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3)
擠進了“憲友會”,與湖北立憲派頭子湯化龍,湖南立憲派頭子譚延,上海立憲派頭子張謇,大家熱熱鬧鬧地擠在一起,發布檄文,大哭曰:
希望絕矣!
好端端的,怎麽希望就絕矣了呢?
概因立憲派這些怪人,中了西方憲政的毒太深了,聽說朝廷立憲,就全都當了真,蜂擁入京大舉要倒閣,而倒閣這種政治游戲,雖然在美國日本已成政治常态,但在中國,至少對于攝政王載沣來說,會認為這些臣子如此一個搞法,純粹是大逆不道。
憲友會倒了好半晌的閣,才發現這其實不過是自己和自己玩,朝廷壓根不理睬他們,愛倒閣回家倒去,大家懶得理你。
1911年6月11日至7月5日,各省咨議局聯合會兩次上書請都察院代奏,并援引各國公例,以“君主不擔負責任,皇室不組織內閣”為由,要求撤銷皇室內閣。
攝政王載沣聽了這事直樂,噢,合着你們立憲派愛國,我們皇室就不能愛國了?我們皇室偏偏就是要愛國,就是要組成內閣,你不服?不服你去死!
湖北湯化龍,湖南譚延放聲大哭,發布《宣告全國書》,大罵朝廷“名為內閣,實則軍機,名為立憲,實則專制”。
湯化龍揚言,要走武裝暴動路線,跟革命黨人合夥,敢欺負我立憲派,老子跟你沒完!
譚延揚言:要走會黨路線,你朝廷欺負我們立憲派,老子就找黑社會,雇兄弟拿刀砍了你……
總之,立憲派人士都快要氣瘋了,說話颠三倒四,摸不着頭腦。
這工夫裏唯一還保持冷靜的算是張謇了。
張謇說:你們都昏了頭,眼下這事,除非……找那個詩人出來,才能夠解決。
詩人?
袁世凱!
于是張謇就拍了電報給袁世凱:
Advertisement
別幾一世矣,來晚詣公,請勿他出。
拍過電報之後,張謇就上了火車。在車上他心裏七上八下,袁世凱這厮,願不願意見他呢?感覺夠嗆,因為……因為張謇可是名滿天下的狀元公,袁世凱寫的那一手詩,糊弄糊弄他家裏的傻丫鬟還差不多,讓張謇看到了,只怕袁世凱羞憤之下,會一頭撞向牆壁的……
說話間,火車已經到了彰德,還未下車,就見一名身材健壯的軍官跑上前來,他手中持有一張好大好大的拜帖:可是狀元公張老爺?
張謇心想這厮是幹啥的?答曰:正是。
就見那軍官伏地拜倒,呈上拜帖:我家老爺知張老爺來,歡喜不盡,特囑咐小的前來迎駕……
張謇拿眼一看拜貼上鬥大的字,登時大喜。
原來是袁世凱派了自己的副官前來接他。
八擡大轎前呼後擁,很快将張謇送到了袁世凱居住的洹上村。就見兩年未露面的袁世凱光着腳丫子疾迎出來,兩人入內,開始密談。
張謇說:兩人主要交流了淮河治理的問題,并表示……一定要根治淮河。
午後五時至彰德,訪慰亭于洹上村。道故論時,覺其意度視二十八年前大進,遠在碌碌諸公之上。其論淮水事,謂不自治,別人将以是問罪之詞。又雲,此等事不當論有利無利,人民能安業,則國家之利。尤令人心目一開。
看看張謇的日記記載,那袁世凱可真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啊,确實不容易……
這倆家夥,要說張謇專程跑上這一趟,就是為了治理淮河,打死別人也不會有人信的。
淮河的問題談完了之後,就見袁世凱拿自己那雙怪眼睛看着張謇,好半晌突然冒出一句:有朝一日蒙皇上天恩,命世凱出山,我當一切遵從民意而行。也就是說,遵從您的意旨而行。但我要求你,必須在各方面,把我的誠意告訴他們,并且要求您同我合作。
張謇大喜!
他此行,要的就是這句話。
這次袁張會晤,意義重大,它标志着中國兩個最強有力的政治聯盟走到了一起,張謇為立憲派物色到了一個滿意的政治領袖,而袁世凱則獲得了一個堅實的社會實力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