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01.這就是袁世凱
問:一個人買彩票,中了頭等大獎,我們會說什麽?
答:他運氣好。
問:這個人再買彩票,又中了頭等大獎,我們又會說什麽?
答:他的運氣好得不得了。
問:這個人買了一輩子彩票,中了一輩子的頭等大獎,我們又會說什麽?
答案一:這個人其實是賣彩票的。
答案二:這個人是袁世凱。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一部帝制史,萬裏江山,無盡財富,都是皇帝個人的私産。百姓民衆只是皇帝家裏的奴隸,辛勞一生,也與國家的福祉無關。直至到了民國時代,這種狀況才得以改變。
民國之所以稱之為民國,正是與帝國的稱呼相對應,意思是說此後中國的萬裏江山和無盡財富,不再專屬于帝王一人,而是屬于全中國的普通民衆。
但是,1911年那個時代的中國4億5千萬民衆,并沒有享受到民國帶來的福益,如果說民國是一個大蛋糕的話,那麽這只大蛋糕,卻全被袁世凱切進了他自己的盤子裏。
袁世凱被斥責為竊國大盜,不是無緣無故的。他這個人一生就是這樣地讓人切齒痛恨,他總是飯做熟了才上桌,蛋糕切好了才出場,而且他還總是得到最大最好的一塊。甚至連整個國家利益,都沒有惠及到民衆的頭上,全被他老兄一個人優哉游哉地享用了。
袁世凱并不是在民國時代才成為了最幸運的人,實際上這個家夥幾乎總是和幸運形影不離。早在清朝覆沒的過程中,每當清王朝剝落一塊權力下來,這部分權力總是恰到好處地落入袁世凱的手中,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只需要付出極小的代價,甚至完全不需要付出。
為什麽袁世凱會有這麽好的運氣呢?
這就要從袁世凱的為人說起了。
說起袁世凱來,中國人了解他的不多,日本人知道他的卻不少。在日本人眼裏,袁世凱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家夥,不僅可怕,而且可惡,只要一提起袁世凱來,日本人就火冒三丈。
Advertisement
中國人民痛恨袁世凱,日本人民恨不得吃了他,但對袁世凱最憤怒的,應該說是韓國人民。
何以韓國人民更恨袁世凱呢?
這個答案,正是民國肇始的契因……
02.江南一枝花
晚清年間,中國天災人禍不斷,尤其淮黃流域,水旱之患連年頻仍,地方官隐瞞不報,百姓流離失所,蹈死于路。
朝廷不問黎民死活,地方鄉紳財力又有限,救得了初一救不了十五,于是就有好事之人摹西洋之法,發行赈災彩票。但逢災荒之年,民間發行的彩票多達數百種,和尚多了不撞鐘,彩票多了不賺錢,這一年淮河又遭遇到百年不遇的水災,可是赈災彩票卻無人問津,眼見得那無數的災民每日裏凍餓而死,急壞了蘇州城中一名女子。
這名女子名冠蘇州府,待字閨中,只因美貌絕倫,被人譽為“江南一枝花”。淮河水災本來無關她的事,但她不忍見每日裏流民失散,伏屍于路,就作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
不管是誰,只要他摸得赈災彩票的頭獎,她便嫁給他。
果然,江南一枝花的決定,震動了江淮一帶,赈災彩票頓時供不應求。這其中有一名秀才李鑒清,他久慕江南一枝花之名,只是因為家貧,不敢有非分之念,但這次江南一枝花公開“招親”,讓李鑒清頓生無限希望。
有希望的不只是秀才李鑒清,但凡買彩票之人,都有希望抱得美人歸。
可是彩票發行量很大,縱然是李鑒清拼着不吃飯,多買幾張彩票,也未必能夠中頭獎。為此李鑒清一咬牙,将自己的祖屋祖産賣掉,賣得的錢,全部拿來買了彩票。
但是李鑒清的運氣實在是有點糟糕,全部的家底都搭進去,買了一大堆彩票,還是沒有摸到頭獎。
窮秀才李鑒清做夢想美事,卻只落得個傾家蕩産,這消息一下子就傳開了,人們都拿這件事來嘲笑他,可當消息傳進江南一枝花的耳朵裏時,這個姑娘卻不由得怦然為之心動。
為了你情願付出一切,這樣的男人,豈不正是女人的終身所托嗎?
于是江南一枝花不顧物議,效紅拂夜奔,大膽來找李鑒清,願意與這個癡心的男人結為夫妻。
李鑒清因禍得福,自然是欣喜若狂。
可是他高興得太早了!
現在江南一枝花是“頭獎”,不是她自己想嫁給誰就嫁給誰的,她的婚姻大事,由那個摸到頭獎的人說了算。
還真有人摸到了這個頭獎,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二混子,據說那家夥只不過是在路上見到一枚毫角,順手撿起來,拿去摸獎,竟然中了頭彩。
這個消息把江南一枝花驚呆了,她已經心甘情願嫁給李鑒清為妻,當然不會再承認頭獎的事情,可只怕那中了頭獎的人不答應。
她只好問新婚的丈夫:當今之事,如之奈何?
秀才李鑒清回答只一句: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為了避免無謂的麻煩,小夫妻二人取路山東,去登州投靠李鑒清的一個親戚。
李鑒清的親戚在山東開着一家小小的錫箔店,小兩口趕到的時候,恰好親戚的店鋪剛剛接到登州駐軍慶營的一樁大活計,要在七天之內将三千副兵甲鍍上透亮的錫箔,活兒多,店裏的人手卻不足,小兩口來得正是時候。
小夫妻二人顧不得旅途勞累,就急忙幫着親戚幹活,兩天之後,李鑒清将一批鍍得晶光锃亮的兵甲給慶營送去。
第一次去的時候,慶營中負責驗貨的是一個模樣非常精明的年輕人。此後李鑒清又去了幾次,兩人就熟悉起來。李鑒清才知道這個年輕人叫袁世凱,河南項城人,出身于世家大族,因為科舉不第,羞以見人,因此投身軍伍,要效法古之班超,為國家建功立業。
袁世凱告訴李鑒清,此次慶營置辦兵甲資重,正是要兵發朝鮮,去彈壓那裏的饑兵之亂。
03.這日子沒法過了
事實證明,落榜生袁世凱投軍之路還真走對了。朝鮮之行,從此讓他飛黃騰達,一舉成名。
袁世凱之所以有機會随慶營遠征朝鮮,起因于一個美麗的姐弟戀的傳說。
這個傳說的歷史比較久遠,要從1392年說起。
1392年,中國還是大明王朝時代,時有一位邊關守将,名叫李成梁,忽一日突發奇想,帶了一隊人馬跑到了高麗,到了地方後就給朝廷打報告,要求擔任朝鮮國王,朝廷批準了這一申請。
從此朝鮮的李家世世代代奉中國為宗主國,有事寫奏章向中國政府請示彙報,行政官員的任命都要經過中國政府的批準,并由中國政府負責朝鮮的海關及國防。
這種宗主國的管理體制,與現在的“特區”非常相似,但在行政權力上,當時的朝鮮還沒有現在的香港澳門的自主權力大。而李氏王族,從此世世代代就成為了朝鮮特區的“特首”。
眨眼工夫,朝鮮的李特首就更換了二十五茬人。到了第二十五代國王李升死的時候,這老兄卻是疲軟得很,連個兒子也沒生出來,王位空缺。于是李特首一家就找了個遠親李罡應,讓李罡應剛剛八歲的兒子李熙做了國王。而李罡應父随子貴,從此就成為了朝鮮的攝政王。
七年之後,國王李熙大婚,攝政王李罡應替兒子千挑萬選,找了個闵氏大族的孤女闵慈英做妃子,史稱闵妃。
闵妃就是世人皆知的明成皇後的原型,但實際上她一天的皇後也沒做過;闵妃之所以被谥為明成皇後,是因為她有一個別人比不了的優勢。
她比國王李熙大一歲。
成婚的那一年,闵妃十六歲,國王李熙才十五歲。
十五歲的小毛孩子李熙根本就不懂事理,還沒發育成熟,這就要闵妃姐姐手把手地慢慢教導他了。
女大一,抱金雞,姐弟戀,最好看。一段姐弟相戀的美麗愛情就這樣開始了。
在婚姻學上有一條定律:家庭的幸福程度與父母的距離成反比。這個意思是說,兩口之家的小日子最幸福,但凡有一方的父母不甘寂寞,非要跑來跟小兩口紮堆起哄,那就少不了磕磕碰碰吵吵鬧鬧。
尤其是姐弟戀這種美事,情形就更是如此。俗話說得好,姐姐溫柔弟弟乖,老公公鼻子要氣歪,說的就是李特首一家當時的情形。
老公公李罡應天天杵在小兩口中間,看這小兩口的日子過得甜甜蜜蜜,越看是越不順眼。老公公瞧兒媳婦不順眼,兒媳婦卻瞧着老公公更不順眼。于是李特首一家出現了家庭矛盾。
家庭矛盾的最佳解決方案,就是分家,各過各的。因為矛盾是一家人紮堆帶來的,除非分家,眼不見為淨,否則家庭糾紛是永遠也沒辦法消除的。
小媳婦闵妃提出來分家的建議,得到了兩個人的堅決支持。
這兩個人一個叫李載先,他是李罡應的大兒子,是國王李熙的大哥。因為老爹當時讓弟弟做了國王,卻沒他什麽事兒,所以李載先的內心很受傷,于是他堅決支持兄弟媳婦的分家要求,只要能讓老爹心裏不痛快,什麽事他都幹得出來。
另一個人叫李最應,此人曾是漢城裏的一名菜販子,同時還是攝政王李罡應的親哥哥,弟弟時來運轉成為了一國的攝政王,菜販子李最應心裏說不出的郁悶,他巴不得弟弟一家打個頭破血流,所以堅決支持侄媳婦的分家要求。
于是李特首一家就分成了兩夥,一夥是兒媳婦派,其支持者有王大哥李載先、王大伯——國王他大伯李最應。另一夥是老公公派,就老公公李罡應一個人,沒有一個支持者。
王大伯、王大哥及王老婆合起夥來收拾國王他親爹,李特首一家是徹底亂了套,每日裏雞飛狗跳,打成一團。
李罡應悲傷地說:這日子,沒法過了!
确實是沒法子過了。
04.姐弟戀鬧出了人命
當初李罡應千挑萬選,選擇了孤女闵慈英嫁給兒子,是考慮到這丫頭孤身一人,沒有家族的勢力可以依靠,因此不會欺負他的寶貝兒子。
可是李罡應忽略了一點,闵妃既然是一個孤女,那無依無靠的生活必然會養成她剛烈的個性,個性不強硬,心眼不夠多,一個孤零零的女孩子又怎麽能生存下來?
正因為闵妃個性較為強硬,所以她才會鬧着要分家。
兒媳婦跟老公公鬧分家,解決的方案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老公公拄着拐杖出門走人,另一種是小兩口搬着鋪蓋卷另過。而這兩個方案,對于攝政王李罡應來說卻只是一個結果:
無論如何,他得交出權力。
因為大清帝國冊封的朝鮮國王是他的兒子李熙,而不是他李罡應。
對于這樣一個結果,李罡應心裏說不出的痛苦,他悲傷地嘆息道:花喜鵲,尾巴撅,娶了媳婦忘了爹……
針對李特首一家的內部矛盾,日本史家佐藤鐵治郎評價說:
王後闵氏專橫且淫亂,韓王父久為不平,欲清君側以振朝綱……
佐藤鐵治郎的意思是說:攝政王李罡應,瞧他這個暴脾氣,要鬧事……
1882年7月23日,李罡應部下親衛營大嘩嘯聚,突然殺入王宮,見活物就砍,逮喘氣的就殺,王大哥李載先見勢不妙,拔腿狂逃,而王大伯李最應年紀老邁,卻是跑也跑不動,被亂兵追上,砍得沒了全屍。
闵妃姐姐和李熙弟弟的愛情,終于鬧出了人命。
只殺了王大伯還不夠,亂兵湧入宮中,要找到闵妃姐姐一并砍了,大家只知道闵妃是韓國第一美人,所以只要見到美貌的宮女,不由分說就是亂刀齊下,眨眼工夫王宮中美貌的宮女就被砍得一個也不剩,然後亂兵呼嘯一聲,直撲日本駐韓使館。
日本駐韓公使花房義質正和教官堀本禮造在使館中喝酒,吟詩作賦,吟的還是日本著名俳句:嘆我如草木,餘年土中埋,今生長已矣,花苞未曾開……
這俳句吟得太有先見之明了,吟畢,亂兵突然湧入,教官堀本禮造喝得有點多,來不及逃跑,醉拳練得又不到家,當場被砍了個七零八碎。駐韓公使花房義質卻是身手了得,在亂兵的追逐之下,一夜狂奔二百裏,逃到了仁川。可是亂兵卻仍然是窮追不舍,眼看花房義質就要玩兒完,幸好有一艘英國商船正要離港,花房義質縱身跳上了船,總算是逃得性命。
一件小小的家庭糾紛,轉眼工夫演變成了國際事件。
事情鬧大了,老公公李罡應匆忙進宮,看到宮中到處都是屍體和鮮血,連自己的親哥哥都死于這場亂子之中,他不禁搖頭嘆息:你看看,你看看,家和萬事興,家亂出人命,我早就說過,姐弟戀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教訓吶……
于是老公公李罡應親自主持喪事,替死于兵亂之中的兒媳婦闵妃辦理後事。
李罡應卻萬萬沒有想到,他這個兒媳婦遠比他想象的更精怪,闵妃壓根就沒有被亂兵砍掉,而是化裝成了一個醜宮女,逃出了宮外,并逃到了忠清道,躲到了闵氏族人的家中。
等闵妃再從忠清道返回王宮的時候,正是袁世凱将她接回來的。
日本史學家佐藤鐵治郎一口咬定,在袁世凱接闵妃回宮的途中,不安于室,水性楊花的闵妃一見袁世凱,頓時兩腿綿軟,連路也走不動了,立即對袁世凱狂送秋波,展開了猛烈的愛情攻勢,袁世凱坐懷不亂,對闵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結果這一動情,袁世凱的陣地反而失守了,成功地被闵妃攻克放倒……
說起這位佐藤鐵治郎,此人在朝鮮混了整整三十年,當袁世凱到了朝鮮之後,他就天天拿個小破本,跟在袁世凱屁股後記錄,傳說連袁世凱放個屁,在佐藤的筆記本上都有記載。後來佐藤就依據這些記錄,寫了一部《袁世凱》,并準備在天津出版發行。此事被袁世凱得知,立即派了自己的兒子袁克定,急如星火地趕赴天津,找到日本駐天津總領事小幡酉吉。經過一番秘密會談,日本人收下了袁世凱的一大筆錢,給了佐藤鐵治郎算是稿費,而這本書稿,則應袁世凱的要求徹底銷毀了。
袁世凱對佐藤鐵治郎這本書的态度是非常的緊張,至于理由是什麽,這就成為了一個永久的謎。但是這件事情表明,佐藤鐵治郎這個家夥的觀點雖然非常的不着邊際,卻很可能更接近于事實的本身。
在佐藤鐵治郎看來,闵妃居然能有機會跟袁世凱扯上關系,這實在是這個女人的幸運,因為佐藤認為袁世凱是舉世罕見的英雄,袁世凱以其一人之力,曾獨抗日本五大師團,令日本列島束手無策,震驚惶恐。這樣的英雄人物,就算是打死日本人也找不出一個來,所以佐藤對袁世凱佩服得四肢伏地。
此外,佐藤還透露:袁世凱這個家夥是個萬人迷,尤其是女人,見到袁世凱這樣的男人,就兩腿發軟,情不由己地動心動情……最要命的是,佐藤鐵治郎還有證據。
05.袁世凱是個萬人迷
袁世凱在朝鮮的時候,經常去右相沈舜澤的私邸拜訪。
沈舜澤有一婢女,貌美如花,慧黠可人,她曾于簾後偷窺袁世凱,見袁世凱生得相貌奇特,一副英雄氣概……美貌婢女也不知腦子裏的哪根神經搭錯了線,頓時意亂情迷,陷入了情網。
由此可見,這位右相沈舜澤家裏的男仆,肯定都是醜得突破人類想象力的極限了,否則這位美貌慧黠的婢女也不會被袁世凱迷得颠三倒四。
沒過多久,袁世凱又來拜訪,恰好沈舜澤不在家,于是美貌婢女就出來上茶,上茶之後卻不離開,只是站在那裏,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袁世凱。袁世凱瞧這丫頭有趣,就故意逗她:沈相家裏,有什麽瞞着我的秘密嗎?
婢女回答:當然有,誰的家中都有自己的秘密。
袁世凱一怔:什麽秘密?
婢女卻抿嘴一笑:如果告訴了你,那還算是什麽秘密呢?
袁世凱鬼精鬼精的,如何不知道這丫頭對他有了那種意思?就故意問道:那要在什麽情況下,才肯告訴我呢?
婢女臉色一紅,閃身進了內室。
袁世凱哈哈大笑,起身離開了。
隔日,袁世凱又來到沈舜澤的宅邸,沈舜澤急忙出迎,那婢女再次出來上茶,袁世凱假裝第一次看到她的樣子,露出驚訝之色,道:沈相好福氣啊,有這麽伶俐的婢女侍奉,如我輩這些兵營出身的,可就不敢想喽……
沈舜澤一聽,什麽?袁世凱這個家夥竟然想要他家中最美貌最慧黠的婢女,這豈不是要他的老命嗎?可再一想,自己雖說是“右相”,可充其量只不過是“朝鮮特區”的一個行政官員而已,而袁世凱卻是大清國派來的,有來頭,自己是萬萬惹不起的,于是只好咬牙忍痛,哈哈一笑:袁兄若是有意,這丫頭就送與袁兄了,能跟在袁兄的身邊,也是這丫頭的福氣……
袁世凱連稱不敢當,不敢當,就老實不客氣地收下了這個機靈的婢女。
史載:“迨後遇事,辄令其至沈邸偵探。袁之得韓宮府秘密,多出人意料之外者,實此女之力居多。”
從這件事情上看起來,袁世凱這個人實在是天生的領袖人物,普普通通的一個婢女,到了他手中頓時成了優秀的女間諜,這種馭人之術,恐怕是他好運一生的最大原因。
證明袁世凱是個萬人迷,絕非只是一例個案。
據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敘述:袁世凱少年時期,放浪形骸,漁色獵豔,聞得名妓蘇州女子沈氏之名,就興沖沖跑了去求見,卻不料,沈氏一見袁世凱其人,竟然大為傾心,當即設下酒宴,宴請袁世凱,席間她溫語相勸,勸袁世凱去投軍報國,建功立業,為此她不惜将自己積攢的金銀傾囊相授,全部拿給袁世凱,充作盤纏。而她自己則從此節身謹行,閉門不出,只等袁世凱功成名就,前來迎娶她的那一天。
臨別之時,袁世凱和沈姑娘依依不舍,抱頭痛哭。幾年後袁世凱果然發跡,就踏破鐵鞋,到處尋找沈姑娘,最終在上海把沈姑娘找到了,并依前諾将沈姑娘娶回了家。
這兩件事疊加在一起,證明了袁世凱雖然模樣長得醜,卻硬是有女人緣。至于女人為什麽會喜歡他這樣的男人,這事別人可就摸不着頭腦了。
女人喜歡袁世凱,可是男人卻對他沒什麽胃口,尤其是朝鮮的攝政王李罡應,他恨不得吃了袁世凱。
06.未來民國的總設計師
闵妃姐姐和李熙弟弟的姐弟戀,引發了大規模的兵變,日本駐朝鮮使館被踏平,多名日本商民被殺,遂有兩個中隊的日本兵計四百人,興沖沖地殺奔朝鮮,要興師問罪。
與此同時,在登州,登州統領吳長慶接到了讓他率三千名慶軍火速趕往“朝鮮特區”的命令。
命令一到,吳長慶的軍營裏突然熱鬧了起來。
一頂接一頂的轎子絡繹不絕而來,頭上的翎帶一個比一個鮮豔,官階一個比一個高,甚至連一些京官都出現在吳長慶的慶營裏。
每來一位官員,吳長慶都得不情不願地出迎。
每送走一名官員,吳長慶都要砸上幾件器物或是家具。
每位官員臨走的時候,都要帶走一個兩個營官。這些營官都是官宦子弟,家裏把他們送入吳長慶的軍營鍍金歷練,如今慶營真的要打仗了,這些人自當快快離開,也免得到時候被打死或是吓死。
營務處的營官越來越少,吳長慶非常擔心,擔心臨到出征的時候,營務處的全體營官可別一個也找不到了。
怕什麽來什麽,臨到了行軍前七天,吳長慶去營務處看情形,居然是真的一個營官也不見了。
說一個營官也不見了,也不對,實際上慶營的營官只剩下黃仕林一個人。這個黃仕林跟随了吳長慶多年,是吳長慶的第一親信,所以誰都可以逃,唯有這黃仕林,想逃也不好意思,只好陪着吳老大一起赴朝鮮去挨刀。
除了黃仕林,吳長慶帳下還有兩個人。
一個是大清末代狀元郎張謇,此人雖然滿肚子的之乎者也,可是未來的民國管理架構卻是這個老腐儒躲在屋子裏搗鼓出來的,這是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歷史隐秘。
張謇——未來民國的總設計師,時在吳長慶身邊任家庭教師兼賬房先生。
除了未來民國的總設計師張謇,另一個還留在慶營的人就是袁世凱了。現在的袁世凱在吳長慶的軍營裏擔任“幫辦”一職,也就是幫點小忙,辦點雜事的意思。
總之,袁世凱這時候還沒混出個名堂來,沒什麽出息,不提也罷。
于是吳長慶就帶着他的部衆登船,急如星火地奔赴仁川馬山釜。經過中兩天兩夜的折騰,終于到達了朝鮮,于是吳長慶急忙下令:老黃,你趕緊帶人下船,快點去漢城王宮,可別讓日本人搶了先……
營官黃仕林:統領大人,此時外邊黑咕隆咚,岸上敵情不明,士兵們又都暈船嘔吐,立腳不穩,若是這時候強行登陸,萬一中了日本人的埋伏……标下損兵折将事小,折了統領大人的威風,這可不得了。
吳長慶:黃仕林,你想氣死我啊……袁世凱,你現在有什麽事沒有?
袁世凱:禀統領,卑職現下閑得腳心癢癢……
吳長慶:那正好,你趕緊帶人下船,快點去漢城王宮,可別讓日本人搶了先……
于是袁世凱立即帶了他的狐朋狗友及營兵二百人,匆匆下船,向着漢城一路狂奔,到了王宮門口正在大喘粗氣,就聽見吆西、哈咿、我哈腰狗崽子伊娃死的怪動靜傳來,兩個中隊的四百名日本兵也已經跑步到了。
突然發現朝鮮王宮的門前已經有了清兵在守衛,日本兵的領隊花房義質氣得半死,這時候如果再硬闖王宮,那就等于向大清國宣戰了,花房義質可擔不起這個責任,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只身進宮,以“大義”相責,替在姐弟戀事件中被砍殺的日本商民讨還公道。
07.日本人值多少錢?
于是花房義質憤然入宮,求見攝政王李罡應。
這次兵變,導致了多名日本商民被殺,日本駐朝使館被搗毀,所以在道義上,朝鮮自然屬于理虧一方,更兼朝鮮的國力與日本無法相比,所以花房義質旗開得勝,在談判桌上為他的國家贏回了漂亮的一局。
雙方約定:
第一條:朝鮮賠款五十萬元,以賠付兵亂所造成的日本僑民生命及財産的損失;
第二條:朝鮮準許日本置守備兵兩個中隊計四百人,駐紮朝鮮,保護日本駐朝使館……
這兩條協議,可以說日本人占到了大便宜,花房義質總算是可以給他的國家和國民交代了,就心滿意足地出了王宮,回軍營去了。
卻沒料到,袁世凱甫到漢城,就派了人調查這次兵亂的起因,在得知兵亂系由攝政王李罡應的煽動之後,袁世凱就秘密派人盯上了攝政王。李罡應和花房義質的談判結果,全被袁世凱給偷聽了去。
聽說李罡應要賠日本人五十萬元,袁世凱頓時火了:
幾個死掉的日本人,連皮帶骨也不過幾百斤,哪值這個價錢?這哪是什麽外交談判,這純粹是跨國倒賣人肉!
不行!袁世凱打定主意,非要把這起生意攪黃不可。
08.我的地盤我做主
李罡應答應花房義質的生意,是因為那些日本人畢竟是被朝鮮亂兵所殺,賠點小錢息事寧人,是情理之中的事。此外,他急着快點把花房義質打發走,也好趕去清軍大營會見吳長慶,秀一秀他的中國書法。
可是李罡應不知道,逃亡到了清忠道的兒媳婦闵妃,早已偷偷給朝廷上書,請求朝廷成全她和李熙的姐弟戀,快點把這個讨厭的老公公弄到中國去吧,中國有那麽多的古書,足夠這老頭樂呵的了,幹嗎非要攪和進他們年輕人的生活圈子裏來?
我的地盤我做主——闵妃對大清朝廷就這麽點要求。
朝廷對于闵妃的請求,一時還拿不定主意,可現在袁世凱攪和進來,情況立即不一樣了。
卻說李罡應來到吳長慶的大營,就立即與吳長慶進行筆談。
李罡應的中國字寫得好,但不會說中國話,于是他潑墨揮毫:将軍遠來,勞苦不易。
吳長慶擡眼看看李罡應寫的字,知道自己寫得不如人家,心中慚愧:豈敢,豈敢。
李罡應見吳長慶的字沒他寫得好,更加是精神抖擻:将軍未免過謙了……
吳長慶寫道:閣下治理朝鮮,辛苦了。
李罡應見有機可乘,急忙顯擺:白發三千丈,緣由是個愁。
吳長慶皺眉:閣下父慈子孝,國泰民安,有何愁可言?
李罡應歡喜得幾乎要哭出來,急忙揮毫潑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吳長慶: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李罡應:而今識遍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正寫字寫得高興,突然門簾一卷,小幫辦袁世凱一手按劍,大踏步地走了起來,一雙怒氣沖沖的眼睛,盯在李罡應的身上。
李罡應吓了一跳,急忙回頭,卻一個侍從也沒有見到,這工夫那些人早已被袁世凱的狐朋狗友們灌得爛醉……李罡應再傻,這時候也察知到事不對頭,于是急忙奮筆揮毫:
将軍欲作雲夢之游耶?
意思是說,吳長慶,你想學劉邦巡游雲夢,誘擒韓信的故事,要将我捉走嗎?
吳長慶一張老臉頓時漲得通紅。
說老實話,這李罡應對大清國忠心不二,一個人對付全家的親日派,沒有功勞也還有苦勞,所以吳長慶下不了手。
可是袁世凱才不管那麽多,一揮手,早已沖進來一群狐朋狗友,不由分說将大吵大叫的李罡應擡起來,硬生生地塞入一頂轎子中,按住他不許動彈,李罡應只聽到耳邊風聲四起,等到轎簾再掀開,外邊已經是天津了。
此後李罡應被軟禁在保定府,每日裏倒是仍然可以看書寫字,只是李罡應心裏的那股子郁悶勁,就不要提了。
李罡應被袁世凱偷走,可坑慘了日本駐朝公使花房義質,這兄弟本來以為他替日本争得了五十萬元的賠款,足以對國家交差了,可是李罡應突然失蹤,這筆生意自然也就不作數了。日本列島怒不可遏,衆口一詞怒罵花房義質是日奸,出賣日本國家利益,花房義質全身是嘴也說不清楚了,據說此人悲憤之下,回日本老家找了個溫泉,叫來幾個靓妹合洗了個泡沫浴,然後一刀剖開了自己的肚皮……
誘擒李罡應,攪黃了人家已經談好的生意,生生把個善良的花房義質逼到切割自己的肚皮的程度上,袁世凱這個家夥,實在是太過分了。
幸好他的報應馬上就來臨了。
09.快去搶錢搶女人
大兵所至,秋毫必犯,童叟皆欺。
搶錢,搶女人!
多搶錢!搶年輕的女人!
搶多多的錢!搶最美貌的女人!
一入漢城,慶營标統黃仕林就給他的部下下達了這麽三道命令。
黃仕林的親信黃侃率衆兵丁嗚嗷怪叫着,扛着麻袋片沖上漢城街頭,見到賣貨攤子就砸,不管是銀子銅板,稀裏嘩啦只管往麻袋裏塞,眼看銀子銅板就要裝滿了麻袋,黃侃卻突然嘩啦一聲,将麻袋裏的錢全都倒了出來。
發現了女人!
年輕美貌的女人!
見到年輕姑娘,衆兄弟再也顧不得搶錢了,發出一聲亢奮之極的怪叫,争先恐後地向着路上的女人沖了過去。
路上的女人吓壞了,發出長長的尖叫聲,掉頭就跑。
卻又如何逃得掉?一個兄弟一個标準的狗吃屎動作,奮不顧身地向前一撲,抓住了一個女人的腳踝,将那個女人撲倒在地。
黃侃沖過來,拿麻袋往那女人頭上一套,再往下一扯,動作娴熟之至,正要将那女人裝進麻袋帶回兵營,他卻又突然把麻袋用力一掀,放開了那個女人。
發現了更年輕,更漂亮的女人!
好多年輕漂亮的女人!
黃侃興奮得差一點沒哭起來。
這回先別着急搶,仔細地挑選最美貌的姑娘……終于發現了一個最漂亮的女孩,穿着傳統長裙,姿容豔絕,香韻誘人,黃侃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麽美貌的姑娘。她正從一家宅院中走出來,好像正要出門的樣子,突然看到門外一群大兵正暴突着眼睛,大張着淌着涎水的嘴巴,直愣愣地盯着她看。
那姑娘吓了一跳,情知不好,急忙正要把門再關上,卻突聽一聲怪叫,轟的一聲,那扇木門已經被衆兄弟撞成了碎片,數不清的怪手将姑娘按倒在地。
刺激!真他媽的刺激!
放開,都放開!黃侃急了,大吼道:這個最美的女人要給黃标統留着,你們誰敢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