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袁林看了一眼坐在飯桌邊上傻笑的戰友,這幾個戰友平日很節儉,今日一反常态肯定是有事要求自己,袁林沒動筷子,畢竟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在弄清楚他們有什麽要自己幫忙的事情之前,他可不敢先吃。
他笑道:“今日刮的是什麽風啊,都把你們刮來我這兒了。”
幾個戰友也不墨跡,他們說話都直,況且這些菜也不全是他們自己掏銀子,而是他們大家一起掏銀子,他們幾人只是以前跟袁林在一個隊伍裏,關系比較熟才被派來當代表。
“袁哥,咱們兄弟之間就不說別的客套話了,咱們就是想幫弟兄們問問,王爺今日讓你統計的那事兒,到底是要做甚呀?”
“是啊,袁哥你也知道我家窮得叮當響,不然當年就我一個兒子,怎麽也不會舍得讓我去當兵。”
袁林聽完這才動了筷子,他這一動其他人也才跟着吃飯。
“其實吧,王爺沒具體說要做甚,但是你們想想,上回王爺讓統計之後,咱們不就等來好事兒了麽?這一次應該也差不離。”
袁林其實也能猜到王爺想做什麽,但是王爺還沒公布,他就不能說出來,不然萬一猜錯了,反而讓弟兄們感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那咱們就老老實實等着,如今這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對對對,來吃肉吃肉。”
秦煊卻是要給府兵們一個好消息,他的土地,除開原有的雇農,還剩下很多地沒人更重,還有一些荒地需要開墾,不過這些都需要好好規劃。
首先是趁着開春之前,整頓那幾個皇莊的人事。
這件事交給袁林就能辦,吃過一頓相當于過年年夜飯的好飯之後,袁林便忙碌起來。
寧王府的許多府兵都在關注着這件事情。
要是王府有報紙,他估計就是除寧王純王之外的第三個頭條人物。
袁哥今日去皇莊整頓人手上頭條。
Advertisement
袁哥去統計土地雇農上頭條。
袁哥帶人去統計土地類型也能上頭條。
秦煊看他們這麽關心這件事情,幹脆也不藏着掖着,讓袁林公布自己的打算,家中親屬願意來帝都的府兵,可以将親屬接來,王府可以将其安置在皇莊或者寧王府土地附近的村子。
今後他們可以租種寧王府的土地,府兵們家中富裕的人不多,許多人家的親屬在家鄉也是租種當地地主豪紳的土地,甚至有些還沒有土地,既然如此,租種地主豪紳的土地還不如來租王爺的地。
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況且有些地主也需要交稅,那雇農的負擔就會更重。
底層老百姓過得很辛苦,但秦煊不是聖父,他只能在不傷害到自己利益的情況下以及自己能力權力範圍內,幫助自己能幫得上的人。
而且不能做得太過分,要是底下的人對他的贊譽太過,皇帝估計就要不高興了。
所以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需要把握一個度。
況且他對外給人的形象一直是不好惹,他也不打算改變,現在麽,最多再加上一個護短,畢竟他的府兵也算是他的自己人了,給府兵的家屬一些好處就當體恤自己人了。
今後他們就全都跟寧王府綁在了一塊兒。
他這一手也讓王府的府兵護衛們對寧王府更加忠誠,更有歸屬感于自豪感。
得到消息的府兵都樂壞了,紛紛托人給家裏寫信,或者讓人給家裏帶口信,催家裏人盡快趕來 ,最好在開春之前趕到,不能誤了王爺的春耕大計。
寧王府的護衛們開心得像在過年。
很快距離帝都近,或者本身就在帝都的府兵家人便都拖家帶口的趕到了。
秦煊便讓袁林帶着石頭去處理府兵家人的安置事宜,首先就是選地,先來的可以先選,按人頭每人五畝地,小娃娃也算,若是覺得自家種不了那麽多,或者不夠種,再跟管事的說。
然後便在附近的村莊先住下,王府會派人去幫忙蓋房子。
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家人們的生活都有保障之後,府兵護衛們工作起來更積極了。
府兵們工作比以前更積極,對寧王府比以前更有歸屬感後,他們的工作效率簡直讓秦煊驚豔。
“王爺,這是這些日子府兵們在王府中查出別人埋的眼線。”袁林拿着一份名單緊急跑到了後陵行宮。
秦煊長時間不在王府住,即使知道自己和弟弟府中有不少眼線,他也暫時懶得去管。
沒想到這些府兵們全都給他挖出來了,這簡直是意外之喜。
“哦?拿來本王看看。”秦煊很好奇,他們是怎麽把這些人揪出來的:“他們找到的這些眼線,都有足夠的證據嗎?”
袁林将證據和名單分開成兩份,擺在秦煊桌上:“都有,全部在這些寫明白了,有些還有證物證人,而且,都沒有打草驚蛇。”
“很好。”秦煊慢慢翻看這些名單和上面寫的證據,證物證人他暫時不想看:“做得很好,發現這些眼線的護衛,你按二等功記下,如今暫時不能打草驚蛇,這些獎賞待本王清除掉那些眼線後,再一并賞他們。”
“屬下遵命。”
那些眼線,如今他留着還有用,他們在明,自己在暗,今後到是可以利用一番。
轉眼便是立春,一場春雨之後,許多作物便進入瘋長模式。
秦煊讓人給府兵的家屬們都分發了種子,除了常見的糧食作物種子,還有一些他打算試種的作物,比如他上次跟小柱偷偷在宮宴上留下的葡萄種子、櫻桃種子和西瓜種子。
也就是宮裏,在冬日才能這般奢侈地吃上這些水果。
其他要種什麽,就随老農們自己發揮了,有時候,勞動人民總會有一些令人驚喜的創造力。
他們收集到的種子數量不多,所以只選擇了幾戶種地能手分發了一些種子,他們手上也留下一些自己種着玩兒。
開春之前,秦煊每晚上在圖書館研究相關文獻也研究出一點東西來,那便是這個時代相對較缺的肥料。
在這個時代,弄化肥是不可能的,有機肥也不多,不過,沒有肥料,他們可自己制造肥料。
秦煊将自己收集到的堆肥方式,以及每種堆肥方式制作出來的肥料的使用方法做成一個冊子,交給袁林後,再讓他派識字的人去給他手底下的雇農們講,至于要用什麽方法就看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為了能弄到足夠的肥料,他派人弄了一個豆腐坊,做豆腐過濾剩下的水和豆渣都能用來漚肥。
當然這作坊明面上是挂在他一個手下名下,也由他手下的人經營,他剛開始就是想弄點東西來漚肥,沒想到後來這豆腐越來越受歡迎,豆腐作坊的分店也越開越多沒賺的盆滿缽滿。
眼紅的人不是沒有,然而做豆腐的都是寧王府的心腹,而且,豆腐雖是用大豆制成,豆腐與大豆的物體形态卻是千差萬別,別人撓破頭也想不明白,這大豆怎麽搖身一變,就變成白嫩嫩如玉雕一般的豆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