定。”這村婦一邊說着,一邊拿着棒槌捶打着衣服,發出砰砰砰的聲音。
“誰叫他們家晨哥不好了,他家的銀錢花的差不多了吧。啧啧啧!”
“可不麽,簡直是造孽,銀子嘩嘩往外流,人卻不見好。若真是到了一丁點銀子都拿不出來,又急等銀子花的那天,你看他會不會松口。”
“說不好,畢竟姑娘比不得小子。不過你們也不是不知道王有根他們夫婦有多寵喜妹的。明明是個姑娘,遲早都是要出門子的,在家裏日子過得比他家小子都舒坦。我聽說,從喜妹一生下來,他們家就給她準備嫁妝了,弄得不好,着嫁妝錢都夠買十幾畝上好水田了。”
“有什麽用,如今不還是給他們家晨哥給花了個幹淨,一分不剩?有再多金山銀山也填不攏這個窟窿。”
“話不能這麽說,這王有根家都算得上是厚道人家了,你們還記得喜妹出生那會,王有根高興地挨家挨戶送喜蛋麽?不過是一個閨女,他都能做到這樣,可見心腸不壞。”
“是啊,可惜沒多生幾個兒子,不然,把我家閨女嫁給他家兒子,也是使得的。”
“可不!說到底還是兒子少了,若是多生幾個兒子,這個沒了就沒了,誰家沒折幾個兒子?”這個站着說話不腰疼的。
“呸,胡說八道!你家才折了兒子!我兒子可都好好的。不過你說兒子生少了我同意,我們可不就要多生幾個兒子傍身麽,閨女算什麽?都是讨債鬼,養了都是給別人養,臨了還要帶走一筆嫁妝錢。”
這兩人的話一出口,其他人都翻了個白眼,不自覺地遠離了她們幾分。
這兩人可是村裏有名的偏心眼與重男輕女的人家。在他們家女娃娃都不是人,他們都當畜牲一樣使喚。
雖說村裏大多數人家都喜歡兒子,但也沒有像他們一樣不把女兒當人的。女兒教好了,以後說不得也能給娘家帶來助力不是?所以,他們很是看不上這兩家的做派。
與這樣的人家一對比,王有根家簡直不要太良心,唉,可為啥就遭難了?不然自家的閨女嫁過去倒是也不錯。
Advertisement
“所以說這沈寡婦怎麽就看上了王喜妹了?若是他們兩家結不了親,你們看我家大妮如何?”
“怎麽?看上他們家傻子了?”
“呸,誰看上那個傻子?不過是因為他們家有錢罷了。一個閨女麽,又不心疼,若是能得到沈家的財産,也是值得的。以前以為沈寡婦沒有給她那傻兒子娶親的心思,可現在麽……”
這麽一說,還真有人動了心思。這沈福寶傻歸傻,可他家有錢啊,很多時候,別的不管,有錢就對了。
只是有這心思的人,還沒開始,好好謀劃,一到冷淡的話語傾刻間打破了他們的幻想。
“放心好了,你們看不上我的兒子,我們也看不上你們家的姑娘。”沈寡婦的這句話簡直是石破天驚,驚得衆人說不出話來。
平日裏沈寡婦,不愛與這些人來往,就連來河邊洗衣服都要避開她們的時間。可誰曉得,昨天張媒婆将事情鬧的大了,衆人将這件事當談資一樣聊了好久,連帶着也耽擱她們洗洗衣服的時間。
所以沈寡婦按照往常的時間過來洗衣服的時候,就發現了這群人。
原本沈寡婦都已經端着洗衣盆,想要回去打算過一會兒再來了,就聽到她們在想着如何謀算他們家。這一下,沈寡婦哪裏還忍得?
她就這樣兩手抱着沉重的木盆,托在右下腰處。站在岸邊的高處,兩眼冷冷地掃着蹲在河邊洗衣服的一群人,最終将視線放在了剛剛說話的婦人身上。
那婦人忍不住縮了縮脖子,這樣被沈寡婦看着,她無端地覺得氣勢上就低了沈寡婦幾分。
不過也是她自己說話不當,被當事人給聽到了,此時此刻也只能當縮頭烏龜了。
“我不管你們私底下說什麽,可既然被我給聽到了,你們就給我記住,我知道你們看不上我家福寶,無所謂,反正,我們也看不上你們家的姑娘。所以,請不要做夢了,那怕我家福寶一輩子光棍,也不會娶你們家姑娘的。”
放下這句話,沈寡婦也不想看這些人的反應,轉身就有了。
所說沈寡婦面上冷冷清清的,但心裏多少有些酸楚。她何嘗不知道自己家在這些人眼裏是什麽樣的?她知道的一清二楚,可越是知道,就越是不忍心往後讓她的福寶獨自面對這些。
她現在還能養着福寶,可若有一天她不在了呢?近些年,她愈發覺得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現下看着還好,可小毛小病總是不斷,每每生病,她就會對着福寶發愁,她舍不得啊,舍不得以後讓福寶一人面對這慘痛的世界。
于是,她一邊鍛煉着福寶獨自生活的能力,一邊想着給他張羅一門親事。她知道,對別人家的姑娘來說,這确實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她顧不了這許多啊,她是福寶的娘啊。
她在私底下偷偷觀察了村裏的姑娘許久,看來看去,最後也就只有王喜妹一家入了她的眼。
除了王喜妹自身不錯以外,最重要的是她的爹娘兄弟也不錯。
王有根雖然有些好吃懶做,但是他人比較護犢子,不管男孩女孩,是他的孩子,他從來都沒有一句重話過。誰家孩子欺了他家孩子,他也不顧自己長輩的身份,總要将場子找回來。
至于王家娘子,雖然為人有些怯懦,但是家裏的事情一把抓,對孩子也沒什麽偏心眼的。
就這樣的人家,若是成了親家,往後對福寶肯定也是不錯的。
最主要的是王喜妹,被她爹娘教的很好。待人有理,也從不在外面嚼舌根。
村裏人對她寡婦的身份很是避諱,很多時候受了家長的影響,村裏的孩子遠遠看到她就會笑着鬧着避得遠遠的。唯有喜妹每次都會恭恭敬敬喊她一聲嬸子。
村裏的孩子也多會欺淩她的福寶,不過,福寶被她教的也不是吃素的,總也會還擊。所以她從不管這樣的事。但就算這樣,她也撞見過幾次,喜妹幫着她家福寶呵斥別人的場景。
喜妹呀,是個好姑娘。所以原諒她在這個時候向他們家提親,她知道自己趁人之危了,可她也知道,若不是這個時候,王家就更不可能答應他們家的親事了。
可誰知道那張媒婆将這事鬧了這麽大,她心裏忍不住愧疚加酸楚。愧疚是對喜妹一家的,而酸楚也是對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