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九十三章 ==
秦明月和祁煊剛回鎮北王府,宮裏就來人了。
說聖上召安郡王進宮。
本來兩人正打算用晚膳的,這下晚膳也甭用了,祁煊換了身衣裳,交代她不用等他早些睡,就出了門。
留下秦明月對着一桌子菜,也沒什麽心情用飯,只用了小半碗紅棗粳米粥,就讓香巧等人把菜給撤了。倒是交代廚房留兩個人,因為這個時候祁煊進宮,大抵宮中是不會留膳的。
她原本還想等着祁煊回來,沐浴後就倚在羅漢床上,翻着自己買回來還沒看過的那幾本雜記。哪知一直等到戌時末刻,還沒見人回來,自己又實在太困,就上了榻歇息。
也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中突然被人親醒了。
人還沒清醒,就這麽被對待,尤其今日祁煊似乎格外亢奮,秦明月感覺自己快窒息了,他才松開她。
“你幹什麽啊?打了雞血?”好不容易喘過氣來,她埋怨道。
祁煊的雙眼在昏暗的卧室中灼灼發亮,也不換衣裳,就靠在床頭上攬着秦明月道:“你猜聖上叫爺進宮作甚?”
秦明月端詳了下他的臉色,和亢奮的情緒,猜道:“給你銀子了?晉你爵位了?還是封了個官給你當?”
最後這一句她本是用來湊數瞎猜的,大昌王爵中,親王最高,郡王次之,之後才是什麽公侯伯。什麽官能比王爵還大,這可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祁煊吧唧在她臉蛋上親了一口,拍了下大腿:“嘿,不愧是爺媳婦,竟然猜對了,聖上确實給爺了個官當。”
這會兒秦明月已經完全清醒過來,并來了興致:“說來聽聽,什麽官讓你如此興奮?”
“福建水師提督。”
秦明月就是一愣,下意識想到清末之時甲午戰争中北洋水師大敗的歷史,不禁問道:“這福建水師是做什麽的?”
提起這個就有些複雜了,一句話兩句話也說不清楚,再加上秦明月知道祁煊還沒用晚膳,便叫來守夜的彩兒讓她去交代廚房做些夜宵送過來。而祁煊則是去了浴間沐浴更衣。
等祁煊從浴間裏出來,彩兒和芽兒已經在羅漢床的小幾上擺好了夜宵。
夜宵是一大湯碗的雞湯面,裏面放了青菜菌絲還卧了幾個糖心蛋。這是秦明月想着祁煊慣是個葷食動物,特意命人做的。還有兩碟子酸辣可口的腌醬菜。
見祁煊吃得酣暢淋漓,秦明月也有些餓了,就讓彩兒從大碗中給自己舀了一小碗。
配着醬菜,吃着鮮美無比用高湯做的面,再吃一個糖心蛋,感覺人生無比圓滿。祁煊吃罷後撫着肚皮的表情,也是這麽訴說的。
漱了口,又淨了手。索性也睡不着,兩人就泡了一壺茶坐在羅漢床上說話,至于彩兒幾人則讓她們都去歇下了。
祁煊這才将福建那邊的情況大概說了一下。
這福建水師曾經也是大名鼎鼎的雄偉之師,原身乃是前朝太/祖皇帝推翻元朝□□的助力之一巢湖水師。在其鼎盛時期,叱咤整個東南洋等外海域,從未有過敵手,威名遠播。
可惜因為海禁與諸多原因,這個雄偉之師在前朝也是幾番起落,直至到了前朝後期,漸漸走向衰敗。
尤其自大昌朝建朝以來,朝廷弊政以及衆多朝廷大員與海商勾結進行走私貿易,這福建水師無疑成了其眼中釘肉中刺。海防線幾次回縮,壓縮在海岸線內,遠洋船隊被大量召回,大型戰船停止建造,艦隊的減少,再加上艦船破損卻不知修補,水師軍官只知謀利,而不知撫下,越發爛得不成樣子。
不過到底本身的底子在,也算是大昌朝對于外海的一種威懾。
可惜這種威懾卻越來越不讓人放在眼裏了,在前朝之時沿海寇患便被掃蕩一空,再不敢試圖侵犯。可近多年來卻有死灰複燃的跡象,屢屢有數股海寇上岸燒殺搶掠一番就跑。有的是本土海商不忿朝廷海禁,又收買不了朝廷官員的庇護,故意夥同聲名狼藉的海盜鬧出的亂子,也有的是夷人無法得到朝貢勘合而從中使壞。
像這次濠鏡的蕃司衙門被人沖擊,諸多官員受傷,其實就是當地的佛朗機人鬧出來的亂子。
這些具體情況惠帝因為身在高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是祁煊因為知曉惠帝一直想開海禁,曾從中下過苦功夫。倒是秦明月,她對這些事情并不懂,她只知道海權的喪失致使若幹年後,西方的強盜們将艦隊大炮開到了家門口來。
“那聖上派你去是想作甚?”
聽到這話,祁煊緊緊攏住眉,良久才輕吐了一口氣道:“聖上派爺過去,明面上是打着剿寇的幌子,實則是想尋找開海禁的契機。”
“開海禁?”
“這種事說了你們這些婦道人家也不懂,且這事暫時還沒擺到明面上來,還得爺和聖上做一場戲。”
這兩日朝堂之上鬧得是沸沸揚揚,俱是因為濠鏡的蕃司衙門被人沖擊,派駐官員受傷一事。
這事看起來是流竄海盜作亂,實則朝廷十分清楚是那些夷人做出來的鬼。
提起這件事,就值得說說了。在前朝正德年間,有夷人自稱佛朗機人帶着船隊來到廣東,要求上岸進行貿易,卻遭到了當地官府的拒絕。為了得到大明王朝的絲綢、瓷器、茶葉甚至棉布等等這些在西方沒有的東西,以謀取暴利。這些人只能換了手段,那就是花錢收買,佛朗機人賄賂了廣東的地方官以及鎮守太監,不僅得到了船隊可以靠岸的許可,還得到了可進京面聖朝貢的機會。
就在船隊首領被允許進京期間,這群佛朗機人露出了猙獰的爪牙,以貿易作為借口,實則大肆搶掠,甚至勾結當地海寇大量販賣人口。由于地方官皆被收買,竟無人過問,一時間老百姓怨聲載道。1
此時大明朝正進行着權力的更替,正德駕崩,嘉靖即位。嘉靖帝知道這一事情,龍顏大怒,命人驅逐佛朗機人離開大明。
這些佛朗機人自是不滿,與大明水師對戰數次,皆以戰敗為告終。這些人名為商人實則是侵略者的佛朗機人,先是冒名頂替騙貢,繼而張牙舞爪入侵,又被打得頭破血流,所謂壟斷東方絲綢瓷器貿易的想法,終究成了一空。
可又怎麽能甘心呢,于是他們便變換了政策,與大明打起了游擊戰,開始效仿倭寇沿海大肆搶掠,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甚至勾結大量倭寇雙方聯手肆掠沿海地帶。
直至有了雙嶼島一戰,這些人才開始正視明王朝的強大。那麽硬的不行,只能來軟的,于是他們又開始了之前的手段,那就是收買賄賂,而這次還加上了伏低做小的讨好。
他們在廣東當地官府租用了濠鏡作為暫居地,與沿海邊民進行貿易,除了付出每年一大筆銀子作為賃金,且貨物交易往來俱向當地市舶司繳納高昂的賦稅,甚至幫着明王朝剿滅了東南沿海的海寇。
自此,這些佛朗機人才終于在此站穩腳跟。
不過有句俗話講,狗改不了吃、屎。
這些佛朗機人就是這樣,但凡給他們一些機會,他們總是趁機挑釁。不過前朝的皇帝及官員都沒将之放在眼裏。惡狗不聽話,打服就行了,所以截止到前朝滅亡之前,他們一直都是挺老實的。
這些年來,因為朝廷管制海上貿易越發嚴苛,而大昌的水師一日不如一日,這群人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先是賴了商稅不交多年,現如今連賃金也不想交了。美聞其名大昌朝禁止海上貿易,他們生意根本沒辦法做,已經打算回西方了。
說是這麽說,卻一直賴着不走。事情報上來,朝廷上并沒有将此放在心上,而是命當地蕃司衙門将這些人逐走。而沖擊當地蕃司衙門就是這道政令被頒布出來後,那些佛朗機人對此的反擊了。
不過并不是由他們的人出面動手,而是勾結了一群海盜。
只是這種欲擒故縱的鬼把戲怎麽可能騙到這些浸淫官場多年的朝臣們。且不提這些朝廷命官因為自身利益如何置于江山社稷為不顧,這些人有這麽一點好那就是,甭管自己人怎麽內鬥,你外面的人來就是不行。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雖是強漢之時的宣言,但相對執行徹底的還屬明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膽敢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即使打輸了,也從來不認慫。
而大昌承繼明朝的骨髓精華,自然将這些也東西流傳了下來。
所以毋庸置疑的,這些夷人必須要打。
可怎麽打?要知道打仗可是要銀子的,更何況是最砸銀子的海戰。大昌為何會壓縮海岸線,将大量船艦召回,就是因為每年砸到水師的銀子太過駭人,而同時又沒有海上貿易的商稅平複支出。再加上有別有居心的朝廷官員從中幹涉,就演變到了這種惡性循環的境地。
這時反戰派就跳出來了,一面拿着大量軍費說事,一面又說不過是群烏合之衆實在不用大動幹戈。前朝之時為了禁止這群夷人的生亂,朝廷施行的就是‘片板不得入海’等一系列禁海政策。禁到這些夷人覺得無利可圖,他們自然會退去。
只可惜惠帝可不是前朝的皇帝,衆觀前朝史書,禁海之事停停歇歇,顯而易見不禁要比禁的好,最起碼可以增加國庫的收入。
對于喪失海權這些遠超過惠帝眼界的東西,他并不能看到,他只知道朝廷要想有錢,海禁必須開。
不用等惠帝說話,就有主戰派站出來了。
話不用多說,只說一句,我大昌的顏面何在?!
提起這茬,所有人都不說話了,泱泱大國被一小群夷人挑釁,那就是贻笑大方的事兒。
所以還是得打。
于是話題又回到之前,怎麽打?如何打?派誰去打?
因為沿海一帶寇患肆掠一事,再加上這次的濠鏡蕃司衙門被沖擊,福建水師提督莫大海已被撤職,如今緊要之事當得選出一人來頂替這個位置。提到這茬,又有無數官員跳了出來,這福建水師提督雖是目前所有一品大員中最雞肋的位置,但有戰就有錢,且有兵權,再加上走私貿易是在福建水師的眼皮子低下,自然容不得落入別人的手中。
不過還沒等下面人争起來,惠帝就發話了,問戶部尚書趙懋朝廷可否能拿出支撐這次戰事的銀子。
還用問嗎,自然是沒有的。
于是下面人也不争了,紛紛在考量這位置是否能争,怎麽争才能不損失,總不能自己往裏填補銀子為朝廷打仗吧?
下面陷入一片沉默之中,這時惠帝說話了,“既然衆位愛卿沒有薦舉人選,朕倒是有一人可用。”
他笑了一笑,便說出安郡王聽聞這次福建戰事,主動請纓之事。
“安郡王也是心中有大義之人,知曉朝廷如今困難,提出不用朝廷出一分銀子。可朕一個做伯父的,怎能讓晚輩赤手空拳去與人對仗?太後也聽說了此事,實在擔心這孩子,所以太後決定從她自己的私庫中籌出十萬兩白銀,暫解燃眉之急。衆位愛卿若是沒有異議,這事就這麽定了?”
“這……”
下面人一衆大臣面面相觑。
惠帝穩坐釣魚臺:“當然,諸位愛卿若有異議,也可提出。不過這銀子本就是太後疼惜晚輩拆借出來的,若是換了人,朕可沒臉找太後要銀子打這一仗,至于這籌集軍費之事,還得諸位愛卿們多多勞心費神啊。”
又是一番面面相觑後,一聲聲‘臣無異議’響起。
就算有異議也不能這會兒拿出來說啊,且不提那安郡王是否有這個本事,就算真有本事平息寇患打服了那群夷人,大不了到時候将之弄回來就是。
當初河道之事不就是這般處置的,雖那安郡王确實捅破了窟窿,但那只是意外,這次可沒有個‘胡成邦之子’出來,量他也是孫猴子翻不出如來佛祖的五指山。
且不提這些朝臣如何想,當日認命安郡王為福建提督軍務總兵官的聖旨就下來了。
也就是意味着祁煊正在新婚之中就要離京前去福建。
“反正我不管,我要與你同去,你到底是帶還是不帶?”秦明月第一次在祁煊面前露出這樣一副堅決的模樣。
打從聖旨下來後,且不提鎮北王妃那仿若吃了屎的表情,這兩口子回到浩然苑就開始吵起來的。
吓得一衆丫鬟俱都避了出去。
其實也沒有到争吵的地步,就是祁煊哄秦明月讓她在京城裏呆着,等他大獲全勝歸來,秦明月不願,硬是要跟去。
“你也說了,這次去可不光是剿寇,還有其他事情。怎麽你打算你一去就是三五年,把我一個人扔京裏?你就不怕我寂寞難耐,找個什麽白臉書生回來?”
這話是當初祁煊去河南,用來威脅秦明月的,今日反倒被她拿出來當恐吓之語。
“你敢!”
他撲上來就去啃她的嘴,啃着啃着就變了味道。
其實別說她了,他也不舍,可此去是福是禍難料,他又怎麽能将她帶上。若是帶她去了,真出了什麽事,就是一同喪命。而她留在京中,他若是出了什麽事,有這頂安郡王的帽子在,聖上那邊怎麽也虧待不了她。
可這種話又怎麽能拿出來說,祁煊素來是口沒遮攔的,唯獨這次卻不敢去說這些。
于是便只能去做。
他将她壓在下面,一次又一次的鞭撻,恨不得将她揉進了骨子裏。
他啃着她的耳垂子,在旁邊低喃:“爺要是有仙法就好了,将你變小了,走哪兒都能将你帶上。”
秦明月輕喘着:“你以為你把我留在京中就能好?沒了你,我就是那刀俎之肉,你娘會放過我這不入眼的兒媳婦?聖上能靠得住幾日?人走茶涼,你別想那些有沒有的,都是無用。”
“閉嘴!”他警告,又堵上她的唇。
……
一場事罷,兩人是大汗淋漓,卻都不願意動。
“你到底想通沒?到底帶不帶我?就算你不帶,你前腳走,我後腳跟上,反正腿在我身上。”
祁煊将她攬過來,擱在手裏一通揉,“帶,爺帶你還不成?!”
秦明月露出得意一笑:“走之前我得把我哥那兒的事給解決了。”
祁煊一時沒反應過來,“什麽事?”
不過緊接着就反應過來是秦鳳樓那事,要知道那馨娘還住在秦府中。
次日,兩人便去了秦府。
秦鳳樓今日正好休沐,而秦海生也在。
“大哥,和馨娘的事你是怎麽考量的?”坐下後,秦明月問道。
不待秦鳳樓說話,祁煊在一旁插言:“我覺得這事不成,大舅兄若是想娶妻,等爺回去後讓人挑幾個合适的人選送來,不拘家中什麽背景,但身家清白。像韓家這種人家,那就是死皮賴臉的破落戶,過日子娶這種人家的人可不成。”
秦明月贊同地點點頭,望向秦鳳樓:“大哥,我和夫君的想法是一樣的。二哥你怎麽看?”她又去問旁邊的秦海生。
秦海生懶懶靠在椅子裏,笑了笑道:“這事咱們怎麽看沒用,還得看大哥的意思。”
于是三人便都看向秦鳳樓。
而秦鳳樓一臉憔悴,顯然連着多日沒休息好。
見此,秦明月還有什麽不懂的,她抿了抿嘴角道:“若大哥還是覺得馨娘好,她家裏那些人必須得想個辦法。就如夫君說得那樣,這種人不顧顏面,什麽事都鬧得出來,你若是娶了馨娘,就他們這種鬧騰法,日子大抵也過不下去。”
秦明月可沒忘記她的義母胡夫人,不就是被娘家拖累了,害得寶兒也跟着遭罪。
秦鳳樓仍是愁眉緊鎖,道:“大哥不會再縱容韓家那群人,就是馨娘那邊……”
秦明月嘆了一口氣,她就知道。她大哥這裏她倒是不擔心,就怕大哥顧忌着馨娘的顏面,不好對韓家那邊撂臉子。可那群人就宛如附骨之蟻,一旦沾上恐怕仍不掉了。
她也知道馨娘不是個合适的大嫂人選,可人的感情哪有那麽容易用理智來割舍。
想了一下,她道:“馨娘那裏,大哥你不好開口,我去和她談談如何?”
秦鳳樓有些猶豫地看着妹妹,到底還是點了點頭。
秦明月到了客房,馨娘正半靠在床頭,眼神渙散,也不知道在想什麽。見秦明月走進來,她忙撐着想下榻,卻被秦明月給按住了。
“馨娘,我來就是想看看你,你正在養傷中,就別這麽多禮了。”她笑着在床沿上坐下。
“大姑娘、不,郡王妃,謝謝你來看我。”馨娘咬着下唇,連頭都不敢擡。
秦明月坐下後,也沒說話,她更是心中緊張。忍了一會兒,才滿臉羞愧道:“郡王妃,都是馨娘不好,給秦府給大公子添了這麽多的麻煩。”
秦明月笑着,若無其事道:“沒什麽,哪家沒有些糟心事。只是馨娘對以後有什麽打算沒?是打算繼續留在秦府做事,還是打算回去?”
馨娘一愣,聽出了話的意思,這是想趕她走?
可不是人家要趕她走,就她這樣的,身後還有那樣一家人,留在秦府,就是給人添麻煩的。
她深吸一口氣,笑容苦澀道:“大姑娘您放心,待馨娘傷好之後就走,一定不再給秦家添麻煩。”
秦明月失笑:“你該不會以為我這是在攆你走吧?不過你有這種想法,我能理解。”她突然嘆了一口氣,目光有些複雜地看着低着頭的馨娘:“其實今日我來也不單是來看你,也是為了我大哥。咱們把話敞開了說吧,你應該知道我大哥待你的心意。”
馨娘當然知道,可——
“大姑娘,馨娘配不上大公子……”
“你能有這種想法,看得出也是個明白事理的好姑娘。其實我和二哥是不贊同大哥跟你有什麽牽扯的,畢竟你家裏有那麽一群人。你大概不知道秦家以前的事,咱們家以前并不是官身,甚至比普通老百姓更為不如,不過是靠賣唱為生的戲子……”
“……娘早逝,爹身體也不好,打從小就是大哥一直帶着我和二哥的。及至爹去世後,日子更是難過,大哥一個人肩負了整個戲班子,帶着幼小的我和二哥在外面讨生活。餐風露宿,受人輕辱,可這些苦和難,都是他一個人擔着,我和二哥卻是沒吃過什麽苦。尤其是我,我是家裏唯一的女兒,所以兩個哥哥向來疼我……”
秦明月深吸了一口氣,站了起來:“大哥活得很不容易,所以我曾發過誓,一定讓大哥以後的日子順遂美滿,所有膽敢阻擾我大哥幸福的人,都将是我秦明月的敵人。其實在之前,我對你們的事是樂見其成的,你是個好姑娘,大哥也是個好良人,可發生了那日之事,卻讓我不這麽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