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約是受到了蘇穆的鼓勵, 蘇明若以一種誰都沒有想到的飽滿熱情投入到了典軍學士的的工作中去。
尤其是謝容問起的時候, 蘇明若一臉深沉:“這是為了我們的未來啊!”
如果做得好的話,皇上一定會讓她娶容兒的!
話是如此, 但蘇明若很快還是感覺到了想要做好典軍學士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早前就說南閣當中雖然有武職,但武職并非主流,何況蘇明若之前雖然在軍中有點名聲, 可她做中都尉的時候也确實得罪了不少人。
所以總體來說, 蘇明若在中都官員……尤其是文職官員中的名聲并不太好。
南閣直接對皇帝負責,當然, 現在總負責南閣的就是南閣大學士彭伯彥了。
從官職上來說, 普通南閣官員多是直接在其官職前面加南閣二字,比如彭伯彥的大學士就稱南閣大學士, 這倒不是要特意添兩個字炫耀, 主要是為了區別于太子文華殿的屬官。
太子為儲君,當然有一套自己的辦公機構,與一般王府不同的是, 太子其下屬多為文華殿任職, 其官職稱謂相同的, 品級比之南閣降低一級。
因此同樣都是封學士, 也分南閣學士和文華殿學士。
這就是普遍的标配官員。
畢竟從官職的名字上來看就知道這原本都是為文職準備的。
至于說蘇明若所擔任的典軍學士,這是額外設的。
目前南閣常設三個武職,蘇明若的典軍學士是其中之一,另有上軍學士和中軍學士,這兩個品級都比她要高。
而且典軍學士每日就要上朝了。
不過好在蘇穆日常也是上朝的, 蘇明若剛好就可以和蘇穆一起走,而且她一早被蘇穆囑咐過朝堂上有事裝傻就行,多數時候不需要主動說話,因此倒是沒什麽意外。
Advertisement
可去了南閣之後蘇明若就得自己處理事情了。
南閣雖然經過擴建,但總體格局并不大,因此一間房裏五六個,甚至七八個都是常有的事情。
在這一點上,目前正擔任上軍學士的葛承英第一次見着蘇明若就十分得意:“咱們武職的人少,不過還是單獨占了一間屋子,雖說不大,可咱們只有三個人,倒是清淨寬敞。”
蘇明若點點頭,她之前已經見過文職那邊的情況了,就算是彭伯彥都不得不四人一間房,房間也沒比他們的大很多。
由于蘇明若是第一天來,葛承英便帶着蘇明若先到處看看,簡單介紹一下南閣,畢竟南閣重地,一般人輕易不許接近,之前蘇明若對這裏也說不上熟悉。
南閣格局不大的好處就是,稍微走幾步就能逛完,主要是告訴蘇明若要找什麽人去哪裏之類的,另外就是因為這裏不留太多伺候的人,除了建武帝那裏,其他地方一間屋子只派一個小太監負責,因此如果有事情人手方面可能就會不夠。
“雖說是有小太監伺候,不過多數時候是不支使他們的,他們主要是用來傳話和引見的,像是拿東西送奏折,端茶倒水之類的事情都得自己做。”
蘇明若點點頭表示知道。
葛承英一笑:“其實這都簡單,咱軍中可連這麽個小太監都沒有呢。”
他這話說的蘇明若噗嗤一笑:“可不是,別說端茶倒水,我在燕國時候,若是駐紮野外,有些時候條件艱苦,就連生火燒水鋪床這些都是自己做。”
之前兩人講話還有些客套,距離感挺強,可這話一說,葛承英的笑臉頓時就親切了不少。
他帶着蘇明若在她的桌子前坐下,然後說道:“南閣有單獨的茶水間和小暖閣,不過這暖閣說起來是給大家休息用,但除了幾位老資格,也沒人會去那裏。”
本來地方就不大,還去幹啥!
萬一占了地方之後,還有比自己官職更高,資格更老,後臺更硬的人也來,然後沒位置了……這不是平白添堵嘛。
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這樣。
因此多數官員其實不會去用那個暖閣。
“不過茶水間倒是個好地方,咱這裏忙起來吃不上飯是常有的事情,因此你若有自己帶的點心墊肚子的,就去茶水間吃。”
蘇明若眨眨眼:“不能在自己屋子裏吃嗎?”
葛承英搖頭道:“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南閣但凡是辦公的屋子,都不許吃東西,另外桌上的茶水擺在什麽位置,奏折文書擺在什麽地方,都有規矩,這個你是一定要學好了的。”
之後葛承英又給蘇明若說了不少注意事項,見蘇明若一個個點頭表示記下了,他才松了口氣似的:“南閣這地方,要說規矩也沒有什麽硬性規定的規矩,比軍中松散多了,可要說松散……哼,這裏頭的規矩多着呢。”
就比如屋內不許吃東西的規矩,這是沒有硬性規定的,但官員們多數都不會在辦公的屋子裏吃。
這萬一有啥湯湯水水的濺了幾滴到奏折上,又或者不小心有什麽碎屑掉上去,更甚至于,只是沾染了一點味道,那都是不好的。
畢竟要往皇帝手裏送的東西,你讓皇帝聞到奏折上的食物味道算怎麽回事?
蘇明若聽着葛承英的話,頓時覺得南閣的日子恐怕并不好過。
葛承英看着蘇明若的表情大約也能明白她心中所想,當下感慨道:“是不是覺得頭大?我當初剛來的時候也這樣,就算是現在也盼着什麽時候皇上讓我回軍中呢,在這裏累得慌。”
蘇明若倒是知道葛承英當年打仗也是不錯的,不過到了人生的後半截他似乎就告別軍隊了,一直被建武帝留在身邊用,好多年沒放他走。
說起這事葛承英還是很郁悶的。
不過蘇明若對此完全感同身受:“我才來第一天就有種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帶兵的感覺了。”
如果不是為了容兒,她肯定現在就不幹啦!
不過好在他們這裏人少,且一般都是遇上戰事才會把他們叫過去商議,尋常時候只是處理日常事務而已。
再加上看着葛承英蘇明若覺得這地方大約是不要耗費什麽心機的,她之前可擔心會遇上這種事了,蘇敬言當初就遇上過,不過好在他當時官職本身就不高,這樣還算好點,可蘇明若也聽他說,上頭的幾位大人可是互不相讓的。
至少對葛承英應該不需要擔心這事吧?
蘇明若才這麽想着,葛承英就對她說道:“你也別太放松了,我聽說前頭那幾個……有人對你來可不太滿意呢。”
蘇明若點點頭:“多謝大人提醒。”
她來之前就知道肯定不會人人都喜歡她的。
然而蘇明若沒想到的是,她上午的時候才剛跟着葛承英大致熟悉了一下南閣,下午就學着做事了,建武帝那裏卻幹脆的把她叫過去了。
建武帝見了蘇明若便笑:“怎麽樣?在這裏可還習慣?”
蘇明若點點頭又搖搖頭,這就讓建武帝疑惑了:“你這什麽反應?到底是習慣還是不習慣?”
蘇明若道:“皇上若是不叫我離開屋子我就習慣一點,現在就不習慣了。”
建武帝噗嗤一聲笑出來:“那可不成,不過朕叫你過來可是有事的。”
他指了個位置讓蘇明若坐下,然後說道:“明若應當知道彭州吧?”
聽到建武帝說彭州,蘇明若愣了一下,最後也還是點頭了:“知道是知道的,但……皇上難道想打彭州?”
晉國各地的行政劃分一般來說只到郡級長官為各地太守,然而并不是說郡以上便沒有其他了,郡以上稱州,不過州并非常設,只在特殊的地方或者特殊的情況下才會設立州。
就比如北方邊境的十幾個郡便被分為兩個州,各設總督一名,設州主要是為了統籌各地,畢竟北方若有戰事恐怕不是一郡一地的事情。
有些時候面對外敵,也會在戰線後方臨時設立一州,以統籌支持前方戰事。
但其中彭州是晉國最特殊的一個州。
彭州原為彭國,彭國被滅之後,晉國将彭國分為四個郡,這就是晉國的東方四郡。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麽簡單。
和看晉國不順眼幹脆想着謀反複國的宋國不同,彭國是不造反的,甚至這麽多年以來,他們在表面上是承認晉國,也接受晉國的統治。
可這只是表面上。
如宋國那般比較強硬的,建武帝當然也可以以強硬手段對付,甚至若是叛亂,直接出兵平叛就是。
彭州卻不同,彭州雖然接受晉國的統治,可實際上他們并不是完全歸屬晉國,再加上連年戰亂,彭州不搞事,建武帝也沒太多心思分給他們,這就造成了彭州的後續問題一直沒解決。
如今彭州歸屬晉國,可實際上建武帝并不能完全控制彭州。
雖然彭州總督是他任命,可他任命的總督上任卻需要得到彭州各大勢力的認同,這不是扯淡嗎?
某種程度來說,彭州看似屬于晉國,可實際上他依舊是獨立的。
不過因為彭州不搞事,晉國也就一再将彭州的事情擱置,留待以後慢慢解決罷了。
因此蘇明若突然聽建武帝提到彭州的事情還是很意外的。
建武帝當然不是要打彭州,他宋國的事情還沒解決呢!
因此他搖頭道:“彭州的事情确實要解決,但簡單的出兵卻是不行的。”
蘇明若聽到這裏就不說話了。
果然,建武帝叫她過來就是要她在一旁聽着的。
蘇明若聽了幾句就大致明白了情況。
晉國這兩年可以說是一直在打仗,且每一場都不算輕松,而建武帝還得到消息,邊境胡人今年恐怕又會有一次規模較大的行動,再加上宋國的事情……可以說晉國的壓力已經很大了。
彭州位置特殊,算是非常富庶的一塊地方,尤其盛産糧食,甚至有話說只彭州一地的糧食豐收,大半個晉國那一年便可不愁吃了。
糧食是戰争中的重要資源,可現在彭州的糧食建武帝并不能随心調動,甚至有時候會出現前面急需糧食,可彭州卻以各種借口推脫,就是不發糧,最後朝廷調動自己官府的糧食還得額外再花一筆錢,許下不少好處。
如此情況建武帝怎麽可能不憋屈?
如今眼見着北方胡人的戰事将近,又是尤為艱苦的冬天,建武帝當然不希望彭州再給他添堵。
因此這回要商議的不是怎麽打彭州,而是怎麽讓彭州把糧食吐出來。
蘇明若心說難怪沒叫葛承英過來,畢竟如果不打仗的話,叫她過來就足夠了。
就在這時候,上頭的彭伯彥點了蘇明若的名字:“蘇學士是怎麽想的?”
蘇明若茫然的看他一眼,可彭伯彥笑的和藹,仿佛只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句問話了。
蘇明若想了想才說:“方才諸位說彭州重要,主要是從糧食和稅收方面來說的,但除此之外,彭州恐怕還有一點更加重要。”
彭伯彥問道:“哦?不知是哪一點?”
“臨江,”蘇明若道:“自從将梁國将德方割讓之後,梁國所餘下的可供跨過龍望江向北進攻的要道便只剩下了豐玉和海寧,而如果走這裏的話,要面臨的就是臨江關,彭州正在臨江關身後,如果梁國不從這裏走倒也罷了,若是走這裏,彭州反而成了我們需要擔心的地方了。”
因為晉國在臨江關之後并無可供防守的有利地形,因此一旦失去臨江關,也就意味着失去臨江關後的大片土地。
梁國看起來似乎并不具備這樣的魄力和野心,但別忘了,既然目前的梁帝當年有勇氣去打一場規模宏大的玉川之戰,那麽就算他現在已經是個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老死的老頭子了,也不是輕易能夠小看的。
萬一哪天梁帝腦袋一抽,年輕時候的豪氣又回來了,晉國卻對此毫無準備,那不是得哭瞎?
建武帝聽到這話也是點頭:“确實如此,就算只看臨江關,彭州也十分重要了。”
之前臨江關未有如此重要,那是因為梁國還有其他路可以走,豐玉海寧并不是最好走最有利的地方,因此與之相對的臨江關自然也就沒那麽緊要,可現在看來,臨江關就完全不同了。
想到這裏,建武帝下定了決心:“必須保證臨江關的安穩,彭州的問題就算不能徹底解決也不能容許他們繼續這樣嚣張了!”
彭伯彥此時想了想卻露出一絲笑容:“蘇學士之前的話倒是提醒老臣了。”
他對建武帝道:“臨江關既然如此重要,那麽朝廷向臨江關增派兵馬也是應有之事。”
建武帝一聽頓時明白了彭伯彥所說的意思。
此時彭州不能打,但不能打不代表不能威脅。
咱們不直接往彭州派兵,往臨江關派兵就好了嘛!
反正臨江關如今的位置确實很重要,要說派兵誰還能反對?若是反對的話,大可以扣上一個心懷不軌的帽子,甚至可以直接說他是梁國的間諜嘛。
可如果不反對,大軍去了臨江關,而臨江關又靠近彭州,彭州難道能一點都不在意?
誰知道這兵馬到底是為了防備梁國還是等着抓住時機回頭揍彭州啊!
建武帝頓時也露出笑容:“這倒是個好主意。”
一舉兩得,有什麽不好呢。
不過……
“僅僅是這樣的,還不足夠使彭州屈服吧?”
彭伯彥道:“皇上也不必現在就立刻解決彭州的問題,只要讓彭州願意把東西吐出來,讓宋國和北方的事情能夠安穩進行不必背負太大壓力也就足夠了。”
建武帝點點頭:“所以你的意思呢?”
“臣的想法是,可以額外再派人去彭州,向他們傳達皇上的意思,何況彭州總督這些年也不是一事無成,還是拉攏了一部分人的,如今只要一部分人帶頭響應,其他人總不好一毛不拔了,這事只要開了一條口子,後面就好辦了。”
建武帝聽到這裏又對蘇明若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臨江關那裏派出多少兵馬就是值得斟酌的事情了,太少彭州不會在乎,太多恐怕會讓他們狗急跳牆。”
彭伯彥也點頭:“這事就不是臣之所長了,蘇學士以為如何?”
蘇明若想了想:“其實只要照常派兵就夠了,如今的臨江關守軍只是守關的話已經足夠,因此額外派去的人并不需要很多,再加上人數太多不僅會讓彭州太過緊張,恐怕梁國也是一樣,所以臨江關增派兩萬人左右就足夠。”
但彭伯彥提醒她:“兩萬人雖然不會引起梁國的重視,但威懾力恐怕也同樣不足吧?”
蘇明若一笑:“大人,梁國雖說弱小,但那也只是相對來說,如今的梁國怎麽說也是吞并了數個國家,且這兩年多是晉國與燕國的戰事,梁國一直沒有出兵,休養生息,如今說一句兵強馬壯并不為過,因此對于梁國來說,兩萬兵馬是完全不需要在意的數量,可寧州呢?”
晉國地方長官确實可以執掌軍隊,但這也是有定例的,比如說與他國接壤,或者戰事頻繁的地方,這裏的兵權自然放得多,靠內比較安穩的地方,兵力就要少得多,彭州被晉國包裹在內,其中一面還靠着海,自然是沒有安全方面的擔憂的,再加上建武帝對彭州本身就有些警惕,因此彭州本身兵馬并不多,就算連各地守城的人手都算上恐怕也不會超過五萬人。
至多再算上彭州有些人不會那麽老實,可能會額外私藏一部分人數,那也不可能超過八萬。
在這種情況下,兩萬已經是值得他們關注的人數了。
再說了,既然彭州被晉國包裹在內,其他地方自然也不能閑着啊。
“剛巧最近又是燕國又是宋國,之後還會有什麽胡人,因此讓各地搞一搞軍演也是正常的吧,至于說各地要把兵馬集結到哪裏去,這可就不是皇上管的事情啦。”
彭伯彥想了想當即點頭:“此法可行。”
說白了,就是各地都把兵馬放到靠近彭州的那一邊去嘛。
反正只要不出他們自己的地方範圍,彭州也沒資格提出反對。
人家自己的地方部隊在自家地盤上搞軍演,皇帝都管不着,何況是彭州地方呢?
于是這事便這麽定下了,至于說具體找誰來執行,那可不是蘇明若摻合的事情。
只是等彭伯彥等人離開之後,建武帝看着蘇明若笑道:“朕倒是沒想到,你如今居然還有這本事了?”
蘇明若居然會耍心機了哎!
建武帝可以說是看着蘇明若長大的,蘇明若是什麽性子他還能不清楚?
蘇明若眨眨眼:“這不難呀。”
像是類似的事情,江岸青都給她講過不知道多少啦!
這回說到的難度不算高吧?
比這個複雜的多的江岸青都給她講過哎!
……雖然複雜的她也不記得該怎麽做了,畢竟,那解決的方法也挺複雜的_(:зゝ∠)_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好,你們的作者君今天也把章節的後半截給漏了
感覺自己宛若制杖QAQ
這一定是因為今天晚飯太多吃撐了的關系!才不是智商低!