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還說什麽有空沒空?
央視的廣告,季寧寧就算有天大的事情也要推了去啊!
崔奉一說出口,季寧寧立馬用亮閃閃的眼神看着他:“好啊好啊,崔大哥你對我真好!要是我們又能一起合作,我請你吃飯!”
崔奉當然不在乎什麽請吃飯。
其實女主角是誰對崔奉而言都沒影響,他不過是看季寧寧形象合适,又覺得她前途無量……現在提了季寧寧一把,可以圖一個将來的回報而已。
這個回報,并不是請吃飯這麽簡單。
但這般孩子氣的輕松與真誠,實在讓見慣了娛樂圈裏口蜜腹劍的崔奉招架不住,瞬間感覺自己龌龊到了極點,整個人都不自在了。
季寧寧才十七歲……
崔奉本來還被經紀人百般叮囑要引得季寧寧感激涕零,這會兒竟不自覺把底全給透了出去:“我也就是幫你提一下,你知道的,央視那邊我做不了主,還得他們審核……不過你比一般的明星畫風要正,很适合上央視……我記得Bloom還上過人民日報,是吧?應該沒有問題。你先等着,這事兒能成最好,不成也沒關系。”
季寧寧笑眯眯地點頭,沒說好也沒說不好,表露出的全是對崔奉的信賴,弄得崔奉特別不好意思,都覺得要是事情辦不成就是他對不起季寧寧了。
實際上,這個資源來得雖有些巧合,卻全在季寧寧的預計之中,她只是沒想到會由崔奉提出。
但從她一直在把Bloom往這個方向推,也可以看得出她的目标正在于此。她要做的,從來不是一個大衆化的偶像。
要有特色,要有關注,也要有地位。
——進了央視,則意味着有了一個很高的起點。
從此即便人氣比不上一夜爆紅的小花,即便熱度終有一日會淡下去,擺在那兒的地位卻是無可動搖的。
其他藝人不是沒有想到的,只是沒人願意這麽做。
Advertisement
即便誰都知道央視的逼格比地方臺高,現在能夠上央視的藝人不少,藝人們也以能上央視為榮,可對他們來說那只是額外的加成,因為央視過于嚴謹正直乃至于死板的畫風和他們的截然不同,并不能成為他們的栖息之所。
這條路走得又沉悶到吓人,前期更難以積累名氣,年輕人,尤其是長得好看能在別的地方一炮而紅的年輕人,少有願意在央視慢慢忍耐的。
于是在大家的心目中,大概也只有老一輩紮根于正劇的實力派演員、或者新聞欄目的一身正氣的主播們,才是願意也能夠在央視混的。
但Bloom原本就和一般的藝人不太一樣。
即便所做的事情大多數時候都會讓人充滿圍觀的興致,粉絲确實也沒少吐槽“飯上這個團後像是天天在看新聞聯播”,雖然新聞聯播式的正能量仍舊讓人看着很開心。
這都在季寧寧的預想之中。
很多人覺得娛樂圈是與社會脫節的一個圈子,是淩駕于衆人之上的一場狂歡。其實不是,娛樂圈仍是紮根于社會之中,明星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也越來越多的暴露在公衆視野裏。
與此同時,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公衆對社會熱點的關注程度也在與日俱增。
這樣的Bloom,自身已經有了名氣,畫風也符合,想上央視相對比較容易,央視接納她們相對也容易。
雖說現在可能受邀的只是季寧寧,但誰都知道她代表的就是Bloom,有她做敲門磚,Bloom挺進央視的日子還會遠嗎?
為了給她的野心添磚加瓦,今年季寧寧還時不時抽空去拜訪了混跡于央視的人民藝術家江德鴻,向他請教如何唱歌。
早在過年的時候,季寧寧就有這個打算,只不過一直被各種事情耽擱了。但拖到現在,她就算是再忙,也不能再繼續拖下去了。
形象樹立得越早越好,要是等觀衆都固化之後再轉型,會比現在艱難得多,也更容易在引發原先粉絲的不滿同時,得到更多說她不自量力的罵聲。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江德鴻這樣唱民歌出身的人,被冠以藝術家,已經遠遠超脫于歌手之上,逼格不是季寧寧這種走低端接地氣路線唱流行歌曲的女團偶像歌手能夠想見就見的。
但她和江德鴻早在春晚的時候已經說上話,并得到了江德鴻的親自邀請。
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
至于季寧寧是怎麽做的——別忘了,當初帶着那幫孩子唱歌的人可是江德鴻。
不然季寧寧為什麽要沒事兒在小孩面前玩魔術。
裝逼歸裝逼,季寧寧也不是沒事喜歡裝逼打發時間、尤其是用來逗小孩兒玩的人。還不是因為吸引小孩注意力之後,才能吸引江德鴻的注意力?
這個方法有些曲折了,所以季寧寧本身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有很好,沒有也行。
還好,她成功了。
大多數老藝術家都稱得上德藝雙馨,對象征着未來與希望的孩子們更是親切關懷。尤其那幫孩子被季寧寧騙得一直處于興奮狀态,以至于江德鴻看到平常總是特別乖巧、能坐着好長時間一聲不吭的孩子們頭一回表現得特別開心,禁不住多問了一句。
這一問,江德鴻就知道了季寧寧這個人。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從一個無關緊要的“聽說”開始的。
而季寧寧一貫的表現也讓後臺的工作人員不自覺地将對她的贊揚傳遞出去,又難免落到其他人的耳中,比如對季寧寧稍稍上心的江德鴻。
這樣的評價往往都是很真實的,因而江德鴻對這個年輕人頗為滿意,在等孩子們又嚷嚷着要季寧寧繼續表演魔術的時候,他也笑眯眯地在一旁看着。
不過這一次,季寧寧拒絕了。
當着江德鴻的面,她說得義正辭嚴:“晚會上不是有魔術表演嗎?你們要是想看,去那找去,我今天來是唱歌的,不是表演魔術的。”
孩子們才不懂這些彎彎繞繞,只是聽到季寧寧不願意,一個個都失望地撅起了嘴。
季寧寧便笑着試圖緩解他們的情緒:“我還是給你們唱歌聽吧!”
“我們也會唱歌。”孩子們十分不屑地拒絕了。
這也正中季寧寧的下懷。她笑吟吟地蹲下身,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謙和,說話的語氣更是溫柔得像春風化雨:“确實,你們都很了不起,但唱歌不是一件這麽簡單的事情,等你們長大就知道了。像我,我唱了五六年的歌,也不敢說自己會唱歌,因為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人都是需要襯托的,即便那只是些不懂事的孩子,在他們的“驕傲自大”襯托下,季寧寧簡直懂事得如同整個人自帶聖光。
不管怎麽說,這樣自謙的話還是很拉好感度,能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更是難得。江德鴻聽了不由面帶微笑:“像你這樣想得開的年輕人挺少的。”
“怎麽會?季寧寧順勢問。
江德鴻扯了扯嘴角。他自尊心不允許他背地裏說人壞話,更不用說還是當着年輕的人面前評頭論足。但他究竟還是忍不住,壓低了聲音嗤笑:“現在的年輕人,根本沒把心思放在好好唱歌上,唱成什麽樣子都覺得無所謂;竟然還真有不少捧場的……”
這話倒也不能說錯。
就算不是地位高高在上的江德鴻,而只是個對娛樂圈略有涉獵的路人,都沒少哀嘆一番,現在的娛樂圈青黃不接,輝煌不再,有演技的新生代演員實在屈指可數,年輕歌手中也少有唱功了得的。
尤其當“小鮮肉”、“偶像派”、“偶像歌手”之類的詞興起之後,粉絲仿佛找到了一張免死金牌——
這也沒有錯。
年輕人歷練少根本不是理由,很多老前輩自年輕的時候就能大放異彩。
歸根結底,像他們這樣的人,确實從一開始的定位就不是實力派。就算是平常總被誇唱功好的FEWS,擱在歌手這個行業中也算不得十分出色。
何況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對唱功這個概念毫無了解。他們根本聽不出好歹,所以也無所謂唱得好與不好,只要聽着順耳就行。
聽衆要求一低,這個行業的要求可不就低了。
于是歌手更傾向于用唱功之外的東西吸引觀衆,比如說拍的好看的mv,非常魔性的歌詞歌曲,或者歌手本身的個性。
市場決定一切,這是很合理又很無奈的事情。
——只是這種說法,對還在努力提升自己演技和唱功的“小鮮肉”不太公平。
他們中很多人仍是清醒地意識到,圈粉只是最開始、也是最為淺顯的一步。
一個人很難靠一個設定在娛樂圈混一輩子,再好看面容也終會老去,觀衆又最為喜新厭舊不過,熱情遲早會退散。想要真正長久地混下去,靠的還是實力。
就如同現在的季寧寧。倘若她仍是一無所有,她根本沒資格站在江德鴻面前,江德鴻也未必願意聽她說話;但倘若季寧寧只是想照目前的路子做這樣簡單的一個偶像……她也沒必要來找江德鴻。
只是作為一個“偶像歌手”,季寧寧當然不會順着江德鴻的話連自己一起貶低了。
“您這是對流行唱法有誤解。”她偷換了概念,完全忽略了最初的問題,而是盡力往更抽象也更有争辯性的話題上引。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前輩比後輩唱功好,老歌比新歌多經典,小衆比大衆有逼格,民歌比流行歌有內涵,民族唱法比流行唱法要高大上。
江德鴻也難免有這樣的偏向性。
他自己又是唱民歌出身的,最為自傲不過。季寧寧拿着這一點說事,即便不能令他刮目相看,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季寧寧說的也算是真心實意:“好像很多老前輩都接受不了流行唱法,但流行唱法本身也是音樂的一個門派,既然如此就不應該存在高低之分。何況,流行唱法的只是門檻比較低,入門簡單,真正想要唱好還是很難的。”
她說着,又舉了中外幾個出類拔萃的例子,并說明音樂應該是通俗的大衆的不分國界的給聽衆帶來愉悅感受的……只要是這樣的就是好的。
那幾個名字如雷貫耳,江德鴻也常有聽說,他的神情不由慢慢舒緩,不自覺忘記了他最初抨擊的其實只是這個圈子裏更多不思進取的年輕人,跟是不是唱流行音樂的一點關系都沒有。
但這些老藝術家通常也确實有這樣的毛病:他們都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盲目排斥新鮮事物,認為是流行音樂荼毒了青少年的審美和生活,擠占了民歌的生存空間。痛惜之餘,他們往往十分看不起流行音樂,說起話來都帶着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江德鴻也不能完全避免。
這點季寧寧很能理解。
同樣,她也能理解:“時代發展得太快,即便民歌不能說在現代社會完全過時,現實的确是年輕人更愛聽這些流行歌。我們想要養家糊口,身不由己,當然是大家愛聽什麽就唱什麽了。”
季寧寧說得輕松自如,又非常真誠而無奈,江德鴻對她也多了一份理解。
能在他面前談及這個問題的,十有八九是把民族唱法吹上天,發誓一窮二白也要為藝術奉獻一切的。聽着是順耳,卻未免有些假,其中也少有真能踐行自己諾言的,一看無利可圖頓時調轉風向。
眼前這個小姑娘卻沒有刻意讨好她,而是老老實實地說了她的真實想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即便江德鴻仍是認為流行音樂上不了臺面,不希望年輕人全都跳進這個坑裏,卻更能感受到年輕人在外打拼讨生活的不易。
他雖有遺憾,自然無法再去指責。
說什麽生活再困苦也不能放棄人生追求?——這跟何不食肉糜有什麽區別?
實際他嘴上說的高傲,冷言冷語不斷抨擊,其實心裏十分清楚民歌、還有戲曲,早就落入了怎樣的窘境。
他們這些老人靠着當年的輝煌撐着,現在仍是走到哪誰都不敢得罪,可所受到的冷遇,和年輕歌手所受的追捧形成的鮮明對比,有眼睛的都看得明白。
于是年輕一輩更少有願意走這條路的,走出名堂的就更少了。
畢竟觀衆不愛聽了,再怎麽堅守的風骨與驕傲始終是曲高和寡,在食不果腹的現實面前潰不成軍。
偏偏就在江德鴻被說得心灰意冷的時候,季寧寧嘆息了一聲:“即便如此,可能的話我還是想學學民族唱法,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民族特色,是我們的根。如果就這麽丢掉,真是太可惜了。”
這一招先抑後揚用得不錯,江德鴻當即心裏一動。
——這個小姑娘有被挖角的可能啊!
就像風筝再怎麽飛終究還是要被線牽引着回到放風筝的人手上,季寧寧再怎麽為了生計去唱流行歌,內心深處最喜歡的還是這個民族經典璀璨的文化瑰寶。
江德鴻一來是感動年輕人竟也有這樣的理想和執着,二來……卻是跳進了季寧寧挖的坑裏。他原來根本沒打算拉攏季寧寧,順着她的話居然平白就生出了這樣的想法:“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教你。”
兩人就這樣一拍即合。
那之後的幾天,季寧寧高興得有事沒事就粗着嗓子哼幾句民歌。這就算了,關鍵是她還調戲小姑娘們,比如随手勾着誰的下巴來一句“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咯~”
“……去你的胡大姐!”
“你才是胡大姐,你全家都是胡大姐!”
Bloom團員們特別想把她丢出去。
但江德鴻怎麽能看得透季寧寧內心的奸詐。季寧寧這個歌手才當了半年,對她來說什麽流行唱法民族唱法,都沒有任何區別。她只是那麽一說而已。
他們這些老藝術家表面很清高,不願意搭理人,實際內心再為單純不過。
只要掐中了命脈,說上話太容易了。
季寧寧能夠打動江德鴻,是因為她表态不願意丢棄傳統文化,又願意跟着江德鴻學唱民歌,江德鴻聽了自然滿意。
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正是因為這樣的說法足以打動人,才說明這正是主旋律的思想,季寧寧才甘願去照着做。
不管流行音樂再怎麽強勢,在這個國家,民族的東西都永遠不會消亡。
即便平時聽的人再少,卻始終存在于每個人內心深處。
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季寧寧唱流行歌的水平也就那樣……
因而她口口聲聲說要唱流行音樂,其實會去找江德鴻,心裏盤算的就已經是要轉型了。
與其和太多年輕漂亮的女偶像在流行音樂這一塊分蛋糕,她不如在自己獨樹一幟的路上走得更徹底,即便這本身會比原來更加困難。
但她要真走了這條路,無論究竟唱得怎樣,這原本就是一個吸引人噱頭。
何況比起真正吃這碗飯的人,季寧寧有很大的優勢:她不需要靠這個紅,不用在乎觀衆捧不捧場,因為她是已經紅了之後,再想提一把形象。
民族唱法,聽起來确實比較有逼格。
群衆對這樣的人好感度高,也會格外寬容。
尤其季寧寧可以借此拉攏江德鴻這樣的人脈:即便這位老師不能幫助她把水平也提上去,作為江德鴻的弟子,走出去別人已經能高看一眼了。再借着這麽一層關系,日後想要混上央視,乃至其他大場面也容易得多。
果然這件事情一被爆出去,不明真相的粉絲都格外驕傲:
“卧槽江德鴻?是我知道的那個江德鴻嗎?畫風一下子就高大上了!”
“我爸天天聽江德鴻的歌啊,終于可以借機把我寧安利給他了”
“我寧以後就要去唱民歌了嗎,不知為什麽總覺得迷之符合我寧的形象啊”
“預感到我媽知道後會高興哭,沒錯我媽就是季寧寧的粉絲”
“Bloom的定位是不是越來越偏向中老年群體了……”
“媽個雞,季寧寧你厲害,我服了。但跪求不要拉上Bloom,我飯的是偶像女團不是女子十二樂坊……”
而一個話題也很快被發起了:#論季寧寧的迷之社交圈#
之前那些好友也就算了,大家大致都能猜到是從哪認識、怎麽說上話的。可江德鴻和季寧寧……感覺完全不搭調的兩個人!
粉絲又開始猜測:我寧和江老爺子應該是春晚的時候認識的。那時候江老爺子的畫風還很正,不知道過一陣子之後會不會被我寧帶跑?
季寧寧覺得這種說法簡直是人格侮辱。她跟着江德鴻是真心想好好學唱歌的,絕對沒有把微博上關于他的搞笑段子轉發給他看,或者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B站的地方。
所以在某一天大家發現以前發微博語氣都特別嚴肅的江德鴻轉了一個鬼畜視頻……
江德鴻:太神奇了,我完全不記得我唱過這首歌。
粉絲:??!卧槽季寧寧你說你都做了些什麽!!
緊接着他們又從該視頻中找到最開始被人刷了一排的“真當江德鴻不上B站”……這種格式的話大家以前經常刷,現在看來真心是神預言。
有些腦洞大的甚至在猜:這不會……是本人發的吧?
媽媽這個世界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