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征服游戲
現在天下的格局是:秦國一家獨大,想打誰就打誰。
韓國最弱,誰打我,我就喊:秦老大救命。
楚國若是國內不順心,就找個弱小的國家揍一揍。
齊國,你們愛打誰打誰,打得喘不氣來的時候,我就動手了。
沒有注意到燕國,因為太小,太窮,太弱。
丹太子最擔心反而是燕國。
齊國多少次攻打燕國,齊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齊宣王時,子之當了燕王國的宰相,威望蒸蒸日上,掌握權柄,獨斷獨行,禍亂燕國,太子姬平向齊國求救。
齊宣王使匡章為大将,率軍十萬,從渤海進兵。燕人恨子之入骨,皆箪食壺漿,迎接齊師,無有持寸兵拒戰者。
匡章出兵,凡五十日,兵不留行,直達燕都(薊城──北京市),百姓開門納之。
子之之黨,見齊兵衆盛,長驅而入,亦皆聳懼奔竄。
子之自恃其勇,與鹿毛壽率軍拒戰于大街之上。兵士漸散,鹿毛壽戰死,子之身負重傷,猶格殺百餘人,力竭被擒。
匡章先生一進入燕國都城薊城,就把燕王國歷代君主的太廟,全部摧毀,想要把姬姓貴族連根拔除。
燕王姬哙被迫自殺。
接着匡章收集燕王軍事機密,派出軍隊,奪取其他城市。
燕王國這才恍然大悟,他們最初以為齊軍是來解救他們脫離苦難的,可是現在卻成了一支趁火打劫的侵略強盜,大家遂起而反抗。
燕國派人到無終山,迎接逃亡的太子姬平,繼任燕王國第三任國王。是為燕昭王。
趙國對齊王國這麽輕輕松松的并吞了大塊土地,既害怕、又生氣,給太子姬平先生大量援助。
太子姬平得到外援後,聲勢一振。
那些已經屈服于齊王國的城市,紛紛起義,把齊王國的占領官和占領軍趕走,失去的土地重回祖國的懷抱。
匡章無法招架,只好撤退,把所有搜括的金銀財寶,全部帶走。
齊宣王不知道出于什麽目的,把燕國的子之運到齊國,在臨淄淩遲處死。
子之死相極慘,拖到刑場上,先砍斷四肢,等他只剩下軀幹,哀號求死不得之後,再照咽喉一刀。
太子姬平即位後,築黃金臺發布求賢令。
用豐厚的聘禮來招摹賢才,想要依靠他們來報齊國破燕殺父之仇。
為此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乘人之危,攻破我們燕國,寡人深知燕國勢單力薄,無力報複。然而如果能得到賢士與寡人共商國是,以雪先王之恥。”
郭隗回答說:“人主所抱的态度不同,得到的人才高下也就不同―――想稱帝的和師長相處,想稱王的和朋友相處,想稱霸的和臣僚相處,想亡國的和仆役相處。”
為什麽會這樣呢?
郭隗進一步論證說:“國君對于賢士,如果能以師事之,那麽,勝過自己百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對于賢士如果能認真思考他們的意見,那麽,勝過自己十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能平等待人,那麽,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果架子很大,派頭十足,對賢士頤指氣使,随意呵叱,那麽,奴性十足之人就會到來。總之,能夠以賢者為師,虛心受教,才能招來賢者,這是自古以來的‘服道至士’的方法。”
燕昭王一聽,連連稱善,進而請郭隗向他推薦人才。
郭隗說:“大王如果一定要招至賢士,那就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大王都能重用,何況比我強的呢?一定會不遠千裏來投奔的。”
燕昭王覺得有道理,于是就為郭隗建造宮殿,拜郭隗為師,予以侍奉。
燕昭王還獨出心裁,“築黃金臺,置千金于臺上,以延請天下名士”,以示在燕昭王心中,賢士的價值比黃金還要寶貴。
燕昭王“卑身厚幣”的舉措成效顯著:“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争趨燕。”
燕昭王又在國中祭奠死者,慰問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丹太子聽之,脊背都起了寒意,齊闵王聽聞居然說:小魚再跳,也跳不到樹上去。
天下七雄,都有狼性!看低了對手,也是玩火的一種。
楚國內亂,于是重複了無數遍的戲碼又上演了,找個弱國家揍一揍。
楚國的第一個目标是韓國,韓國立即向秦老大求助,秦軍壓境,楚軍不敢動。
一百年前,韓國無數次欺負秦國;一百年後,秦國無數次欺負韓國,因為利益,這二國抱團成為兄弟。
歷史有時候就像兒童間玩游戲。
楚國下一個目标便是宋國。
宋國是商朝的後代,當初周朝滅了商朝,周公優待他們,封他們為公爵,而且不用進貢。所以,宋國人曾經自我感覺超好,我是王後,你是都是妾室。
宋國人獨立自主,永不結盟。
宋國到了宋康王時期,國勢強大,宋康王不但攻打齊國,還打了趙國和魏國。
打完之後,宋康王感覺老子是天下第一,關起門來,醉生夢死。
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待到門被人打開,才發現自己置身狼窩。
宋康王也是撐不住了。
楚軍一來,連吃敗仗,便腼着老臉,向齊國求援。
齊闵王召衆臣商議此事。
“齊楚已經相接,不能讓楚國整個身子坐在大齊的門口。”擎蒼道,“當不惜一切代價把楚軍趕出去。”
齊闵王點點頭:“宋國是我大齊的鄰邦,豈容他人觊觎?”
丹太子能聽出齊闵王其中的意思:要吃,也是我來吃,輪不到你楚蠻子。
齊闵王一向小瞧楚國。
當初齊桓公率領諸侯進入楚國,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讓楚國乖乖的承認自己的錯誤。
楚國就乖乖認錯了。
打乖的。
我大齊還會打到你乖。
事實上,現在,除了秦之外,齊闵王不把別的國家放在眼裏。
“可是齊楚結盟,我們出手,會傷了和氣。”有大臣道。
“這個無妨。撕毀盟約,楚國又不是不曾做過,”齊闵王輕描淡寫。
當初楚懷王為貪得秦的土地,和齊絕交,為顯誠意,還讓壯士到臨淄辱罵齊宣王。
齊宣王惱羞成怒,派人送信給秦昭王,讓他放心的攻打楚國。
這個兄弟,讓你吃了,我齊不管他死活。
楚懷王死,楚悼王派人央求齊國幫助,齊國都不曾答應。
丹太子覺得,你流氓,我比你更流氓,有損一個大國形象。
但這不是今天探讨的問題。
“宋國曾經攻我大齊,這等忘恩負義之徒,我們幫他作甚。”上大夫道。
“如此,我們才更要幫。”齊闵王停了停,很有意味道,“為今之計,我大齊該幫到什麽程度?”
丹太子聽出齊闵王話中的意思。
齊闵王有意借機滅了宋國。
趁人之危,齊國這事沒少做過。
齊國歷史沒有多少光彩可言。
齊國唯一值得拿出來顯擺的就是不曾賄賂過秦國。
“秦國現在如當頭紅日,熱熾天下,大齊不可結怨,損了國力,讓秦國得了空。”丹太子上前一步道。
打宋國,可以,你等會兒。
你別打得精疲力盡,到嘴的肉讓人吃了。
“太子殿下以為當如何?”齊闵王似笑非笑的看着丹太子,眼眸中閃着狠意。那意思,若是違逆我,就算是我的兒子,我也吃得下,咽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