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1)
馬蹄急勁。軍情若火,郭遵正在趕往延州的途中。
已清晨,白霜侵,蒼穹不見那爽朗的亮,天地間也是彌漫着難以驅逐的白,如愁雲慘霧。
郭遵一顆心,比雪還要冷。金明寨被破,所有在延邊的宋軍,接到消息後,均要全力回去救援延州城。
寨中金明,城中延州!延州城有範雍!
金明寨被破,延州城再不能有失!
郭遵心急如火,趕路途中,還在想着一件事,香巴拉已有線索,這次事了後,要好好和狄青商議下尋找香巴拉一事。但眼下,以救援延州為主。
前方有游騎禀告道:“郭大人,劉平大人正領軍在三十裏外的大柳鎮暫歇,知郭大人前來,命大人趕去彙合。”
郭遵微皺了下眉頭,回頭看了下身後略有疲憊的軍士,點點頭。心中暗想,劉平也來援助延州了,不知別的地方如何了。
原來元昊再犯西北,延邊諸軍還是一如既往的四處支援。
郭遵協防延州西線,同時支援保安軍。劉平身為慶州副都部署,會同鄜州副都部署石元孫趕赴土門支援,餘将各有職責,務求将黨項軍擋在宋境邊界。
但衆将皆在前線,後方金明寨驀地被破,延州告急,這讓所有人吃驚的同時,不得不回轉救援。
金明寨為何被破?所有人心中都揣着這個疑惑,郭遵也不例外。
雪地行軍,比平日更是艱難。郭遵帶兵趕到大柳鎮時,當下讓手下全部休息,自己先去見劉平。
中軍帳內,劉平神色肅然,見到郭遵進帳後,略有喜意道:“郭遵,你來了,很好。”劉平早知郭遵勇猛,但以前一直無緣相見,眼下見郭遵龍行虎步,淵渟岳峙,心中暗嘆,郭遵果然是個好漢。
郭遵進帳時看到帳中已聚了不少将領,鄜州副都部署石元孫、延州巡檢萬俟政、鄜州都監黃德和悉數在內。郭遵在邊陲許久,倒也盡數認識這些人。
最讓郭遵有些意外的是,王信居然也在這裏。王信本是殿前侍衛,以前一直與郭遵關系不錯,他本是守在保安軍的栲栳城,還在郭遵之軍的西側,如今王信竟搶在郭遵之前到了大柳鎮,倒讓郭遵很是意外。
Advertisement
郭遵忍不住道:“王信,你怎麽這早就到了這裏?”
王信見了郭遵,也有些詫異,說道:“我在兩天前接到金明寨失陷的消息,立即從城中抽調千人趕來支援延州。郭兄……你……”
郭遵眉頭緊鎖,半晌才道:“奇怪,我怎麽是在一天前才收到的消息?沒有理由你反倒早知道消息呀?”
王信也在琢磨着這個問題,暗想郭遵說得不錯,為何郭遵離延州更近,反倒晚收到消息?
劉平一旁道:“交兵之際,變數多多。我和石大人不是更早知道的消息?說不定……傳信的人找郭遵你的時候,路上有波折吧。”
郭遵更是奇怪,不待多說,劉平已道:“郭遵,你帶了多少人馬前來?”
郭遵回道:“不到兩千。”
劉平點點頭道:“如今我們聚集五路兵馬,已有萬餘兵馬,聲勢大壯。”
衆将都有分底氣,眼露喜意。只有郭遵一旁道:“劉大人,我軍有萬餘兵馬,那眼下延州軍情如何?”
石元孫一旁笑道:“我們救援速度極快,眼下延州并無敵情。幾個時辰前,範知州還有手谕送達,他在延州東門望眼欲穿的等待我們呢。不過範知州為防奸細趁機入城,讓我等分隊前進,每五十人一隊趕赴延州城。如今已派出三十多隊了。”
郭遵詫異道:“範知州為何會有這種奇怪的命令。誰來傳令的?傳令的人呢?”他一連三問,石元孫有些不悅道:“郭遵,你什麽意思?這是範知州和夏都部署的聯合命令,你要質疑嗎?”
郭遵見劉平臉上也有不悅之意,知道自己雖是都巡檢,但質疑上司,乃宋廷用兵大忌。
大宋以文制武,長官的命令,均要無條件的執行,不然和造反無異。
見衆人表情各異,郭遵并不退縮,毅然道:“劉大人、石大人,雖說救兵如救火,但絕非冒失輕進的借口。”
都監黃德和一旁冷笑道:“都巡檢,你是說劉、石兩位大人輕進呢,還是認為範知州和夏都部署冒失呢?”
郭遵昂然道:“黃都監,郭某不過是就事論事。這數次傳令,均有蹊跷。想黨項軍能破金明寨,實力不容忽視。這股兵力目前藏身何處,我等還一無所知,不能不防!眼下我軍雖有萬餘兵力,但長途跋涉,兵力疲憊,若再分散行軍,豈不讓人各個擊破?”他雖沒有明說,但明顯在質疑範雍傳令的正确性。
劉平若有沉思,石元孫卻道:“但軍令緊急,我等怎能不從?範知州若有怪罪的話,只怕誰都承擔不起。”
萬俟政、黃德和均露出深以為然的表情。
郭遵怒道:“如斯情況,當以兵士的性命為重……”他本想說你石元孫到現在,還只想着推責嗎?轉念一想,如今當齊心協力,不宜争端,放緩了口氣道:“劉大人、石大人,我請莫要再分散出兵,不如齊去延州。這樣吧,若有罪責,郭某一肩承擔好了。”
劉平正在猶豫之際,帳外有人沖進來道:“父親……不好了。”
那人年紀頗輕,英姿勃勃,卻是劉平之子劉宜孫,這次随劉平行軍到此。
劉平怒視劉宜孫道:“何事驚慌?要叫大人!”
劉宜孫知父親對已嚴格,慌忙改口道:“劉大人,那信使不見了。如今我們派出了三十多隊兵馬,但一直沒有回信。”
衆人皆驚,劉平臉色也變,衣袂無風自動,顯得頗為激動。
王信一直沉默,聞言道:“劉大人,只怕延州那面,真有問題!”
劉平心中何嘗不是這麽想?範雍傳令,命他分兵前行,劉平心中本也疑惑,可想着範雍畢竟是西北最大,範雍之令,誰都要聽!他留了個心眼,囑咐幾個派出的兵士到了延州後,立即快馬回轉,禀告那面的情況。不想到如今,近兩千人分出去後,如石沉大海,音訊全無。如今傳令的那人竟也不見,此事很是古怪。
範知州絕不會坑害自己人,難道說……那手谕是僞造的?
劉平難以相信,可沒有別的解釋。他當初仔細檢查了手谕,見手谕上的暗記均對,這才信任了信使。
這種手谕竟是假的?又有誰早就處心積慮,僞造出這種文書?
劉平心中發顫,感覺好像陷入了一張莫名的大網,偏偏看不出危機何處。見衆人彷徨,郭遵道:“只怕前方有埋伏……”
萬俟政顫聲道:“難道說……前面派出的那些人……”他不敢說下去,眼中滿是驚怖,但誰都聽懂他的言下之意。
前面派出去的那近兩千人,只怕全軍盡墨了!
劉平心亂如麻,半晌才道:“郭遵,難道前方有敵,我等就要退縮嗎?”
郭遵沉默許久,才問道:“劉大人,可派人前偵延州的情況了嗎?”
劉平臉色微紅,搖頭道:“我只以為範知州所言是真,就沒有再派人打探。”他心中卻想,“無論前方有敵與否,都要沖過去和延州彙合。我只想讓軍士一鼓作氣的向前,哪有時間先偵後進?”
郭遵暗自皺眉,心道都說劉平在西南平定夷人很有戰績,這次出兵怎麽如此的糊塗?這樣行軍,不是拿士兵的性命在開玩笑?
石元孫已道:“前方有敵,說明延州軍情更為急迫。我等絕不能退縮。”
劉平也是點頭,決然道:“不錯。義士赴人之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何況眼下為國難當頭!劉宜孫,傳令下去,三軍立即開拔,全力趕赴延州。”斜睨了郭遵一眼道:“郭遵,你可有異議?”
郭遵沉吟片刻才道:“劉大人,請暫緩出兵。末将請為先鋒,帶千騎先偵後進,查明前方的情況後,再請劉大人帶兵跟随,不知劉大人意下如何?”
黃德和一旁道:“延州有難,片刻不能拖延了,豈有時間先偵後進呢?”
劉平也傾向于黃德和的建議,不想劉宜孫一旁道:“劉大人,我倒覺得郭将軍所言極有道理。我等已冒失一次,近兩千兵力不知所蹤,就不該再重蹈覆轍,當以謹慎為主。”
劉宜孫早知郭遵的大名,知道此人骁勇,見郭遵不畏艱險,主動請纓前偵,心中佩服,是以幫郭遵說話。他雖覺得父親威嚴,但更認為郭遵才是真正的能領軍知兵。
王信也道:“末将贊同郭兄和宜孫的看法。”
石元孫、萬俟政、黃德和等人心中雖不贊同,但望向了劉平。
眼下軍中以劉平最大,無論衆人贊同與否,只有劉平才能一錘定音。
劉平思緒飛轉,終于道:“那就請郭将軍、王将軍帶領一千輕騎前偵敵情,以三十裏為一界,我等相距三十裏,前後呼應,這樣可好?”
郭遵微微心安,施禮道:“末将遵令。”
郭遵領命後,當下和王信并肩出帳。點齊人馬後,火速向東南的方向進發。
天蒙蒙,雪飛舞,視野有限,到處只見蒼蒼莽莽,天仗森森。郭遵見天氣惡劣,暗自心憂,才出了十數裏,忍不住的勒馬。
王信有些不解,問道:“郭兄,為何暫歇?”
郭遵沉吟道:“前方再行三十餘裏,就到三川口。那裏地勢開闊,無險可依。過三川口後,再行不遠,可望延州城……”
王信問道:“那又如何?”
郭遵道:“我等兵少,又不知前方到底如何。這千餘人的性命也是命,不能輕率行事。趙律何在?”
趙律出列,施禮道:“郭大人,屬下在。”
郭遵道:“你挑選軍中馬術最精的十人前頭探路,交錯前行,以十裏為限,如遇警情,煙火為號。”
趙律點頭,已帶十人前行。等了小半個時辰後,第一批人已回返,禀告前方無警。郭遵這才稍放心事,命衆人前行。王信見郭遵如此謹慎,忍不住道:“郭兄素來勇猛,這次怎地這般小心呢?”
郭遵憂心忡忡道:“王兄,不知為何,我總覺得此次行軍,大是兇險。郭遵一身不惜死,但手下這幫兄弟信我們,就應該為他們負責才對。唉……走吧。”
郭遵早就疑惑重重,心道金明寨守兵甚衆,為何一夜就被破?黨項軍如斯機心,這次舉動想必蓄謀已久,動用的兵力只怕也不會少了,那些大軍目的何在?所有趕來支援的宋軍正巧齊聚大柳鎮,那傳令的人怎麽會拿捏時間這麽準确,僞造文書又所為何來?
所有的一切,均是逼着他們這些宋軍趕赴延州,這其中,又是什麽猙獰的用意?
郭遵深憂,但知道眼下暫時無路可選,只能繼續前行。再行個把時辰,衆人已到三川口。郭遵暗想,“三川口地勢開闊……若有伏兵……”才想到這裏,就聽到遠處傳來一聲悶響,一道紫焰高沖雲天!
天雖陰,但那紫焰顯然經過特別的處理,在如斯天氣中,還有着奪目的光芒。
郭遵神色已變。
他知道趙律所帶煙火分為五種顏色,而紫焰、恰恰是說明最緊迫的軍情。
趙律跟随郭遵多年,早經過無數的大風大浪,為人沉穩,若非真的見到什麽可怖的情況,絕不會放出紫色焰火。
前方有敵,有大軍出沒!前方有險,有極大的兇險!
這裏是三川口,一馬平川,無險可依,正适合騎兵作戰。一想到這裏,郭遵立即命令道:“立即回撤,請劉大人帶兵向西撤軍。”
王信見郭遵如斯慎重,也是不敢怠慢,立即道:“好!”衆人撥馬回返,行了不到十裏,就聽前方有馬蹄聲響,轟轟隆隆。
郭遵臉色又變,見游騎飛奔而至,喝道:“到底何事?”
游騎急道:“郭将軍,前方是劉大人的兵馬。”
郭遵急怒,催馬上前,正迎到劉平,喝問,“劉大人,你怎麽來了?”
劉平見郭遵回轉,也急問道:“你怎麽回來了?”
郭遵又驚又急,說道:“好水川有大軍埋伏的跡象。我正要請劉大人帶兵暫退大柳鎮西的山嶺處,待查明跡象再說。劉大人怎麽不按約定,這快就到呢?”
劉平心頭一沉,一時無語。原來郭遵才走,石元孫等人就說軍情如火,何必等郭遵前偵耽誤工夫,難道說前面有敵,就不援救延州了嗎?
劉平心中也是這般想,他支開郭遵,不過也是為了方便行軍罷了。見衆人這般說,當下命宋軍随後出發,劉宜孫雖反對,但孤掌難鳴,無力阻止。
不想才到三川口,郭遵就說前方有敵,劉平又驚又悔,正在猶豫時,又有游騎飛奔前來,說道:“啓禀大人,東北向、東向有大軍出沒的跡象。”
郭遵急道:“劉大人,眼下形勢已明,想黨項軍仗輕騎快馬,逼我們決戰三川口。還請劉大人立即命三軍向西暫退,尋地勢而守。”
石元孫一旁道:“決戰就決戰,難道我們這些人馬,還怕他們不成?都說郭将軍勇冠三軍,怎地這般懦弱,竟不敢迎戰嗎?”
郭遵怒極,可這時不想再浪費時間分辨,只能指望劉平能果斷些。
劉平說道:“向西撤退,那豈不讓延州孤城奮戰?此計不可行。郭遵,我命你身為先鋒,帶騎兵前沖。只要我們沖過三川口,就可憑借那裏的山嶺抵抗,還可援救延州,一樣可行。”
郭遵急道:“劉大人……”
劉平斜睨郭遵,緩緩道:“郭将軍,你可怕死嗎?”
郭遵一怔,見衆人望着他的目光迥異,長舒一口氣,仰天笑道:“好……好……”他笑容中,已有說不出的無奈。他只是個都巡檢,官大一級壓死人,既然劉平主意已決,他郭遵已不能抗令。
笑聲止歇,郭遵知軍情緊急,咬牙道:“好,末将遵命。”
劉平這時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見郭遵領命,微舒一口氣,只能希望宋軍憑銳氣取勝。喝道:“既然如此,郭遵為先鋒,王信協同。三軍全力沖過三川口,到延州彙合。”
衆宋軍随軍令而起,直沖三川口。
飄雪時斷時續,不多時,已見前方冰河沉凝,蜿蜒如帶,衆人已到一處荒灘,郭遵知曉,此地叫做五龍川!
郭遵目光如鷹,催馬前行,突然縱身飛落,落在一雪堆之前,拂開了積雪,衆人窒息。
那雪堆中,滿是宋軍的屍體!
趙律正在那屍體之中,可已不能再向郭遵禀告軍情,他凍僵的手掌中,還握着傳信的竹筒!他還睜着一雙眼眸,似乎想要說些什麽。
可是他再也說不出軍情!
郭遵伸手去摸那竹筒,一顆心已劇烈的顫抖起來。
趙律死得不值,他雖傳出了警訊,可衆人還是來了,郭遵只覺得心中有愧,虎軀劇烈的顫動。
驚呼疊起,宋軍中已起騷動,不是為了這已死的宋兵,而是因為河流的對岸,突然現出條黑線。
那黑線漸漸變寬變粗,并不急切,但如山岳般的移動。
“是黨項人”“黨項軍!”“我們中埋伏了!”
呼叫聲此起彼伏,郭遵緩緩地合了趙律的雙眼,慢慢地擡起頭望去,那落寞的臉上,已刻滿了悲憤。
雪花飄揚,撒在漢子那寬廣的肩背,寫滿了傷痛和無奈。
冰河的南岸,已盡是黨項軍的身影。
騎兵浩浩,馬蹄揚揚,不停的有黨項軍從天際、雪影、山峰間湧現,彙聚成一條比三川河水加起來還強悍的潮流!
黨項人果真埋伏在五龍川。
宋軍明知有伏,還是如約趕到,這或許就是命,無法抗争的命運。
那荒涼的灘頭,傳說中曾有五龍得水升騰天際。自從那個傳說後,五龍川一直沉寂無言,可今日五龍川再次沸騰起來,說不定從此後,這個名字會用鮮血銘記在史書之上。
人還是在湧動,幾千……數萬,不停的彙聚,無邊無垠,無窮無際……
只是那麽粗略的望去,黨項軍最少已有十萬之衆。
騎兵洶湧,在這荒蕪的五龍川旁,反倒凝聚種讓人心悸的安靜。黨項軍就那麽慢慢地湧過來,立在冰封的河水對岸,并不急于沖擊。
他們不用再急,宋軍騎兵不多,無論如何,那些步兵都是跑不贏他們的快馬。
波浪起伏的黨項軍慢慢的聚集着能量,冷然地望着對岸那孤零零,不成比例的宋軍。
宋軍已疲、已乏、鬥志也在一絲絲的被摧毀。
雪花靜悄悄的落,無聲無息的落在平川荒野、也落在軍士的身上、臉上。有的雪花很快的凝結成堆,有的孤零零的被哈氣融化,落在那凍硬的屍身上,凝着入骨的冷……
劉平大驚。他本想仗郭遵之勇,趁宋軍銳氣,一鼓作氣沖過去,哪裏想到過,黨項軍竟然有這多的兵馬,這厚的陣營?
這種陣仗,要沖過去,難若登天。
黨項人這麽多的兵馬,怎麽會一朝就到了這裏?
劉平無暇去想,喝道:“布陣。”劉平雖驚,但知道這時已慌不得,在黨項軍不停地在對岸彙聚的時候,宋軍也開始布陣。
步兵雖拖着疲憊的步伐,但還是按指揮布陣。
號角長響,劃破寂寥的蒼穹,宋軍錯落,有進有退,盾牌手沖前,長槍手掩護。整個陣型中心迅即的凸起一道弧線,型似彎月,勢比勁弓。
宋軍布的竟然是偃月大陣!
這本是殺氣十足的一個陣法。但正所謂剛極易折,若不能破敵,死的就是自己。
一萬疲憊之軍,竟以偃月大陣和以逸待勞的十萬餘黨項軍對攻?
萬俟政、黃德和等人均是不解,就算是劉平的兒子劉宜孫,都是不解父意。但軍令如山,衆人不得不從。
宋軍人數雖寡,但陣勢一出,黨項軍終于止住了來勢,更多的人只是立在岸邊,等待後援的到來。
不到片刻,岸邊的黨項騎兵,已密集的如螞蟻一般。
郭遵終于站了出來,上了馬背,對一旁的王信說了幾句後,策馬到了劉平的身邊道:“眼下我們只剩下最後一個機會了。”他還很平靜,但眼中燃起了極旺的鬥志。
事到如今,悔恨埋怨已無用。
郭遵只能戰!
為最後的機會而戰!
劉平本來心已冷,可看到郭遵的眼神,血又沸騰起來,“不錯,三軍中,應該只有你懂我!路本有兩條……”
岸邊的黨項人已站立不下了,開始有騎兵試探着向對岸湧來。
郭遵寂寂道:“可一條是死路!我們若退,那身後的騎兵肆意沖殺,我們死無葬身之地。”
“可我們不退,他們就不會夾擊我們嗎?”
“至少眼下不會,他們用的是不戰屈人之兵的戰術,他們在等着我們退。”郭遵道:“他們十餘萬兵馬壓過來,就是要用氣勢壓得我們崩潰,荒野逃奔,然後趁亂追殺。我們疲憊之身,騎步兵混雜,無論如何都跑不過他們。”
“那現在只有沖過去一途了,若能僥幸沖到延州城下,或許可以依靠延州城抵抗。”劉平望着對岸無窮無盡的黨項軍,吐了一口氣,眼中滿是歉然道:“郭遵,我不聽你言,對不起三軍将士,今日唯有以死報國!”劉平已悔。
可悔有何用?
黨項騎兵沓沓,已有近千人到了冰河中央。
郭遵悲哀道:“你我都對不起信任我們的兵士。”遠望黨項軍已近,突然低語了兩句,劉平目光一亮,驚喜道:“真的?”郭遵一字字道:“這已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只盼劉大人你……這次——真的能和我并肩一起!”他刻意強調“真的”兩個字,滿是熱切。
劉平立即道:“我當全力以赴,配合你的行動。你放心,只有戰死的劉平,沒有逃命的劉平。”
郭遵精神一振,喝道:“好!”他說話的功夫,身後已聚齊數百騎兵。王信在郭遵和劉平交談之際,已領人馬待命。
所有的騎兵,均是郭遵或王信的手下,所有人亦是目光堅定,臉色決絕。
他們負責沖鋒,本來就是去送死。但就算死,他們也要死得夠本,無論誰想要他們的性命,就一定要用命來換。
黨項軍已到岸邊、北岸!
南岸的黨項軍見宋軍仍無舉動,終于蠢蠢欲動。郭遵看不到黨項軍的指揮是誰,卻知道這是對手的一次試探。
黨項軍暫時找不出宋軍陣型的漏洞,所以嘗試引宋軍出擊,然後再尋勝機。黨項将領已視宋軍為囊中之物,當然不肯先和宋軍戰個魚死網破。
鼓聲突起,擂得地動山搖,驚天動地。宋軍擊鼓!劉平親自擊鼓!
郭遵一聞鼓聲,率隊出擊,一馬當先的沖出去。
宋軍側翼倏開,沖出了一枝利箭。那枝利箭鋒芒盡現,箭鋒就是延邊都巡檢郭遵。
南岸的黨項騎兵有了些騷動,北岸的黨項騎兵霍然迎了上去。他們過河,本來就是尋求這一戰!
黨項人士氣正盛,宋騎兵悲氣如虹。
兩軍相撞,卷起漫天風雪。風卷狂瀾,帶得那無聲的雪激揚沖天,兩軍交錯,天地蒼茫,一股股鮮血飛濺而出,染紅了飛雪、落雪和冰雪!
地面瞬間盛開了無數嬌豔的紅花。
胡笳聲聲,鼓聲陣陣。郭遵手持長槍,已殺到了來襲黨項騎兵的中央。他槍槍如電,槍槍奪命,一路殺來,所向披靡。
無人能擋住郭遵的閃電一槍!
黨項騎兵變了臉色,宋軍本要絕望,見郭遵如斯勇猛,戰意重燃。
就在此時,一座山已攔在了郭遵面前,利箭雖銳,但終究穿不過高山。
黨項騎兵軍心一振,已把攔截郭遵的希望寄托在那座山上。
攔住郭遵的當然不是山,而是一個如山的人。那人胳膊就有旁人大腿的粗細,他騎的馬兒,也和野牛一般壯碩,要不是這樣的馬,也馱不動這種壯漢,他手持丈八鐵杵,鐵杵前端粗壯的好似鐵錘一樣。
這本是西北黨項部第一力士,叫做萬人敵。
傳說中,此人雙臂力擔千斤,可徒手力挽奔馬,搏虎殺豹。他見郭遵氣勢洶湧,頓起一争高下之意。雙馬相對,尚餘數丈,萬人敵已揮鐵杵擊出。
人借馬勢,馬借風力,萬人敵一杵擊出,風雲為之色變。
天地怒號,馬蹄踏血,那股肅殺之氣已将郭遵籠罩其中,宋軍為之悚然,不信天底下還有如此威猛的一擊,更擔心郭遵能否抗住這驚天一擊?
郭遵橫槍,槍折!
鐵杵下擊,馬兒悲嘶。郭遵所騎的戰馬竟被鐵杵攔腰擊成兩截!
所有人的心已像停了跳動,卻見一人影沖天而起,幾乎擦着鐵杵而過。
郭遵不是馬兒,他那一刻的騰躍,矯若天龍。郭遵棄馬躍起,手掌一拍,那斷槍的槍頭倏然折向,已電閃般刺入了萬人敵的咽喉。
萬人敵僵凝片刻,眼中滿是懷疑和不信,但郭遵飛起一腳,已将萬人敵偌大的身軀踢于馬下。“通”的大響,雪花四濺,萬人敵在地上扭曲一下,已然斃命。
郭遵殺人取馬,順手将那鐵杵拿在手上,信手一揮,已擊在一黨項軍的胸膛。那人慘呼都來不及發出,就被擊到空中,才一落地,又被亂馬踩踏,可他早已死了。
在郭遵擊他一杵之時,那人的五髒六腑就已被擊裂擊傷,腰椎斷折。
郭遵并非萬人敵,可手使鐵杵,竟比萬人敵還要兇悍!
雪舞高歌,豪氣漠漠。郭遵持杵狂殺,縱橫捭阖!
宋軍放聲高呼,鼓聲更是蕩得天地人心都顫抖了起來,對岸的黨項軍驚秫無語,不敢相信這是人能做到的事情。
北岸的黨項軍終于崩潰,紛紛撥馬逃往對岸,郭遵振臂一揮,衆騎兵接踵掩殺過去。鐵騎铮铮,踏破冷漠的積雪,踏在那晶瑩的冰面上,流光四射。
寬廣的河面,流的不是河水,而是鮮血。
郭遵一路追殺,徑直到了南岸,逃命的黨項騎兵沖得南岸的騎兵也動搖了起來。郭遵殺入亂軍,一入一出,又殺了十數人,下令道:“撤!”他發現黨項軍雖敗退,但退兵不過是九牛一毛,絲毫撼不動黨項軍的千軍萬馬,既然如此,再沖過去也是死路一條。
他命令一下,衆宋軍紛紛撥轉馬頭,反沖北岸。黨項軍一聲喊,陣型漸凝,才待追來,郭遵冰河上勒馬橫杵,冷冷一望。
冰封三川,風嘯雪傲,黨項騎兵見郭遵橫杵冰河之上,竟不敢沖來。
郭遵就靜靜的立在那裏,等手下均已回轉陣營,鐵杵在冰面上頓了下,這才撥馬回轉,宋軍先是沉寂,再是震天價的歡呼,黨項軍已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劉平興奮的雙眸閃亮,迎上來道:“郭兄實乃天下第一勇士!”他本自恃官職要高,一直對郭遵都有分倨傲。這刻見郭遵威猛如斯,心中熱血沸騰,忍不住改了稱呼。
郭遵輕嘆口氣,“天下第一怎敢當?這場仗……才剛開始。”
劉平才沸騰的心冷下來,突然聽到對岸喧嘩起來,只以為黨項人再次發動進攻,忙扭頭望過去,不想只見到對岸騎兵倏然分開,很多人紛紛下馬,牽馬而立。
一人策馬從人群中行出。
原來那些黨項軍紛紛下馬,只因對出列那人異常的尊敬。
那人黃衣黃冠,眉目沉凝如水,遠比萬人敵要纖弱。他馬鞍旁挂着一柄鋸齒砍刀,靜靜的策馬行到冰河正中,這才揚聲道:“龍皓天請與大宋都巡檢郭遵獨戰!”
他一言既出,聲如白雪飛揚,遠遠蕩開,三軍皆聞。
龍皓天請與大宋都巡檢郭遵獨戰!
宋軍聞聽,心中都有疑惑。暗想郭遵方才橫掃千軍,勇力無人可擋,衆人見了,均是自愧不如,可黨項軍居然還有人出來搦戰?
這人是瘋了不成?
郭遵遠望那人,臉色如常,可雙瞳爆縮,喃喃道:“原來是他?”
劉平一旁詫異道:“他們要做什麽?”他顯然也不信黨項軍中還有這種不怕死的人。
劉宜孫一旁道:“黨項人尚武,多半是見都巡檢威猛,我軍士氣又盛,是以想先除去都巡檢,再和我們決戰。”
劉平轉頭望了兒子一眼,見他滿是崇敬的望着郭遵,心道,“兒子長大了,若再有幾年的磨練,也是個将軍了。”不知為何,心中沒有欣慰,只餘酸楚,他很有些後悔,覺得不應帶兒子來出征。
英雄總是落寞,疆場淡漠生死,他當年為何不讓兒子習文?兒子若是習文,就算不能高中狀元,但憑借家世出身,不也可在京城逍遙自在?
朔風繞雪,銀花舞落……天地間,滿是蕭索。
郭遵望着龍浩天片刻,話不多說,提杵催馬上前,離龍浩天數丈外暫且勒馬。他無話可說,也不用多說。
這種事情,他不能退縮!因為他是郭遵!郭遵這種情形下,可以死,但不會退!
風蕭蕭兮雪寒,兩軍寂寂兮若死。無論黨項軍還是宋軍,都暫時忘記了自身的處境,緊張地望着冰河上伫立的二人。
這場勝負關系着兩軍的士氣、二人的生死,還有那男人骨子裏面的傲氣。郭遵若死,宋軍必崩,郭遵不死,又将迎接怎樣的挑戰?
郭遵不想生死,不想以後怎麽辦,腦海中只閃過葉知秋給他的資料。
元昊八部,各有職責,龍部九王,均有大能。九王中最詭異的是羅睺王,最神秘的是阿難王,最飄忽的是菩提王,權勢最大的是野利王和天都王……
這些人都各有神通,但其中最孤傲、公認武技最強的一人,就是龍野王。
龍部九王,八部至強。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龍浩天就是龍野王!
天幕森森,河闊嶺遙。
龍野王一直望着遠方,待郭遵到了近前後,這才收回了目光。
郭遵靜靜地望着龍野王,留意着他的一舉一動,他是習武之人,當然看出龍野王雖不壯碩,但遠較萬人敵要危險太多。
龍野王在馬上拱手道:“久仰都巡檢大名,一直無緣相見,今日得見……幸何如哉?”
郭遵沒想到龍野王竟如此文質彬彬,還禮道:“可今日一見,就分生死,怎能算是幸事?”
龍野王道:“生能盡歡,死亦無憾。習武之人,能死在高手的手下,可算是幸事。”嘴角帶分落寞的笑,“這總比死在權謀下要好的多。”
郭遵反問道:“那你可曾盡歡?”
龍野王眼中閃過絲悵然,半晌才道:“郭遵,你雖不過是個都巡檢,但在我們那裏,名頭可比大宋皇帝都響亮得多。因為你殺了夜月飛天、拓跋行樂、珈天蟒……這些人……我都認識。我今日到此,就是在等你。”
“你要為他們報仇?”郭遵平靜地問。
龍野王緩聲道:“我雖一年也不和他們說三句話,但我要為他們出手。”他用出手二字,而不用報仇的字眼,說罷有些蕭瑟之意。他是龍野王,他是龍部九王之一,他在黨項人心目中的地位尊崇至高。
這就決定了他必須要戰。
黨項人本彪悍,崇武輕文,以能打遍天下者為尊。萬人敵死了,他們就需要個人站出來挑戰郭遵。
殺了郭遵,宋軍自崩。
生能盡歡,死亦無憾。可今日決戰的二人,本是天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